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光飞逝,岁月如歌,转眼间已在教育战线上耕耘了24个春秋,回顾这些年的教育生涯,努力学习,积极探讨,为学生无怨无悔,自己一直为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着,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大胆创新,提升音乐教育的意义,注重学生的内涵发展,为每位学生播撒和谐教育的精神雨露。
【关键词】音乐 热爱 课堂 人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17-02
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认为针对当今的学生,教育不仅要让其成材,更要让其成人,在音乐教学的环节中,探讨让人性论点注入音乐课堂,呼唤亲情文明回归,让学生人性闪光,从而扬中华人文之情怀,是我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尝试,我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以爱育人 关注学生
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爱的温暖与欢乐,就会产生一种充实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就会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进取精神。这种由教师热爱学生所形成的和谐教育,能促进学生诚实、守信、热爱、尊重、平等、友善的情感内化,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基础。学生在师爱的光环下把这种情感转移到对待他人和事物上。所以,教师热爱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原动力,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提高的沃土。
我们知道,人在情感方面有爱和被爱的需要,特别是学生,更是如此,当他们遇到困难和心里困惑时,就更需要关注,如果老师尽心尽力的关心他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时时刻刻充满爱心,针对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细心呵护帮助他们,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让他们感觉到爱的温暖,学生也就会放下心中的疑惑,真实的坦诚的面对老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的人,也易于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和情感沉淀,甚至能抵达生命的深处,获得心智的升华。
二、以人为本 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关键时期应对各种社会矛盾和挑战的正确选择。然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与之相应的教育为基础和先导,同时要赋予教育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人是构建和谐的主题,只有和谐育人,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情”味浓起来,爱与爱相互交融,用人性教育培养学生和谐的发展,才能去开创美好的和谐社会。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以人文本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更新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在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提升道德观念,从而确立师生平等和学生之间人人平等的人本管理观。在教学中,老师要增强服务意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帮助学生、带领学生走入生活、走向社会。还要强化创新意识,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通过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利用合理恰当的学习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意识,启发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成才欲。
三、张弛有度 唤醒意识
在和谐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匠心独运,讲究育人的方式方法,张弛有度。我在艺术特长生的训练中,面对的是一群在性格上心理上有着千差万别的学生,光凭老师自己的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但老师独运的匠心可以拴住几十颗心。老师可以凭借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到的育人艺术,走进学生心灵。和每位学生贴近,打开学生心理的堡垒,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使每个学生在和谐教育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
我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的压力和难度徘徊不前,也有的因长期的不良习惯而如今不适应我的严格管理,在学习中出现躲避、封闭的情绪,也有犯了错怕老师和同学用有色眼镜看他,而远离班集体自暴自弃的倾向,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关上门说话,都来个内心独白,我们自己说说我们这个大家里的是与非,畅所欲言,相互沟通,真心交流,以最大的宽容化解每位同学的心里障碍,让每位同学都感觉到老师和同学都在意他,让同学们互相观察和互助,便于老师及时掌握每位同学的心里倾向,发现问题与同学促膝相谈,赞扬他们细微的进步,一次次的耐心讲解,纠正他们不良习气的反复。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的行为得到合理客观的评价,使他们充满自信,健康成长。让同学渐渐的增强自信,甩掉不必要的包袱,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这样,用张弛有度的教育艺术,推动学生的心灵车轮,学生就会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这种和谐的润滑剂难道不是胜于灵丹妙药吗?
四、人性注入 天人合一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充分发展。人的天赋、个性和特长都是多样化的,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更不能用一个模式来培养人。我们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发挥特长的机会。
课堂中,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意识的火花,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新观点新观念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同时找准时机注入人性论谈,启发他们对真善美的颂扬,鼓励学生合情合理的新见解,并让学生人性真情回归。苏联教育家鲁纳尔斯基说“一个宣传家不是敲击铜铃,而是敲击人的心铃,心铃是精美的乐器。”高明的口才家,就应该用真挚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击响人们的心铃,刺激之、使听者闻其言,见其心,达到情感上的融合、心灵上的沟通,便会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达到心诚能使石头开花的境界。
以和谐相宜的人本理念规范道德,用以人文本的诗性文章关注生命,用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平衡,唤醒精神,激发学生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杨九华,万小娟.主体论与素质教育[J].人民音乐,1999,(10)
[2]龙亚君.音乐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22.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79.
【关键词】音乐 热爱 课堂 人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17-02
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认为针对当今的学生,教育不仅要让其成材,更要让其成人,在音乐教学的环节中,探讨让人性论点注入音乐课堂,呼唤亲情文明回归,让学生人性闪光,从而扬中华人文之情怀,是我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尝试,我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以爱育人 关注学生
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爱的温暖与欢乐,就会产生一种充实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就会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进取精神。这种由教师热爱学生所形成的和谐教育,能促进学生诚实、守信、热爱、尊重、平等、友善的情感内化,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基础。学生在师爱的光环下把这种情感转移到对待他人和事物上。所以,教师热爱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原动力,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提高的沃土。
我们知道,人在情感方面有爱和被爱的需要,特别是学生,更是如此,当他们遇到困难和心里困惑时,就更需要关注,如果老师尽心尽力的关心他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时时刻刻充满爱心,针对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细心呵护帮助他们,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让他们感觉到爱的温暖,学生也就会放下心中的疑惑,真实的坦诚的面对老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的人,也易于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和情感沉淀,甚至能抵达生命的深处,获得心智的升华。
二、以人为本 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关键时期应对各种社会矛盾和挑战的正确选择。然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与之相应的教育为基础和先导,同时要赋予教育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人是构建和谐的主题,只有和谐育人,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情”味浓起来,爱与爱相互交融,用人性教育培养学生和谐的发展,才能去开创美好的和谐社会。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以人文本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更新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在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提升道德观念,从而确立师生平等和学生之间人人平等的人本管理观。在教学中,老师要增强服务意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帮助学生、带领学生走入生活、走向社会。还要强化创新意识,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通过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利用合理恰当的学习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意识,启发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成才欲。
三、张弛有度 唤醒意识
在和谐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匠心独运,讲究育人的方式方法,张弛有度。我在艺术特长生的训练中,面对的是一群在性格上心理上有着千差万别的学生,光凭老师自己的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但老师独运的匠心可以拴住几十颗心。老师可以凭借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到的育人艺术,走进学生心灵。和每位学生贴近,打开学生心理的堡垒,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使每个学生在和谐教育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
我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的压力和难度徘徊不前,也有的因长期的不良习惯而如今不适应我的严格管理,在学习中出现躲避、封闭的情绪,也有犯了错怕老师和同学用有色眼镜看他,而远离班集体自暴自弃的倾向,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关上门说话,都来个内心独白,我们自己说说我们这个大家里的是与非,畅所欲言,相互沟通,真心交流,以最大的宽容化解每位同学的心里障碍,让每位同学都感觉到老师和同学都在意他,让同学们互相观察和互助,便于老师及时掌握每位同学的心里倾向,发现问题与同学促膝相谈,赞扬他们细微的进步,一次次的耐心讲解,纠正他们不良习气的反复。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的行为得到合理客观的评价,使他们充满自信,健康成长。让同学渐渐的增强自信,甩掉不必要的包袱,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这样,用张弛有度的教育艺术,推动学生的心灵车轮,学生就会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这种和谐的润滑剂难道不是胜于灵丹妙药吗?
四、人性注入 天人合一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充分发展。人的天赋、个性和特长都是多样化的,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更不能用一个模式来培养人。我们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发挥特长的机会。
课堂中,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意识的火花,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新观点新观念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同时找准时机注入人性论谈,启发他们对真善美的颂扬,鼓励学生合情合理的新见解,并让学生人性真情回归。苏联教育家鲁纳尔斯基说“一个宣传家不是敲击铜铃,而是敲击人的心铃,心铃是精美的乐器。”高明的口才家,就应该用真挚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击响人们的心铃,刺激之、使听者闻其言,见其心,达到情感上的融合、心灵上的沟通,便会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达到心诚能使石头开花的境界。
以和谐相宜的人本理念规范道德,用以人文本的诗性文章关注生命,用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平衡,唤醒精神,激发学生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杨九华,万小娟.主体论与素质教育[J].人民音乐,1999,(10)
[2]龙亚君.音乐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22.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