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情富国行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利用水的同时,给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保护“生命之源”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警报拉响,为挽救“生命之源”,多少科学家投入到这场救水于污染的战斗中。富国,是其中的一员。
  富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所、河流与海岸带环境创新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环境承载力、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环境水力学及水文学、区域发展水环境(水环境)战略影响研究等。从1982年~2014年,富国先后主持及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等多项水环境及相关水资源课题的研究。
  “我的研究主要是以环境水力学及水污染控制规划为主,研究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环境水体对污染源的响应关系,研究河流湖库河口等的不同污染物的环境容量以及确定污染物纳污总量的分配方法。”对于自己的研究对象,富国用简朴的语言做了回答,区别于其他,唯有在说到科研的时候,他的言语才会显得很流畅,自然却不失严谨,典型的科研人形象。
  技术篇:
  一滴水一个世界 ——三位一体的综合考量
  “在水环境治理和规划的过程中,根据水的流动特点,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在微观层面不断开发新技术,实现全过程治理水平的提高的同时,未来应该更强调流域性、系统性、综合性及战略性的的研究视角。从山顶到海洋(对内陆河系,从山顶到尾闾盆地)的水循环、氮磷循环、碳循环及其他物质循环的总体源汇分析,解决河流、湖泊、海洋污染控制规划上的一些法规、标准、技术方法、管理机构上的矛盾及不协调的地方,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进行三位一体的综合考量,利用合理的隔离避让的社会水循环方式,保护重点高敏感水体,避免一味地使用只堵不疏的能耗高、资源再生重复利用率低的治污技术,以减少人类活动及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的干扰。”在对水环境治理和规划的观点看法中,富国强调了“三位一体综合考量”的重要性,也侧重提出了其所关注的社会水循环重构的思想。
  围绕这一思想,近十年来,他提出了依托多目标优化技术的适用于不同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分配合理性指数方法,在多项流域及海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水资源规划及战略研究得到应用。改进及发展了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提高了跨界断面及入湖、入海污染物总量的监控精度;归纳分析了针对不同水体的适用于耗氧有机物、毒性物质、营养盐、致癌物质等不同污染物的系列设计水文条件选择方法,保障了常规排污的风险控制的精度;提出了RLI河湖指数水动力敏感分区方法,实现精细的小尺度湖库富营养化敏感分区管理;提出了从区划层面、规划层面、实施层面解决常规排污条件下跨界超标纠纷的原则及方法,从防范跨界突发污染事故纠纷的层面降低事故风险的防范措施,形成流域内跨界水污染防范的多层次控制体系;提出了流域淡水资源陆海分配的原则及方法等多项环境管理急需的实用技术。
  随着水质目标管理的多个技术环节研究视野的扩展,富国及其团队逐步形成及提出了健康水循环重构理论框架体系,并在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西北(甘青新)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评研究中得到应用及体现。由此展开了他们的“应用之旅”。
  应用篇:
  社会水循环健康重构之路 ——从“扬汤止沸”到“釜底抽薪”
  滇池目前是中国富营养化污染最重的大型浅水湖泊,近20年来的艰苦努力虽然有效地缓解了滇池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却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作为目前世界性难题的现实及滇池治理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滇池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及艰巨性。
  富国认为滇池流域内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消耗量及污水量快速增加,不健康的社会水循环方式对滇池流域的自然水循环形成了极大的干扰,是高原明珠——滇池“蒙尘”多年的主要原因。若仍沿用传统治污方式及社会水循环方式,滇池生态恢复或将遥遥无期。因此,需要根据滇池流域的具体环境特征,重构滇池流域的社会水循环结构,以超出滇池流域的视野,从资源环境规划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滇池补水区、滇池流域及其下游区域,进行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的适当隔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综合考虑流域外调水、流域外污水资源化利用、流域内节水再生水利用、滇池湖内水位调控改善水生植物生境等规划,改善流域及区域水的“自然-社会”二元循环的结构。
  在近期开启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十二五规划》中,富国及其团队有关于健康水循环重构的理论得到了有效应用。根据健康水循环调控的思路,他们整合利用现有水流通道及治污项目及措施,优化了水循环的环境功能,将原设计补水工程的冲洗功能,修改为置换功能。新思路把提高环境容量10%变为消减外源负荷80%,环境效益大幅度提高。当清污置换目标完全实现后,新的水循环方式将使滇池将作为清洁水源向滇池流域及下游供水,流域内城市用水排放的氮磷负荷的消减净化功能基本上由污水处理厂、湿地、下游氮磷低敏感河道河段、农业用水等承担,而规避了对氮磷极为敏感的湖体;现在及未来新增的水资源消耗导致的污水增量将不再作为滇池的氮磷负荷来源。
  这一方案新颖巧妙,克服了较多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中,截污不充分,引(补)水治理效果有限的问题,将补水工程的作用从“扬汤止沸”提升到“釜底抽薪”;且规避了增水导致湖泊水体滞留时间降低物理生境变化的负面生态效应,取“鱼与熊掌兼得”的环境与生态效益双赢之效。目前这一方案的第一阶段已经实施,预计2014年6月底相关工程完工,2015年可以正式实施清污置换。
  建言篇:
  走可持续水循环发展之路
  30多年从事水研究工作,富国早已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水紧紧相连。根据多年工作的体会,他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形成了自己一番见解:
  ——西北内陆河环境风险防范之道
  对于目前正处于高增长阶段的西部大开发,富国认为由于内陆河水体污染物无出境入海通道,持久性污染物即使在河流里达标,入尾闾湖也将由于蒸发浓缩而可能构成超标危害。因此支撑水资源短缺及封闭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特别重视内陆河流域的水环境水资源保护规划,构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耦合性的保护体系,解决有毒工业污水、危废的最终处置及最终纳污地选择及设置的问题,以避让河流、湖库(特别是尾闾湖)及地下水源区,防范长期及累积性环境风险。设计健康水循环系统,控制绿州面积,减少蒸发折腾损失,减少水资源需求的扩张,维持重要尾闾湖泊的生态水量,保护或重构内陆河尾闾湖的双湖串联建构(前置微咸或淡水湖库 尾闾咸水湖或盐湖),以达到维持及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增加淡水利用效率、保障矿产资源之效。
  ——海洋生态保护防治结合之策
  对于渤海环境问题,富国认为从近岸海域赤潮危害控制角度,“十三五”期间,应在国家层面将总氮列入总量指标;从保护近岸产卵场的角度,逐步增加入海淡水量,减少海水淡化高盐水入海量。从溢油风险控制的角度,一方面加大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能力,另一方面限制石油开发规模及油轮运输规模或运输路径。对于近年来水质明显退化的南黄海近岸水体及面临较大发展压力的北部湾海域,富国建议进行抢救性保护,以避免重蹈渤海之覆辙。
  回顾富国三十年科研生涯,其参加过的重大科研及管理应用项目有几十个,“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带着这样一种信念和梦想,他一直坚持奋战在水污染抗战第一线,且行且耕耘。
其他文献
“鱼盐安市隐,蟹稻祝年丰。”这是明朝文学家梅鼎祚的诗句。虽说在中国的俚语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听上去总有些悲壮的色彩,但是据考证,我国食用蟹的历史其实已经有5000多年了。“民以食为天”是世代中国人所信奉的约定俗成,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饮食水平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青蟹作为一种高档的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品质高端,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再加上味道鲜美,因此成为了
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促进产业变革成为欧美大国的优先要务。2013年9月12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进行全国动员,向各界人士发表题为“工业新法国”的重要讲话,亲自宣布实施34项工业复兴新计划,意在扭转工业颓势,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些计划描绘了法国未来社会的轮廓,展现了未来法国工业的新面貌。这34项十年宏远计划分别是:可再生能源;每百公里油耗低于2升的汽车;电动车充电设施;电池功率与续航能力;自动驾
干旱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广等特点。其形成机制复杂而又深奥,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自然灾害。每年因干旱灾害导致我国粮食减产数百至数千万吨,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干旱一直是地球科学和生态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干旱的精确监测、及时预警和高效防范,是从事干旱气象研究的科学家毕生努力的方向
“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老舍这句诗中描写的正是享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的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的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的最初200年中的整个过程都与其息息相关,因此白马寺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因梦而起 流传千年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或云四月八日),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SKLRD)是依托广州医科大学于2007年10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作为临床型定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积极贯彻着“临床-基础-临床”的转化医学研究理念,瞄准国际前沿理念和技术,面向国家急需解决的诊治防瓶颈问题,努力发展适合国情的临床诊治规范、共识、指南,以及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占总数的25%;到了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然而,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常常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特别是高年级,略读课文很长,如何处理才算恰到好处呢?诸如此类的问题
非洲猪瘟病毒结构领域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团队、南方科技大学王培毅团队、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团队以及微生物所施一团队,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衣壳(Capsid)的高分辨率电镜三维结构,并鉴定出多种关键的衣壳蛋白,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和疫病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 Host
如何更好地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中國科学院院士葛均波领衔的团队研制的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备受关注。  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但金属支架植入后要永远留在体内,并且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这也成了支架患者的某种“心病”。研究发现,冠脉支架并不须在身体里“放置”一辈子,它的“服役”周期为支架植入冠状动脉6个月,之后便可以“功成身退”,让血管恢复其原来的面貌。  葛均波院士
在2014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多年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被铁基超导研究团队获得,一时间“铁基高温超导”一词再次被人们所关注。  殊不知,早在2008年凝聚态物理学领域掀起铁基高温超导研究热潮后的次年,宋灿立就在薛其坤院士的指导下开展铁基超导体FeSe高质量薄膜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探索,并于2011年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有关铁基超导FeSe研究的论文“Di
教学片段扫描    这是一位老师在执教六(上)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出示条件:本学期,我们602班在校就餐的男生有25人,女生有20人。  师提问:根据这样的一些条件,结合所学的分数乘除法知识,你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想到的结论。)  生1:男生是女生的125%。  生2:女生是男生的80%。  生3: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