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教师重新认识了美术活动的教育价值,树立幼儿是活动主体的意识,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实际上每个孩子天生喜欢涂涂画画,且都具有艺术潜能。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天性,保护他们的“喜欢”。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自主探索 小班玩色游戏
如何让孩子喜欢美术课堂,始终保持积极、浓厚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教、教什么;如何关注孩子技能技巧的学习,同时更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孩子的经验习得,究竟是教师教会的,还是在多次活动经历中自主架构起来的?在活动中,小班玩色游戏通过寻色、玩色、涂色三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层层递进,体现了指南背景下小班美术活动的组织策略与教师的教育智慧,唤醒了老师们对指南艺术领域的深入思考。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游戏情境,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美术活动是孩子情感高度参与的一种活动,必须将孩子的活动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使其积极、投入、愉悦地参与,因此我在本次美术活动中始终贯穿情境。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绘画当做一种游戏对待、实践。只有在这种绘画游戏中,孩子才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对绘画具有浓厚兴趣,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幻想尽情释放。在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始终让幼儿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感,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
(一)游戏情境唤醒孩子对色彩的已有经验。老师当魔术师利用魔术变出红、黄、蓝三根棒棒糖,唤起孩子对色彩的已有经验,利用幼儿身上罩衣的颜色跟棒棒糖玩“找朋友”游戏,进一步巩固对红、黄、蓝三元色的认识。
(二)游戏情境激发孩子对玩色的浓厚兴趣。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当小魔术师变出颜料水。小魔术师运用魔力让矿泉水瓶里的颜料溶于水中,幼儿在自主操作中直观地感知颜料溶于水的过程,在与美术材料亲密接触中幼儿产生了对玩色的浓厚兴趣。
(三)游戏情境感知油水分离的神奇现象。大纸张上藏着许多秘密(事先用白色蜡笔画过各种动植物的纸),小魔术师应用调配出来的颜料水把纸张上的秘密变出来。同时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如工具、颜料的多种选择),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感知油水分离的神奇现象,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在“玩”游戏,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美术学科中颜料调配、工具使用、涂色方法等技能。
二、淡化技能,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为什么有些孩子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不敢画或说“我不会”呢?因为传统美术教学过于强调技能,一些孩子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丧失兴趣,出现不敢画、不会画的现象。由于小班幼儿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手的精细动作发展较弱,因此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工具的使用、涂色的方法,我并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和干预,更没有技能上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工具、颜色,活动过程中幼儿会用感觉发现怎样握笔才舒服,自主探索发现工具如何使用,涂色方法有哪些?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了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有些幼儿同时使用两种工具,发现海绵刷比滚筒吸水性强,也比较宽,涂色速度更快。幼儿在自主操作中感受不同工具带来的不同效果,从而获得比老师直接传授给他知识更深刻的直接经验。在活动中老师对于色彩的使用也是全开放的,没有要求和限制,幼儿在使用各种颜色进行玩色的过程中,有的先使用一种颜色再涂上另一种颜色,惊奇地发现混色的奇妙现象,迫不及待地告诉同伴他的发现,“快看,我先涂黄色的再刷上蓝色的,变成绿色的”。他们对各种各样的色彩产生强烈好奇,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为下次玩色游戏留下更大创作空间。
三、回归生活,感知色彩艺术的运用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在《指南》中我们看到:“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身边美丽的颜色,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请小朋友在活动室、大自然找一找,说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向老师、小伙伴介绍。引导幼儿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使幼儿心理结构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使幼儿的心灵得到感化、升华和提高,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使幼儿终身受益。
综上所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既选择了有趣的游戏情境促进幼儿的感知体验,又给予了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适时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并给予支持,教师始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充分尊重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感受美和创造美。
在《指南》的贯彻落实中,老师们时常碰到这样的困惑:关于美术活动中的指导,“教”还是“不教”,什么是“教”?幼儿在美术中如何发展?教得多了,孩子们极易被教学内容及老师牵着鼻子走,画面千篇一律;教得少了,孩子们又常为技巧不足难以表现所苦,画面简单无生机。关于技能,老师到底该不该教?如何教?其实幼儿绘画不是教会的,受制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所教的技能也是很难迁移的,幼儿的绘画技能是在大量表现表达的机会中自然成熟的,幼儿表现技能不如成人熟练完美。受制于幼儿的自身肌肉动作发展水平,但幼儿会全身心地投入,正因为幼儿纯真的童心,使得艺术充满魅力。对于老师而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赋予孩子自由探索的时空,让孩子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自主探索 小班玩色游戏
如何让孩子喜欢美术课堂,始终保持积极、浓厚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教、教什么;如何关注孩子技能技巧的学习,同时更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孩子的经验习得,究竟是教师教会的,还是在多次活动经历中自主架构起来的?在活动中,小班玩色游戏通过寻色、玩色、涂色三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层层递进,体现了指南背景下小班美术活动的组织策略与教师的教育智慧,唤醒了老师们对指南艺术领域的深入思考。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游戏情境,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美术活动是孩子情感高度参与的一种活动,必须将孩子的活动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使其积极、投入、愉悦地参与,因此我在本次美术活动中始终贯穿情境。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绘画当做一种游戏对待、实践。只有在这种绘画游戏中,孩子才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对绘画具有浓厚兴趣,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幻想尽情释放。在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始终让幼儿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感,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
(一)游戏情境唤醒孩子对色彩的已有经验。老师当魔术师利用魔术变出红、黄、蓝三根棒棒糖,唤起孩子对色彩的已有经验,利用幼儿身上罩衣的颜色跟棒棒糖玩“找朋友”游戏,进一步巩固对红、黄、蓝三元色的认识。
(二)游戏情境激发孩子对玩色的浓厚兴趣。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当小魔术师变出颜料水。小魔术师运用魔力让矿泉水瓶里的颜料溶于水中,幼儿在自主操作中直观地感知颜料溶于水的过程,在与美术材料亲密接触中幼儿产生了对玩色的浓厚兴趣。
(三)游戏情境感知油水分离的神奇现象。大纸张上藏着许多秘密(事先用白色蜡笔画过各种动植物的纸),小魔术师应用调配出来的颜料水把纸张上的秘密变出来。同时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如工具、颜料的多种选择),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感知油水分离的神奇现象,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在“玩”游戏,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美术学科中颜料调配、工具使用、涂色方法等技能。
二、淡化技能,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为什么有些孩子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不敢画或说“我不会”呢?因为传统美术教学过于强调技能,一些孩子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丧失兴趣,出现不敢画、不会画的现象。由于小班幼儿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手的精细动作发展较弱,因此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工具的使用、涂色的方法,我并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和干预,更没有技能上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工具、颜色,活动过程中幼儿会用感觉发现怎样握笔才舒服,自主探索发现工具如何使用,涂色方法有哪些?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了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有些幼儿同时使用两种工具,发现海绵刷比滚筒吸水性强,也比较宽,涂色速度更快。幼儿在自主操作中感受不同工具带来的不同效果,从而获得比老师直接传授给他知识更深刻的直接经验。在活动中老师对于色彩的使用也是全开放的,没有要求和限制,幼儿在使用各种颜色进行玩色的过程中,有的先使用一种颜色再涂上另一种颜色,惊奇地发现混色的奇妙现象,迫不及待地告诉同伴他的发现,“快看,我先涂黄色的再刷上蓝色的,变成绿色的”。他们对各种各样的色彩产生强烈好奇,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为下次玩色游戏留下更大创作空间。
三、回归生活,感知色彩艺术的运用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在《指南》中我们看到:“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身边美丽的颜色,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请小朋友在活动室、大自然找一找,说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向老师、小伙伴介绍。引导幼儿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使幼儿心理结构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使幼儿的心灵得到感化、升华和提高,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使幼儿终身受益。
综上所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既选择了有趣的游戏情境促进幼儿的感知体验,又给予了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适时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并给予支持,教师始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充分尊重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感受美和创造美。
在《指南》的贯彻落实中,老师们时常碰到这样的困惑:关于美术活动中的指导,“教”还是“不教”,什么是“教”?幼儿在美术中如何发展?教得多了,孩子们极易被教学内容及老师牵着鼻子走,画面千篇一律;教得少了,孩子们又常为技巧不足难以表现所苦,画面简单无生机。关于技能,老师到底该不该教?如何教?其实幼儿绘画不是教会的,受制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所教的技能也是很难迁移的,幼儿的绘画技能是在大量表现表达的机会中自然成熟的,幼儿表现技能不如成人熟练完美。受制于幼儿的自身肌肉动作发展水平,但幼儿会全身心地投入,正因为幼儿纯真的童心,使得艺术充满魅力。对于老师而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赋予孩子自由探索的时空,让孩子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