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angre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理解教育在日本兴起,因国际之间的经济活动而发展起来。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向各国青少年们传播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等,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促进全人类和谐共处。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可以贯穿于小学各年段各学科。本文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为例,探析国际理解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效用。
  一、在课堂中带领学生领略不同国家的人文景观,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一)知晓中外人名的差异
  中国人的姓名大多数为三个字(少数民族姓名除外),而且中国人的姓名大多都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而外国人的姓名就和中国人的不一样。在教学中,老师应对外国人的姓名着重介绍。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老师可以在高尔基的姓名上做一些文章,以此向同学们介绍中外人名的差异。高尔基的全名是马克西姆·高尔基,这是高尔基给自己取的笔名,他原来的名字是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科夫,在俄语中的表达是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名字更长,更难记,但是要学习异域文化,便要先学习外国人的姓名,明白外国人名的姓,外国人名的名。高尔基姓名的结构是名字加上父称再加上姓氏,因此阿列克赛是他的名字,马克西姆维奇是父称,别什科夫才是姓氏。在了解中外姓名的差异中,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吸纳、接受外国文化。
  (二)感受外国友人的魅力
  通过感受外国友人的魅力,吸纳、接受外国友人身上美好的品质,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寻找到同样的文化魅力。中华民族倡导各种品德,外国友人身上也存在闪光点。例如莫老师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爱之链》时,通过文中三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向我们传达了全世界最永恒的主题——爱。《爱之链》是一篇小说,围绕三个主人公进行——乔依、老妇人、乔依的妻子。整个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老妇人的车坏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失去工作的乔依路经此地,帮助老妇人修理好了她的车却拒绝了老妇人的回报,只是留下一句话:“如果您遇到与您一样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希望您也可以伸出您的援助之手。”老妇人在回去的路上,到了一家餐馆里吃饭,因为有些狼狈,似乎没有人愿意招待她,怀孕的女店主亲自出来招待了老妇人,老妇人感念女店主的辛劳,留下了一笔钱,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受到帮助的正是乔依的妻子。这篇课文通过对这三个人的细节描述以及对环境的描述,向小学生们传达了这三个人身上难能可贵的优良品质——帮助有困难的人,向学生们传递了爱的主题:爱是多么朴素的情感,连接了全世界人们的心。
  (三)欣赏外国城市景物的美丽
  中国古人倡导游学,通过游学可以学习不同地区的文化,实践自己所学的内容。现今我们只要打开书本,就可以领略不同国家的美景,感受不同国家的习俗。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音乐之都维也纳》就向我们展示了异域美景和异域文化。《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文体是散文,全文的描写相当精妙,让人沉醉于音乐之都维也纳,沉醉于维也纳的音乐之中。行云流水,犹如跳动的音符,不仅缓缓道来音乐之都维也纳风景的美妙之处,还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们在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时,也陶冶学生们,让学生们心生向往,向往到这所城市一游,去亲身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
  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先了解一番国外的人文情怀,让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顺畅。
  二、在课堂中指引学生理解外国的教育思想,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中外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有共通的地方。齐老师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六颗《最大的麦穗》时,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位古希腊的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向大家介绍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产婆术”。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的思想走上正确的道路。在《最大的麦穗》一课中,苏格拉底让他的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从麦穗田里找出最大的麦穗,且在寻找的过程中只能前进,不许后退。每个学生的表现各有不同,有人迅速果断地选择好了,有人因挑剔太多,超过了时间而一无所获。苏格拉底针对他的学生们的表现,提出了一些问题,在问题的探讨中揭示真理。虽然苏格拉底的话语不多,但是都巧妙地点出了学生们的不足之处,让他的学生明白,也让我们的学生明白:要抓住自己眼前真真切切存在的机遇,以免错过良机。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与我国孔子先生的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是启发式教学,通过问答的形式,启发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自觉地探索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学会通过一件事,明白每件事之间的联系。他们二者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学习并理解外国教育思想,明白中外教育的思想差异,在不同中求共同,相互理解,互相尊重。
  三、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在教學时,教师要将课文中的内容引申到课外,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张老师在《郑和远航》新授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郑和是我国的航行家,而外国也有一位有名的航行家——哥伦布,这二人航行的意义有何不同?”“郑和远航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友好往来。在今天,又有哪些倡议与郑和远航的意义不谋而合?”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古今对比,中外对比,从而更好地了解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了解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意义,让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谐、融洽。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可以更好地让小学生们理解异域风景、异域文化,可以更好地在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彼此理解,彼此接受,彼此尊重。语文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散发着魅力。
  【作者单位: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小学教育也迎合科技的发展开设了许多科技型课程,机器人教育课程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的机器人课程尚处在发展的起始阶段,各方面内容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着很多缺陷亟待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即是教育目标不明确,方式不完善。因此可以将steam教育体系与机器人教育相融合,用这一新兴的教育方式来对机器人教育进行改善。本文对此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
当前,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全新的科技手段,全新的科技手段也为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员,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工具。起初,白板的出现只是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书写方式,避免传统的粉笔在黑板上书寫带来的粉尘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汇集了多种先进的功能于一体,人们将它与电脑进行连接,白板除了具有书写的基本功
沟通交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项技能,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而班主任又在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小学生年正处在思想意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帮助学生资助探索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然科学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授小学科学技术是为了帮助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迎难而上,体会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在科学探索的学习应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以教师从旁引导为辅,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这种
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核心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础上,锻炼他们的实践应用技能和综合素养。笔者的任务,便是集中化探讨论证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日后小学教育事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服务动力。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工作,一直是素质化教育方针推广执行过程中的重大课题,需要引起相关指导教师全面关注。尤其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期间,主张学生独立收集关键性数据信息并在逻辑
徐悲鸿曾说过:“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无论在任何领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不竭的动力,长久而稳定的存在,由此可见创新非常的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一、鼓励猜想,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绝大多数科学研究和发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