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科是典型的理科课程,因此,过于注重成绩无法真正使学生学好数学。数学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原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21-01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需帮助学校对算理结构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计算进行机密联系,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对算理进行理解,对算法进行充分了解与掌握,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培养学生算理认识分析
(一)算理呈现方式
小学数学过程中,教师呈现算理的方式主要是数学和生活上的经验、教学工具、教学示意图和教学实物图。然后教师再通过对数学现象的组合、拆分、合并,來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而在中年级的阶段来说,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本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定理、公式、概念,对其进行再次优化和组合,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算理知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想象来呈现相应的算理结构。由此可见,根据年级的不同,呈现算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二)算理分布方式
在小学数学当中,算理的分布和发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同样需要将学生分为三个年龄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主要借助于整数的加减法计算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发现算理知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在整数乘除计算的学习中,教师以实际问题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整合和应用,注重对知识的二次消化和吸收;而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在计算和学习的过程中则更加看重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以及类比、迁移,从“形”转变到“质”,看问题更加深入,从具体理解到抽象理解。因此,在不同的年级阶段,教师也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来呈现算理。
二、培养学生算理认识策略
(一)培养学生概念认识
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能,就要首先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让学生先熟悉概念,将计算意义和教学概念相互融合,把“算法”和“算理”有效衔接,巩固学生对二者概念的认知,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能力[1]。比如,在学习《整数的四则运算》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出示例题:现在一共有37个苹果,小红又买了5个苹果,一共要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几个苹果?在这个例题的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以及绘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简单便捷。
(二)提升学生算理过程
在小学学习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其思维大多数是具体的,需要直观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因此,在进行算理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根据实际情况来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算理过程,将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具体[2]。比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展示出不同的三角形。在学生理解他们的概念后,教师再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周长或角度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知识的同时又提升了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发散了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温故知新,加强知识联系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练习中,学生能否将知识整合,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让学生解开练习题,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比如,在“27×13”这道题目中,本质上是求13个27是多少。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27×10,得出270,然后再用27×3,得出81,再将270与81相加得出结果。这样通过实际的例题计算,学生既能够巩固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又能将知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学习。
(四)重视算理知识拓展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算理知识的拓展教学,和算理的类比、迁移。数学上的知识是相互连接的,是互通的。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给学生做相应的拓展练习,让学生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教师要他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首先明确算理的概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从呈现方式和分布方式两方面着手,运用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算理知识。先让学生明确概念,然后提升学生的计算过程,还要让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实现数学教育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摆存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26):368-369.
[2]赵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4):72.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原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21-01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需帮助学校对算理结构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计算进行机密联系,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对算理进行理解,对算法进行充分了解与掌握,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培养学生算理认识分析
(一)算理呈现方式
小学数学过程中,教师呈现算理的方式主要是数学和生活上的经验、教学工具、教学示意图和教学实物图。然后教师再通过对数学现象的组合、拆分、合并,來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而在中年级的阶段来说,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本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定理、公式、概念,对其进行再次优化和组合,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算理知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想象来呈现相应的算理结构。由此可见,根据年级的不同,呈现算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二)算理分布方式
在小学数学当中,算理的分布和发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同样需要将学生分为三个年龄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主要借助于整数的加减法计算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发现算理知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在整数乘除计算的学习中,教师以实际问题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整合和应用,注重对知识的二次消化和吸收;而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在计算和学习的过程中则更加看重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以及类比、迁移,从“形”转变到“质”,看问题更加深入,从具体理解到抽象理解。因此,在不同的年级阶段,教师也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来呈现算理。
二、培养学生算理认识策略
(一)培养学生概念认识
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能,就要首先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让学生先熟悉概念,将计算意义和教学概念相互融合,把“算法”和“算理”有效衔接,巩固学生对二者概念的认知,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能力[1]。比如,在学习《整数的四则运算》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出示例题:现在一共有37个苹果,小红又买了5个苹果,一共要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几个苹果?在这个例题的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以及绘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简单便捷。
(二)提升学生算理过程
在小学学习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其思维大多数是具体的,需要直观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因此,在进行算理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根据实际情况来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算理过程,将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具体[2]。比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展示出不同的三角形。在学生理解他们的概念后,教师再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周长或角度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知识的同时又提升了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发散了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温故知新,加强知识联系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练习中,学生能否将知识整合,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让学生解开练习题,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比如,在“27×13”这道题目中,本质上是求13个27是多少。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27×10,得出270,然后再用27×3,得出81,再将270与81相加得出结果。这样通过实际的例题计算,学生既能够巩固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又能将知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学习。
(四)重视算理知识拓展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算理知识的拓展教学,和算理的类比、迁移。数学上的知识是相互连接的,是互通的。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给学生做相应的拓展练习,让学生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教师要他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首先明确算理的概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从呈现方式和分布方式两方面着手,运用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算理知识。先让学生明确概念,然后提升学生的计算过程,还要让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实现数学教育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摆存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26):368-369.
[2]赵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