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情感,讲述“我”的生活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的题目,写作范围一般都比较宽泛,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限制。从这个角度讲,高考作文题的特点就是“大题、宽题、虚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包容的人事物理众多,容易把考生的思维引向宏观,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但这类题也使考生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失去方向,无法驾驭,导致写出来的作文空洞庞杂,泛泛而谈,立意肤浅,人云亦云,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面对宽泛的作文题,考生如何使自己的记叙文脱颖而出呢?
  【美文引路】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的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杯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身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走过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时,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風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名作。秋天,是收获、丰收、凄凉、伤感等的代名词,是一个令人想念的季节,要写的内容很多。对这个宽泛题目,作者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选择了一个较小的切入口——讲述了“我”与母亲的故事:“我”自从瘫痪后,会突然把面前的东西砸碎,还对母亲大发脾气,对这一切,母亲却选择默默承受。而瘫痪在床的“我”却不知道,她肝疼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那天,母亲说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我”答应了。一个回答,却令母亲像孩子似的高兴了半天。“我”不知道,这竟是和母亲的最后一次对话。母亲走了,再没有回来。
  文中的故事正是“大题小做”的典范,因为“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文章能够“大题小做”,正是因为扣住了作文的“魂”,走进“我”的情感世界,找准了写作的“根”,讲述“我”的生活经历,从而把平凡的母子亲情描写得如此神圣,令人潸然泪下。
  【技法解说】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写法带给我们考场作文以有益的启示。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突破:
  1.大题小做——扣住作文的“魂”,走进“我”的情感
  记叙文的“魂”在于“真情”,那么,“大题小做”的“魂”就在于“我”的真情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记叙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而要动他人之情,先得自己动情,动真情,喜怒哀乐皆由心窝里流出。因此,走进“我”的情感世界,寻觅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即那些留在记忆“深处”中最经久难忘的,一想起来便心潮起伏的生活细节——一个动作,一样东西,一种眼神,一两句话等,这些生活细节,是情感的催化剂,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考场上容易诱发作者的写作激情,只要选用得当,击中生活的旋涡,就能让真情原汁原味、十分自然地流淌出来。
  人情是相通的,只要把那些此时此刻一想起来就心潮起伏、不能自控的情感波涛的“小细节”敏捷地捕捉在手,为大题目、宽题目找到一个小巧的突破口,再现感动的那一“瞬间”,就能点击到阅卷教师的“情感穴位”,就一定能让阅卷教师的心弦为之共鸣。
  走进“我”的情感的一般步骤是:
  根据作文题意(大题),走进“我”的情感(小做)——捕捉曾经触发自己心灵颤动的动情点(人、事等细节或场景)——精练传神地加以刻画描绘——再现感动的细节场景画面(情真意切地表达)——以小见大揭示主旨。
  比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这道作文题就是一道大题目,考生所写的共和国百年华诞要体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这样一个大题,必须采用大题小做法,巧选角度,小处落笔,选取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最让“我”动情的、发生在“我”身边的看似平凡、普通的人、事、场景等,从侧面反映国家发展的成就,比如,整洁有序、年年清明无数人悼念的烈士陵园,比如,和谐共生的老北京胡同与现代化都市,比如,以真切赢得大众尊敬的城管、洋溢着微笑的清洁工,比如,现在的雾霾天与未来的蓝天的对比等等。这样大题小做,从小处入手,从小处写起,思路就开阔了。   请看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北京考生
  我走在去往天安门的路上。路旁彩旗随风飘扬,街角花坛绚丽夺目。这一天,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100年前的今天,一个新的名字响彻世界,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岁月的拷问和时光的历练中,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百年华诞。今天,我要用相片作為贺礼,表达对祖国母亲最诚挚的敬意。
  走在街上,柏油马路反射出灿烂的阳光,远处的斑马线白得那样清晰。清洁工阿姨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喝着矿泉水,微笑着对路过的人问好。抬头是蔚蓝的天空,时不时留下飞机划过的痕迹,一片片留白任我在脑海里想象。低头是整齐的树木和草坪,遍布城市的绿色让人心情舒畅。深呼吸一口,仿佛身处丛林之中。清新的空气、宜居的环境、合理的规划,让我在心中为共和国点赞。按下快门,我拍下了我眼中的环境。
  相比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宁静清幽的胡同更能吸引我的目光。穿梭在老北京的巷陌之间,转角便是一座温馨恬静的四合院,带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古老的传统特色、浓郁的文化气息。几位老爷爷在胡同口的石桌上摆下棋子,车来炮往地对弈。孩子们欢快地玩耍,抖空竹、编花篮、跳皮筋,好不热闹。胡同里的手艺人数不胜数,画糖人儿的,串糖葫芦的,纷纷拖着独特的京腔长音叫卖着。轻快的自行车铃声和悠扬的二胡声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一支悦耳的乐曲。我轻轻地按下快门,拍下了我眼中的文化。
  天安门附近的地铁站旁,共享单车整齐地排列着,每个人都自觉地扫描车上的二维码,然后有序地将车骑走。进入地铁站只需用手机在安检仪器上碰一下即可通过,后台程序会自动把费用从银行账户中扣除。现在大多数人都是“一部手机走天下”,带钱包的都很少了。想想多年前,我们还曾经使用过公交卡呢!路上已没有汽油车、柴油车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有一个大学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的行李乖乖地跟在他后面,就像牵着一条透明的绳一样。仔细一看,原来是新型的国产行李机器人啊!这种机器人只需要提前输入程序,就可以一直跟着它的主人,这为人们省去了很多麻烦。我对准这一画面,拍下了我眼中的科技。
  不知不觉走到了天安门城楼下,听着慷慨激昂的国歌,目视国旗缓缓升起,我心中充满了激动、感恩和自豪。我拍下的这些照片,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交织,是科技进步与美好环境的共存,是祖国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光辉印迹。站在这百年华诞的新起点,共和国,我再为你拍张照,这就是我眼中的中国。
  [点 评]考生能娴熟地运用“大题小做”写作方法,根据作文题的要求,运用丰富的想象,化大为小,走进“我”的情感,精心选择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时“我”“眼中的环境”“眼中的文化”和“眼中的科技”三幅照片作为“动情点”,在这几个场景中选取最为感动的“瞬间”进行细腻的描绘,通过记人叙事,特别是细节(场景)刻画,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展现了“共和国各方面的伟大复兴与辉煌成就”这一深刻主旨,真挚地抒发了“共和国百年华诞带给人们深刻影响和变化”的美好情感,从而使文章悦人眼目。
  2.虚题实做——找准写作的“根”,讲述“我”的生活
  所谓“虚题”,就是具有抽象意义或蕴涵着深邃的主观思想或道理的话题或命题。“虚题”给出的题目或材料十分抽象,通常用某个概括、充满隐喻的概念、词语或句子来做命题材料。这就需要用由虚入实法,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喻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正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
  记叙文写作的“根”在于“生活”,那么,“虚题实做”的“根”就在于“我”的生活里。梵·高说过,你是麦子,一定要把你种到麦田里去,才能生根发芽,在巴黎的人行道上你一定会枯死。高考作文特别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提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考场上“虚题实做”写出感人至深的记叙文,就应该回到“我”熟悉的生活里去,写“我”的生活,讲述“我”的生活经历……因为每一种生活经历,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每一段历程,都可能是创作的一个源泉;每一次历练,都是构思的一份素材。而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我们将扎根于“我”的生活经历演绎成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才会有属于“我”的触感和痛感;有了触感和痛感,才能写得“入骨”;写得“入骨”,阅卷教师才能感同身受,心有戚戚,那么就能让自己的记叙文个性飞扬,抢人眼球。
  讲述“我”的生活的一般步骤是:
  根据作文题意(虚题)讲述“我”的生活(实做)——扣住作文题意,精选“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难以忘怀的人与事——我手写我心,将最难以忘怀的人与事演绎成动人的故事(注意记叙描写让故事摇曳多姿)——以具体详实的情节、情景、场面揭示命题或话题的“虚指”意义。
  比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由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组成,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是一道大题、宽题、虚题。考生如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会,选择最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或场景,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就一定能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   请看这篇优秀作文:
  其实,还好!
  甘肃一考生
  此刻,当我回眸,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模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高三一开始,这句话无疑成了大多数人的座右铭。犹记得去年夏天,令人窒息的闷热天气,一缕一缕的风在窗外栅栏处猫着,不进,不出。彼时,我们都抬头盯着讲台上的老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那堂课上他的第一句话。而后,集体沉默。大家都盯着他,或是盯着他身后电子版上那几枚红色的大字——“高三第一轮复习指导”。高三,这就来了吗?
  记得之前听过不少关于高三的“流言蜚语”,本以为喝些疗养系的心灵鸡汤,在面对这场悄无声息的战争时,我便能做出英姿飒爽的模样。然而,那几枚大字突兀地出现在眼前,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打了个颤。或许,这场战争,早已开始了吧?
  “刚毅坚强,自我力求进步,发奋有为,不可懒惰成性。”如今,我写下这些时,我已置身高考考场。说不清内心是怎样的感触,迷茫、彷徨、孤单?这些词语跃动在脑海中时,我庆幸没有“害怕”这个词。是的,我努力了,也一直都在努力。而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
  我想,我大概是喜欢这句话的。
  因为,在读到这句话时,我脑海中闪现的是自己考差了,抱着模拟试卷痛哭的模样。大概那种撕心裂肺的疼,这一生也不会遇到几次了。
  记得高三开始时,自己心比天高。我的成绩居于全班上游,全级中游。房间里贴满了自己心仪大学的风景照片,我甚至将那所大学的校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但,我忘了,忘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看着妈妈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的心狠狠地疼了起來。再翻看自己的模拟试卷,那些鲜红的叉号,在我眼里不断放大、扭曲,似乎要把我吞噬了。我开始疯狂地撕手中的试卷,然后又守着一堆纸团蜷缩在地板上,泣不成声。妈妈在一旁手足无措。良久,她蹲下身抱住我,缓缓地说:“孩子,不要怕失败,你要学会正确面对,好好想一下自己的目标,再继续努力。”
  后来,桌上的资料越堆越高,而我,少了些急躁,对自己做出了更真实的评估,才发现,之前的自己就是一只无头苍蝇,四处碰壁。幸好,为时不晚!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看着这句话,回想起妈妈的话,竟然和鲁迅先生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刻,我想对妈妈说声谢谢,也对自己说声谢谢:谢谢您一路陪伴,谢谢自己一路坚持!
  停下笔,长吁一口气,抬头看向窗外,阳光依旧明媚。如果此刻有人问我:高三怎样?我想我会浅笑着告诉他:其实,还好!
  [点 评]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新的文采,考生写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给人以亲近之感,这正是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考生从自身经历、自我感受写起,真实地记叙了自己的高三体验和情感,把高三炼狱般的岁月用材料《周易》中的名句和鲁迅的名句完美地统筹、阐释,努力拼搏、自强不息、正视自己、不懈奋斗等关键词凸显纸上。作者从身边选取生活中最熟悉的素材,从感受最真处切入,很好地运用化虚为实,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演绎出生动感人的故事,韵味无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就是那个本色自然、活蹦乱跳、童心未泯、可亲可爱、有当代风味的“我”的心声。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平平稳稳的,就算是河中穿梭航行的船只也难免颠簸,成长中所遇上的坎坷磨难不是偶尔给予的为难,而是必然所经受的磨练。成长的过程漫长却充实,自毁的过程短暂却留下一生痛苦,人生可以说是一次考验,何去何从取决于自我。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既与考生个体密切相关,也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合拍,能充分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有较为广阔的选材空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点击的热点,切合考生的实际,颇能体现时下中学生对教育、家庭、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诉求,更能反映考生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本道作文题要善于大题小做,抓住关键词“成长”及“取决自我”这之间的关系,扣住“成长”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突破、超越、亲情、个性、思想、精神等,并注意再现动人的细节,传递真情,就能达到以小见大的写作目的。
  【佳作展示】
  必须跨过这道坎
  池陈冰
  二零一五年七月,在经历了长达五小时的手术后,我被医护人员安全地送回病房。
  之后就是漫长的康复过程。
  术后第三日,我被迫使用僵硬且虚弱无力的病腿,痛苦地站立。一阵猛烈的天旋地转,我就如同那从云端狠狠摔至地面的鸟儿,全身血液一股脑冲上脑部,浑身筋脉好似有千万只蚂蚁不断啃噬,我终于承受不住地,哭嚎出声。
  康复的过程是艰难无比的。
  我的手背上每天定时增添新的伤口,那是一针针扎出来的痛。凉彻心扉的点滴直直打入身体,左腿丝毫的弯曲都预示着一场剧痛的来临。身体与精神上的疼痛感,都令这个未满十六岁的孩子无比憔悴。
  我不是没有过放弃的念头。
  为什么行走如此煎熬?为什么一级台阶却好似高山?又是为什么我的成长得承受这些苦痛?我躺在病床上,兀自发问。周遭是白色,全是白色!只有白色!对手术都不惧怕的我,突然对这片空洞的白茫茫恐慌了。
  “对于您的孩子来说,这是人生成长中第二次学习走路的最佳时机。若她熬不过这段最为艰辛的时期,日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几乎是从床上弹起来的,我急切地想要逃离。逃离这儿,逃离医生,逃离疼痛,逃离恐惧——刚触地,我的腿倏地一软,整个人竟直直向前倒去,摔在冰冷的地板。父亲听见声响,撞门而入,见了此景,又是一阵惊惧,他焦急地冲过来,扶起我就开始检查,“摔着腿了没有?疼不疼?啊?”
  我不作回答,却嚎啕大哭:“爸爸,我想回家——”他看见女儿疼得满眼泪花,止不住地颤抖,就好似有一把尖锐的锥子,在狠狠砸着、刺着自己的心脏。他多希望能把这些痛转移到自己身上,而使女儿少受点罪啊!
  翌日,我顶着哭肿的双眼,照旧被摁着打点滴,依旧被强迫着练习。中途歇息,百无聊赖之中偶然瞥见父亲。阳光透过窗子打在他的背上,我的父亲背对着我,抬手往脸颊上似是拭去了什么。而我忽然意识到,他在哭。
  我的心在颤动——父亲怎么哭了?他怎么会哭呢?他又为何而落泪?——一瞬间,我懂得了:成长中所遇上的坎坷磨难不是偶尔给予的为难,而是必然所经受的磨练。
  我懂得了,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了自己能重新站起来,为了先前的努力不白费,也为了父亲于角落里偷偷抹掉的泪。一次次的努力,夹杂着暗地里的期望;一次次的失败,都是命运结的酸涩果实。重新再来!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果敢前进。
  人生可以说是一次考验,何去何从取决于自我。我定能跨过这道坎!
  那是一个晴天,我慢吞吞地挪着步伐,阳光照耀满身,心情仿佛也明媚了起来。我走完了一整条路。
  “什么!一整条?”我无比惊奇却又欣喜若狂。这一幕被父亲尽收眼底,他喜上眉梢。想来,我们竟是成功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平平稳稳的,就算是河中穿梭航行的船只也难免颠簸,何去何从取决于自我。我知道,自己已然跨过了这道坎
  [点 评]“人生成长”的话题是一道大题,考生善于“大题小做”,将自己人生成长中遭受的一次病痛折磨作为切入口,走进“我”的情感,讲述“我”的生活,用“我手写我心”。作者叙写“我的成长”笔力集中,抒发“我的感悟”情感充沛,从而鲜明地表达了“必须跨过这道坎”这一题旨。文章演绎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特别是注意细节刻画,对于“我”的心理起伏、父亲神态的急剧变化的细节描写,感人肺腑,从而将最难以忘怀的人与事演绎成动人的故事,以具体详实的情节、情景、场面揭示了作文题的“虚指”意义。
  [作者通联:福州市闽清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走进大兴安岭,置身于一派参天拔地、挺直伟岸的大树之中,我们不禁要被这种壮阔的群体气势所震撼。由于争夺阳光的需要,每一棵树都竭尽全力发展自己,竞相向上,呈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张力和一种群体氛围的无形压力。  它们的竞争似乎是良性的,没听说哪棵树因竞争失败而死。竞争的结果常常是促使大家一起尽快成长,犹如一批就读于名牌学校的高才生们,竞相苦学的结果是大家一起成长。经过这番磨炼而成长起来的林木,出山之后
期刊
十年寒窗,陪伴我们最多的即为那一张张没有语言没有生命的试卷,浓浓的油墨沾染书香的芬芳,那是我们知识的积淀;泛黄的试卷,那是求学历程的见证;鲜红的勾划,那是成功与努力的方向……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向陪伴我们的大、小考試,道声珍重!  犹如初春的杏花,娇嫩凌于枝头。在与考试初次接触的我,更多的是紧张、彷徨与不知所措。不太工整的字迹,未形成格式的答题模板,还有那微薄的时间观念,让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成绩起伏
期刊
【主题导语】  李娟,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过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等。这些散文集里的文章,将生活中的琐事信手拈来,在作者轻声慢语的叙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温馨与淡淡的哲理。  读着李娟的散文,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永远十七八岁的女孩,她怯生生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然后蹑手蹑脚地走近这里的
期刊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只有运用逻辑思维,才能把握具体对象的本质,进而认识客观世界。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行文自然也是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我们必须先弄清命题人的意图,选择出最佳立意才可能成功地作文。否则,就可能出现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审题不准、立意不高,就匆匆下笔的结果必然是“失之毫
期刊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家庭的幸福等都需要纽带。  【思路点拨】  一、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江苏高考新材料作文,其命题有三个特点:一是材料提供一个核心关键词,点明写作的起点与中心
期刊
唐代皎然在其《诗式》文论中有“偷语、偷意、偷势”之观点,我以为作文中“偷”是不可取的,毕竟涉及到品行问题,但“借”也就无可非议了。何谓“借”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就是别人称呼“洋芋”为“土豆”,你却叫它“马铃薯”;别人称呼“苞谷”为“苞米”,你却叫它“玉米”,其实质没有什么区别,换个包装而已。  2015年,我参与全省高考作文阅卷,巧遇一篇作文,其80%的文字均出自我的著作《满分作文万能素材套用》
期刊
画家是为万里江山而生的,画家总能知道,人世間最美丽的是什么。  可江山如此之大,河海山川何其多,大美在哪里?美在外表,但更在内质。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但凡是大美,总是无形地隐藏在物事的深处,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这样的美若是寻找到了,便会叫人念念不忘。  在我的心中,五台山,便是这样的地方。  多年来,我一次次地登临,一次次地拜望,看山寺桃花始盛开,看香火袅袅,可谓精神的愉悦和享受。我还喜欢那山上
期刊
通常高考作文题是兼顾记叙、议论两种文体的,但也不排除有明显倾向的可能。比如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就是明显的偏记叙文的一道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遇到这样的作文題,建议考生还是顺着命题者的意图
期刊
考场上如何写出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记叙文呢?“叙述视角转换”是写作的一个妙招。  大家知道,照相师照相,总会把照相机放在一定的位置上,照相机所处的位置,就叫照相的角度;画家写生,往往要选择最适当的立足点对描绘的对象进行最佳地呈现,其立足点就叫绘画观察角度。同样,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是用来讲故事的,记叙文在叙述人物、事件时,由于对象不同,表达的重点不同,观察点、立足点和切入点也就有所不同,而
期刊
考场作文作为一种指向性和特定性十分明显的创作文,其作文的立意一定要集中而突出,中心专一,显豁突出,才能使文章吸引人、震撼人,从而具有启迪意义或教育作用。考场作文作为一种短小的文章,如果东拉西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使人不得要领,不知所云,中心游离,不能给人以明显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考场作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必须受中心的管束和统帅,都必须为表现和深化中心服务。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