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课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多方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用想像提问调动学生思维
想像提问是一种开放性的提问。让学生想像出课文情节中没有的或与课文情节发展不同的情况,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孔已己》一课中,造成孔已己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是封建的科举制度,如果提问:要是孔乙己没有读过书?学生们的想像非常丰富,有的说,他肯定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他心地善良。有的说,他好喝懒做,应该是一个流浪汉。有的说,他可能穿着短衣站着喝酒,在酒店里嘲笑另一个穿长衣而站着喝酒的“孔已己”。有的说,他也许是丁举人的“保安”,因为他身材高大。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夹在“长衣帮”和“短衣帮”之间,在精神上不会受到这样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中国读书人以及中国人民的摧残之深,危害之大。《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可先用想像提问的方式改变后面的情节,再用想像的情节与原情节作比较。可以将情节想像为:于勒发了财,成了一个有用的人,回到家乡,和菲利普一家过着快乐的日子。可以将情节想像为:菲利普夫妇见到穷困潦倒的于勒,便把他接回家,大家一起过着更为艰难的日子。可以将情节想像为:于勒发了财,回到家乡,却不认哥哥一家,独自享受。以上三种情节在社会生活中并不乏其例,但这些情节所反映的主题却不能说明当时社会的本质特点,所以作者采用了原文的情节。通过假设的情节与原情节的比较,学生会明确,只有原情节才能把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展现得如此鲜明,才能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本质——即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教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讲到洞天美景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人盛会图,可作者为什么不让自己也融入这幅美景中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诗歌贵在含蓄,所以作者不愿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尽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就像……就像……”“就像维那斯的断臂,给人带来的不是遗憾,而是美好的想像,这也就是所谓的‘残缺美’吧,是吗?”学生显得很兴奋。又一个学生说:“我认为作者自己太喜欢这幅画了,他怕自己入画惊动了神仙,破坏了美丽。”老师接着说:“就像冬天的一个早上,你推开门准备去上学,却发现满地是一尘不染的白雪,你站在门口,实在不忍心挪动双脚去破坏那洁白,是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虽然老师明知学生的答案与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对学生带有创意性的思维,必须给予热情的鼓励,及时捕捉学生答话中有价值的语言信息,调动思维,说出学生想说不敢说、不知如何说的话,帮助学生完善认识,顺利完成回答。这样,不但回答者特别高兴,而且其他同学也会倍受感染而活跃起来,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用逆向提问调动学生思维
逆向提问是从课文现成结论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对每一个结论都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去提问),这种提问是对现成的结论提出相反的意见。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一般都将鲁提辖作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加以肯定,如果提问:你觉得真正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课文中的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吗?有学生思考后认为:鲁提辖虽有正义感,但他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他本不想打死镇关西却因感情冲动而杀死了人,镇关西作恶本应由法律来制裁,因此,课文中的鲁提辖只能是一个好汉,还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之二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提问。在我们的教学思想中,“穷和尚”一般都意志坚韧,“富和尚”一般都怕苦怕累;“大灰狼”肯定是凶恶的,“小山羊”肯定是善良的。这种思维定势也有意无意地进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美国动画片《汤姆和杰瑞》里,汤姆是一只猫,杰瑞是一只老鼠,这两只动物之间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许多中国孩子看了以后总会问,猫是好人还是鼠是好人?因为在动画片里看不出猫和鼠的好坏,而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定势,猫肯定是好的,鼠当然是坏的。
三、用比较提问调动学生思维
比较提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后比较。比如《变色龙》一课,警官奥楚蔑洛夫对待首饰匠赫留金的态度前后迥然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是因为众人对咬伤赫留金的小狗的主人是谁,前后的说法不同。这种不同不仅刻画出奥楚蔑洛夫的見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沙俄黑暗统治是如何扭曲了人性,泯灭了良知。这样的提问,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使学生多层次地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二是参照比较,以课文为中心参照其他材料进行比较。比如学习《天上的街市》,同时参照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诗歌中改变“牛郎织女”的故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表达的“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主题思想。三是同中求异,通过分析比较,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之处。比如《故宫博物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同是事物说明文,同样主要使用了空间说明的顺序,同样插入了一些叙述,但《故宫博物馆》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批判态度,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叙述则表达的是对人民英雄的赞美之情。《背影》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写家庭亲情的,所不同的是《背影》的作者是怀着一种歉疚来述说的,而《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则是怀着一种崇敬来写的。先找到不同,再想想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四是异中求同,通过对不同内容的分析比较,寻找它们的相同之处。比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和《怀疑与学问》这两篇议论文,中心论点不同,论据不同,论述的内容也不同,但通过比较提问可以发现:这两篇文章论述的人们追求真理的方式是相同的,人类社会如何才能发展进步的观点是相同的。《春》和《济南的冬天》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季节的景色,但文章有没有相同之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相同之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们能了解两篇文章的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祖国的相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高尚情操。
一、用想像提问调动学生思维
想像提问是一种开放性的提问。让学生想像出课文情节中没有的或与课文情节发展不同的情况,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孔已己》一课中,造成孔已己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是封建的科举制度,如果提问:要是孔乙己没有读过书?学生们的想像非常丰富,有的说,他肯定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他心地善良。有的说,他好喝懒做,应该是一个流浪汉。有的说,他可能穿着短衣站着喝酒,在酒店里嘲笑另一个穿长衣而站着喝酒的“孔已己”。有的说,他也许是丁举人的“保安”,因为他身材高大。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夹在“长衣帮”和“短衣帮”之间,在精神上不会受到这样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中国读书人以及中国人民的摧残之深,危害之大。《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可先用想像提问的方式改变后面的情节,再用想像的情节与原情节作比较。可以将情节想像为:于勒发了财,成了一个有用的人,回到家乡,和菲利普一家过着快乐的日子。可以将情节想像为:菲利普夫妇见到穷困潦倒的于勒,便把他接回家,大家一起过着更为艰难的日子。可以将情节想像为:于勒发了财,回到家乡,却不认哥哥一家,独自享受。以上三种情节在社会生活中并不乏其例,但这些情节所反映的主题却不能说明当时社会的本质特点,所以作者采用了原文的情节。通过假设的情节与原情节的比较,学生会明确,只有原情节才能把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展现得如此鲜明,才能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本质——即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教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讲到洞天美景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人盛会图,可作者为什么不让自己也融入这幅美景中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诗歌贵在含蓄,所以作者不愿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尽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就像……就像……”“就像维那斯的断臂,给人带来的不是遗憾,而是美好的想像,这也就是所谓的‘残缺美’吧,是吗?”学生显得很兴奋。又一个学生说:“我认为作者自己太喜欢这幅画了,他怕自己入画惊动了神仙,破坏了美丽。”老师接着说:“就像冬天的一个早上,你推开门准备去上学,却发现满地是一尘不染的白雪,你站在门口,实在不忍心挪动双脚去破坏那洁白,是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虽然老师明知学生的答案与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对学生带有创意性的思维,必须给予热情的鼓励,及时捕捉学生答话中有价值的语言信息,调动思维,说出学生想说不敢说、不知如何说的话,帮助学生完善认识,顺利完成回答。这样,不但回答者特别高兴,而且其他同学也会倍受感染而活跃起来,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用逆向提问调动学生思维
逆向提问是从课文现成结论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对每一个结论都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去提问),这种提问是对现成的结论提出相反的意见。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一般都将鲁提辖作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加以肯定,如果提问:你觉得真正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课文中的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吗?有学生思考后认为:鲁提辖虽有正义感,但他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他本不想打死镇关西却因感情冲动而杀死了人,镇关西作恶本应由法律来制裁,因此,课文中的鲁提辖只能是一个好汉,还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之二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提问。在我们的教学思想中,“穷和尚”一般都意志坚韧,“富和尚”一般都怕苦怕累;“大灰狼”肯定是凶恶的,“小山羊”肯定是善良的。这种思维定势也有意无意地进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美国动画片《汤姆和杰瑞》里,汤姆是一只猫,杰瑞是一只老鼠,这两只动物之间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许多中国孩子看了以后总会问,猫是好人还是鼠是好人?因为在动画片里看不出猫和鼠的好坏,而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定势,猫肯定是好的,鼠当然是坏的。
三、用比较提问调动学生思维
比较提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后比较。比如《变色龙》一课,警官奥楚蔑洛夫对待首饰匠赫留金的态度前后迥然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是因为众人对咬伤赫留金的小狗的主人是谁,前后的说法不同。这种不同不仅刻画出奥楚蔑洛夫的見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沙俄黑暗统治是如何扭曲了人性,泯灭了良知。这样的提问,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使学生多层次地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二是参照比较,以课文为中心参照其他材料进行比较。比如学习《天上的街市》,同时参照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诗歌中改变“牛郎织女”的故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表达的“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主题思想。三是同中求异,通过分析比较,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之处。比如《故宫博物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同是事物说明文,同样主要使用了空间说明的顺序,同样插入了一些叙述,但《故宫博物馆》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批判态度,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叙述则表达的是对人民英雄的赞美之情。《背影》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写家庭亲情的,所不同的是《背影》的作者是怀着一种歉疚来述说的,而《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则是怀着一种崇敬来写的。先找到不同,再想想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四是异中求同,通过对不同内容的分析比较,寻找它们的相同之处。比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和《怀疑与学问》这两篇议论文,中心论点不同,论据不同,论述的内容也不同,但通过比较提问可以发现:这两篇文章论述的人们追求真理的方式是相同的,人类社会如何才能发展进步的观点是相同的。《春》和《济南的冬天》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季节的景色,但文章有没有相同之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相同之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们能了解两篇文章的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祖国的相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