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作为一个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老师,深知一个学期仅读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读整本的书。"并且对每个年段课外阅读也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50万字。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一读书量,在语文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学生、家长、老师身上同时燃起三把火,点燃学生的智慧。
一、燃起学生身上第一把火,点燃智慧。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去探索研究,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驶向理想的彼岸。
1、课前小故事。
在语文课上,我一直坚持课前3-5分钟抽签让学生讲小故事。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可学生们都喜欢讲,喜欢听。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那么顺利,总有学生会讲、敢讲,但我还是鼓励他们,实在不行就留做好准备在下一节课前继续讲。一学期坚持下来,现在抽到谁都敢讲了。讲完后我还会让学生作评价、评分。并根据他们的表现每周评出故事小王3名。颁发小奖状,累计一学期下来谁得的小奖状最多,评出故事大王。通过这一活动,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励了学生力争上游的信心。
2、课前搜集资料。
平时,课前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新课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我还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如:布置《长城》的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还经常有目的地创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布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设置疑问:伯父为什么说中华不振?让学生查找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学生在查找课外读物时,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更能体会到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需要--查找--获得"的方式产生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阅读兴趣。
3、合作、交流、探究。
课堂上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辩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阅读给自己带来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阅读氛围。同时,在合作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火花,获得新的信息,充实自己的积累,使自己跃上新的高度。
4、以读引读。
课外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学完一篇课文,我会运用以读引读的技巧。例如在教学童话《巨人的花园》时,从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这个故事,就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教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等课文,我会推荐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等整本书籍。这类阅读教材往往与教材文体相似,它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再次运用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不费力,乐于接受。
为了使学生大量阅读,本学期我还向学生推荐了如下书目:《昆虫记》《爱的教育》《科幻故事》《伊索寓言》《成语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名人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世界遗产》《淘气包马小跳》《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
5、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摘抄。
布置作业时,我会要求学生将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名言格言、好词好句摘录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个人课外阅读美词佳句小资料库。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的读书笔记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为了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每周我会收上来检查一次。
通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学生懂得了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学生明白了阅读能点燃智慧。
我很欣慰学生喜欢上读书了,并形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至今
我班的阅读量每人每期至少5本以上。朗诵会上,学生侃侃而谈;辩论会上,学生口齿伶俐;征文活动中,学生更是脱颖而出。课间,你会看到我班的教室总会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手捧着书在认真阅读;你也会看到好几个学生聚一起分享阅读的收获。课堂上你会看到学生高谈阔论,有时因为意见不一,而展开激烈的争论。你会发现他们互相推荐好书...阅读,已经在班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燃起家长身上第二把火,点燃智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家长也注重孩子的课外阅读,我还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家访等各种方式提醒家长注意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为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每天至少有30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有空多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看书;每月至少买一本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书籍;平时多和孩子讨论交流阅读的感受,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现在家长们都知道: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让家长明白:阅读能点燃智慧。
我很欣慰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学生在家阅读的时间、阅读量有了保证。从孩子们交来的读书卡上有家长整齐的签名;会经常听到学生何时买了一本新书、何时去了图书馆;会看到学生互换书目的场景...
三、燃起老师身上第三把火,点燃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把读书当作你的第一精神需求,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我认为我们这些离书最近的人都不读书了,教育还会进一步发展吗?我们的学生还会爱读书吗?
所以工作之余,我喜欢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教育类、小说类、励志类、管理类。我认为一个老师优秀与否,跟他读不读书才有关。所以,每天下午2:00-2;30,我准时出现在教室。你会发现我正捧着书认真地看呢。我想:在我的带动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的学生又怎会不受影响呢?试想:一个在课堂博览群书、出口成章的老师又怎么不让学生佩服呢?一个博览群书的老师又怎么培养不出爱阅读的学生呢?
"阅读丰富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坚信这一点,坚持这一点,相信我们也能成功,也能培养出让优秀的人才。愿我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由翱翔在书籍的海洋里,在读书中丰富情感,在读书中充实自己,在读书中走向成熟。
作为一个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老师,深知一个学期仅读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读整本的书。"并且对每个年段课外阅读也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50万字。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一读书量,在语文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学生、家长、老师身上同时燃起三把火,点燃学生的智慧。
一、燃起学生身上第一把火,点燃智慧。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去探索研究,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驶向理想的彼岸。
1、课前小故事。
在语文课上,我一直坚持课前3-5分钟抽签让学生讲小故事。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可学生们都喜欢讲,喜欢听。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那么顺利,总有学生会讲、敢讲,但我还是鼓励他们,实在不行就留做好准备在下一节课前继续讲。一学期坚持下来,现在抽到谁都敢讲了。讲完后我还会让学生作评价、评分。并根据他们的表现每周评出故事小王3名。颁发小奖状,累计一学期下来谁得的小奖状最多,评出故事大王。通过这一活动,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励了学生力争上游的信心。
2、课前搜集资料。
平时,课前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新课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我还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如:布置《长城》的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还经常有目的地创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布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设置疑问:伯父为什么说中华不振?让学生查找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学生在查找课外读物时,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更能体会到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需要--查找--获得"的方式产生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阅读兴趣。
3、合作、交流、探究。
课堂上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辩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阅读给自己带来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阅读氛围。同时,在合作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火花,获得新的信息,充实自己的积累,使自己跃上新的高度。
4、以读引读。
课外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学完一篇课文,我会运用以读引读的技巧。例如在教学童话《巨人的花园》时,从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这个故事,就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教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等课文,我会推荐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等整本书籍。这类阅读教材往往与教材文体相似,它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再次运用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不费力,乐于接受。
为了使学生大量阅读,本学期我还向学生推荐了如下书目:《昆虫记》《爱的教育》《科幻故事》《伊索寓言》《成语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名人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世界遗产》《淘气包马小跳》《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
5、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摘抄。
布置作业时,我会要求学生将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名言格言、好词好句摘录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个人课外阅读美词佳句小资料库。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的读书笔记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为了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每周我会收上来检查一次。
通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学生懂得了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学生明白了阅读能点燃智慧。
我很欣慰学生喜欢上读书了,并形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至今
我班的阅读量每人每期至少5本以上。朗诵会上,学生侃侃而谈;辩论会上,学生口齿伶俐;征文活动中,学生更是脱颖而出。课间,你会看到我班的教室总会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手捧着书在认真阅读;你也会看到好几个学生聚一起分享阅读的收获。课堂上你会看到学生高谈阔论,有时因为意见不一,而展开激烈的争论。你会发现他们互相推荐好书...阅读,已经在班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燃起家长身上第二把火,点燃智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家长也注重孩子的课外阅读,我还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家访等各种方式提醒家长注意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为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每天至少有30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有空多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看书;每月至少买一本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书籍;平时多和孩子讨论交流阅读的感受,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现在家长们都知道: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让家长明白:阅读能点燃智慧。
我很欣慰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学生在家阅读的时间、阅读量有了保证。从孩子们交来的读书卡上有家长整齐的签名;会经常听到学生何时买了一本新书、何时去了图书馆;会看到学生互换书目的场景...
三、燃起老师身上第三把火,点燃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把读书当作你的第一精神需求,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我认为我们这些离书最近的人都不读书了,教育还会进一步发展吗?我们的学生还会爱读书吗?
所以工作之余,我喜欢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教育类、小说类、励志类、管理类。我认为一个老师优秀与否,跟他读不读书才有关。所以,每天下午2:00-2;30,我准时出现在教室。你会发现我正捧着书认真地看呢。我想:在我的带动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的学生又怎会不受影响呢?试想:一个在课堂博览群书、出口成章的老师又怎么不让学生佩服呢?一个博览群书的老师又怎么培养不出爱阅读的学生呢?
"阅读丰富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坚信这一点,坚持这一点,相信我们也能成功,也能培养出让优秀的人才。愿我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由翱翔在书籍的海洋里,在读书中丰富情感,在读书中充实自己,在读书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