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非关系在我国的对外关系全局中占有极为特殊的重要战略地位。说其特殊,可能主要是因为并表现在:看似不显眼,实则分量重;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显威力;日常运转无波澜,但该联手时就联手。
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不断步入新的境界。仅国际贸易一项,中国和非洲大陆的贸易年均增速就高达32%。2011年中非贸易额比2009年增长了83%,达到了166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目前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位置。此外,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147亿美元,在非设立各类企业2000多家。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非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稳步增加,并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三万多名,每年向非洲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5000多个。今年7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更是将中非关系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总体上说,对于中非合作的战略层面的关注相对比较充分,但是对具体的策略举措方面的研究关注还远远不够。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此,中非关系越是具有战略性地位,越是需要从细微处着眼加以对待。一句话,当前中非关系已经到了战略建构与策略呼应必须“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的新阶段。
具体而言,进一步推动中非合作新发展的战略建构与策略呼应,主要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加强。
既要有全局性的战略,又要有节点性的策略。
中非关系的构建方面,基于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全局性战略思路已经愈发清晰,从政治互信到务实合作,从扩大交流到协同配合,无不体现了着眼全局式的战略意义上的成熟与智慧。但很自然地,紧接着这些全局性战略而来的应该就是亟待策略举措的落实。这就如同下围棋,不仅要有布局全盘的眼光,而且要有布局节点的灵动。在中非合作方面就是要具体做到分清主次、抢占先机,特别是在资源投资和文化交流、企业利益和中方形象、兴产兴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有轻重缓急观,在关键性节点问题上与时俱进、不落把柄、争取主动,才可能做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比如,在提供重点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发展的贷款方面,有国际评级公司的评估报告称,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进出口银行对非洲贷款总额达672亿美元,远超同期世界银行对非洲承诺的近550亿美元贷款。还有,2012年7月18日于北京召开的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发布了《中非企业家大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宣言》,特别强调企业不断融入当地社会,重视履行社会责任,让经济效益更多惠及非洲人民。这些着眼布点、以点带面的发展举措,有利于中非关系总体的深化和强化,同时有利于企业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能够“走进去、深进去”,扎下根来,从而实现长期的互利共赢。
既要有前瞻性的战略,又要有后视性的策略。
在中非关系发展方面,前瞻性战略研究已经愈来愈被重视,成果也十分显著,今年7月的中非合作论坛达成的《北京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2013至2015年)》就是明证。但是,恰恰在高度重视前瞻的同时,不能疏忽和遗忘了后视。所谓后视性战略就是对过去发生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客观正视和积极检视,从而不断调适完善既定战略。形象地说,就像驾驶汽车,既要目视前方为主,又要不时地左右后视。
既要有常规性的战略,又要有应急性的策略。
很显然,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推进方面,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更加重视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贸易质量,更加重视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等,就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中非关系的常规性战略,必须遵循这些战略指导思想踏实高效地加以践行。但是,对外交往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领域,因此风险危机意识不可少,这就要求必须同时高度重视应急性策略举措的深入研究与积极预案。一般情形下,一个完整的应急管理周期包括四个环节步骤,即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在中非交往合作方面,一是要把应急管理日常化、制度化,特别是在预防环节做好做足;二是因此要积极发挥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在信息提供、经验学习、教训总结等方面加强研究并实现共享;三是为此要特别重视中国在非各有关方面首先要拧成一股绳,因而建议加强建立健全有关统筹协调的机制。
既要有硬实力性的战略,又要有软实力性的策略。
当今世界确实已经越来越强调追求盈利、讲求实惠,但也恰恰是在这样的大风气大潮流中,如能同时强调讲历史感情、讲人道援助、讲长期友好,会起到牢固关系、增进友谊的关键作用。在经济、贸易、人员、安全等硬实力方面加强合作的同时,有基础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非在情感、友谊、人文关怀等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不仅直接有利于中非关系的巩固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地回击西方某些国家对我们的歪曲和谬论。比如,对英国广播公司(BBC)去年推出的名为《中国人来了》的系列纪录片,可以来一个中非联合录制《中国人早就在》的纪录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人性化地诠释中非友谊,不仅给中非人民看,也给全世界人民看。同时,在软实力策略方面,必须高度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让正义正面之声广为人知,这就要求不断加强中非新闻媒体合作。在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就明确宣布支持在华设立“中非新闻交流中心”,表明中国政府对推动中非媒体合作的高度重视。2012年8月23日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出席在京举行的首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在舆论宣传导向上,特别要加大对中国工人、医生、教师、志愿者、企业家等服务非洲、奉献非洲的那些感动非洲人民的故事的报道宣传。只有当我们寓国家形象于人文关怀的细节中时,当我们在发展经贸的同时展示真善美为核心的价值观时,我们在非洲大陆的国家形象才会更加感动人。
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不断步入新的境界。仅国际贸易一项,中国和非洲大陆的贸易年均增速就高达32%。2011年中非贸易额比2009年增长了83%,达到了166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目前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位置。此外,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147亿美元,在非设立各类企业2000多家。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非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稳步增加,并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三万多名,每年向非洲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5000多个。今年7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更是将中非关系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总体上说,对于中非合作的战略层面的关注相对比较充分,但是对具体的策略举措方面的研究关注还远远不够。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此,中非关系越是具有战略性地位,越是需要从细微处着眼加以对待。一句话,当前中非关系已经到了战略建构与策略呼应必须“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的新阶段。
具体而言,进一步推动中非合作新发展的战略建构与策略呼应,主要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加强。
既要有全局性的战略,又要有节点性的策略。
中非关系的构建方面,基于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全局性战略思路已经愈发清晰,从政治互信到务实合作,从扩大交流到协同配合,无不体现了着眼全局式的战略意义上的成熟与智慧。但很自然地,紧接着这些全局性战略而来的应该就是亟待策略举措的落实。这就如同下围棋,不仅要有布局全盘的眼光,而且要有布局节点的灵动。在中非合作方面就是要具体做到分清主次、抢占先机,特别是在资源投资和文化交流、企业利益和中方形象、兴产兴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有轻重缓急观,在关键性节点问题上与时俱进、不落把柄、争取主动,才可能做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比如,在提供重点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发展的贷款方面,有国际评级公司的评估报告称,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进出口银行对非洲贷款总额达672亿美元,远超同期世界银行对非洲承诺的近550亿美元贷款。还有,2012年7月18日于北京召开的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发布了《中非企业家大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宣言》,特别强调企业不断融入当地社会,重视履行社会责任,让经济效益更多惠及非洲人民。这些着眼布点、以点带面的发展举措,有利于中非关系总体的深化和强化,同时有利于企业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能够“走进去、深进去”,扎下根来,从而实现长期的互利共赢。
既要有前瞻性的战略,又要有后视性的策略。
在中非关系发展方面,前瞻性战略研究已经愈来愈被重视,成果也十分显著,今年7月的中非合作论坛达成的《北京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2013至2015年)》就是明证。但是,恰恰在高度重视前瞻的同时,不能疏忽和遗忘了后视。所谓后视性战略就是对过去发生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客观正视和积极检视,从而不断调适完善既定战略。形象地说,就像驾驶汽车,既要目视前方为主,又要不时地左右后视。
既要有常规性的战略,又要有应急性的策略。
很显然,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推进方面,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更加重视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贸易质量,更加重视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等,就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中非关系的常规性战略,必须遵循这些战略指导思想踏实高效地加以践行。但是,对外交往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领域,因此风险危机意识不可少,这就要求必须同时高度重视应急性策略举措的深入研究与积极预案。一般情形下,一个完整的应急管理周期包括四个环节步骤,即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在中非交往合作方面,一是要把应急管理日常化、制度化,特别是在预防环节做好做足;二是因此要积极发挥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在信息提供、经验学习、教训总结等方面加强研究并实现共享;三是为此要特别重视中国在非各有关方面首先要拧成一股绳,因而建议加强建立健全有关统筹协调的机制。
既要有硬实力性的战略,又要有软实力性的策略。
当今世界确实已经越来越强调追求盈利、讲求实惠,但也恰恰是在这样的大风气大潮流中,如能同时强调讲历史感情、讲人道援助、讲长期友好,会起到牢固关系、增进友谊的关键作用。在经济、贸易、人员、安全等硬实力方面加强合作的同时,有基础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非在情感、友谊、人文关怀等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不仅直接有利于中非关系的巩固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地回击西方某些国家对我们的歪曲和谬论。比如,对英国广播公司(BBC)去年推出的名为《中国人来了》的系列纪录片,可以来一个中非联合录制《中国人早就在》的纪录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人性化地诠释中非友谊,不仅给中非人民看,也给全世界人民看。同时,在软实力策略方面,必须高度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让正义正面之声广为人知,这就要求不断加强中非新闻媒体合作。在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就明确宣布支持在华设立“中非新闻交流中心”,表明中国政府对推动中非媒体合作的高度重视。2012年8月23日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出席在京举行的首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在舆论宣传导向上,特别要加大对中国工人、医生、教师、志愿者、企业家等服务非洲、奉献非洲的那些感动非洲人民的故事的报道宣传。只有当我们寓国家形象于人文关怀的细节中时,当我们在发展经贸的同时展示真善美为核心的价值观时,我们在非洲大陆的国家形象才会更加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