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一同事说:“老于,昨晚我才知道当年A同学为什么高考考得那么差了。”A同学是个很优秀的学生,高三第一次市统测时曾考过年级第一,而高考时只上了二本线,我们都遗憾也不解。“唉,说来惭愧,居然和我有关。现在我才明白她那时为什么躲着我,一跟我说话就脸红,对我给予她的关心也不冷不热的。我以为她不大喜欢我,哪想到她还有这个心思。要是当初……”
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件事。高三毕业前夕申报大学助学贷款时,其中一个学生的申请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一直不知道她是那么不幸:母亲下岗,父亲长期卧病在床靠药物维持生命,还有一个妹妹上初中。而她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坚强、开朗、无忧无虑。我赶紧问她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她的实际情况,交各类费用时为什么从未向我提出减免申请。她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说其实她心里很苦,但决不想让别人看出来,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同情。
这两位女生的表现反映了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反向形成,即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心理学上较详细的解释是“反向作用是指,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态度或行为的心理防卫术,它是人们为处理一些不能被接受的欲望与冲动所采用的防卫手段。人有许多原始冲动和欲望,由于是自己及社会所不容忍和不许可的,故常被压抑而潜伏到所谓的潜意识之中,不为自我所察觉,这些欲望及冲动虽然被压制下去,但并未被改变或消除,仍然具有极大的驱动力,随时在伺机爆发,所以为防止这些冲动爆发出来,不得不加强防御”。反向形成者本人不知不觉中使用此种心理防卫术,自己一无所知,真的相信自己是所表现的那种人,如果有人暗示他有别的可能,他就会暴跳如雷,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伪君子,伪善者。
反向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比方说,有的人内心很凶,唯恐凶性发作不可收拾,于是在外表上表现得非常温和:吃醋、怨恨常常是一个女人深爱一个男人的表现;抱怨一种货物的缺点实际上是想买这种商品了;父亲深爱儿子却以冷漠严肃待之……
反向形成在心理还不成熟的学生中也不少见,例如,有的学生故意制造事端且屡教不改,其实他是成绩不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老师的关注,或是对老师的某些不公正行为表示不满;有的学生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可能是不想让人看出他很软弱无力;有的学生大手大脚豪放大方可能是隐藏自己困窘的家境;有的学生天天照镜子,精心打扮,可能是对自己的容貌很没有自信:一个学生对教师无意或小小的批评大动肝火可能是非常欣赏这位老师唯恐这位老师不喜欢自己;一个女生主动交好男生A而冷落其同桌男生B,“醉翁”之意可能在B而不在A也……
由于学生反向形成行为本身是一种隐藏极深的假象,且多数容易令人厌恶甚至气愤,所以老师如果不能正确识别这类行为,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进而贻误教育学生的良机,甚至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而当我们了解了这类行为的心理机制并抱有一定的警惕意识,只要认真分析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常见的做法是不轻易下结论,与相关学生或耐心交谈,或询问其他同学,或查阅档案、作文、日记周记等,或走访家长及以前的老师,或暗中进行仔细的观察等。
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件事。高三毕业前夕申报大学助学贷款时,其中一个学生的申请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一直不知道她是那么不幸:母亲下岗,父亲长期卧病在床靠药物维持生命,还有一个妹妹上初中。而她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坚强、开朗、无忧无虑。我赶紧问她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她的实际情况,交各类费用时为什么从未向我提出减免申请。她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说其实她心里很苦,但决不想让别人看出来,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同情。
这两位女生的表现反映了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反向形成,即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心理学上较详细的解释是“反向作用是指,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态度或行为的心理防卫术,它是人们为处理一些不能被接受的欲望与冲动所采用的防卫手段。人有许多原始冲动和欲望,由于是自己及社会所不容忍和不许可的,故常被压抑而潜伏到所谓的潜意识之中,不为自我所察觉,这些欲望及冲动虽然被压制下去,但并未被改变或消除,仍然具有极大的驱动力,随时在伺机爆发,所以为防止这些冲动爆发出来,不得不加强防御”。反向形成者本人不知不觉中使用此种心理防卫术,自己一无所知,真的相信自己是所表现的那种人,如果有人暗示他有别的可能,他就会暴跳如雷,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伪君子,伪善者。
反向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比方说,有的人内心很凶,唯恐凶性发作不可收拾,于是在外表上表现得非常温和:吃醋、怨恨常常是一个女人深爱一个男人的表现;抱怨一种货物的缺点实际上是想买这种商品了;父亲深爱儿子却以冷漠严肃待之……
反向形成在心理还不成熟的学生中也不少见,例如,有的学生故意制造事端且屡教不改,其实他是成绩不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老师的关注,或是对老师的某些不公正行为表示不满;有的学生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可能是不想让人看出他很软弱无力;有的学生大手大脚豪放大方可能是隐藏自己困窘的家境;有的学生天天照镜子,精心打扮,可能是对自己的容貌很没有自信:一个学生对教师无意或小小的批评大动肝火可能是非常欣赏这位老师唯恐这位老师不喜欢自己;一个女生主动交好男生A而冷落其同桌男生B,“醉翁”之意可能在B而不在A也……
由于学生反向形成行为本身是一种隐藏极深的假象,且多数容易令人厌恶甚至气愤,所以老师如果不能正确识别这类行为,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进而贻误教育学生的良机,甚至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而当我们了解了这类行为的心理机制并抱有一定的警惕意识,只要认真分析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常见的做法是不轻易下结论,与相关学生或耐心交谈,或询问其他同学,或查阅档案、作文、日记周记等,或走访家长及以前的老师,或暗中进行仔细的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