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出现,不仅让素质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更彻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可谓“双提升”。所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也对此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产生积极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素质教育;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引言:
长久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地位,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管能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在能力形成方面尤为欠佳。针对这种情况,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效率提升”的目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这一点来看,本文的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师有效解决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是前提
之所以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因为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探讨能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而且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学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特别是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1]。但是,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首先就应该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或目的,即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每个人的行动才会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
例如,教师在讲《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往往对“宇宙”一类的题材非常感兴趣,并且很想和其他学生一起交流想法。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点,在全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将目标定为,“通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了解人类有哪些行为正在‘伤害’地球,并且人类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挽回’地球,从而唤起人类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地球意识,珍惜资源,珍惜人类共同的‘家园’”。那么,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围绕着“人类怎样‘伤害’地球”“如何保护地球”等问题进行交流,不仅深入学习了课文知识,而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人类行为对地球的破坏力,更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终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科学分组和主动学习是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科学分组。而在这方面,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就近分组法”“自由组合分组法”“随机分组法”等。“就近分组法”即以某一個学生为中心,将该生和前后左右的学生组成一个组,也有的是前后或左右两名学生成为一个组。这样分组虽然简单,但很不科学,因为同桌或周边学生的基础极有可能差不多,组内学生层次性不分明[2]。“自由组合分组法”即关系较好的学生组成一组,表面看上去更容易组内交流,但容易忽视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往往与班上同学交流较少,很难找到组合的对象。“随机分组法”就是教师随意分组,这种分组虽然快,但不够科学。
为此,教师在将学生分组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学习能力、兴趣、个性等。首先,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个性等作为分层标准,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然后,每个层次中抽取1至两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例如,A为优秀生,可以选1名;B为中等生,可以选2名;C为后进生,也选2名。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5人小组,在该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照顾到了每个学生。最后,教师要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这一点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点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
三、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非常有必要
教师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教师要掌握好度,否则会过度干扰学生的思维[3]。例如,教师在讲《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如果教师不给予适当的指导,那么依靠学生已有的天文、地理知识是无法讨论出正确结果的。再如,在讲《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适当指导学生认识灰尘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否则学生极有可能因不了解灰尘的“科学性”而无法展开讨论与合作。最后,在每个组当中都有一名优秀生,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该生的带头作用,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从而给小组中其他学生给予更多、更科学、更丰富的知识指导,这样可以让优秀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建立自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利。但鉴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落实过程中仍受诸多客观因素制约,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专业素养提升,确保能让这种学习方式被更科学、更完善地运用。
参考文献:
[1]邓兴菊.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42(6):131-132.
[2]杨璟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3):54-55.
[3]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8(7):191-191.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素质教育;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引言:
长久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地位,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管能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在能力形成方面尤为欠佳。针对这种情况,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效率提升”的目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这一点来看,本文的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师有效解决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是前提
之所以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因为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探讨能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而且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学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特别是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1]。但是,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首先就应该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或目的,即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每个人的行动才会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
例如,教师在讲《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往往对“宇宙”一类的题材非常感兴趣,并且很想和其他学生一起交流想法。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点,在全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将目标定为,“通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了解人类有哪些行为正在‘伤害’地球,并且人类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挽回’地球,从而唤起人类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地球意识,珍惜资源,珍惜人类共同的‘家园’”。那么,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围绕着“人类怎样‘伤害’地球”“如何保护地球”等问题进行交流,不仅深入学习了课文知识,而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人类行为对地球的破坏力,更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终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科学分组和主动学习是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科学分组。而在这方面,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就近分组法”“自由组合分组法”“随机分组法”等。“就近分组法”即以某一個学生为中心,将该生和前后左右的学生组成一个组,也有的是前后或左右两名学生成为一个组。这样分组虽然简单,但很不科学,因为同桌或周边学生的基础极有可能差不多,组内学生层次性不分明[2]。“自由组合分组法”即关系较好的学生组成一组,表面看上去更容易组内交流,但容易忽视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往往与班上同学交流较少,很难找到组合的对象。“随机分组法”就是教师随意分组,这种分组虽然快,但不够科学。
为此,教师在将学生分组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学习能力、兴趣、个性等。首先,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个性等作为分层标准,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然后,每个层次中抽取1至两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例如,A为优秀生,可以选1名;B为中等生,可以选2名;C为后进生,也选2名。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5人小组,在该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照顾到了每个学生。最后,教师要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这一点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点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
三、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非常有必要
教师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教师要掌握好度,否则会过度干扰学生的思维[3]。例如,教师在讲《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如果教师不给予适当的指导,那么依靠学生已有的天文、地理知识是无法讨论出正确结果的。再如,在讲《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适当指导学生认识灰尘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否则学生极有可能因不了解灰尘的“科学性”而无法展开讨论与合作。最后,在每个组当中都有一名优秀生,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该生的带头作用,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从而给小组中其他学生给予更多、更科学、更丰富的知识指导,这样可以让优秀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建立自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利。但鉴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落实过程中仍受诸多客观因素制约,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专业素养提升,确保能让这种学习方式被更科学、更完善地运用。
参考文献:
[1]邓兴菊.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42(6):131-132.
[2]杨璟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3):54-55.
[3]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8(7):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