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孩子在阅读课中学写作,一线语文教师必须用“怎么写”的思维研读教材,挖掘课文的写作智慧;根据单元写作要素及学生写作素养提炼训练点,使训练精细化;圍绕训练点,设计课文中写作智慧探究策略,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抓住训练点,有效训练学生吸纳写作技法。
关键词:阅读课;学写作;提炼训练点;写作技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021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是管建刚老师阅读教学改革探索的结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一线老师的青睐,我也不例外。纵观当下的阅读课,当是以朗读与感悟为主,主要进行字词讲解,语句分析,情感教化,偶尔碰到精彩片段,要求学生模仿练笔的读写结合的课堂。对比观照,发现孩子只有在阅读课中学写作,才能发挥阅读课最大的效益,才能把教材当做真正的例子。
1、用“怎么写”的思维研读教材,挖掘课文的写作智慧
“怎么写”的阅读思维,按管老师的话说是语文课的专业阅读,是指向写作的阅读。简而言之,便是从写作的角度去阅读课文是“怎么写”的。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关注作者的言语表达形式,关注学生在哪一点可以习得。
读完《北京的春节》,看看习题: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很多老师都会把“详略得当”看着重点进行引导。如果再深入研读,则会发现作者在详写部分很有特色,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好例子。于是,我们以“如何把文章写具体”为写作角度进行挖掘:第一,腊八,作者选取了“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节日饮食习惯进行描写,作者分别从制作过程及食材种类、颜色、味道等角度将对象写具体。第二,“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糖,这是从旧日传统习俗由来的角度进行具体描述。第三,“除夕”和“元宵”,作者围绕“热闹”从人们的风俗活动进行描写,围绕“悬灯结彩”从“玻璃的”“牛角的”“纱灯”等不同方面具体描写。第四,“初一”,人们活动迥然不同,把写作的对象进行分类观察描写,如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小孩们等,也是有效方法之一。
2、根据单元写作要素及学生写作素养提炼训练点,使训练精细化
训练点要从单元写作要素中来,要从学生写作实际中来。训练点不宜过大,容易宽泛。训练点要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教材写作训练序列。我们提炼写作训练点,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一课一训练点。我们的学生很不会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根据这样的实际,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三单元课文,我们这样提炼:《匆匆》表达内心感受很有特色,作者通过我们熟悉的景物、事情来进行表达,可提炼《让“熟悉”沉思》的训练点;《那个星期天》间接表达情感很有独到之处,可提炼《“拐弯”流露情感的妙招》。
2.一单元一训练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语文要素的落脚点在“真情实感”上,重要的是“流露真心”,我们提炼出的写作训练点是《如何用语言表达真心》,从《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课文中精选例句,深入品读言语表达方式,通过用言语表白的方式让学生向老师诉说,向家长倾诉,向同学坦诚,让学生深深明白“言语,心声”的道理。
3、围绕训练点,设计课文中写作智慧探究策略,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这里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设计。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阅读发现课文中的写作智慧,即提炼的训练点。我们采用的引导方式主要有:
1.问题探究式
《月光启蒙》经过“怎么写”思维的研读,提炼出“详略如何得当”的训练点,便进行这样问题探究式阅读引导:
(1)勾画出母亲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和说谜语的情境的语句。
(2)读读勾画的句子,看看作者写母亲唱歌谣、唱童谣、说谜语和写讲故事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3)为什么作者在写母亲唱歌谣、唱童谣、说谜语时要详细地举例子,而写故事时没有把故事写出来呢?
(4)怎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能不能随心所欲,想详就详,想略就略呢?
通过问题探究,我们发现“详略得当”的写作奥秘。写事件有详有略,但不是你想详写就详写,想略写就略写。那些读者耳熟能详、内容冗长,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次要材料则需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如讲故事。
2.寻章摘句式
《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提炼了“前后照应的结构美”的训练点,我们便摘录了开头与结尾的段落,学生易于发现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显得十分严谨的妙处。
【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4、抓住训练点,有效训练学生吸纳写作技法
要想把阅读课中习得的作文智慧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必须强化练习,一课一练,一训练点一练,一单元一练,学会瞻前顾后,以便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1.片段训练。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研读后,发现有三个训练点,照应、以人衬人和人物描写,课堂上,我们可以选择“前后照应”进行开头与结尾的练习,课后习题,我们可以选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任务品质的片段练习。这种片段训练的主要内容可以设计捕捉内心感受,选材立意,开头结尾,把文章写具体,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2.仿写训练。如《北京的春节》第八自然段:“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这段话总分结构明显,也是将“文章写具体”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仿照“除夕真热闹”这段话的写法,以“六一真快乐”或“生活真美好”开头写一段话。学生不但明白了总分结构的写法,还对“把文章写具体”有了深刻的体会。
参考文献
[1]邓少丽.让“写”悄然走进“读”的心——谈在阅读教学中教写作[J].阅读,2016(ZA):37-39.
[2]何宣.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堂阅读和写作的同步提高[J].考试周刊,2017,(42):50.
关键词:阅读课;学写作;提炼训练点;写作技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021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是管建刚老师阅读教学改革探索的结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一线老师的青睐,我也不例外。纵观当下的阅读课,当是以朗读与感悟为主,主要进行字词讲解,语句分析,情感教化,偶尔碰到精彩片段,要求学生模仿练笔的读写结合的课堂。对比观照,发现孩子只有在阅读课中学写作,才能发挥阅读课最大的效益,才能把教材当做真正的例子。
1、用“怎么写”的思维研读教材,挖掘课文的写作智慧
“怎么写”的阅读思维,按管老师的话说是语文课的专业阅读,是指向写作的阅读。简而言之,便是从写作的角度去阅读课文是“怎么写”的。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关注作者的言语表达形式,关注学生在哪一点可以习得。
读完《北京的春节》,看看习题: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很多老师都会把“详略得当”看着重点进行引导。如果再深入研读,则会发现作者在详写部分很有特色,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好例子。于是,我们以“如何把文章写具体”为写作角度进行挖掘:第一,腊八,作者选取了“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节日饮食习惯进行描写,作者分别从制作过程及食材种类、颜色、味道等角度将对象写具体。第二,“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糖,这是从旧日传统习俗由来的角度进行具体描述。第三,“除夕”和“元宵”,作者围绕“热闹”从人们的风俗活动进行描写,围绕“悬灯结彩”从“玻璃的”“牛角的”“纱灯”等不同方面具体描写。第四,“初一”,人们活动迥然不同,把写作的对象进行分类观察描写,如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小孩们等,也是有效方法之一。
2、根据单元写作要素及学生写作素养提炼训练点,使训练精细化
训练点要从单元写作要素中来,要从学生写作实际中来。训练点不宜过大,容易宽泛。训练点要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教材写作训练序列。我们提炼写作训练点,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一课一训练点。我们的学生很不会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根据这样的实际,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三单元课文,我们这样提炼:《匆匆》表达内心感受很有特色,作者通过我们熟悉的景物、事情来进行表达,可提炼《让“熟悉”沉思》的训练点;《那个星期天》间接表达情感很有独到之处,可提炼《“拐弯”流露情感的妙招》。
2.一单元一训练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语文要素的落脚点在“真情实感”上,重要的是“流露真心”,我们提炼出的写作训练点是《如何用语言表达真心》,从《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课文中精选例句,深入品读言语表达方式,通过用言语表白的方式让学生向老师诉说,向家长倾诉,向同学坦诚,让学生深深明白“言语,心声”的道理。
3、围绕训练点,设计课文中写作智慧探究策略,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这里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设计。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阅读发现课文中的写作智慧,即提炼的训练点。我们采用的引导方式主要有:
1.问题探究式
《月光启蒙》经过“怎么写”思维的研读,提炼出“详略如何得当”的训练点,便进行这样问题探究式阅读引导:
(1)勾画出母亲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和说谜语的情境的语句。
(2)读读勾画的句子,看看作者写母亲唱歌谣、唱童谣、说谜语和写讲故事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3)为什么作者在写母亲唱歌谣、唱童谣、说谜语时要详细地举例子,而写故事时没有把故事写出来呢?
(4)怎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能不能随心所欲,想详就详,想略就略呢?
通过问题探究,我们发现“详略得当”的写作奥秘。写事件有详有略,但不是你想详写就详写,想略写就略写。那些读者耳熟能详、内容冗长,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次要材料则需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如讲故事。
2.寻章摘句式
《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提炼了“前后照应的结构美”的训练点,我们便摘录了开头与结尾的段落,学生易于发现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显得十分严谨的妙处。
【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4、抓住训练点,有效训练学生吸纳写作技法
要想把阅读课中习得的作文智慧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必须强化练习,一课一练,一训练点一练,一单元一练,学会瞻前顾后,以便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1.片段训练。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研读后,发现有三个训练点,照应、以人衬人和人物描写,课堂上,我们可以选择“前后照应”进行开头与结尾的练习,课后习题,我们可以选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任务品质的片段练习。这种片段训练的主要内容可以设计捕捉内心感受,选材立意,开头结尾,把文章写具体,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2.仿写训练。如《北京的春节》第八自然段:“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这段话总分结构明显,也是将“文章写具体”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仿照“除夕真热闹”这段话的写法,以“六一真快乐”或“生活真美好”开头写一段话。学生不但明白了总分结构的写法,还对“把文章写具体”有了深刻的体会。
参考文献
[1]邓少丽.让“写”悄然走进“读”的心——谈在阅读教学中教写作[J].阅读,2016(ZA):37-39.
[2]何宣.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堂阅读和写作的同步提高[J].考试周刊,2017,(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