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民主氛围,构建和谐课堂
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当代心理学家认为,被人尊重是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所不可缺少和无法替代的基本心理要求,人的生存和成长,首先需要从自尊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崇善个性,这样师生和谐,教学和谐,课堂才会精彩。特别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高度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天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对学生合理的学习行为多鼓励和肯定。如在教学《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时,有学生针对毛泽东“罢课”和“公开反对父亲”,提出“毛泽东小时候这样‘顽劣’我们能否提倡?”又如在教学《木兰诗》中有学生针对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语,提出:“古代妇女都要裹脚,一洗脚不就露馅了吗?”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种种问题,有些可能是“节外生枝”,作为教者不能一棍子打死,应予以关注和尊重,和颜悦色地进行解释和指导,这样学生既可获得知识,又体会到被人肯定的乐趣。
二、激发求知欲望,构建趣味课堂
在新课导入设计上,关键在于“激趣”,我经常采用谈话、音乐、图片、游戏、故事、演示等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求知的欲望就油然而生。《孔乙己》一课,我针对孔乙己这一有趣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学生平时喜欢画画的特点,我布置如下活动:文中的孔乙己似乎学会了“变脸术”,他平时会变出哪些“脸谱”出现在咸亨酒店呢?请同学们拿出白纸和铅笔勾勒出来,看谁画得生动、形象。我的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兴趣盎然地拿出学习用具描绘孔乙己的“脸谱”。结果出来后,各小组长推荐出3~4幅图画交给老师,这些“脸谱”图不但生动形象,有的同学甚至还为图画命了名:《青白脸色图》、《青筋绽出图》、《黑瘦图》、《颓唐不安图》等。我把这些图一一展示,让学生共同观赏,并因势利导,进入到质疑讨论活动中,引导学生赏析人物形象。
三、强化自主意识,构建动感课堂
教杜甫《春望》一诗时,我将教学设计成男女生竞赛活动来组织教学,以知识点抢答、配乐朗读、赏析诗句、对比阅读作为竞赛环节和内容。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争强好胜的天性促使学生在活动时都“动”了起来,胆大的带动胆小的,成绩好的带动成绩差的,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密切配合,人人为集体荣誉而努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再也不会因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呆板、枯燥而对语文不感兴趣了。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分寸,能“退”则“退”,凡是学生自己能理解的、能做的事要大胆让学生去操作,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如自读课文的教学或语文活动课,我就大胆放手,开展“小老师”活动,由学生一个人或几个人负责上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当小老师人选确定之后,我对他们进行精心指导和培训。首先引导小老师为准备授课而“充电”。给同学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以便解决来自课堂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其次引导小老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活动,做到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在整节活动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究问题的合作者,每个同学身上都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讲课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长处,得到了肯定,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听课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了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四、拓展思维能力,构建辩论课堂
《曹刿论战》一课,在质疑讨论活动中当谈及鲁庄公的形象时有同学提出鲁庄公不“鄙”的看法。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鲁庄公贵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能接见布衣之士曹刿,可见其礼贤下士,任人惟贤,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有的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当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有的说作战后鲁庄公倾听三论,这表现鲁庄公虚怀若谷;有的说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等。这一质疑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成为一场师生辩论赛,创新的火花在辩论中闪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邱丽
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当代心理学家认为,被人尊重是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所不可缺少和无法替代的基本心理要求,人的生存和成长,首先需要从自尊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崇善个性,这样师生和谐,教学和谐,课堂才会精彩。特别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高度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天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对学生合理的学习行为多鼓励和肯定。如在教学《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时,有学生针对毛泽东“罢课”和“公开反对父亲”,提出“毛泽东小时候这样‘顽劣’我们能否提倡?”又如在教学《木兰诗》中有学生针对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语,提出:“古代妇女都要裹脚,一洗脚不就露馅了吗?”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种种问题,有些可能是“节外生枝”,作为教者不能一棍子打死,应予以关注和尊重,和颜悦色地进行解释和指导,这样学生既可获得知识,又体会到被人肯定的乐趣。
二、激发求知欲望,构建趣味课堂
在新课导入设计上,关键在于“激趣”,我经常采用谈话、音乐、图片、游戏、故事、演示等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求知的欲望就油然而生。《孔乙己》一课,我针对孔乙己这一有趣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学生平时喜欢画画的特点,我布置如下活动:文中的孔乙己似乎学会了“变脸术”,他平时会变出哪些“脸谱”出现在咸亨酒店呢?请同学们拿出白纸和铅笔勾勒出来,看谁画得生动、形象。我的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兴趣盎然地拿出学习用具描绘孔乙己的“脸谱”。结果出来后,各小组长推荐出3~4幅图画交给老师,这些“脸谱”图不但生动形象,有的同学甚至还为图画命了名:《青白脸色图》、《青筋绽出图》、《黑瘦图》、《颓唐不安图》等。我把这些图一一展示,让学生共同观赏,并因势利导,进入到质疑讨论活动中,引导学生赏析人物形象。
三、强化自主意识,构建动感课堂
教杜甫《春望》一诗时,我将教学设计成男女生竞赛活动来组织教学,以知识点抢答、配乐朗读、赏析诗句、对比阅读作为竞赛环节和内容。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争强好胜的天性促使学生在活动时都“动”了起来,胆大的带动胆小的,成绩好的带动成绩差的,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密切配合,人人为集体荣誉而努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再也不会因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呆板、枯燥而对语文不感兴趣了。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分寸,能“退”则“退”,凡是学生自己能理解的、能做的事要大胆让学生去操作,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如自读课文的教学或语文活动课,我就大胆放手,开展“小老师”活动,由学生一个人或几个人负责上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当小老师人选确定之后,我对他们进行精心指导和培训。首先引导小老师为准备授课而“充电”。给同学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以便解决来自课堂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其次引导小老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活动,做到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在整节活动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究问题的合作者,每个同学身上都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讲课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长处,得到了肯定,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听课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了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四、拓展思维能力,构建辩论课堂
《曹刿论战》一课,在质疑讨论活动中当谈及鲁庄公的形象时有同学提出鲁庄公不“鄙”的看法。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鲁庄公贵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能接见布衣之士曹刿,可见其礼贤下士,任人惟贤,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有的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当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有的说作战后鲁庄公倾听三论,这表现鲁庄公虚怀若谷;有的说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等。这一质疑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成为一场师生辩论赛,创新的火花在辩论中闪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