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w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熟悉与掌握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教学创新,对于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提出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特点;教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2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引领着我们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时也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高校每位学子必修的内容之一。高校成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平台与阵地,同时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成效对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是从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有学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认知实证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5%的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迫于课程安排,仅有16.3%的学生是出于自身的喜爱而学习。[1]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普遍存在兴趣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仅仅只是为了应付和获得学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当前流行的物质至上的社会价值观影响,西方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以及官员腐败等社会问题影响等等。但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则是教师的教学工作。刘小新、周文华在对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基本现状调查显示有33.24%的学生之所以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是基于教师讲解照本宣科,枯燥乏味。[2]而在严建雯、汪莹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认知的调查也发现,明确表示排斥该课程的大学生仅占10%,而绝大多数学生则持“一般”、“无所谓”的态度。[1]很显然,这部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可以引导的群体,那么如何引导?通过教师的教学来进行是其主要方式与途径之一。因为“教师以何种态度和自我身份约束‘到场’,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大小。”[2]
  针对目前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其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反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信等诸多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受教育者将外在的知识传输内化为自身的情、意、信,进而表现为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3]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外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进而转化为行动。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认知风格与学生的认知风格完全匹配时,学生的学习适应(这里的适应是指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师生关系等)最好;师生认知风格类型不适配的学生组,其学习适应较差;师生认知风格部分适配组学生适应居中。”[4]该研究结果说明,师生认知风格的匹配程度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必须了解与清楚当今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教学创新,采用适合于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同时各种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主要是在物质相对比较丰富,同时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加之,这些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他(她)们的成长过程基本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必然与之前时代的人有着显著差异。基于共同的社会成长背景,当代大学生在认知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具体来看主要包括:
  首先,当代大学生认知的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此时正处于青春期,朝气蓬勃,对于刚走出父母掌控天地的他们来说,对一切都是如此好奇,他(她)们的认知敏锐、灵活。再加之,物质生活的富裕,使他(她)们大部分从小便接受了相对较好的教育,他们的思想更为独立,个性特征明显。现代飞速发展的信息传播途径更是给他们的思想插上了双翼。快速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使他(她)们的视野更为开阔,知识结构更为复杂,占有的信息量更为丰富。所有这些使得当代大学生更为独立自信,思想更为活跃,价值选择更具个性化、多样化;同时这也使得他们更为渴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更为渴望与老师进行平等交流,更为渴望与老师进行思想交锋,在交锋的过程使其自身的想法得到他人的尊重。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代大学生认知能动性加强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他们逐渐走出专家权威们的影响,更喜欢自我判断。在接受某一思想与理論时,趋向于理性认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观念的灌输。
  针对这一认知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最好能穿插课堂提问的环节,也就是将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内容用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再依据教学内容对这些答案给予点评,指出正确与不足。在这种相互交流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
  其次,认知的直观、感性与易变性特点更为显著。对于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他(她)们涉世未深,一些思想与观念主要来自直观与感性的表面现象,而很少或很难主动思考深层次的内部动因。同时,直观与感性的东西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年轻人来说,也更具有吸引力。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当代大学生依靠电视、网络等每天接受着来自全球的各种资讯。随着手机功能的进一步扩展,使得各种信息的获取突破了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各种信息。大量信息的涌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她)们的知识。但面对着如此巨大的信息量,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同时也表现出诸多迷惘与困惑。因为这些信息在表象上往往呈现出多元性,甚至相互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对立性,辨别信息的对错是非,不仅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面对着五彩斑斓的社会现象,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价值观念、信仰等方面往往表现出极不确定性。在认知上易变性的特点在他(她)们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把握好学生们直观与感性的特点,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多采用形象、生动的PPT教学,其次也要采用视频、讲故事甚至人物情景模仿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当然形象、生动、活泼不是教师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教师们通过这些感性的表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寻其深层的内因。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引导的过程当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就能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相对抽象的知识,并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再次,认知的实践性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认知上的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受目前不好的一些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更注重物质层面的东西,而忽略精神上的追求与奉献,这也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太受同学们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当代大学生更希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就是说,对于所学的知识、理论,不仅应该告诉他(她)们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还需要告诉他(她)们有什么用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份调研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希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结合时事政治,排斥那些与现实严重脱离的教学内容。[1]空洞的理论说教,显然在当代大学生们面前已站不住脚。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不仅对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现象、社会发展都有很强的预见性与指导性。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吃透理论的同时,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让学生感受这些理论并不是不食人关烟火,而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于我们的生活,解决我们诸多的个人问题、社会问题等等。只要有这些深切感受与领悟,学生不仅会具有学习的兴趣,而且理论知识会自然而然地内化于他(们)的行动。
  基于共同的社会成长环境,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但与此同时,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又具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在这一点上表现最为典型的就是从专业区分来看。一般来说,理科生由于受兴趣、爱好及专业教育习惯的影响,他(她)们在认知的过程当中更倾向于把握事物的局部,而文科生则更倾向于关注整体。与文、理科学生群体不同的还有另一个学生群体,那就是体艺专业的学生。他(她)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专业训练,同时社会活动相对较多,因此,他(她)的思维往往呈现出发散性,不拘一格。在认知上特点上呈现出开放、外向、更具有冒险与冲动性。①
  对于这一点,建议在排课的时候,能将文、理、体艺专业学生分开排课,以利于教师把握好不同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而因材施教。当然,体艺专业学生的教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不断地摸索。整体来说,需要教师们采用更为灵活的手段,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与效果。
  此外,从性别、家庭来源、年级来看,不同的学生群体在认知上都呈现出了略微不同的认知特点,但由于这些认知特点相互之间区别性不是特别明显,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在此不做过多叙述。
  综上所述,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需要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实践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切忌一刀切。
  參考文献
  [1]严建雯,汪莹,《大学生心理特征视阈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实证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2]刘小新、周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
  [3]王海燕,《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与思政教育创新》[J].科教文汇,2011.09(下旬刊)
  [4]张大均、陈旭主编,《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基础教学之一,然而,有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却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学生们甚至会出现厌学的状态,综合分析,我以为,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少人文性。尊重学生思维模式、尊重学生完整人格、提高教师个人素养等几个方面都是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人文性;尊重;素养;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3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0  作为一个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老师,深知一个学期仅读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读整本的书。"并且对每个年段课外阅读也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高中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是高中教学体系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数学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做好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因此要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数学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方法  【
期刊
( 武威十五中政史地教研组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广泛,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正确科学地运用案例。  【关键词】:案例教学;兴趣;能力;案例选择;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1  我设计这节课主
期刊
【摘要】:所谓移情体验是利用自己的兴趣去改变确定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从而迸发出实现自己意识和决心的力量之体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更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其特长。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育的课题中给学生映照教学氛围,合理丰富的采用教学移情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关键字】:移情体验;高中历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在高中历史教育课程的改革下,要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笔者常年任教高三,经常欣喜的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解决某些棘手的问题时,思想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于高三学生的这种状态,我一方面大加赞扬,一方面也注意收集整理。以下一道数列题,我就发现同学们的这些解法是非常可喜,值得推荐的。这是一道2010年江苏省海安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一道高考前冲刺试题。  例.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 (n?N*).  ⑴求数列{
期刊
(浙江大学幼教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健康的标准不仅指身体,心理的健康也很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幼儿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及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幼儿心理保健的防治问题。  【关键词】幼儿;健康;心理卫生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幼儿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 饮食方面:如偏食、挑食、拒食、厌食、贪食。  2、 言
期刊
【摘 要】 可以看到民办院校的诞生及发展,无不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民办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都会与不同类型的如本科、高职高专院校所不同。本文试图从民办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上,探索适合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分类培养模式。  【关键词】 民办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在1999年6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中文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教学的授课模式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不断推进,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之前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够适应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同时进行高校中文教学体制的改革也是为了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新型复合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二十一世纪;人本思想;中文教学;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 教师的教学信念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也是课改是否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研究者采用叙事研究法,通过一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自我角色定位、课堂管理理念、学科信念以及课程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的自述,综合展现其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与新课改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教师教学信念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基本一致,因众多的因素影响着教学实践,使教师的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相背离。为使教学实践和教师教学信念达到一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