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出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分层次教学;心理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 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
一般地,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独立完成练习;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开始,A,C层次的学生适当少一些,并建立档案,跟踪记载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定期进行合理地升降。
二、设计好层次梯度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当在教学前仔细剖析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和学生发展的阶段结构,本着“浅、精、慢”的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安排教学层次,包括教师分析讲解的层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层次。根据教学层次的安排设计或选配相应的启发性问题,例题,练习题,使之形成梯度较小,层次分明的台阶。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沿着这些台阶逐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各自力所能及的目标,课后布置各层次相应的作业予以巩固。
三、学生为主体是有效分层次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绩较差的学生降低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较大提高后,学习自信心便有所增强,可以使得上课能听懂课的人多起来了。而中等生要注重他们本身特点,保持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适度增加难度,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不断结合自身的特点、学习规律,选择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有效地提高成绩。而对于优等生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的层次题,优生也获益非浅。同时多层次教学有梯度和层次的科学安排,又将学习方法寓于教学之中,随着教学活动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可以相应得到提高,从而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也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克服依赖心理。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能有一定的提高。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要使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养成自学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与能力、观察、实践、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智力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主动中求发展。
四、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是分层次教学的重要保障
由于在分层次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目标层次化,课前预习层次化,课堂教学层次化,布置作业层次化,单元考核层次化,课外辅导层次化等等一系列措施,所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这些措施适应情况,以及当时的学习情况是非常必要的。《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得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除了运用新的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活动情况的评价是非常之关键。而评价的基础还来源于教师对信息的反馈,而这样的信息反馈必须全面性、有效性。否则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认知表现,所以通过学生的认知进展情况的反馈信息,给不同的学生作出相应的帮助指导,尤其对后进生要多指导,多鼓励,尽量做到精批面改差生,根据反馈信息肯定中差生的成绩,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存在的困难,并且从心理上激励,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最后,由于分层次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也是给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挑战的机会,通过这个机会,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素质。面对学生学习上的不同差异,运用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减少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实施分层教学探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5.吴建荣
[2]《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浙江省瓯海区梧埏中学.朱德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费俊龙中学)
【关键词】高中;分层次教学;心理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 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
一般地,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独立完成练习;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开始,A,C层次的学生适当少一些,并建立档案,跟踪记载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定期进行合理地升降。
二、设计好层次梯度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当在教学前仔细剖析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和学生发展的阶段结构,本着“浅、精、慢”的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安排教学层次,包括教师分析讲解的层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层次。根据教学层次的安排设计或选配相应的启发性问题,例题,练习题,使之形成梯度较小,层次分明的台阶。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沿着这些台阶逐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各自力所能及的目标,课后布置各层次相应的作业予以巩固。
三、学生为主体是有效分层次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绩较差的学生降低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较大提高后,学习自信心便有所增强,可以使得上课能听懂课的人多起来了。而中等生要注重他们本身特点,保持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适度增加难度,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不断结合自身的特点、学习规律,选择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有效地提高成绩。而对于优等生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的层次题,优生也获益非浅。同时多层次教学有梯度和层次的科学安排,又将学习方法寓于教学之中,随着教学活动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可以相应得到提高,从而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也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克服依赖心理。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能有一定的提高。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要使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养成自学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与能力、观察、实践、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智力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主动中求发展。
四、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是分层次教学的重要保障
由于在分层次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目标层次化,课前预习层次化,课堂教学层次化,布置作业层次化,单元考核层次化,课外辅导层次化等等一系列措施,所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这些措施适应情况,以及当时的学习情况是非常必要的。《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得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除了运用新的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活动情况的评价是非常之关键。而评价的基础还来源于教师对信息的反馈,而这样的信息反馈必须全面性、有效性。否则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认知表现,所以通过学生的认知进展情况的反馈信息,给不同的学生作出相应的帮助指导,尤其对后进生要多指导,多鼓励,尽量做到精批面改差生,根据反馈信息肯定中差生的成绩,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存在的困难,并且从心理上激励,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最后,由于分层次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也是给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挑战的机会,通过这个机会,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素质。面对学生学习上的不同差异,运用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减少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实施分层教学探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5.吴建荣
[2]《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浙江省瓯海区梧埏中学.朱德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费俊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