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网络与道德》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十一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网上搜索,进一步巩固搜索引擎的使用。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注意网络使用的文明。以往的信息技术科教学都是一种信息技术操作学习课,在从课堂中体会正确使用计算机来达到新课程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体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观,本节课我整合了思想政治课进行教学。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典型案例分析,结合本身信息硬件的使用,从正面上引导学生了解利用网络学生的优势,从方面上教育学生不正当的使用网络给人带来的弊端,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道德观的教育。本人在学校的多媒体机房上了这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案例过程
1. 课堂导航、畅所欲言
课前学生登录教学网站,通过主页的导航图片和一些跳动的“文明上网,做个文明小网民”的字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网络与道德本节课的情趣,然后我引导学生单击课堂导航栏目去浏览本节课学习任务。学生了解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我開始通过“你喜欢上网吗?”这个话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讨论。学生单击畅所欲言栏目中的第一题BBS链接就可以进行讨论。我给学生3分钟时间到课堂BBS上留言讨论,学生互相查看别人发表的言论,随时进行评论。最后我对同学们发表的言论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多数的同学都喜欢上网这个观点。那么我就顺利成章的进入课堂第二个讨论话题,“你老师和家长对你的上网持何种态度?”。
2. 案例聚焦、引发思考
通过第一环节BBS的讨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长和老师都持有一定限制这
时候我反问学生,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美好的网络家长和老师持有一定得限制呢?学生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时我引导学生开始点击案例聚焦栏目,然后去阅读案例一。5分钟之后学生开始被案例里的内容引发思考,这时我就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成员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学生都总结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这时,我开始给学生讲解网络对学生的思想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3. 知识乐园、开动脑筋
通过案例分析之后,学生开始了解青少年网瘾的危害,那么对于我们国家对青少年的上网又是如何引导的呢?这时候根据我的提示,学生开始单击知识乐园栏目学习《全年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究竟哪些信息属于“不良信息”,哪些行为属于“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呢?学生单击开动脑筋,进入BBS讨论这个话题。 学生了解了网络文明公约之后,我要求学生在此进入案例聚焦栏目阅读案例二和案例三。通过案例二,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认为黑客给网络安全带来的隐患违背了网络文明公约中破坏网络安全的约定,从而加深同学们心中注重网络安全的意识。通过案例三的阅读,学生开始了解了案例中侵犯知识产权,究竟知识产权的内容是什么呢,我指导学生去阅读知识乐园中的知识产权部分。
4. 文明之星评选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文明之星栏目的提示,进入温州体育运动学校初中信
息技术论坛进行文明之星评选活动。让学生在全班的同学中评选出3名在他心目中的文明之星,然后让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5. 温馨提示、课堂小结
课堂最后3分钟我开始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我点击温馨提示栏目,这时弹出
一个网络温馨提示网页,我让学生一起来阅读网页中的两句话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这时我考试领读喊出我们心中的目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争当文明小网民。明明白白上网、健健康康上网、快快乐乐、开开心心下网,清清爽爽共度网络好时光!,
三:案例反思
本堂课通过整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讨论的方式,再结果信息技术课本身论坛讨论的特点,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案例阅读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节课是一节网络与道德的教育课,在本案例的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探究的空间。学生通过阅读案例,然后引发思考,通过自己分析案例中发生悲剧的原因,然后教师再引入课堂内容起到恰到好处的教学效果。例如:本节课中案例一学生张某因网络成瘾最后跳楼自杀的事件。学生阅读后就会有很多思考,然后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分组讨论上台发表见解,引入《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去。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传统的信息教学就是让学生直接阅读这些知识点,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合教学,对学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起到促进作用。
本节课是让学生树立网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明白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新课程中要求关注参与信息活动时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求他们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并在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实现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和问题的解决。本节课通过运用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方法,让学生去分析案例,然后引入课堂网络道德知识,学生记忆深刻。例如:学生阅读了案例一后,纷纷在BBS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多学生认为网络的快速普遍发展对青少年的心灵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这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网络的危害,问且无形中也树立了文明上网的意识。
3、起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建立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创建的协助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由“向教师学”转变成“和教师一起学”。这节课我深刻的体会,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主要的方面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主的学习,根据问题自己进行学习,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让学生阅读案例然后思考讨论,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讨。
本次整合教学模式课还是第一次上,课堂的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学生引导上还存在欠缺。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个别小组成员配合不默契,导致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浓。由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上课的分组形式没有了解清楚,所以在课堂中分组讨论时,没有做到适合划分小组,所以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网络与道德》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十一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网上搜索,进一步巩固搜索引擎的使用。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注意网络使用的文明。以往的信息技术科教学都是一种信息技术操作学习课,在从课堂中体会正确使用计算机来达到新课程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体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观,本节课我整合了思想政治课进行教学。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典型案例分析,结合本身信息硬件的使用,从正面上引导学生了解利用网络学生的优势,从方面上教育学生不正当的使用网络给人带来的弊端,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道德观的教育。本人在学校的多媒体机房上了这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案例过程
1. 课堂导航、畅所欲言
课前学生登录教学网站,通过主页的导航图片和一些跳动的“文明上网,做个文明小网民”的字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网络与道德本节课的情趣,然后我引导学生单击课堂导航栏目去浏览本节课学习任务。学生了解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我開始通过“你喜欢上网吗?”这个话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讨论。学生单击畅所欲言栏目中的第一题BBS链接就可以进行讨论。我给学生3分钟时间到课堂BBS上留言讨论,学生互相查看别人发表的言论,随时进行评论。最后我对同学们发表的言论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多数的同学都喜欢上网这个观点。那么我就顺利成章的进入课堂第二个讨论话题,“你老师和家长对你的上网持何种态度?”。
2. 案例聚焦、引发思考
通过第一环节BBS的讨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长和老师都持有一定限制这
时候我反问学生,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美好的网络家长和老师持有一定得限制呢?学生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时我引导学生开始点击案例聚焦栏目,然后去阅读案例一。5分钟之后学生开始被案例里的内容引发思考,这时我就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成员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学生都总结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这时,我开始给学生讲解网络对学生的思想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3. 知识乐园、开动脑筋
通过案例分析之后,学生开始了解青少年网瘾的危害,那么对于我们国家对青少年的上网又是如何引导的呢?这时候根据我的提示,学生开始单击知识乐园栏目学习《全年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究竟哪些信息属于“不良信息”,哪些行为属于“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呢?学生单击开动脑筋,进入BBS讨论这个话题。 学生了解了网络文明公约之后,我要求学生在此进入案例聚焦栏目阅读案例二和案例三。通过案例二,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认为黑客给网络安全带来的隐患违背了网络文明公约中破坏网络安全的约定,从而加深同学们心中注重网络安全的意识。通过案例三的阅读,学生开始了解了案例中侵犯知识产权,究竟知识产权的内容是什么呢,我指导学生去阅读知识乐园中的知识产权部分。
4. 文明之星评选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文明之星栏目的提示,进入温州体育运动学校初中信
息技术论坛进行文明之星评选活动。让学生在全班的同学中评选出3名在他心目中的文明之星,然后让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5. 温馨提示、课堂小结
课堂最后3分钟我开始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我点击温馨提示栏目,这时弹出
一个网络温馨提示网页,我让学生一起来阅读网页中的两句话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这时我考试领读喊出我们心中的目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争当文明小网民。明明白白上网、健健康康上网、快快乐乐、开开心心下网,清清爽爽共度网络好时光!,
三:案例反思
本堂课通过整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讨论的方式,再结果信息技术课本身论坛讨论的特点,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案例阅读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节课是一节网络与道德的教育课,在本案例的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探究的空间。学生通过阅读案例,然后引发思考,通过自己分析案例中发生悲剧的原因,然后教师再引入课堂内容起到恰到好处的教学效果。例如:本节课中案例一学生张某因网络成瘾最后跳楼自杀的事件。学生阅读后就会有很多思考,然后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分组讨论上台发表见解,引入《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去。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传统的信息教学就是让学生直接阅读这些知识点,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合教学,对学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起到促进作用。
本节课是让学生树立网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明白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新课程中要求关注参与信息活动时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求他们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并在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实现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和问题的解决。本节课通过运用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方法,让学生去分析案例,然后引入课堂网络道德知识,学生记忆深刻。例如:学生阅读了案例一后,纷纷在BBS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多学生认为网络的快速普遍发展对青少年的心灵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这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网络的危害,问且无形中也树立了文明上网的意识。
3、起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建立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创建的协助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由“向教师学”转变成“和教师一起学”。这节课我深刻的体会,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主要的方面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主的学习,根据问题自己进行学习,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让学生阅读案例然后思考讨论,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讨。
本次整合教学模式课还是第一次上,课堂的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学生引导上还存在欠缺。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个别小组成员配合不默契,导致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浓。由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上课的分组形式没有了解清楚,所以在课堂中分组讨论时,没有做到适合划分小组,所以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