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就整体来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从有声语言看,历史发展的轨迹却较为明显。播音主持语言,作为包含新闻性的有声语言,时代感的色彩是相当鲜明的。
不同的时代都会形成一定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播音主持语言不能脱离它们而一成不变或率意而为。新中国播音事业产生之初,就自觉承担起了反映时代、反映不同革命时期不同要求的历史使命。战争年代刚强有力的播音风格成为振奋革命斗志、打击敌人气焰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以深沉、积极、乐观、豪迈的语调见长,反映全国人民建设自己新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到了21世纪,多元化社会逐渐形成,播音风格则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僵直刻板、慢条斯理、喊口号式的语言样式已经落伍,过分拘谨、力拙声浊的发声方式也被淘汰。
本文试从发声的角度简要阐述播音主持的时代性,以及当今时代对播音主持的全新要求,着重探讨现阶段播音主持发声的艺术原则。
播音主持艺术演变的“时代声谱”
播音主持的时代感是指一定的时代气氛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播音主持语言不能脱离它而一成不变。播音主持语言的时代感,要求创作主体强化时代意识,并在有声语言中激荡时代气息,回响着时代的脚步声,发出反映时代的声音。
新中国的播音主持艺术是我国老一辈播音员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形成的,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印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和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彰显着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和亲切朴实的风格。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那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激情四溢的播音,都成为每个时代的精神引领和记忆坐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广播电视工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规范,播音工作开始了新的艺术实践和探索。播音以大气磅礴、热情豪迈的基调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激励着人们为建设新中国而发愤图强。
上世纪80年代,全国播音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大会提出了“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百花齐放”的口号。为实现这一口号,播音界的同仁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播音前辈齐越老师曾说过:“当我的心和人民的心息息相通,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时,我的播音才有生命力;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我的播音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播音员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想听众之所想,在由“革命的同志们——听众同志们——各位听众——听众朋友”的过渡中完成了观念的转变,树立了“良师益友”的形象。
改革开放时期,最典型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罗京的播音,他端庄持重、诚实可信、落落大方,以情吐字、用心归音,体现了政令的权威性、政策的亲和性和改革开放的时代性。罗京对于新闻信息的精准把握、诠释与传播,并以此形成的磅礴气势、豪迈奔放的情怀,开创了新时代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崭新境界。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主持人节目逐渐兴起。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以及鲜明的个性化率先呈现出来。《欢乐中国行》的董卿睿智与独到,《幸运52》、《非常6+1》的李咏亦庄亦谐,《超级女声》的汪涵机智幽默,《快乐大本营》的何炅挥洒自如,《舞林大会》的吴宗宪机智诙谐……他们多变且有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受众喜爱。其实不仅是综艺娱乐节目,无论在哪种类型的节目中,都是那些声音、形象、语言表达有特点,更放得开、更能调动现场气氛、更有个人魅力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赢得更多的青睐。他们的语言张弛自如、灵动丰富,融入了更多的个人理解和个人特色,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吸引人。
与时代同频,发社会“新”声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信息量十分丰富,人们热切渴望更早、更快、更多地获得信息,在接收信息时通常会选择那些传播速度快、荷载信息量大的媒体。同时由于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困难愈加繁重,使得传媒机构不得不在原先的政策传播、舆论导向和教育民众等为主要的政治功能基础上增加以娱乐身心、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等服务功能。作为电子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环节——播音主持,必然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播音主持改革的呼声愈加强烈。播音改革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也被各级传媒机构视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受众需求的重大工程。一时间,“说”新闻、播音“提速”、改变语言样式等多种形式的播音改革尝试风起云涌。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方法和规则可循,导致我国播音主持改革的成功率不高,甚至个别播音员还陷入了邯郸学步的怪圈。
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吐字发声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要求,他们会依据自己的喜好对同一播音员做出不同的主观评价,当大多数人的意见趋于一致时,就产生一种社会性的需求和评价标准,这种需求和评价标准就成为播音员主持人发声的指导原则。当然,每个时代都会由于其特征不同,对播音主持发声提出自己的要求。因此,不同时代的播音主持会烙有那个时代的印迹,不仅播讲内容,连播讲方式,甚至吐字发声的方式也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影像。
我们认为,播音主持的发声变革必然是一个顺应受众需求的趋势,简而言之,就是满足大众需求,符合主流审美情趣,发出时代的“声音”。同时,现实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应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引导大众。在文稿之外,播音主持者还可以通过吐字发声树立正面形象,规范乱象,帮助普通受众回归时代轨道,而不能一味迎合少数人的口味,甚至以怪声嗲气的低级“娱乐化”讨好少数人,那样只能离时代要求愈来愈远。
美从石璞求真玉,兼顾声情见真功
当今社会,各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主持人节目正丰富着荧屏和电波。其实有多少类型的节目,针对这些内容不同、形态各异的节目,就应该有多少种不同的播音主持发声方式。随着各种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节目出现,现阶段很多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发声状态完全生活化。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很有特色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严格选材,深度挖掘,每晚为受众讲述一个涉及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但它的主持人金飞就是几乎以完全的生活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节目本身的故事选取、编辑等环节固然重要,如果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再有功力一些,用气、吐字、发声再科学一些,会让这个节目如虎添翼。
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通过主持人王刚独具个性魅力的讲述,结合现代电视技术手段,使其与传统故事讲述相比更为直观、形象、生动、饱满,更能使受众在崭新的视觉冲击中找到全新的感觉、感动和感悟。作为知名主持人,王刚具有较强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经验,他颇具功力的吐字发声给节目增色不少,也让我们对节目中播音主持究竟应该如何发声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传奇故事》的主持风格完全是“原生态”的生活语言,观其节目,感觉完全就是邻家大哥对你喋喋不休地讲述他的见闻,由于发声吐字缺乏雕琢,语速又较快,稍有分心就难听全。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说,在节目中还怎么说的方式,是把人际传播的状态完全搬到大众传播中来了,譬如一块深藏美玉的石头,我们并不能真正认知其全部美感。
我们说播音主持也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生活中的人际传播,而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其创造性就体现在对大众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中,自觉承担起对受众的语言示范任务,做语言规范的表率。不论时代怎样变化,贴近生活决不等同于原生态的生活,而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管什么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吐字含混不清都会造成受众理解上的困难,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也是“高于生活”的要旨所在。
源于生活,强调语音的自然性。播音主持并不是脱离群众的“纯艺术”,而是以更加贴近生活的发声方式,自然地融入科学发声方法,提炼、提高、提升声音品质,使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听起来自然悦耳。
作为“说”的语言艺术,播音主持仍要保持“说”的独特形式,它是对生活语言固有形式的改进提高,而不是完全改变,另起炉灶。具体地说,就是以生活中语言的自然度作为基本范本,再根据稿件的主题确定基调,突出重音放下非重音,分出层次,用贴切的语气按照稿件意思对比推进,及于受众。
播音吐字的准确清晰圆润是就整体比较而言,并不意味着播音中每个字都保持同一种方式,都要达到同一标准。如果采用那样的吐字方式,播音语言就丧失了其应有的表现力,成为一种脱离大众脱离生活的语言。这绝不是播音主持吐字的真正含义。
高于生活,强调它的艺术性。播音主持用气、吐字发声方面仍需做到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朴实大方、富于变化、音高适中、音量不大,但层次变化丰富。
在气息控制方面,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呼吸应以胸腹式联合呼吸为基础,在话筒前、镜头前应以稳劲、持久、自如的良好气息控制状态来支撑播音主持。
在共鸣方面,播音主持共鸣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并辅以头腔共鸣。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实与虚、快与慢、松与紧、刚与柔、纵与收、厚与薄、明与暗,变幻自如,色彩丰富。
吐字要做到准确、清晰、圆润、富于变化。准确是指发音要合乎规范,发音部位和方法要准确无误;清晰是播音吐字要做到“声声入耳”,声音能穿透杂音进入受众耳中;圆润,我国传统说唱中形容圆润吐字为吐字如珠,实际上就是每个字发得共鸣充足,颗粒饱满。
富于变化也是播音吐字的另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语言是富于变化的,其吐字是错落有致的,该强则强,当弱则弱。字与字、词与词之间并不能同等对待,需要突出的字可能发音时间较长,吐字也较工整,而那些不需要突出的字则弱化,吐字也相对松散些。正是这种丰富的吐字变化,再配合以声音的抑扬起伏,构成了一个富于变化的生动的语言世界,表达出人们多样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色彩。
总之,不同时代,对播音发声会有不同的要求。播音主持发声作为大众传播的语言艺术应体现时代特征,播发时代声音,向生活汲取营养,并在更高层次上反映生活。这些都应该是我们一线播音员主持人永远坚守的职业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徐恒:《播音发声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郑艳
不同的时代都会形成一定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播音主持语言不能脱离它们而一成不变或率意而为。新中国播音事业产生之初,就自觉承担起了反映时代、反映不同革命时期不同要求的历史使命。战争年代刚强有力的播音风格成为振奋革命斗志、打击敌人气焰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以深沉、积极、乐观、豪迈的语调见长,反映全国人民建设自己新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到了21世纪,多元化社会逐渐形成,播音风格则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僵直刻板、慢条斯理、喊口号式的语言样式已经落伍,过分拘谨、力拙声浊的发声方式也被淘汰。
本文试从发声的角度简要阐述播音主持的时代性,以及当今时代对播音主持的全新要求,着重探讨现阶段播音主持发声的艺术原则。
播音主持艺术演变的“时代声谱”
播音主持的时代感是指一定的时代气氛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播音主持语言不能脱离它而一成不变。播音主持语言的时代感,要求创作主体强化时代意识,并在有声语言中激荡时代气息,回响着时代的脚步声,发出反映时代的声音。
新中国的播音主持艺术是我国老一辈播音员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形成的,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印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和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彰显着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和亲切朴实的风格。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那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激情四溢的播音,都成为每个时代的精神引领和记忆坐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广播电视工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规范,播音工作开始了新的艺术实践和探索。播音以大气磅礴、热情豪迈的基调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激励着人们为建设新中国而发愤图强。
上世纪80年代,全国播音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大会提出了“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百花齐放”的口号。为实现这一口号,播音界的同仁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播音前辈齐越老师曾说过:“当我的心和人民的心息息相通,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时,我的播音才有生命力;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我的播音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播音员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想听众之所想,在由“革命的同志们——听众同志们——各位听众——听众朋友”的过渡中完成了观念的转变,树立了“良师益友”的形象。
改革开放时期,最典型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罗京的播音,他端庄持重、诚实可信、落落大方,以情吐字、用心归音,体现了政令的权威性、政策的亲和性和改革开放的时代性。罗京对于新闻信息的精准把握、诠释与传播,并以此形成的磅礴气势、豪迈奔放的情怀,开创了新时代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崭新境界。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主持人节目逐渐兴起。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以及鲜明的个性化率先呈现出来。《欢乐中国行》的董卿睿智与独到,《幸运52》、《非常6+1》的李咏亦庄亦谐,《超级女声》的汪涵机智幽默,《快乐大本营》的何炅挥洒自如,《舞林大会》的吴宗宪机智诙谐……他们多变且有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受众喜爱。其实不仅是综艺娱乐节目,无论在哪种类型的节目中,都是那些声音、形象、语言表达有特点,更放得开、更能调动现场气氛、更有个人魅力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赢得更多的青睐。他们的语言张弛自如、灵动丰富,融入了更多的个人理解和个人特色,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吸引人。
与时代同频,发社会“新”声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信息量十分丰富,人们热切渴望更早、更快、更多地获得信息,在接收信息时通常会选择那些传播速度快、荷载信息量大的媒体。同时由于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困难愈加繁重,使得传媒机构不得不在原先的政策传播、舆论导向和教育民众等为主要的政治功能基础上增加以娱乐身心、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等服务功能。作为电子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环节——播音主持,必然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播音主持改革的呼声愈加强烈。播音改革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也被各级传媒机构视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受众需求的重大工程。一时间,“说”新闻、播音“提速”、改变语言样式等多种形式的播音改革尝试风起云涌。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方法和规则可循,导致我国播音主持改革的成功率不高,甚至个别播音员还陷入了邯郸学步的怪圈。
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吐字发声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要求,他们会依据自己的喜好对同一播音员做出不同的主观评价,当大多数人的意见趋于一致时,就产生一种社会性的需求和评价标准,这种需求和评价标准就成为播音员主持人发声的指导原则。当然,每个时代都会由于其特征不同,对播音主持发声提出自己的要求。因此,不同时代的播音主持会烙有那个时代的印迹,不仅播讲内容,连播讲方式,甚至吐字发声的方式也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影像。
我们认为,播音主持的发声变革必然是一个顺应受众需求的趋势,简而言之,就是满足大众需求,符合主流审美情趣,发出时代的“声音”。同时,现实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应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引导大众。在文稿之外,播音主持者还可以通过吐字发声树立正面形象,规范乱象,帮助普通受众回归时代轨道,而不能一味迎合少数人的口味,甚至以怪声嗲气的低级“娱乐化”讨好少数人,那样只能离时代要求愈来愈远。
美从石璞求真玉,兼顾声情见真功
当今社会,各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主持人节目正丰富着荧屏和电波。其实有多少类型的节目,针对这些内容不同、形态各异的节目,就应该有多少种不同的播音主持发声方式。随着各种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节目出现,现阶段很多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发声状态完全生活化。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很有特色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严格选材,深度挖掘,每晚为受众讲述一个涉及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但它的主持人金飞就是几乎以完全的生活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节目本身的故事选取、编辑等环节固然重要,如果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再有功力一些,用气、吐字、发声再科学一些,会让这个节目如虎添翼。
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通过主持人王刚独具个性魅力的讲述,结合现代电视技术手段,使其与传统故事讲述相比更为直观、形象、生动、饱满,更能使受众在崭新的视觉冲击中找到全新的感觉、感动和感悟。作为知名主持人,王刚具有较强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经验,他颇具功力的吐字发声给节目增色不少,也让我们对节目中播音主持究竟应该如何发声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传奇故事》的主持风格完全是“原生态”的生活语言,观其节目,感觉完全就是邻家大哥对你喋喋不休地讲述他的见闻,由于发声吐字缺乏雕琢,语速又较快,稍有分心就难听全。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说,在节目中还怎么说的方式,是把人际传播的状态完全搬到大众传播中来了,譬如一块深藏美玉的石头,我们并不能真正认知其全部美感。
我们说播音主持也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生活中的人际传播,而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其创造性就体现在对大众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中,自觉承担起对受众的语言示范任务,做语言规范的表率。不论时代怎样变化,贴近生活决不等同于原生态的生活,而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管什么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吐字含混不清都会造成受众理解上的困难,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也是“高于生活”的要旨所在。
源于生活,强调语音的自然性。播音主持并不是脱离群众的“纯艺术”,而是以更加贴近生活的发声方式,自然地融入科学发声方法,提炼、提高、提升声音品质,使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听起来自然悦耳。
作为“说”的语言艺术,播音主持仍要保持“说”的独特形式,它是对生活语言固有形式的改进提高,而不是完全改变,另起炉灶。具体地说,就是以生活中语言的自然度作为基本范本,再根据稿件的主题确定基调,突出重音放下非重音,分出层次,用贴切的语气按照稿件意思对比推进,及于受众。
播音吐字的准确清晰圆润是就整体比较而言,并不意味着播音中每个字都保持同一种方式,都要达到同一标准。如果采用那样的吐字方式,播音语言就丧失了其应有的表现力,成为一种脱离大众脱离生活的语言。这绝不是播音主持吐字的真正含义。
高于生活,强调它的艺术性。播音主持用气、吐字发声方面仍需做到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朴实大方、富于变化、音高适中、音量不大,但层次变化丰富。
在气息控制方面,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呼吸应以胸腹式联合呼吸为基础,在话筒前、镜头前应以稳劲、持久、自如的良好气息控制状态来支撑播音主持。
在共鸣方面,播音主持共鸣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并辅以头腔共鸣。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实与虚、快与慢、松与紧、刚与柔、纵与收、厚与薄、明与暗,变幻自如,色彩丰富。
吐字要做到准确、清晰、圆润、富于变化。准确是指发音要合乎规范,发音部位和方法要准确无误;清晰是播音吐字要做到“声声入耳”,声音能穿透杂音进入受众耳中;圆润,我国传统说唱中形容圆润吐字为吐字如珠,实际上就是每个字发得共鸣充足,颗粒饱满。
富于变化也是播音吐字的另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语言是富于变化的,其吐字是错落有致的,该强则强,当弱则弱。字与字、词与词之间并不能同等对待,需要突出的字可能发音时间较长,吐字也较工整,而那些不需要突出的字则弱化,吐字也相对松散些。正是这种丰富的吐字变化,再配合以声音的抑扬起伏,构成了一个富于变化的生动的语言世界,表达出人们多样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色彩。
总之,不同时代,对播音发声会有不同的要求。播音主持发声作为大众传播的语言艺术应体现时代特征,播发时代声音,向生活汲取营养,并在更高层次上反映生活。这些都应该是我们一线播音员主持人永远坚守的职业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徐恒:《播音发声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