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课堂氛围应用对策分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了新要求。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该与时俱进,塑造全新的教育观念。文章从课堂氛围入手,对其应用展开分析研究,旨在打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吸收、内化知识,进行高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氛围;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7-0054-02
  一、学习氛围的重要性
  学习氛围不单单指的是学习环境,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形成偏向于积极向上、乐观主动的思想形态,会更愿意主动去追求真理满足自身学习探索的欲望。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会产生正面的、良性的压力,促使学生产生拼搏的动力,进而去努力学习,融入集体。而久之学生会变得专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就变好了。
  学习氛围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人人学习的环境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被感染,养成良好、持久的学习习惯。学生会主动进入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努力教学,学生端正态度努力学习,那么教师不再需要将精力放在维护课堂秩序上,而是更多地放在教学内容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一)调高自身专业素质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离不开一位优秀的教師,除了在课下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案外,教师还要学会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魅力。大部分中学生对语文抱有可学可不学的心态,这大多是由教师讲课的方式和方法造成的。如果仅仅是站在讲台上将课本内容讲授出来,那么教师无法感染到学生,甚至会使学生感到疲倦厌烦。而当一位教师,不能只输出书本知识,还要在课堂富余时间为学生扩展内容,开阔眼界。在这类教师的课堂中,学生由于被教师的魅力所折服,会对语文这门课改观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龟虽寿》这门课程时,教师除了讲解学生需要了解的重难点词语和特定的写作手法外,还可以对作者曹操的生平事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作简单介绍。此外,教师在朗读这篇文章时要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根据朗读初步掌握诗词的感情基调。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讲述历史上关于曹操的有趣的事情,以此来完善学生心目中对曹操的印象。这样下来,学生会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应用平等的教学方式
  古语云:“严师出高徒。”严厉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可凡事过犹不及,一旦严厉成为严苛,则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手段,首先要明确它的目的并非是要求学生说出规定答案,而是给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其次,在学生回答出不同答案时,教师不能着急否定,可以仔细品读文章后再做出判断。最后,若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或回答不出来问题时,教师不应该过分指责,可以通过解决学生的疑惑点,引导学生给出答案。
  包容十分重要,鼓励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在进行《出师表》等重点文章抽查背诵时,对于能够熟练背诵全文的学生,教师应多多赞美;对于背诵不熟练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包容与鼓励学生,自然而然地构建平等的教学关系。
  转变教学思维能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相处。在平等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回答问题,而不是害怕回答错误。平等的教学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利用多种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就是古文教学,机械地背诵文章,套用模板进行理解的方式将逐渐被淘汰,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文章,感受情绪表达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学习的新要求。古文文章生涩难懂,诗人的表达往往内敛含蓄。如在《岳阳楼记》中,文章内容看似是对环境的描写,实则抒发了作者种种复杂的情绪和远大志向。仅仅通过文字的描写是抽象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宏伟壮丽的风景,帮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绪。
  中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行动力强,但自制力却不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丰富教学形式,将不同的教学手段融入课堂,焕发课堂的活力,促使学生探究课程内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上的难题,从而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实现寓教于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将学生分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教师布置的不同任务,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文章,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相比单一化的教学,多元教学更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三、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还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首先,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态度。目前,在中学的学习中普遍存在学生对语文不重视的现象,认为语文不重要,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观念——教师的长篇大论很没有必要,只要在考前背背重点古诗词就可以了,这种观念导致了学生对待语文随心所欲的态度。若不转变这种观念,无论教师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友善随和,但学生不应该借此对教师态度随意,甚至轻浮。无论以何种方式方法教学,教师终归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学生应该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如在讲解《世说新语》这一节课时,由于古文本就生涩难懂,教师在课上讲解时,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而无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此时,学生可以举手提问教师不懂的内容或者在课下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而不是在没有教师的允许情况下,随意与同学交谈。更有甚者,自暴自弃,在语文课上发呆神游,抑或干脆在语文课上写其他科的作业,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是不尊重教师的做法。要做到尊重教师,就要改变这些不好的习惯。   (二)合作学习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不是简单枯燥的背诵记忆,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单单是学生课下的交流,还可以由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尤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不宜太过简单,使学生失去交流探索的想法;也不宜太过生僻,使学生无法将注意力放在重点内容上,使教學质量降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再下定夺。
  如在学习《老王》这一篇课文时,为体会作者在其中表达的多种复杂的感情,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接下来,再让小组推选出同学代表说出他们的结论,然后,小组互评。不同小组的结论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在文中寻找外貌、动作、细节描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以此,学生会不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良性竞争,不同的思维观点相互交融,学生在满足自我成就感的同时,丰富了自身的文化涵养。
  (三)积极交流
  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要及时与教师交流,在课上,教师要合理运用对话,提出有效问题。“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都只是教师单方面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将对话运用到课堂中,使得教学双方都参与课堂的学习,不仅可以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中来,还能把控学习的进度,相比于传统教育,交流式课堂更容易让学生投入中学语文的学习。
  如在学习《庖丁解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谁是庖丁?他是怎么处理牛的?”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对全篇文章进行大概了解。接下来,让学生找一下文章中对庖丁解牛的动作描写,仔细分析描写手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学习。然后,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专门描写一个小小的屠户,其用意是什么?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文章。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以巩固学习的知识内容。教师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除了寻找学生回答问题的遗漏外,还要寻找答案的闪光之处,加以赞美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除了课上与教师交流外,课下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教师交流,及时解决不会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课后的拓展,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拔高。交流使得学生和教师联系更为紧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打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结 语
  学习氛围不仅仅取决于学习环境,更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教师要以热情向上的态度去教学,学生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作为教师,应不断巩固专业能力和提高综合能力,学习新兴事物,因材施教;作为学生,首先要有尊重教师的态度,然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通过双方的不懈努力,才能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帮助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丰富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语文学习不再被学生忽略,而是逐渐引起其重视,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固有成见也不断消减,从而形成越来越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会遵守秩序,自发地去维护班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明成.营造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J].知识文库,2021(10):175-176.
  [2]王乔代.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课堂氛围应用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0(17):79.
  [3]赵思成.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课堂氛围应用对策分析[J].才智,2020(2):208.
  作者简介:张正荣,男,重庆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学困生的语文课堂效率是最让语文教师头疼的。其实,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开发有效的课文资源、运用有效的活动方式,就能够提高学困生的课堂效率,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4-0064-02  引 言 
《夏天里的成长》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选择各种各样的事物描写出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让我们感受到夏日的生机与活力。教学时,教师应以课后习题为思路,找出中心句,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表达的,然后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深入思考作者是怎样从多种角度体现这一段中心意思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以读促写,落实能力训练。
摘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小学便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根据该课程设置了教师的方法指导课程,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文章在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以及方法指导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有效性的策略,希望有助于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科学普及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可以扩大社会科学普及传递的范围,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平台,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创新社科普及知识的方式,满足大众对信息的需要。以下将分析社会科学普及传播机制,并提出壮大社科人才队伍、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社会科学普及等方式,推动社科普及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