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文化的育人力量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漳,地处汉水之南、荆山之麓,是楚文化发祥地,也是三国故事源头,还曾孕育出“和氏献璧”的千秋史话。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为今日南漳教育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和资源。
  在一个万物勃发的春夏之交,记者一行来到南漳县调研采访县内的校园文化建设,所到之处,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深厚的人文底蕴令人钦羡。眼前一亮的是,卞和献玉、水镜荐诸葛、丁兰刻木事亲等历史人文典故,化作一股精气神,在南漳县的校园内生发出强大的育人力量。
  一校一品 文化落地有温度
  在南漳,卞和得璞献玉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完璧归赵”的历史桥段更是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经久不衰。如今,卞和精神已成为南漳县一所窗口学校的文化基因。
  这就是南漳县卞和小学。学校始建于1986年,原名“城关镇实验小学”。历经三十年洗礼,学校由村小发展成在校师生3000余人的窗口学校。走进卞和小学,卞和精神显见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卞和之歌”到“卞和小学誓词”,从“卞和名师”到“卞和景观”,“卞和精神”浸润着校园每一个角落。
  百善孝为先,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千古名孝丁兰故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在南漳九集希望小学得到充分的演绎。学校的文化墙上展示的“身残心孝”“久孝成师”“背老爬山”等感人至深的古今孝爱典范令人眼前一亮,满满都是正能量。“孝爱”文化让这所百年老校“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而在南漳县武安镇武东中心小学,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校园里花草树木之间卧伏的晚霞红景观石,一个大大的“德”字镌刻其上,鲜艳夺目。校长龚明全将“立德树人、立德修身、以德育人”理念贯穿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不仅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自信,也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校长的主责,教师的主业,学校的主品。”南漳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斌说,“我们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字一画、一景一点,都发挥传承、铸魂、育人的作用。”
  截至目前,全县117所学校(含高中、初中、小学),校校有主题,校校有特色。
  创新举措 文化建设有特色
  在全县范围内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显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南漳县是如何做到的?
  据县教研室主任徐能章介绍,南漳县着力挖掘地域文化瑰宝,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提炼,形成自己的文化理念。具体来说,在县教育局统一领导下,由教研室指导全县中小学从10个方面挖掘资源确立文化主题,比如:从教育方针中挖掘,如东巩镇东巩初级中学的“德文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挖掘,九集镇龙门初级中学的“诚信文化”;从学校自身资源中挖掘,城关镇凤凰完全小学的“凤凰文化”;从本县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中挖掘,如卞和小学的“卞和文化”,徐庶学校的“徐庶文化”,县实验小学的“水镜文化”,丁集中心小学的“丁兰文化”,等等。
  据介绍,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南漳全县整体联动,实施“一校一品”策略,做到“四个坚持”,收效显著。
  坚持一校一主题。全县117所中小学校在挖掘资源的前提下,确题定向,校校主题各不同。如金庙初级中学的“善文化”,其理念為“习向善之举,筑至善之基”;卞和小学的“卞和文化”,其理念为“进门是璞,出门是玉”。
  坚持一校一地标。全县中小学在物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很多学校新建了景点式地标文化设施,如武东中心小学的“德文化石”。
  坚持一校一课程。全县中小学校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编写一校一本教材,落实一周一课时教学,坚持一学期一次水平测试,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在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作用。
  坚持一校一活动。全县中小学遵照活动推进,长期坚持,总结提升的原则,秉承“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更没有文化”的理念,广泛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并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如卞和小学的京剧演唱特色,东巩完全小学的书法特色,凤凰小学的布贴画特色,等等。
  顶层设计 文化推进有方法
  南漳县全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7年,南漳县城关镇太平中心小学、武安镇武东中心小学、肖堰镇花庄初级中学、九集镇涌泉小学等4所学校被评为“2017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城关镇太平中心小学校长张贤明荣获“2017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奖”。
  2018年,襄阳市共12所学校榜上有名,其中包括南漳县3所学校,分别是南漳县第二中学、九集镇龙门初级中学、南漳县实验小学。同时,南漳县第二中学校长张世华、徐庶学校校长刘道记荣获“2018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奖”。
  据南漳县教育局副局长莫秀菊介绍,如今南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建设模式,即:县域东片的“红色文化”,县域南片的“礼仪文化”,县域西片的“历史文化”,县域北片的“孝爱文化”。
  在徐庶学校校长刘道记看来,南漳县全域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就,是必然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漳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优势,更是县教育局周密谋划、科学施策的结果。
  首先是“一把手”高度重视。县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局长项目工程,制定了《南漳县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近五年来,南漳县教育局争取各类资金一亿一千余万元,专款专项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着重在楼房整修翻新,道路场地硬化,植树植草绿化,卫生扫除净化,食堂、厕所、寝室扩建标准化,教室、功能室装配使用的现代化上下功夫,文化环境得到空前改善。
  其次是科研引路,文化建设有理论指导。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由教研室具体负责,整个过程坚持实行课题立项、开题研究、结题推广等方式。因此,教研室广集智慧,创新思维,探索研究出了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物态文化为基础,活动文化为重点,课程文化为关键,制度文化为保障”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内涵,并形成体系,使文化建设有抓手,内容更全面更接地气。
  第三是工作推进有方法、有抓手。一是落实了校长负责制、督学挂牌督导制、评优评先制和专项考核晋级制;二是实行了专项研究,全县围绕250个子课题开展研究;三是组织了专题研讨,层层组织文化论坛交流活动,师生全员参与。
  文化,书写在人们的脸上,融化在人们的血液里,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于国家,文化是灵魂;于学校,文化是品牌。在南漳,我们看到了根植于心的教育情怀,外化于行的文化浸润。在南漳,文化已然自觉,已然自信。
  责任编辑/李慕绚
其他文献
18年6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诗乐和鸣”合唱新作品音乐会,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其中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结项展演的合唱新作《宋词五首》是由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家安鲁新教授作曲。“安鲁新什么时候开始搞作曲了?”不少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都在问——安鲁新曾经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拿到过钢琴硕士和作曲技术理论博士学位,主攻方向音乐分析。现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教授,同
作曲家肖民今年81岁,军旅生涯69年,却依然头脑清晰、思路简洁。他儒雅、谦和、达观,一生勤奋好学、执着追求。2007年,中国音协为他颁发了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该奖参评条件:必须是80岁以上成就卓著者。这表明了:获奖者曾经历过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有着一批像肖民这样的“小八路”被卷入了战争的浪潮中。他们战斗在抗敌最前线,用音乐表达抗日军民
前在北京召开的“2011年亚太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已将“朱载堉与乐律学研究”列为议项之一。据我记忆,将朱载堉乐律学研究列为国际性的研讨内容,并且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加以观照尚属首次。我作为从事朱载堉理论教学和研究者,自然感到十分振奋。  一、我个人从事朱载堉研究工作的简况  1984年我开始关注朱载堉研究。当时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进修生郭树群向我求解朱载堉关于算学的文字论述,由此事我认识到朱载堉研
2015年4月9-12日,“第二届太平洋地区音乐院校联盟高峰会议”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行。此次峰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为期四天,主题是“弦乐演奏与教学”,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一所顶级音乐学院的院长及各院校顶尖音乐家参加。在此期间,共举办了五场院长和教师弦乐论坛、四场音乐会、三个单元的大师课、两个单元的院长峰会,与会的各校室内乐队组合(包括联合乐团
一、音乐的起源  人类第一次发出的声音,无论是吐字还是发声,都是由我们的激情所决定的。愤怒时,我们所发出的清晰的威胁性呼喊来自于舌头和上颚;而温柔时所发出的柔声细语的媒介则是声门。这样一来,一种发音就变成了一种声音。根据蕴含于其中的情感的不同,声音可能产生正常或不正常的语气,也可能或多或少存在急剧的变化。节奏和声音都是伴随音节而生的:激情激发了所有的发声器官,所有声音的表达都受到激情的影响。于是,
19年5月30日晚,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人头攒动、宾客云集,文艺界、政界和教育界人士齐聚一堂,见证了今年香港音乐界最大的活动之一——香港作曲家联会举办的“诗词传颂”新合唱音乐会。合唱作品一直是香港本土作曲界最青睐的体裁,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香港的左翼音乐运动,多年以来,优秀的合唱作品不断出现,香港合唱文化的蓬勃发展不仅归功于数量众多的合唱团体,更不能忽略为之默默付出的本土作曲家群体。  
04年5月27日,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敬爱的恩师谢绍曾先生离开了他心爱的声乐教育事业,驾鹤西去。  五年来,我们常常回忆起师从先生学习声乐的往事,他那豁达的气度、诙谐的谈吐、爽朗的笑声,恍如昨日。在先生逝世五周年的日子里,谨以此文表达对恩师的无限敬仰、感戴和怀念之情。  谢绍曾教授,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声乐教育家,原上海音乐学院教务委员会委员、教务处处长、工会主席、图书馆馆长,系中
2011年6月22日晚,昆明新亚洲体育城万人体育馆,广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在定名为“颂歌献给党”的大型文艺演出中,徐徐落下帷幕。这一从6月17日开始的顶级合唱赛事,与第二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联袂,向春城的市民奉献了一台台精美绝伦的合唱演出,并经由电视转播,向全国喜爱和从事合唱艺术的人们集中展示了当前蓬勃发展的合唱事业的新水平。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举办,适逢中国
歌》是作曲家阮昆申为中国音乐学院五十年校庆而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一经推出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作品首演于2014年5月13日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由关迺忠指挥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演奏。此后,该作品不仅参加了2015年的“上海之春”,由王甫建指挥上海民族乐团在上海音乐厅上演,而且还于2016年4月9日由叶聪指挥新加坡华乐团在海外上演。这部作品具有哪些特征?它的成功对于当代民族管弦乐创作
20世纪的世界钢琴乐坛中,俄罗斯形成了一个令人敬仰、地位不可撼动的学派。早在19世纪,这里的钢琴音乐发展还远落后于西欧和南欧,凭籍独特的音乐审美追求和严格、高超的技术训练,一批俄罗斯钢琴家将烙印上自己民族特性的诠释赋予了钢琴艺术,成为20世纪以来备受世界乐坛瞩目的演奏流派。当今享誉世界的俄裔女钢琴家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Elisabeth Leonskaja,1945—)正是一位师承俄派钢琴家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