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源头活水——练笔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un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先生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这正说明了日积月累的重要。不少的语文专家学者也在作文教学改革实验中表明:作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课外练笔。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介绍作文教学时说:“因为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作文便可少写。”可见,魏书生重视的就是课外练笔。聚沙成塔,学生作文自然就有了源头活水,动笔之时自然水到渠成。
  开展练笔,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正确处理好课外练笔和课内训练的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里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课文读和写结合进行练笔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常常有许多唾手而得的素材可用,与学生共同寻找练笔的契机,或填补空白,或模仿技法,或改体裁,或写读后感,课课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所收获。
  1.学编小剧。对于内容较丰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试着引导学生编成剧本剧。这样,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自主地读书、思考,在演练中又能促其认真修改,仔细推敲,培养正确谴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能力。《皇帝的新装》等曾走上我们的舞台,皇帝的愚蠢、孩子的天真都在学生的演绎中展现无遗。
  2.创境作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想象的原型,精心设计练笔,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让学生思维更活跃,想象更奇特。如教《背影》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时,设计如下情境:先配图欣赏课文,再配乐诵读课文,继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从眼前所见的事物引起联想,想到所要表达的人和事。如从蜡烛想到老师,从落花想到归围建设者,从路灯想到默默无闻、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的平凡者等。这样的训练融阅读、写作、思维于一体,既是一种“课文作文”,又是一种“创境作文”,它为学生的言语能力发展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
  3.补白练写。课文中有许多地方作者有意留出空间,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时,教师应从这些地方切入,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象感人的话语、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利用课外活动玩和写结合进行练笔
  
  叶圣陶说:“学生平时干什么,玩什么,想什么,教师要有个数,有个数,出题目就有了考虑的范围,就叫学生把干的玩的想的写出来,他们决不会感到没有什么可写,再加上适当的鼓励,引起他们非写出来不可的欲望。”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文体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活动场面、人物神态、动作等,把活动场面写下来。也可在周五指导学生观察当季某一景物,再把景物描写下来。春天到了,利用早操、课间、放学后,与学生一起看看校园的一草一木,校园的文化墙,看一看说一说校园的春天,学生热切的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自然的奇妙,学校的魅力,一个个热情澎湃,似乎都成了散文家和小诗人。
  
  三、利用日常生活进行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指的是教学时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主作文,实现从“封闭”转向“开放”,这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观念,要“开放”,让学生喜欢的游戏,做了写;平时的观察,记了写:生活的见闻,听了写;好看的书报,读了写;精彩的电视剧、电影、节目,看了写。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挥洒自如地写,从而开创“百花齐放”的练笔新天地。
  
  四、利用教师评改提高练笔效果
  
  每次练笔写完,学生总希望及时了解到老师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星期一将练笔本上交,老师迅速浏览批阅,有时批一两句肯定鼓励的话,有时提点改进的意见,“当天就把随笔本发下去。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耕耘的成果,享受作文的乐趣,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促其及时投入新的写作。批语不论长短,都要切中实际,说真话,露真情,善于在批语中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成就感是创新的源泉。”比如:“你很聪明,确实,你的练笔就感到字里行间透着灵气,不过文字粗了一点。我期待着你写出更精美的文章。”“追求、不懈,这是成功的基础。当然,方法要合理,这也是成功的条件。”有的放矢、言辞恳切的批语,起了无声的示范作用,它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地提高,提升。■
其他文献
红枣木耳汤原料:红枣10枚,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制法:a)将红枣冲洗干净,用清水漫泡约2小时后捞出,剔去枣核.黑木耳用清水泡发,摘洗干净.b)把红枣、黑木耳故入汤盆内,加入适量
期刊
期刊
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作于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词前小序为:“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
古文学习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可以削弱,这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争论点。《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答案:适度强化古诗文阅读,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这就决定了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一是传承中国文化,二是形成文化积淀。  有了这样的目的,试想,古文学习能削弱吗?显然是不能的,不仅不能,还应该增加。既然古文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学好文言文呢?古文学习是中学生的一大难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对孪生小姐妹走进了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那里是个坏地方!另一个跑回来却说那里是个好地方!问及原因,前一个孩子说那里的每一朵花下面都有刺,后一个孩子却说因为那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大千世界,芸芸万物, 都是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就如我们作文的批改。“精批细改”,教师就成了进玫瑰园的第一个小姑娘,学
期刊
在中国古代绚丽多姿的文学花园里.送别题材的作品就像一枝美丽的奇葩格外引人注目。这类文学作品。运用特定的情景表达.营造浓浓的送别氛围,或写实,或想象,或寄托,把人物离别的真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使他们在探究中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而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能够更上一层楼。在
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8年第12期上发表的《项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人物》中,毕泗建老师对项伯在鸿门宴中的重要作用作了系统的梳理,但他把项伯当作项羽的部下来看待
中外的营养学专家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妇女乳腺癌的发生除受到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外,与饮食也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口有些食物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概率,而有些则可以明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