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教育信息化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仍然将课堂教学的要点回归到教学语言的艺术运用上来,从教学语言的准确流畅、简约明晰、生动形象、富于启发四个特征进行探讨,为现代青年教师如何强化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27-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课堂的评价越来越多元化。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课堂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料、教学器材等成为了评价课堂是否精彩的重要元素;这些也恰如其分地成为衡量当代青年教师们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当代青年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知识等方面具有比老一辈教师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这些因素更多的是丰富教学,为课堂的精彩锦上添花。就课堂本身而言,课堂设计、课堂组织才是关键。从《报纸设计》这堂课来看,课要上得精彩,除了课堂设计科学合理之外,还必须有教师优美艺术的教学语言。因此,要当好一名教师,首要之义当然是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语言表达的意义决不逊于知识的扎实,教学是一项不同于任何职业的特殊的劳动,教师必须借助语言表达这个唯一的媒介与桥梁,才能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舍此而决无它途。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的彼此交往离不开语言。尽管通过文字、图片、动作、表情等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所以,教学必须借助语言这一媒介,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学语言本身独有的魅力。课堂上,教师应凭借他渊博的知识、饱满的激情、睿智的思维,尽情运用语言的魅力,吸引学生,传授知识,或要言不烦、出语惊人,或逻辑严密、风雨不透,或形象生动、浮想联翩,或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或锋利辛辣、入木三分。课堂教学的魅力,永远植根于教师教学语言的特质。从一堂精彩课堂来看,教学语言一般具备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准确流畅
教师语言,首要是准确。教师授课,乃是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而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准确有二义,一是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二是善于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表情达意,词语的准确选择、巧妙搭配,使表达凝练生动,如闻如见。准确之外,必须流畅,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磕磕巴巴,如行云流水,赏心悦耳。授课者是年轻的女教师,一般来说,年轻的女教师普通话是非常合格的,但问题是单是普通话标准还不行,一定要表达清晰,流畅生动。这堂课的授课者语言流畅,且教态自然,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二、精约明晰
教学语言最忌废话连篇,含糊不清,必须要精约明晰。所谓精约,就是要简约通达,要言不烦。所谓明晰,是指简洁明白,条陈理析。精约明晰,一言以蔽之曰:少而精,约而明,就是要简约通达,要言不烦。简约,其实是对教学本质的理性回归,这是一种更为朴素、更为实在、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简约并不是单纯地简单化,而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追求课堂导入的简洁有效、教学内容的简约型教学的内涵。而简约型教学,就是指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高度概括性,这种概括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精练、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课堂教学要抓住重点,突出精华,剔除冗词赘句,争取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语言的条理性是它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闪烁着逻辑思维的光辉;讲述上要眉目清晰,主次分明,起承转合,颇有章法。各层语意,或领起、并列,或递进、转折,或对比、比较,或总括、收结,需从教材内在逻辑出发,巧妙穿插,各得其所。如在《报纸设计》这堂课中,讲到报纸的结构,一开始就可以简洁明了地引入主题:“同学们天天看报纸,写文章经常讲结构,但却不一定了解报纸的结构,用专业的眼光去看,报纸是有结构的。”如在讲报纸与其他媒体的区别时,教师可以补充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三点之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时效性,二是容量有限性。这种讲述简洁几句话,阐述明确,了无赘语。
三、生动形象
形象性是课堂教学语言所独有的特征。所谓生动形象,是指形容描绘或表达十分具体、生动、活灵活现,好像身临其境一样,用于写作上,则是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这一点上,它们是相通的。语言的生动形象体现在写作中,或是描写具体逼真,或是叙事曲折有致,或是形象丰满生动,或是象征贴切意境深远……总之,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较好地利用形象思维,在写作中把握和表现人、物、事、景的生动形象。写作语言如此,教学语言也是如此,语言形象具体,如亲临其境,学生便不知不觉欣然接受,从而取得“瞻高而见貌,披文以入情”的言语效果。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情是课堂语言的核心要素,教学绝非无情物。无论讲授什么内容,教师都应处处流露着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意,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是也。但问题是,人们一般认为文学课语言生动形象容易做到,但非文学课则受内容限制,很难做到语言的生动形象。其实,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上记叙文固然需要感情,议论文也需要感情,说明文同样需要感情。介绍一件产品,讲述一种道理时,多投入一些感情,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讲课也是如此,问题在于教师怎样去设置教学语言。以“报纸设计”这堂课的内容为例,对于“报纸设计”的解释经常要用诠释与下定义的方法。所谓诠释,是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用途等进行说明、解释。下定义是针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确切的说明,或对某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作确切的解说。下定义语言必须精练简洁,它的语句形式常常是:“某某是什么”,“某某怎么樣”。足见,它是难以生动形象的,针对该课内容的平淡无奇,授课者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内容,尽量以形象出之。 四、富于启发
所谓“启发”,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阐明事例,促使对方思考、领悟。落实到教学上,就是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语言须做到导之以思,诱之以趣。关于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成功例子,实在枚不胜举,比如说,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向听众阐述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的命时,他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这就是语言启发的魅力。课堂的语言就是如此,比如,在说到报纸编辑观念时,教师特别拈出一位资深报纸编辑的“偏不”方针,即“不要想读者喜欢看什么,要想读者没看过什么”,并加以展开提出另一个观点,即“一种报纸确定什么读者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固定的读者群”,从而启发学生对报纸编辑观念的思考,确保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2010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作了题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讲话,她在讲话中特别指出,语言文字是跟人类的生存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跟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也跟文明联系在一起。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对于增加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的意义。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載体和标志,语言文字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对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和最直观的表现,对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及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对推进素质教育至关重要。语言文字工作应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刘延东国务委员也指出:希望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同志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语言修养,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充实的物质基础。
诚然,语言艺术的掌握与运用不是速成的,无法通过快餐式的渠道获得,需要长年累月,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当代青年教师已经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如果能将语言的艺术也修炼出来,具备了优秀的语言表达才赋,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指日可待的,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之于蓝。
参考文献:
[1]盛杰.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3,(3):29-30.
[2]王世枚,刘先觉.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4):135-137.
[3]鹿琳.教学语言艺术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1):82-83.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27-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课堂的评价越来越多元化。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课堂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料、教学器材等成为了评价课堂是否精彩的重要元素;这些也恰如其分地成为衡量当代青年教师们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当代青年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知识等方面具有比老一辈教师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这些因素更多的是丰富教学,为课堂的精彩锦上添花。就课堂本身而言,课堂设计、课堂组织才是关键。从《报纸设计》这堂课来看,课要上得精彩,除了课堂设计科学合理之外,还必须有教师优美艺术的教学语言。因此,要当好一名教师,首要之义当然是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语言表达的意义决不逊于知识的扎实,教学是一项不同于任何职业的特殊的劳动,教师必须借助语言表达这个唯一的媒介与桥梁,才能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舍此而决无它途。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的彼此交往离不开语言。尽管通过文字、图片、动作、表情等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所以,教学必须借助语言这一媒介,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学语言本身独有的魅力。课堂上,教师应凭借他渊博的知识、饱满的激情、睿智的思维,尽情运用语言的魅力,吸引学生,传授知识,或要言不烦、出语惊人,或逻辑严密、风雨不透,或形象生动、浮想联翩,或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或锋利辛辣、入木三分。课堂教学的魅力,永远植根于教师教学语言的特质。从一堂精彩课堂来看,教学语言一般具备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准确流畅
教师语言,首要是准确。教师授课,乃是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而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准确有二义,一是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二是善于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表情达意,词语的准确选择、巧妙搭配,使表达凝练生动,如闻如见。准确之外,必须流畅,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磕磕巴巴,如行云流水,赏心悦耳。授课者是年轻的女教师,一般来说,年轻的女教师普通话是非常合格的,但问题是单是普通话标准还不行,一定要表达清晰,流畅生动。这堂课的授课者语言流畅,且教态自然,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二、精约明晰
教学语言最忌废话连篇,含糊不清,必须要精约明晰。所谓精约,就是要简约通达,要言不烦。所谓明晰,是指简洁明白,条陈理析。精约明晰,一言以蔽之曰:少而精,约而明,就是要简约通达,要言不烦。简约,其实是对教学本质的理性回归,这是一种更为朴素、更为实在、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简约并不是单纯地简单化,而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追求课堂导入的简洁有效、教学内容的简约型教学的内涵。而简约型教学,就是指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高度概括性,这种概括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精练、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课堂教学要抓住重点,突出精华,剔除冗词赘句,争取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语言的条理性是它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闪烁着逻辑思维的光辉;讲述上要眉目清晰,主次分明,起承转合,颇有章法。各层语意,或领起、并列,或递进、转折,或对比、比较,或总括、收结,需从教材内在逻辑出发,巧妙穿插,各得其所。如在《报纸设计》这堂课中,讲到报纸的结构,一开始就可以简洁明了地引入主题:“同学们天天看报纸,写文章经常讲结构,但却不一定了解报纸的结构,用专业的眼光去看,报纸是有结构的。”如在讲报纸与其他媒体的区别时,教师可以补充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三点之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时效性,二是容量有限性。这种讲述简洁几句话,阐述明确,了无赘语。
三、生动形象
形象性是课堂教学语言所独有的特征。所谓生动形象,是指形容描绘或表达十分具体、生动、活灵活现,好像身临其境一样,用于写作上,则是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这一点上,它们是相通的。语言的生动形象体现在写作中,或是描写具体逼真,或是叙事曲折有致,或是形象丰满生动,或是象征贴切意境深远……总之,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较好地利用形象思维,在写作中把握和表现人、物、事、景的生动形象。写作语言如此,教学语言也是如此,语言形象具体,如亲临其境,学生便不知不觉欣然接受,从而取得“瞻高而见貌,披文以入情”的言语效果。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情是课堂语言的核心要素,教学绝非无情物。无论讲授什么内容,教师都应处处流露着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意,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是也。但问题是,人们一般认为文学课语言生动形象容易做到,但非文学课则受内容限制,很难做到语言的生动形象。其实,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上记叙文固然需要感情,议论文也需要感情,说明文同样需要感情。介绍一件产品,讲述一种道理时,多投入一些感情,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讲课也是如此,问题在于教师怎样去设置教学语言。以“报纸设计”这堂课的内容为例,对于“报纸设计”的解释经常要用诠释与下定义的方法。所谓诠释,是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用途等进行说明、解释。下定义是针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确切的说明,或对某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作确切的解说。下定义语言必须精练简洁,它的语句形式常常是:“某某是什么”,“某某怎么樣”。足见,它是难以生动形象的,针对该课内容的平淡无奇,授课者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内容,尽量以形象出之。 四、富于启发
所谓“启发”,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阐明事例,促使对方思考、领悟。落实到教学上,就是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语言须做到导之以思,诱之以趣。关于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成功例子,实在枚不胜举,比如说,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向听众阐述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的命时,他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这就是语言启发的魅力。课堂的语言就是如此,比如,在说到报纸编辑观念时,教师特别拈出一位资深报纸编辑的“偏不”方针,即“不要想读者喜欢看什么,要想读者没看过什么”,并加以展开提出另一个观点,即“一种报纸确定什么读者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固定的读者群”,从而启发学生对报纸编辑观念的思考,确保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2010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作了题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讲话,她在讲话中特别指出,语言文字是跟人类的生存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跟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也跟文明联系在一起。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对于增加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的意义。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載体和标志,语言文字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对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和最直观的表现,对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及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对推进素质教育至关重要。语言文字工作应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刘延东国务委员也指出:希望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同志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语言修养,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充实的物质基础。
诚然,语言艺术的掌握与运用不是速成的,无法通过快餐式的渠道获得,需要长年累月,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当代青年教师已经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如果能将语言的艺术也修炼出来,具备了优秀的语言表达才赋,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指日可待的,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之于蓝。
参考文献:
[1]盛杰.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3,(3):29-30.
[2]王世枚,刘先觉.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4):135-137.
[3]鹿琳.教学语言艺术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