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探究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olan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实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目的。把语文学习与小学生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一、在学校里学语文
  
  1、开展好读书活动
  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兴趣,同时,利用午会、班会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自己写的好文章、好词、好句、好故事与同学分享,这就相当于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增加了知识的积累。并且要求学生用采集本收集起来,以待日后温故知新。
  2、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学习语文
  校园文化建设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校园里的黑板报、宣传栏,走廊上温馨的提示语、名言警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读书角以及习作园地等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舞台。
  3、在班级、学校的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校的一切活动少不了学生,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中,都有所见、所闻、所感,这都是学习语文的机会。六一儿童节、艺术节、国庆节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积极投稿。办手抄报、绘画、演小品、相声、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形式,都能使学生感到活动愉快而有意义,也使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4、在学科教学中学语文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但其他学科又能反过来帮助我们学习语文。在音乐课中学生可以通过歌词来感悟歌曲的意境,体会、积累丰富的语言;在品德课中可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感悟人物的品质; 在美术课中让学生画一画有助于学生欣赏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
  一、在家庭里学习语文 
  家庭教育有“遇物则诲”的特点,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对孩子进行各种教育,既能使孩子的知识得到丰富,又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
  1、在家长身边学习语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活生生的教材。有的孩子没入学就能认识几百字,能诵读古诗,讲童话故事,这不能不说与家长的引导有关。比如看到牌匾就让孩子认一认字,看到动物就让孩子说一说它的样子。看到花草就让孩子联想一下。由于家长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了语文能力的提高。
  2、利用电视学习语文
  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东西很感兴趣。在观看动画片、大风车栏目时,学生都能从中不自觉的记下有趣的语言,看完电视剧后还能讲剧情,眉飞色舞,津津有味。特别是对有趣的、新颖的广告很感兴趣。例如:滴眼露的广告“谁用谁闪亮”,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能感觉到学生对它的兴趣。有些学生还能把广告语改編成其他形式多样的句子,可见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好的广告语,好的对白收集起来,并且开展比赛,看看哪些同学收集的多,从而丰富他们的词汇积累。 
  3、利用网络学习语文
  网上资料浩如烟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学生在家庭学习语文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广阔的空间。例如古诗教学《望庐山瀑布》通过查找图片,学生欣赏到庐山美丽的风光,仿佛身临其境;学习《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了解戚继光的事迹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通过收集图片真实感受到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等。网络学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一举数得。
  
  三、在社会大家庭中学习语文
  
  1、利用社会资源学习语文
  社会资源包罗万象,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如:食品包装袋上的名称、路牌、春联、歇后语、街头广告语、商店名称、产品说明书、民间故事以及外出旅游时听导游介绍的名胜古迹、人文地理等等,都是活生生的语文。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学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2、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
  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解决或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的一种活动方式。社会实践活动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为把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融合沟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宣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地域风情,体会友情和亲情等既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让生活融入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体味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比如,“母亲节”到了可以策划“母亲节”作文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敬。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获得情感教育。假期可以布置做“过年”或“暑假”主题作业,形式可以是文章、绘画等。这些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语文作业”深受学生喜欢。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学习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生活中语文知识无处不在,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应就有多广阔。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汲取更多的语文知识。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这就要求,首先,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其次,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再者,教师要言传身教,掌握一定的
期刊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点,作为语文老师对他们道德的养成有责无旁代的责任。那么我们就当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德之人呢? 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任何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现代心理学及教学实际告诉我们,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正处于无意学习向有意学习的转换期,他们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督促引导。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打破学科界限,学科间融会贯通,以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的。
期刊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学生很有必要学好文言文,笔者在这里谈谈如何搞好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课文,和作者心灵相通    教师的一个
期刊
在小学,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或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儿童。他们在一个班为数不多,但对班级的影响较大。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了解他们的特点,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  后进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过低。从入学起他们就投身于学习竞赛的旋涡中,因为屡遭失败,在学习中缺乏竞争心理,常常采取回避态度。心理学把人的需要分为五层,其中一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后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前进行周密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便能在教学时有章可循,胸有成竹。语文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备课涵盖内容的广泛性。然而,囿于时间和精力,我们不可能把每节课都备得天衣无缝。因此,要想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备课的环节上讲究些方法。    1.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要先入为主,应变“这节课我要讲
期刊
语文教学中“写”的能力的培养,是重点也是难点。语文“写”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亲历作文实践,注重培养写作兴趣。  第一,教师心中必有课程标准写作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应该说是写作“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志。“文从字顺”就是“通顺”。所谓“通”就是说你写的东西思路贯通,没有阻滞,通乎“情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明确:“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在这样一种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与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些新的要求呢?笔者以为,要实现三大转变:     一、教学理念:从重言轻文到文言并重    
期刊
语文教材从来就是知识性和思想性并重,“文以载道”,文言文更是如此。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会,汇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要切实抓紧,要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期刊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的缺点: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戰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