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借助教育建立科学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幼儿科学教育实现生活化,关键在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幼儿的现实生活。毋庸置疑,幼儿的思维建设以及生活经验正处于开启阶段,无论是对事物,还是对现象本质尚未建立全面的认知基础。所以,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中,应当将幼儿平时生活以及常见的生活现象引进科学教育活动中,借助幼儿积累的生活资源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如此才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展幼儿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生活化策略;幼儿园科学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科学属于一门充满生活化色彩的学问,科学通常隐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需要基于幼儿阶段开始。新课程标准中清晰提出幼儿园应全面认识到科学教育启蒙的关键性。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落实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教学手段以及组织方式实现生活化,尽可能激发幼儿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在科学活动的开展中,幼儿是重要的主体,一系列的科学问题都是以幼儿为中心产生的,幼儿的经验主要凭借生活来获取,其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于感性和直观层面上,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以及材料加深理解。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科学现象,对于幼儿而言,通常具有较大的理解难度,同时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科学活动开展应当创新以傳授知识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促进科学活动具备原本的生活气息,回归原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建立科学兴趣。让科学活动联系生活,基于知识层面实现体会,通过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增强幼儿的实践操作体验,将科学活动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进而保证科学活动具备实效性。基于生活层面入手,促进科学活动通过生活化形式贯彻于平时教学中。组织形式充满生活色彩,有助于幼儿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科学世界的欲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制定国庆旅行加计划》一课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回忆以往国庆旅行的相关话题融入课堂导入环节,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将幼儿与父母一起在家讨论国庆旅行计划的相关视频展示出来,幼儿根据自己完成的计划书展开陈述,同时也了解了班级其他幼儿的旅行计划,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旅行情境当中,此时幼儿的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在旅行启程前我们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细致化分为“什么时间去?”“去什么地方玩?”“如何去?”“在什么大方住宿?”“需要准备哪些东西?”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梳理,让幼儿建立完善合理的旅行计划。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成人制定的旅行计划相关视频,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尝试着调整和有阿虎自己的旅行计划。这个活动主要源于现实生活,最后需要实践于生活,让幼儿深刻感悟“旅行”的乐趣,彰显“制定计划”的关键性和科学合理性。[1]
二、调动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建立智慧心灵
通过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心底往往存在一种较强的潜意识,就是渴望自己成为某种现象的探索者或者某件事物的发现者。这种潜意识可谓是自幼就具备,从口欲阶段,婴儿往往会通过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去深入探寻,一直到步入幼儿园集体生活,这一阶段尚未停滞,所以,教师准确把握这一重要阶段对幼儿落实教育教学工作,如同把握了科学启蒙的关键期。在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当学会捕捉以及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姿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科学活动。例如,幼儿普遍具有交强的亲水性,经常与水混为一体的幼儿始终有着多元化的玩法,这为教师组织《纸团泡在水里也不会湿》主题的科学实验打下了兴趣基础。立足于这项实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准备相关材料,如纸团、玻璃杯、水盆以及水,并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展开实验。第一种方式主要是将纸不做任何处理放置于装满水水盆中,可以发现纸在第一时间湿透;第二种方式提前将纸进行揉团处理再放置于水中,尽管纸出现浸湿的现象放慢了速度,然而可以发现纸最终还是湿透了;第三种方式是提前将纸张贴于玻璃杯的底部,进一步将玻璃杯倒置于水盆中,可以发现玻璃杯中并未进入一滴水,至于杯底的纸依然保持原貌。幼儿们在认真观察的同时,积极评论着,尽管幼儿时期的他们无法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然而在第三种实验完成之后,幼儿们纷纷称赞。此时,教师可以实时地给予简单解释,阐述在大自然环境中水所存在的丰富形态,进而在幼儿的内心深刻埋下科学的种子。
三、基于幼儿平时的生活出发,清晰制定科学活动的主题
生活可谓是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落实教育工作的契机,然而大部分属于科学常识,如幼儿们不留神就会发现“桌子为何三条腿无法稳稳的站立?”“雨过天晴为何会会发生彩虹现象?”等等,这些问题有助于调动幼儿的想象欲望,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和创造。所以,幼儿科学教育应全面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不仅有助于为幼儿生活增添活力,而且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善于发现,分析以及探究的优秀学习品质。例如,幼儿教师在午饭时间为幼儿分发熟鸡蛋时,为了防止熟鸡蛋随意滚落,往往会通过敲碎鸡蛋底部的方式保持其稳定状态。此时,教师可以准确把握这一机会,引导幼儿深刻思考“除了教师采取的这种方法,是否还有让鸡蛋保持站立不到的更好办法呢?”借助信息的归纳以及进一步观察、探索、实践操作,进而探索出最佳答案,促进幼儿的科学产生了较强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欲望。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作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幼儿青睐的事情或者话题,并将其设计为科学活动的主题内容,不仅可以借助随机教育调动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欲望,而且可以通过集体教育形式满足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知需求,促进科学活动达到生活化的根本目的。[2]
结语
生活可谓是幼儿教育的主要载体,同时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关键途径。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及身边环境层面,结合幼儿的具体生活以及感性认知经验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实现有效学习,进而将课堂上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实践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唐琳依.生活化策略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实施[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77.
[2]茅春艳. 论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实施策略[A]. 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期)[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3.
关键词:生活化策略;幼儿园科学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科学属于一门充满生活化色彩的学问,科学通常隐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需要基于幼儿阶段开始。新课程标准中清晰提出幼儿园应全面认识到科学教育启蒙的关键性。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落实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教学手段以及组织方式实现生活化,尽可能激发幼儿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在科学活动的开展中,幼儿是重要的主体,一系列的科学问题都是以幼儿为中心产生的,幼儿的经验主要凭借生活来获取,其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于感性和直观层面上,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以及材料加深理解。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科学现象,对于幼儿而言,通常具有较大的理解难度,同时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科学活动开展应当创新以傳授知识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促进科学活动具备原本的生活气息,回归原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建立科学兴趣。让科学活动联系生活,基于知识层面实现体会,通过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增强幼儿的实践操作体验,将科学活动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进而保证科学活动具备实效性。基于生活层面入手,促进科学活动通过生活化形式贯彻于平时教学中。组织形式充满生活色彩,有助于幼儿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科学世界的欲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制定国庆旅行加计划》一课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回忆以往国庆旅行的相关话题融入课堂导入环节,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将幼儿与父母一起在家讨论国庆旅行计划的相关视频展示出来,幼儿根据自己完成的计划书展开陈述,同时也了解了班级其他幼儿的旅行计划,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旅行情境当中,此时幼儿的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在旅行启程前我们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细致化分为“什么时间去?”“去什么地方玩?”“如何去?”“在什么大方住宿?”“需要准备哪些东西?”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梳理,让幼儿建立完善合理的旅行计划。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成人制定的旅行计划相关视频,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尝试着调整和有阿虎自己的旅行计划。这个活动主要源于现实生活,最后需要实践于生活,让幼儿深刻感悟“旅行”的乐趣,彰显“制定计划”的关键性和科学合理性。[1]
二、调动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建立智慧心灵
通过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心底往往存在一种较强的潜意识,就是渴望自己成为某种现象的探索者或者某件事物的发现者。这种潜意识可谓是自幼就具备,从口欲阶段,婴儿往往会通过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去深入探寻,一直到步入幼儿园集体生活,这一阶段尚未停滞,所以,教师准确把握这一重要阶段对幼儿落实教育教学工作,如同把握了科学启蒙的关键期。在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当学会捕捉以及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姿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科学活动。例如,幼儿普遍具有交强的亲水性,经常与水混为一体的幼儿始终有着多元化的玩法,这为教师组织《纸团泡在水里也不会湿》主题的科学实验打下了兴趣基础。立足于这项实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准备相关材料,如纸团、玻璃杯、水盆以及水,并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展开实验。第一种方式主要是将纸不做任何处理放置于装满水水盆中,可以发现纸在第一时间湿透;第二种方式提前将纸进行揉团处理再放置于水中,尽管纸出现浸湿的现象放慢了速度,然而可以发现纸最终还是湿透了;第三种方式是提前将纸张贴于玻璃杯的底部,进一步将玻璃杯倒置于水盆中,可以发现玻璃杯中并未进入一滴水,至于杯底的纸依然保持原貌。幼儿们在认真观察的同时,积极评论着,尽管幼儿时期的他们无法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然而在第三种实验完成之后,幼儿们纷纷称赞。此时,教师可以实时地给予简单解释,阐述在大自然环境中水所存在的丰富形态,进而在幼儿的内心深刻埋下科学的种子。
三、基于幼儿平时的生活出发,清晰制定科学活动的主题
生活可谓是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落实教育工作的契机,然而大部分属于科学常识,如幼儿们不留神就会发现“桌子为何三条腿无法稳稳的站立?”“雨过天晴为何会会发生彩虹现象?”等等,这些问题有助于调动幼儿的想象欲望,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和创造。所以,幼儿科学教育应全面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不仅有助于为幼儿生活增添活力,而且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善于发现,分析以及探究的优秀学习品质。例如,幼儿教师在午饭时间为幼儿分发熟鸡蛋时,为了防止熟鸡蛋随意滚落,往往会通过敲碎鸡蛋底部的方式保持其稳定状态。此时,教师可以准确把握这一机会,引导幼儿深刻思考“除了教师采取的这种方法,是否还有让鸡蛋保持站立不到的更好办法呢?”借助信息的归纳以及进一步观察、探索、实践操作,进而探索出最佳答案,促进幼儿的科学产生了较强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欲望。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作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幼儿青睐的事情或者话题,并将其设计为科学活动的主题内容,不仅可以借助随机教育调动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欲望,而且可以通过集体教育形式满足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知需求,促进科学活动达到生活化的根本目的。[2]
结语
生活可谓是幼儿教育的主要载体,同时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关键途径。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及身边环境层面,结合幼儿的具体生活以及感性认知经验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实现有效学习,进而将课堂上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实践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唐琳依.生活化策略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实施[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77.
[2]茅春艳. 论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实施策略[A]. 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期)[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