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礼:我们用画册教农民盖房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wjd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大理白族民居是我国民居建筑的奇葩。大理一直注重历史文脉的科学保护,不断强化对古城、古镇、古村、古街、古民居的科学规划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从而赋予了大理民居崭新的生命力。《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住房建设实用图集》的编纂、发行,就是大理保护传统民居的一项新的尝试。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图集的编纂者之一、著名的白族民居建筑专家张崇礼先生。
  
  《中华民居》: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大理白族民居的发展状况吗?
  张崇礼:白族民居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白族民居在不断演化并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历史风格。它的建筑样式,一般分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一进四院”等样式,其中又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居多。大理有着云南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历史最久远、艺术形式最丰富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仅在喜洲一地,一进数院的“六合同春”式建筑就有十多院之多,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民国间建造的民居就有99院之多。
  《中华民居》:今天的白族民居保护面临了怎样的问题和挑战?你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张崇礼:近年来,大理农村出现了大量违法占地建房、建房中建设品位低、设计图纸缺乏、土地浪费严重、优秀民居建筑风格缺失等问题,导致传统的村容村貌和优美的的自然环境不同程度遭受破坏,也给白族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几年来,我们对城市建设关注得比较多,对农村建设,特别是民居建设关注得很不够。后来我们也在考虑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主要考虑保持建筑的民族风格,同时顾及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个工作最早从1999年开始,当时云南省正在筹备世博会,当时大理作为分会场,省政府提出要保护大理海西区古城的田园风光、民居风貌。我们起草了一份规划,叫做《大理白族自治州城乡建设体现地方建筑风格实施办法》,当时大理州实施,要求沿线建筑要体现地方建筑风格。1999年专门选了两个试点推广,实际效果非常好,一个是大理仁里邑村,一个双廊村,当时省建设厅还开了一个建筑风格整治现场会,要求推广民居保护整治的经验。现场会之后,这个工作便在整个海西县推开了,对农村的民居风格进行整治。2007年州政府要求加强对大理自然景观、田园风光、白族民居的保护,开始了第二轮的整治。
  为此,我们出了一本《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住房建设实用图集》来指导民居建设。这本图集是大理规划建设局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工作要求,组织全州广大规划建设工作者集思广益、编辑发行的。这本图集结合农村土地住房建设用地要求,综合考虑造价等要素,符合农村建房的实际。在过去农村,人们根本没有考虑要找什么设计人员,只是简单地找个工匠,要造几间房子,直接就盖了。现在按照这种图集,有设计图纸,可以直接按图操作。上册是房屋建成后的样式方案,供建房者选择房屋样式;下册是一种结构图,农民可以按照现成的图纸进行施工。过去民居建设面临的一个困境是农民没有钱做规划和设计,这个图集为他们解决了一个难题。我们在整治民族民居风格时,老百姓也愿意改,他们希望要改得好一点,当时建的时候没有人指导,现在愿意改,问题主要在于经济问题。现在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补助约占三成,今年大理市政府2000万,以海西区为试点整治,在大理推广。
  现在农村土地供应与过去不同了,过去人少地多,农村建筑用地很宽敞,现在最多只能给你二分地。如果你要盖一座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的院落根本不可能,那大概需要一亩地。现在我们采取这样一种形式:对于一些新建民居,可以几家人合起来,合建成一个院落;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建筑面积小,建筑风格就需要保持一些民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如坡屋顶、彩绘等,在外观上要有民族特色。
  《中华民居》:今天许多人认为住在传统民居里,不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因此在许多地方,新建民居时传统样式并不是很受青睐。你们是如何解决传统民居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的?
  张崇礼:政府提出保护民族民居,保护田园风光,使白族民居适应现代化情境,但不能剥夺人们享受现代生活舒适的要求。传统建筑中,有很多要素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了。这种情况下,如何指导农村新民居建设,保持民族民居的建筑风格,提供给农民便利的生活条件,是我们需要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对于新建的传统样式的民居,设计中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方便群众的生活。对于传统的民居,老民居建筑,要进行鉴定保护,政府会给一定的资金,进行维修,改进一些使用功能,如给排水、卫生间等,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这个建筑图集还充分考虑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各种需要,有工具房、牲畜房、晾晒房等,功能分区明确。
  《中华民居》:现在各方面的反映怎样?老百姓们对这个图集是否欢迎?
  张崇礼:我们这个图册上个月刚刚印出,现在各个县市都在宣传。省里对此评价非常好,秦光荣省长要求很多地州向大理学习。现在大家的反映非常好,农民非常喜欢,认为根据设计图集建造的房子,安全、美观、实用,都跑来要这个图册。这套图集我们不搞装订,方便老百姓进行复印、传播。以后农村人在建房报批宅基地时,也可以用这种复印材料作为报批依据。
  这样的民居建筑图集在我们广大的农村有很宽泛的适用性,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图集将进一步推广,为大理建造各种安全美观、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提供更好的指导。
  (图片选自大理白族自治区农村住房建设图集)
其他文献
1996年2月3日,丽江突然发生7.0级大地震,此时距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考察日期尚不足两个月。负责震后重建规划的云南省城乡设计规划研究院,必须把保护与恢复丽江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保护古城元素    任洁是参与丽江震后规划的规划师之一,她说,“在当时情况的下,短时间内不可能恢复到震前水平,我们只能让专家看到我们要保护什么,让他们知道恢复重建的措施是正确的,是对保护当地建筑、环境和文化有
期刊
地处滇西的大理是一片令世人向往的土地,大理不仅有着风花雪月的自然美景,有南诏国、大理国的辉煌历史,还有散布于苍山洱海间,集白族文化与风情于一身的白族民居,它总让人们联想到高原的美丽、神奇与烂漫。      白族民居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凡到过大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苍山洱海之间耸立着的崇圣寺三塔、田园风光和绿树掩映中的白族民居。白族民居是大理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凝固的语言,它见证了白族人民艰辛和
期刊
历史悠久的傣族,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傣族最负盛名的民族传统舞蹈——孔雀舞,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象脚鼓舞,流传千年记载傣族历史“百科全书”的贝叶经……这些共同构成了傣族的民族“名片”,它们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走进泼水节幸福水中来    泼水节又名“浴佛节”, 是傣族的新年。它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
期刊
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街区、传统古村落与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这是丽江古城享誉海内外的成功所在。自1986年被确立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丽江模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结合丽江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情况,笔者走访了丽江古城保护问题的专家,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朱良文先
期刊
据云南峨山彝文古籍《洪水泛滥》记载,彝族共祖阿普笃慕生有六个儿子,后经六祖分支,逐渐形成武、乍、糯、恒、布、默六大古代彝族部落,繁衍成今天生活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各地的彝族,而峨山塔甸彝族为武、乍的后裔。在元朝文献中首次提到塔甸:“元宪宗六年(1256年),设嶍峨千户,辖怕念、俄爽、塔甸、洒冲甸四个百户所”。  “塔甸”是彝语的音译,意为“长满松树的坝子”,位于今云南峨山县西北部的高寒山区。塔甸
期刊
“没听过纳西古乐就不算到过丽江”。“乐器老,音乐老,人员老”的纳西乐队会用活化石般的音符引领你进入古人的艺术世界,让你领略音乐的世外桃源的圣景。这与一位神秘的策动者——宣科相关,他曾不无自豪地说:“没有我宣科,就没有今天的纳西古乐”。  谈到音乐,宣科显得神采奕奕,他说:“做喜欢的东西(音乐)会让我精神百倍。”明年是宣科的八十大寿,云南省政协等相关组织将为他庆祝三天,届时宣科还会指挥乐队演奏贝多芬
期刊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邻鹤庆,南接洱源,西与兰坪、云龙接壤,北与丽江毗连。剑川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以风景名胜石宝山、石钟山石窟与木雕艺术著称于世。1996年文化部将剑川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        墨斗山的传说    剑川坝子四面环山,群山环绕的中心地带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山顶还有一座古塔。在青翠农田的映衬之下,显得特别突兀。远远望去,整个山形像一个平放在盆中央的“
期刊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现在真正传统的手工造纸术已基本绝迹。在玉龙雪山脚下,纳西族仍保留着一种古老的手工造纸方法;东巴文化被重新认识后,它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关于东巴纸,纳西族里流传着一句老话“没有东巴纸,就没有东巴经”,因为它承载着纳西族千年的文化。  东巴纸坊是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门店,整个古城只有三家,其纸坊的纸就是严格按照东巴传统造纸方法一张一张手工制作的。  东巴纸的原材料是丽
期刊
有这样一个“白银王国”,他们的古歌里唱:“金子黄铮铮,出在岩层里,银子白生生,出在岩层里。”然后,“我们的祖先沿着河,我们顺着江,大船顺河划,大船顺江漂,快把金和银,统统运西方。”接着,“他们又用金子打造了金柱,用银子打造了银柱,把混沌的天地撑开,还打造了金太阳和银月亮,以及满天的星星”,这样才让白天和黑夜有序更迭——“白天有太阳,夜里出月亮,高山和深谷,日夜亮堂堂:牯牛不打架,姑娘才出嫁,田水才
期刊
在大理秀丽的山川与奔腾的河流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变质岩、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等石资源。坚硬、冷漠且看似冥顽的石头,通过白族人民的巧手,赋予其灵气与情感。大理也流传着关于石头的许多动人传说,如大石庵观音负石阻兵、望夫云与海石螺等等,这些美丽的故事为大理石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使石头“活”起来,从而形成大理独特的石文化。世代与石相伴的大理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奏出了一曲摩崖石雕之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