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计游戏活动,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组织和开展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文章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寓教于乐;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兴趣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前提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寓教于乐”,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上,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研究数学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对此,本文将结合教育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教育同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直观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为中,我们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根据他们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的特点进行直观化教学,这是激发他们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化的方式展示数学知识。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为我们开展直观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的“观察物体”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发现如果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图回答“看一看(一)”中所提出的问题时,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一旦想象不出来,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不能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改变了直接使用主题图的方式,而是用更加直观化、立体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在课前我们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了立体的,可以动态变化的主题图。这样当我们让学生回答笑笑、淘气、妙想分别看到了哪个或哪几个面时,我们会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让图片动起来,让学生正面对着笑笑所站的位置观察视频中的物体。如此以来,就很容易确定笑笑看到了哪个面或哪几个面。以此类推,我们会分别通过动态展示的方式,转到淘气和妙想所站的位置,让学生正对着物体进行直接的观察。这种直观化的方式符合三年级小学生形象化思维的特点,能够有效激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游戏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我们只传授数学知识并使用灌输的方式,那么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数学的枯燥无味。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数学和游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游戏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小熊购物”这一课的知识时,我们发现教材中的主题图使用的是小熊胖胖和壮壮的故事。如果单纯使用主题图让学生进行计算的话,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很难产生浓厚的计算兴趣。所以我们尝试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选择分别扮演小熊壮壮和胖胖,以及收银员。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努力思考应该怎样计算。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让学生轮流参与,在最大程度上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活动中来。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數学知识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杜威特别强调“在做中学”。“在做中学”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可以使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他们的印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同时“在做中学”,让学生“动”起来,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特点,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一)》这一单元时,无论是教授“长方体的认识”,还是教授“展开与折叠”等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根据教材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剪刀和纸张以及小盒子,让他们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动眼看一看,动嘴数一数。如此一来,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就是建立在多种感官综合经验的基础之上,促使他们更加全面地表达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使他们的知识面更加全面。而这种“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真正的“行动”中,在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也为他们今后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数学知识需要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操作材料和场地,设计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是激发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总之,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学习起来会让学生感到困难和枯燥乏味,所以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他们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和经验的建构,在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荔.小学数学课堂兴趣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64.
[2]唐丽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J].天津教育,2019(35):130-131.
关键词:小学数学;寓教于乐;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兴趣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前提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寓教于乐”,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上,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研究数学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对此,本文将结合教育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教育同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直观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为中,我们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根据他们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的特点进行直观化教学,这是激发他们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化的方式展示数学知识。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为我们开展直观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的“观察物体”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发现如果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图回答“看一看(一)”中所提出的问题时,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一旦想象不出来,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不能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改变了直接使用主题图的方式,而是用更加直观化、立体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在课前我们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了立体的,可以动态变化的主题图。这样当我们让学生回答笑笑、淘气、妙想分别看到了哪个或哪几个面时,我们会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让图片动起来,让学生正面对着笑笑所站的位置观察视频中的物体。如此以来,就很容易确定笑笑看到了哪个面或哪几个面。以此类推,我们会分别通过动态展示的方式,转到淘气和妙想所站的位置,让学生正对着物体进行直接的观察。这种直观化的方式符合三年级小学生形象化思维的特点,能够有效激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游戏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我们只传授数学知识并使用灌输的方式,那么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数学的枯燥无味。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数学和游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游戏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小熊购物”这一课的知识时,我们发现教材中的主题图使用的是小熊胖胖和壮壮的故事。如果单纯使用主题图让学生进行计算的话,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很难产生浓厚的计算兴趣。所以我们尝试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选择分别扮演小熊壮壮和胖胖,以及收银员。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努力思考应该怎样计算。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让学生轮流参与,在最大程度上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活动中来。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數学知识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杜威特别强调“在做中学”。“在做中学”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可以使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他们的印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同时“在做中学”,让学生“动”起来,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特点,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一)》这一单元时,无论是教授“长方体的认识”,还是教授“展开与折叠”等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根据教材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剪刀和纸张以及小盒子,让他们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动眼看一看,动嘴数一数。如此一来,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就是建立在多种感官综合经验的基础之上,促使他们更加全面地表达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使他们的知识面更加全面。而这种“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真正的“行动”中,在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也为他们今后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数学知识需要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操作材料和场地,设计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是激发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总之,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学习起来会让学生感到困难和枯燥乏味,所以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他们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和经验的建构,在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荔.小学数学课堂兴趣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64.
[2]唐丽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J].天津教育,2019(35):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