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语文学习的特点来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为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它是以主体的反复作用,反复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教师只能稍作指点,而绝不可越俎代庖。可以说,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则更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呢?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所有一线老师都在关注的问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机不当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的教学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过易或其他不必要讨论的地方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使课堂秩序混乱。
2.时间不足
教師呈现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活动之前学生没有认真读书,没有认真思考,匆忙展开讨论,这样的合作,学生非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机会。
3.分组不妥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座位前后四人为一组,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而成,这样的分组随意性太大,人员搭配不科学,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4.方法不明
由于一些教师平时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学生发言后就“万事大吉”。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合作技能的培养,多数学生不会倾听,更无合作意识。
5.评价不全
一是偏重于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二是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所在的小组集体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样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就我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内化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观念。教师要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等诸多角色,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选好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的能力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要合作;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见解又不统一要合作;学生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时要合作。复杂的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摆一摆,议一议,演一演,得出的体验才会更深刻。
三、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二是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质互补”的原则。教师根据学生性别、性格、学习情况及课堂上的表现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而且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四、建立合作规则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记录员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教师要指导好学生采用讨论、举例、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老师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他人不同见解,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他人的独特见解,要学会鼓励、表扬欣赏;遇到困难或意见分歧时,要冷静,以平和的心态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要学会反思。
五、保证合作时间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对小组学习的时间做一个大致的估算,做到心中有数。合作学习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同时,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机智掌控活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
六、指导精要得当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技巧。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在活动中能有老师的指导。所以,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要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教师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七、评价三维度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注意“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这些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让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这种能力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呢?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所有一线老师都在关注的问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机不当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的教学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过易或其他不必要讨论的地方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使课堂秩序混乱。
2.时间不足
教師呈现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活动之前学生没有认真读书,没有认真思考,匆忙展开讨论,这样的合作,学生非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机会。
3.分组不妥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座位前后四人为一组,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而成,这样的分组随意性太大,人员搭配不科学,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4.方法不明
由于一些教师平时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学生发言后就“万事大吉”。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合作技能的培养,多数学生不会倾听,更无合作意识。
5.评价不全
一是偏重于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二是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所在的小组集体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样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就我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内化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观念。教师要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等诸多角色,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选好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的能力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要合作;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见解又不统一要合作;学生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时要合作。复杂的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摆一摆,议一议,演一演,得出的体验才会更深刻。
三、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二是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质互补”的原则。教师根据学生性别、性格、学习情况及课堂上的表现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而且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四、建立合作规则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记录员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教师要指导好学生采用讨论、举例、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老师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他人不同见解,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他人的独特见解,要学会鼓励、表扬欣赏;遇到困难或意见分歧时,要冷静,以平和的心态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要学会反思。
五、保证合作时间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对小组学习的时间做一个大致的估算,做到心中有数。合作学习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同时,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机智掌控活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
六、指导精要得当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技巧。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在活动中能有老师的指导。所以,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要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教师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七、评价三维度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注意“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这些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让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这种能力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