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几方面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精品课程,课程具有示范性和辐射作用,符合现代教育科学性思想,具有职业性。
关键词:精品课程;高职高专;建设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是指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高职高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根据此文件精神,加大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改变,保健意识的日益加强,保健康复技能型人才成为紧缺人才。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应运增设了体育保健专业,目的是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一线的保健康复技能型复合人才。《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体育保健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最重要最先行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建设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课程,在多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朝着“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的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努力,终于获得了区精品课程称号。在建设精品课程中,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建设必不可少。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精品课程评审标准中,是否具备一流的教师队伍是评审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因此必须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要的地位,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教学成果的积累。精品课程需要有学术造诣高,在该学科领域影响力强的教学名师作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要负责整个课程的组织与安排,统领课程建设。同时具备高水平的主讲教师,按一定的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教师的专兼比例要适当。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高度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双师”素质教师。通过培训保健康复类企业优秀的技术专家,使之转化为教师,或直接聘请企业一线优秀行家做本课程的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鼓励和选派一批有较高资质的年轻教师进修高层次的学历学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要求教师下企业行业学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行业资格认证和相应行业的国家考评员认证,切实提高职业技能。整个课程的建设要形成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以主讲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辅导的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修和培养机制,以老带新,建设一支学缘、年龄层次、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课程的建设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在本课程建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85%,从企业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比例高达35%,保证了教师队伍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行业技能,保证授课时能紧密地理论联系行业实际,提高授课的实际效果。
重构教学内容,使之具有职业性、实用性和适用性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的技能型复合人才,所以教学内容不能沿袭普通本科院校的系统性的学科理论体系。在进行专业和课程建设过程中,成立由行业、企业的行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医院、康复保健中心的专家和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调研、论证,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根据工作岗位群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将《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两门课程的内容解构,进行整合、重构而成的一门课程。在课程的重构过程中,删除了学科系统性过强的理论知识,增加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技能内容和实践操作部分,增加本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所必须的理论内容。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能针对行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胜任该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其他方面能力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同时能满足学生职业资格考证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性获取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的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整合后整个教学内容体现了职业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科学性。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基础核心课程刻板、枯燥、疑难的印象,让学生不必花更多的精力在艰涩难懂内容的学习上。增加了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受到学生的欢迎。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既保留了传统的教师传授形式,也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知识。改变了过去由知识传授为重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由过去的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为重心,课堂教学由教师的单向活动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
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采取边学边练,注意情景教学,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穿插进行,聘请行业一线专家担任相应实践教学部分,并用活体模特相互进行体验,使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示范教学和探究性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专业基础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
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使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积极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录像、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和课件、案例库等。以生动的原创的图片、动画等素材充实课程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声、像、色”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并有相应的网上练习和在线测试评价,全面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手段。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在不同时 间、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模拟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职业工作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并理论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建设具有前沿性、职业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一流的教材是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教材评审的要求。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教材应该具有前沿性、科学性、先进性、职业性,符合现代教学体系和内容要求。根据建设一流教材的目标,教学团队组织了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按照“必需、够用和实用”的原则对传统的教材《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进行解构、职业化提炼、整合并重构教材内容。打破重构前教材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删除与职业岗位群关系不大的系统性基础性过强的理论知识。重构后教材内容增加职业岗位群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和行业研究发展的理论成果。注意知识内涵的延伸,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可持续学习的要求。整个教材内容既体现了职业性、前沿性、适用性和实用性,同时又具有科学性,符合现代教育的科学思想。除了纸质教材,还配套了电子教材和实训教材、电子教案及练习和情景案例库等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并能反映国内外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职业的适用性。
校企合作。建设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因此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基础。本课程具有分区完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实训室有各种仿真模型和实验实训器材,有价值近400万的实验仪器设备。能满足课程的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各项任务完成。先后与校外24家保健康复类企业和医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满足课程的实习要求。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开设的实验内容以实用性为主,模拟就业岗位真实环境,开设设计性实验项目,尽量不开或少开验证性项目。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延伸,是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保健康复类企业、医院的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规格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习、实训,学生学到先进的职业岗位技术知识和技能。学校力求达到与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就直接上岗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优秀毕业生留在企业直接就业,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技术能手,实现校企双赢。
加强管理,建设完善的管理机制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学校对精品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视,在课程遴选、政策导向、建设过程管理、技术保证等方面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各种机制。具体如下:1.建立精品课程负责人的责任制,鼓励知名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从宏观政策上向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倾斜,如在教师的职称晋升、教学成果的评价、教师的待遇等方面制定出激励政策。2.建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支配机制。设立精品课程专项基金,对于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启动经费,纳入学校和系部年度经费预算。对于通过学校和省级评估的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分阶段下拨,对评估为优秀的精品课程可适当增加经费进行激励。对未能按课程建设计划进行者停止经费支持,并追究课程负责人的责任。3.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制度化和常规化,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和教务处、系部领导每年要常规抓精品课程建设,实行校系齐抓,提高课程建设质量。4.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主体由同行、专家与学生组成,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实行多层面、多主体和全方位评价。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欧阳丽,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与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发展趋势,继续教育研究,2009,(6):118-119
[3]陈燕,戴金荣,论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9-41
关键词:精品课程;高职高专;建设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是指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高职高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根据此文件精神,加大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改变,保健意识的日益加强,保健康复技能型人才成为紧缺人才。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应运增设了体育保健专业,目的是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一线的保健康复技能型复合人才。《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体育保健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最重要最先行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建设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课程,在多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朝着“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的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努力,终于获得了区精品课程称号。在建设精品课程中,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建设必不可少。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精品课程评审标准中,是否具备一流的教师队伍是评审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因此必须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要的地位,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教学成果的积累。精品课程需要有学术造诣高,在该学科领域影响力强的教学名师作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要负责整个课程的组织与安排,统领课程建设。同时具备高水平的主讲教师,按一定的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教师的专兼比例要适当。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高度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双师”素质教师。通过培训保健康复类企业优秀的技术专家,使之转化为教师,或直接聘请企业一线优秀行家做本课程的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鼓励和选派一批有较高资质的年轻教师进修高层次的学历学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要求教师下企业行业学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行业资格认证和相应行业的国家考评员认证,切实提高职业技能。整个课程的建设要形成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以主讲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辅导的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修和培养机制,以老带新,建设一支学缘、年龄层次、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课程的建设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在本课程建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85%,从企业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比例高达35%,保证了教师队伍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行业技能,保证授课时能紧密地理论联系行业实际,提高授课的实际效果。
重构教学内容,使之具有职业性、实用性和适用性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的技能型复合人才,所以教学内容不能沿袭普通本科院校的系统性的学科理论体系。在进行专业和课程建设过程中,成立由行业、企业的行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医院、康复保健中心的专家和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调研、论证,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根据工作岗位群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将《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两门课程的内容解构,进行整合、重构而成的一门课程。在课程的重构过程中,删除了学科系统性过强的理论知识,增加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技能内容和实践操作部分,增加本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所必须的理论内容。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能针对行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胜任该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其他方面能力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同时能满足学生职业资格考证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性获取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的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整合后整个教学内容体现了职业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科学性。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基础核心课程刻板、枯燥、疑难的印象,让学生不必花更多的精力在艰涩难懂内容的学习上。增加了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受到学生的欢迎。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既保留了传统的教师传授形式,也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知识。改变了过去由知识传授为重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由过去的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为重心,课堂教学由教师的单向活动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
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采取边学边练,注意情景教学,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穿插进行,聘请行业一线专家担任相应实践教学部分,并用活体模特相互进行体验,使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示范教学和探究性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专业基础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
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使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积极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录像、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和课件、案例库等。以生动的原创的图片、动画等素材充实课程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声、像、色”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并有相应的网上练习和在线测试评价,全面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手段。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在不同时 间、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模拟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职业工作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并理论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建设具有前沿性、职业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一流的教材是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教材评审的要求。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教材应该具有前沿性、科学性、先进性、职业性,符合现代教学体系和内容要求。根据建设一流教材的目标,教学团队组织了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按照“必需、够用和实用”的原则对传统的教材《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进行解构、职业化提炼、整合并重构教材内容。打破重构前教材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删除与职业岗位群关系不大的系统性基础性过强的理论知识。重构后教材内容增加职业岗位群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和行业研究发展的理论成果。注意知识内涵的延伸,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可持续学习的要求。整个教材内容既体现了职业性、前沿性、适用性和实用性,同时又具有科学性,符合现代教育的科学思想。除了纸质教材,还配套了电子教材和实训教材、电子教案及练习和情景案例库等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并能反映国内外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职业的适用性。
校企合作。建设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因此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基础。本课程具有分区完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实训室有各种仿真模型和实验实训器材,有价值近400万的实验仪器设备。能满足课程的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各项任务完成。先后与校外24家保健康复类企业和医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满足课程的实习要求。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开设的实验内容以实用性为主,模拟就业岗位真实环境,开设设计性实验项目,尽量不开或少开验证性项目。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延伸,是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保健康复类企业、医院的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规格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习、实训,学生学到先进的职业岗位技术知识和技能。学校力求达到与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就直接上岗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优秀毕业生留在企业直接就业,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技术能手,实现校企双赢。
加强管理,建设完善的管理机制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学校对精品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视,在课程遴选、政策导向、建设过程管理、技术保证等方面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各种机制。具体如下:1.建立精品课程负责人的责任制,鼓励知名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从宏观政策上向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倾斜,如在教师的职称晋升、教学成果的评价、教师的待遇等方面制定出激励政策。2.建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支配机制。设立精品课程专项基金,对于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启动经费,纳入学校和系部年度经费预算。对于通过学校和省级评估的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分阶段下拨,对评估为优秀的精品课程可适当增加经费进行激励。对未能按课程建设计划进行者停止经费支持,并追究课程负责人的责任。3.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制度化和常规化,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和教务处、系部领导每年要常规抓精品课程建设,实行校系齐抓,提高课程建设质量。4.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主体由同行、专家与学生组成,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实行多层面、多主体和全方位评价。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欧阳丽,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与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发展趋势,继续教育研究,2009,(6):118-119
[3]陈燕,戴金荣,论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