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到教学的突破口,那就是“美读”。“美读”是朗读的表情化和艺术化,是带有审美性质的朗读,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再造出读物的情景,利于创造潜能的释放,而且能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美读教学,是一个双过程,既是提高朗读技能的过程,又是有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过程;是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情操美、意境美。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恰到好处的指导学生进行美读,就如同为古诗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美读境界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读”为起点,以“悟”为归宿,在美读中感悟情思美
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洋溢着美“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这体现的是自然之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展现的是人情之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展现的是波澜壮阔的壮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矣,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今晓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体现的是凄美。只有指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的感情世界才能达到美读的理想境界。
二、巧用朗诵技巧,在美读中品味意蕴美
1. 注意停顿
停顿,是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的重要方面。
如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间有停顿是自然的,但停多长时间是有说法的。这一停顿是比较长的,因为问号表示一种疑问,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它的停顿自然就比句号长,以给人留下思考的时间。同时,后半句是把前三句的意思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是需要一个思考过程的,所以,“清如许”要拉长“许”字的节拍,之后停顿,最后在“为有”两字高起,后几字稍快些,让人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2. 把握节奏
“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媒介。”节奏,是指由语音的高低、断续所形成的有规律的音调节拍。
要读出节拍。如《诗经》的节奏单一而鲜明,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修我/戈矛,与子/偕行。”古文的节奏比较随意,在朗读古文之前,首先必须正确划分节奏。
3. 注意连贯
就是为了表达需要,在有标点的地方并不停或停得很短,尽量连读下来。如《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施五通。”连贯处表现出刘兰芝鸡鸣即起来装扮的行为,写出了刘兰芝一夜未眠的痛苦,更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坚强和不屈。
4. 巧用重音
“重音”用来突出,强调一句话中的重要词语或短语,来准确而清楚地表现作品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像李白诗歌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中的数词表示虚数,带有极度的夸张色彩,应该处理成重音。
5. 正确使用语气
语气是语言的声音色彩,是语言的旋律,它随着具体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语气的适当与否,关系到作品的真实情感的传达。爱:气徐声柔;憎:气足声硬;喜:气满声高;悲:气沉声缓;欲:气多声放;惧:气提声凝;急:气短声粗促;冷:气少声平;怒:气粗声重;疑:气细声黏。
6. 注意音韵,读出古典诗文的音乐美
汉语的音韵之美主要表现在构词的双声、叠韵、叠音现象,押韵的使用以及反复、回文、顶针等辞格的运用。叠音词,叠韵词和双声词,可以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缠绵萦绕之美,余韵悠长。美读时要读出缠绵回旋之美。
三、在美读中陶冶情操,感受人格美
被选录到教材中的古诗文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文天祥的“臣心一片指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岳飞的“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情怀;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君报国的热忱和追求理想的执著;《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忠孝之情;《钗头风》中“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的令人悲叹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中的“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忠贞爱情。人类高尚的情感都在古诗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道德伦理,使每个人的心灵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撼。在美读中,学生感受到了美的巨大力量,感其志向,动其情感,沐其道德,化其行为,培养自己高尚的审美情,发展健康的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之,语言具有音乐美。“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本人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对课文反复美读,使文言文中无声的语言变成声情并茂的美读,使美读成为学习文言文的突破口,为古诗文的有效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武鸣县锣圩高中)
一、以“读”为起点,以“悟”为归宿,在美读中感悟情思美
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洋溢着美“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这体现的是自然之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展现的是人情之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展现的是波澜壮阔的壮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矣,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今晓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体现的是凄美。只有指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的感情世界才能达到美读的理想境界。
二、巧用朗诵技巧,在美读中品味意蕴美
1. 注意停顿
停顿,是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的重要方面。
如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间有停顿是自然的,但停多长时间是有说法的。这一停顿是比较长的,因为问号表示一种疑问,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它的停顿自然就比句号长,以给人留下思考的时间。同时,后半句是把前三句的意思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是需要一个思考过程的,所以,“清如许”要拉长“许”字的节拍,之后停顿,最后在“为有”两字高起,后几字稍快些,让人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2. 把握节奏
“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媒介。”节奏,是指由语音的高低、断续所形成的有规律的音调节拍。
要读出节拍。如《诗经》的节奏单一而鲜明,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修我/戈矛,与子/偕行。”古文的节奏比较随意,在朗读古文之前,首先必须正确划分节奏。
3. 注意连贯
就是为了表达需要,在有标点的地方并不停或停得很短,尽量连读下来。如《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施五通。”连贯处表现出刘兰芝鸡鸣即起来装扮的行为,写出了刘兰芝一夜未眠的痛苦,更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坚强和不屈。
4. 巧用重音
“重音”用来突出,强调一句话中的重要词语或短语,来准确而清楚地表现作品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像李白诗歌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中的数词表示虚数,带有极度的夸张色彩,应该处理成重音。
5. 正确使用语气
语气是语言的声音色彩,是语言的旋律,它随着具体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语气的适当与否,关系到作品的真实情感的传达。爱:气徐声柔;憎:气足声硬;喜:气满声高;悲:气沉声缓;欲:气多声放;惧:气提声凝;急:气短声粗促;冷:气少声平;怒:气粗声重;疑:气细声黏。
6. 注意音韵,读出古典诗文的音乐美
汉语的音韵之美主要表现在构词的双声、叠韵、叠音现象,押韵的使用以及反复、回文、顶针等辞格的运用。叠音词,叠韵词和双声词,可以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缠绵萦绕之美,余韵悠长。美读时要读出缠绵回旋之美。
三、在美读中陶冶情操,感受人格美
被选录到教材中的古诗文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文天祥的“臣心一片指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岳飞的“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情怀;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君报国的热忱和追求理想的执著;《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忠孝之情;《钗头风》中“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的令人悲叹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中的“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忠贞爱情。人类高尚的情感都在古诗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道德伦理,使每个人的心灵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撼。在美读中,学生感受到了美的巨大力量,感其志向,动其情感,沐其道德,化其行为,培养自己高尚的审美情,发展健康的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之,语言具有音乐美。“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本人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对课文反复美读,使文言文中无声的语言变成声情并茂的美读,使美读成为学习文言文的突破口,为古诗文的有效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武鸣县锣圩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