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债务危机,哪个更凶险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a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欧洲来说,2012年的新年将在艰难中度过。标准普尔2011年12月16日发表报告称,债务危机下的欧洲面临三种可能:一是欧洲领导人成功遏制危机的继续深化;二是欧洲经济温和衰退,但不影响其他地区;三是欧洲经济深度衰退,影响美国经济。
  欧洲陷入烂泥潭,美国能否幸免?当下看来,前瞻性的政策支持和统一的货币财政体系,以及近期的资本回流,都减缓了美国的压力,债务危机似乎已经被掩盖甚至化解。但是,美国债务规模远远超出欧洲——有人将欧洲债务危机比喻为“大出血”,而将美国债务危机比作“得了癌症”。如果欧洲深度衰退影响到美国,那么“得了癌症”的美国经济将会怎样?对于这个问题,美国人非常紧张和担心。早在欧盟峰会前,美国财长盖特纳就专门造访欧洲,对欧洲领导人和欧洲央行施压,继续催促其更快、更果断地采取行动,并希望欧洲能在2011年12月9日的欧盟峰会上拿出实质性方案以阻止危机蔓延。欧债危机已经对美国经济复苏造成威胁,在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未稳之际,欧洲能否稳定经济局面对美国至关重要。
  
  从经济基础上讲,美国的问题
  要比欧洲更凶猛
  对于欧洲来说,欧元区出了问题,是受外围国家经济拖累,而中心国家的经济基础依然坚固;而对于美国来说,产业空洞化和经济金融化已经使美国失去了制造业的基础,成为一个依靠金融资本向全世界吸血而存活的庞大寄生体。
  欧洲经济受的只是“皮肉伤”。希腊等国幻想“穷人过富日子”并付诸实践:不断扩张的政府公共部门和社会养老福利支出使财政入不敷出;为达到加入欧盟所需的经济指标门槛,不惜勾结华尔街掩饰政府债务数据;政府过度举债,用于私人投资和救助银行业。金融危机下,欧洲外围国家的核心支柱产业遭受重创、经济增长减缓,诱发了潜伏已久的内伤。而欧洲经济的中心德国,从不靠房地产拉动GDP,完全依靠先进的科技和良好的工业品质发展经济,即使在经济最鼎盛时期,资产泡沫也是相对较小的。未来,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为欧洲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制造业或因俄罗斯入世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据德国经济部预计,俄罗斯入世后,该国进口货物关税将从目前的10%下降到7.8%,仅降低关税一项德国每年将从与俄罗斯的贸易中增加10亿欧元的收益。
  美国经济则是中了化骨绵掌。虽然欧元区部分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过高,但是整体上债务比率明显低于美国,过去十年,美国的债务水平上升速度高于欧元区。国债与美元相辅相成,构成了美国经济运行的两大核心。美联储通过持有国债发行美元,其持有国债的数量决定了美元的发行量,美国政府用新增的美元在全球购买资源、商品和劳动,其他国家则用换回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以及其他金融资源,向美国提供融资。1985年,美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从净债权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净债务国,美国经济逐步演变为债务依赖型经济。据美国经济研究局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持有10.4万亿美元的外国资产,而被外国持有17.4万亿美元的美国资产。美国负债过高,背后原因就是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使美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下降,虚拟资本爆炸式增长,金融投机和泡沫经济不断膨胀,工业资本试图通过“金融化”恢复过去的利润率,过剩的社会资本从工业转向金融,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实体经济的财富创造,转而依赖虚拟经济的投机,金融成为支撑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负债表都高度杠杆化,举债成为经济的核心要旨,整个金融体系充满虚拟财富。凯恩斯主义措施达到极限,政府财政赤字化、债务化演变为常态。从小布什政府开始,美国政府持续扩张的军事费用以及刚性的社会保障支出,再加上为了刺激经济和缓解财政紧张,奥巴马政府增发国债和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政府债务上限不断被突破,为“主权债务危机”埋下了巨大隐患。
  
  从解决机制上看,欧洲的混乱
  程度远超美国
  欧洲债务危机的处理总是跑不赢形势恶化的程度,“小家子伎俩”的妥协难以满足金融市场的期望,这主要是因为欧元区体制在设计之初就留下了严重缺陷。德、法就解决欧债危机达成的欧元区改革协议(包括对赤字超过GDP3%的国家实施自动制裁,以及适用于整个欧元区的预算平衡新规),也因欧盟峰会的草草收场而难有突破。而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有两党之争,但早在2011年8月就通过了“将政府债务上限提高至2.1万亿美元”的协议,并且美联储2011年12月中旬就未雨绸缪,表态称“将延续超宽松货币政策,维持超低利率至少到2013年”。
  面对危机,欧盟国家一团乱麻。欧洲想要真正解决债务危机,首先面临考验的是成员国间的相互协调能力,通过妥协实现主权国家财政权的让渡。盖特纳欧洲之行就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经济改革,为欧洲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建立财政联盟,有利于欧元长期存活;三是财政支持,欧洲各国与欧洲央行应合作创立一个更强的“防火墙”来处理債务危机。欧元区自诞生以来就仅仅是一个货币联盟,缺少应有的国家间统一财政政策和区域内经济协调,其创始人之一伊辛就承认“在尚未建立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就创立货币联盟,是本末倒置”;而开放欧洲智库主任马茨·佩尔松也认为“穷富成员国间竞争力的巨大差别是问题根源,只有建立单一预算和共同税收才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欧元区内部各国经济水平良莠不齐,在经济结构、收入水平、劳动力市场等众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呈两极分化的态势,虽然建立了欧洲中央银行,却没有建立欧洲财政部,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形成制度上的二元结构,成员国间财政转移受到限制,经济危机下,各国无法通过货币贬值、降息等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财政赤字成为惟一的救命稻草。面对债务危机,欧盟各国对协调与救助各怀私心,集体行动陷入困境。数年前,“欧盟宪法条约”在法、荷“公投”失利,就说明欧元区在税收财政和转移支付方面的改革存在着巨大阻力。此前的欧盟峰会上,德国要求修订欧盟条约,将权力集中至布鲁塞尔,加强对预算的审查和对“肆意挥霍”的政府的制裁,还涉及税收、监管等其他方面的政策;法国则希望将条约修订局限在欧元区范围内,并给各国政府保留更多的预算权力。最终,这次欧盟峰会因英国的退出而戏剧性结束,德国的修订要求遭遇重重压力,意味着围绕欧元区经济治理的争论或将持续多年。
  美国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还有
  制度保障
  迄今为止,美国债务危机还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后果。美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欠债的先例,1960年以来,美国政府已经78次提高国债的上限,虽然每一次都遭到在野党的反对,但是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并没有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美国的债务问题主要由联邦政府主导,并由全世界的债权人买单,美国政府可以自主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控制和协调政府支出的比例,通过增发国债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从而更快地度过危机。据美国《彭博市场》杂志揭密,2007年至2009年间,美国大型银行从美联储获得7.7万亿美元的救援款,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而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美国并非缺乏偿还能力,问题的核心在于信心,只要金融市场恢复对美元的信心,普遍认同美元国债的投资价值,那么短期内美国不会因债务问题而发生金融市场震荡。信心能够赢得时间,一旦美国经济获得重生,恢复实体经济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将不会陷入欧洲此般境地。
  
  2009年,当欧洲人庆祝《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认为欧洲经济将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中复苏时,希腊债务危机突然降临;今天,我们也不能认为美国的债务问题不足为患。欧元区未来走向相对清晰,症结在于能否建立起某种形式的统一货币、财政联盟,否则欧元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瓦解。而美国的命运则系在能否以制度优势为经济复苏赢得时间,扭转经济虚拟化的趋势,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新的经济秩序。1929年的危机使欧洲走上了战争道路,而1972年则祸水东引造成苏联解体,如果美欧同时掉入债务深渊,那么经济危机也就仅仅是个开始。
其他文献
中非关系在我国的对外关系全局中占有极为特殊的重要战略地位。说其特殊,可能主要是因为并表现在:看似不显眼,实则分量重;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显威力;日常运转无波澜,但该联手时就联手。  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不断步入新的境界。仅国际贸易一项,中国和非洲大陆的贸易年均增速就高达32%。2011年中非贸易额比2009年增长了83%,达到了166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目前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位置。此
有一种古老,足以让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放下骄傲而仰视;有一种纠结,足以让她自己的人民和邻居恸哭悲鸣;有一种混乱,足以让她自己的姓名变得虚幻;有一种希望,足以让她由绝望而生出大国之梦。如此这般的古老、纠结、混乱、希望汇聚在一起——这就是印度。最古老的文明、最根深蒂固的宗教、贫困落后的乡村、紧紧束缚着人民心灵和身体的古老制度、生机勃勃的全球化和现代化、宏伟的计划与抱负……印度,如同一个衣衫褴褛、却朝气蓬
从3月11日潘杰瓦伊的枪声和16条无辜生命的逝去带来“阿富汗最黑暗的一天”开始,38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美国大兵罗伯特·贝尔斯就“暴得大名”,成为全世界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  当然,大兵贝尔斯的“奇遇”并不止于此。事情的蹊跷在于,直到3月16日“一名不愿公布姓名的美政府官员”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之口说出他的名字之前,尽管许多人都在谈论他,但他的名字却无人知晓,他只是那个“已婚,有两个孩子,曾三次在伊
初秋的蓉城,已然褪去了盛夏的暑热,却依旧是鲜花盛开、绿树浓荫。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主办的以“幸福城市,绿色生活”为主题的2012中国国际友城大会在此召开。来自49个国家的95个外国城市以及90个中国城市、共计7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围绕“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城市转型与跨越发展”、“城市定位与投资导向”、“城市的应急救灾”、“城镇人口老龄化”
由于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抵制,在2011年12月9日的欧盟峰会上,法德试图修改欧盟条约、建立“财政稳定联盟”的设想流产,峰会被迫采用在各国政府间建立“新财政协定”的变通办法启动改革。一时间,欧洲大陆,尤其是法、德两国,对英国大加斥责,叫骂声一片。英国仿佛成了阻挠欧盟化解欧债危机的毒刺;又或者,英国再度成为妨碍欧洲一体化前进的绊脚石,而对英国被欧盟边缘化甚至退出欧盟的猜测也大大增加。那么英国人究竟是怎么
那次在加拿大航空公司买了机票后,还想打电话订个座位——通常我会预订个右腿靠过道的位置,以便进出,毕竟长途飞行十多个小时是件辛苦的事。于是我上网查找加航电话号码。在百度前十项信息中,首先冲入眼帘的净是些不知道哪路的机票代理,而非加航网页本身——尽管加航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也就是说,那些众多自称加航的中介在网上的地位比偌大一个航空公司本身还高,要不就是他们在搜索引擎上支付了比加航还多的佣金甚至开
马英九上台一年多来,国民党这一百年老店并未因其重返执政而焕然一新,反而许多沉疴已久的问题不断凸显,政党满意度始终难以有效提升。马英九兼任党主席实现“党政一体”后,大动作启动党务革新步伐,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愿景。    中常委补选亮出刀锋    熟悉台湾政治的人都知晓,马英九从政一向以清廉自居,对贿选深恶痛绝,早在“法务部长”任内就因大规模查贿而家喻户晓。2005年初任党主席后,马英九严厉要求党员
自11月22日以后,在英国小镇卢顿,穆尔·阿卜杜勒·瓦哈卜的邻居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他。据邻居回忆,“瓦哈卜言语不多,但却非常和蔼,时常带着女儿在附近遛弯儿”。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包括他的妻子和父母。  12月1日,瓦哈卜现身瑞典瓦斯泰纳市。他花了1500美元购买了一辆白色二手车,“我想驾车去美丽的斯德哥尔摩转转”,他对车行老板说。12月11日,瓦哈卜向瑞典通讯社和安全警察局发出威胁邮件和音频录音,警
对大肆消费的美国人说来,他们的问题是人还活着的时候钱却花光了;而习惯储蓄的中国人的问题是,人死了钱还没用完!我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一个年轻时就继承了亿万家产的美国富翁,在挥霍了所有的财富以后又活了20年,但这20年中只好依靠救济过活。弥留之际他留下名言:“最佳的理财方式就是在生前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用掉,我只是算错数而已!”  从这个角度讲,一贯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他们,过的是牵挂少因而舒适度
最近,台湾岛内因“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否决民间出版教科书使用“日据”一词,引发激烈的“日据”与“日治”之争。“日据”与“日治”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台湾岛内错乱的历史观、国家认同观、是非观与价值观。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势力是坚决的“日治派”,其坚持使用“日治”的核心是要在历史上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为“台独”制造历史依据,并影响年轻一代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其影响下,反映中国史观与历史正义的“日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