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职本基础课程中的制度建设、课程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状态等问题,并根据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教学实践证明了某些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职本教育 基础课程 课程改革
中职本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即由中职直接升到本科,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授予本科学位,在形式上与专升本相似,但又有所不同[1]。中职本给予了学生可能的上升空间,毕业时不但有本科文凭,而且应用技能过硬,与普通本科相比,在社会上非常有竞争力。就我们的理解和学生表现的状态来说,两者有很多不同地方,但是到底什么方面、有多大程度的不同,很难说得清楚,原因就是关于中职本,很难找到有关它的准确定义描述。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这是一个前途光明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上升空间和机会,而且它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也在摸索之中。
1.中职本基础课程现状及其分析
1.1制度建设不完善,具体教学目标不明确。本科教学有了相对完善的高校政策、高校分类等指导性或定义性文件,但是中职本学生的本科阶段有所不同,现在有关这方面的教学研究非常少,上到教育机构,下到具体授课教师,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大家都处在摸索研究阶段,但却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深刻了解本科教学就能实现中职本的任务目标,从具体教学过程来看,出现的问题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我们并不十分明确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具体教学该怎么做,等等。这些是从事教育的全体人员对新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准备不足造成的,但面对一个新生事物,坐等万事俱备,缩手缩脚,那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学人员,都应该为今天的局面负责,同时应马上着手中职本教学规则的制定,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而且教学研究项目的确定应向中职本方向侧斜,以较短的时间攻克这个难关。
1.2基础课程被边缘化。数学、外语与其他文化基础课程仅仅作为必修课考虑,好像它们的作用就是为了所谓的学位而存在的,所以各个不同专业使用的是跟正常本科同样的教材,相同的学时,教学手法单一,大纲也是参照正常本科制定的,重在保持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论证的完整性,忽视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为对中职的不正确理解,往往要求远远低于正常本科,好像这就合理了,实际上这是片面的理解,远没有考虑专业需要和实际应用水平,也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导致忽视的原因是教学人员认识不清,原始中职教育人员与正常本科教学人员交流欠缺,彼此不是非常了解,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结合不到位,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本身教学任务繁重,不能有效学习,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与理论文化课不沾边、不重要[2]。
1.3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的陈旧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当然知识没有新旧之分,这里的旧是指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没有考虑专业差别的具体情况,结果完全以抽象的理论推导为主,缺乏知识主观的几何、物理、经济等方面的展现,完全是枯燥的公式、符号的集合。产生这样的结果是教学人员把理论课程教得过于基础了,学生看不到它的力量,从而忽视它本身固有的价值[3]。很多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教师讲、学生听,黑板 粉笔的教具长久以来没有发生改变,虽然有的学校采用幻灯片教学,但那仅仅是把黑板换掉了,仍不符合思维推导顺序的快速授课过于泛滥,效果反而更差。学生如此被动地学习,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对他们专业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推广的效果有限[4]。
1.4中职本学生学习能力欠缺。随着我国高考升学率的不断攀升,中职生源质量整体逐年下滑,很多学生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严重缺乏,不能进行熟练的运算和推理论证,严重阻碍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基础课程学习产生惧怕心理[5]。产生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本质上课程不是很多人愿意学习的,但是我们现在要求每个人必须学习,而且要求是达到一定高度,这就不合理。另一方面是过早地进行计算、论证开发,不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浇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为只是枯燥、抽象的推理,完全脱离实际情况。学生厌学、逃课等行为表现出的是对课程学习的抵触,反过来影响授课教师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2.中职本课程采取的措施
针对中职本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使中职本基础课程更能体现本身固有的特色,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应该在各方面积极探索,从制度设立、课程建设到教学方法各个方面都进行诸多思考、改革。
2.1制度建设。明确中职本教学的目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这个大方向下,教学才有正确的出路。有了方向,不能闭门造车,还应参考国内外成熟职业教育的特点,如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等[6],深入研究不同职业教育模式、特点。同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现状,制定出中职本基础课程教学框架,当然这个框架的建立不是简单地拼凑、嫁接,需要有机结合,而且要广泛争取一线教师的力量,毕竟最终执行者是他们。
2.2专业结合。在大框架下对基础课程进行基于专业的全面构建,不但要分出工科、理科,还要具体到工科机械制造、土木工程等具体专业,结合具体专业对基础知识的侧重点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大纲,这就达到了基础、专业两手都要抓的具体行为要求。执行过程中需体现出基础课程教师与具体专业教师的联合,而现在这二者经常疏于交流。只有专业教师具体了解学生掌握的逻辑思考方法,基础课程教师明白具体知识点在专业上的应用,才能真正做好教学工作。在专业结合的基础上,同时加大教材建设,一改过去一本教材全校通用的现状,制定出适合具体专业使用的优秀教材。
2.3教学方法。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学方法的采用,针对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的弊端,主张实行模块化教学,结合实例教学、项目教学[7]等方法,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动手、多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广泛采用网络、计算机等实用工具,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近年来移动通讯业务蓬勃发展,为未来教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微信等工具已在实际教学中日益发挥出强大作用。
3.结语
本文考虑了中职本出现的一些问题,考虑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但随着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问题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需要在后续教学活动中不断解决。
参考文献:
[1]周晓玲.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张国义.安徽省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和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1).
[3]殷堰工.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江苏教育,2010(Z3).
[4]翟俊美.浅谈中职数控专业与数学教学的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5]卢惠源.中职生学习数学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8).
[6]郭阳.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1(16).
[7]陈笑宜.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2011(22).
项目编号:2014-124,项目名称:《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 中职本教育 基础课程 课程改革
中职本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即由中职直接升到本科,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授予本科学位,在形式上与专升本相似,但又有所不同[1]。中职本给予了学生可能的上升空间,毕业时不但有本科文凭,而且应用技能过硬,与普通本科相比,在社会上非常有竞争力。就我们的理解和学生表现的状态来说,两者有很多不同地方,但是到底什么方面、有多大程度的不同,很难说得清楚,原因就是关于中职本,很难找到有关它的准确定义描述。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这是一个前途光明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上升空间和机会,而且它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也在摸索之中。
1.中职本基础课程现状及其分析
1.1制度建设不完善,具体教学目标不明确。本科教学有了相对完善的高校政策、高校分类等指导性或定义性文件,但是中职本学生的本科阶段有所不同,现在有关这方面的教学研究非常少,上到教育机构,下到具体授课教师,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大家都处在摸索研究阶段,但却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深刻了解本科教学就能实现中职本的任务目标,从具体教学过程来看,出现的问题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我们并不十分明确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具体教学该怎么做,等等。这些是从事教育的全体人员对新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准备不足造成的,但面对一个新生事物,坐等万事俱备,缩手缩脚,那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学人员,都应该为今天的局面负责,同时应马上着手中职本教学规则的制定,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而且教学研究项目的确定应向中职本方向侧斜,以较短的时间攻克这个难关。
1.2基础课程被边缘化。数学、外语与其他文化基础课程仅仅作为必修课考虑,好像它们的作用就是为了所谓的学位而存在的,所以各个不同专业使用的是跟正常本科同样的教材,相同的学时,教学手法单一,大纲也是参照正常本科制定的,重在保持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论证的完整性,忽视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为对中职的不正确理解,往往要求远远低于正常本科,好像这就合理了,实际上这是片面的理解,远没有考虑专业需要和实际应用水平,也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导致忽视的原因是教学人员认识不清,原始中职教育人员与正常本科教学人员交流欠缺,彼此不是非常了解,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结合不到位,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本身教学任务繁重,不能有效学习,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与理论文化课不沾边、不重要[2]。
1.3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的陈旧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当然知识没有新旧之分,这里的旧是指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没有考虑专业差别的具体情况,结果完全以抽象的理论推导为主,缺乏知识主观的几何、物理、经济等方面的展现,完全是枯燥的公式、符号的集合。产生这样的结果是教学人员把理论课程教得过于基础了,学生看不到它的力量,从而忽视它本身固有的价值[3]。很多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教师讲、学生听,黑板 粉笔的教具长久以来没有发生改变,虽然有的学校采用幻灯片教学,但那仅仅是把黑板换掉了,仍不符合思维推导顺序的快速授课过于泛滥,效果反而更差。学生如此被动地学习,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对他们专业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推广的效果有限[4]。
1.4中职本学生学习能力欠缺。随着我国高考升学率的不断攀升,中职生源质量整体逐年下滑,很多学生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严重缺乏,不能进行熟练的运算和推理论证,严重阻碍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基础课程学习产生惧怕心理[5]。产生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本质上课程不是很多人愿意学习的,但是我们现在要求每个人必须学习,而且要求是达到一定高度,这就不合理。另一方面是过早地进行计算、论证开发,不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浇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为只是枯燥、抽象的推理,完全脱离实际情况。学生厌学、逃课等行为表现出的是对课程学习的抵触,反过来影响授课教师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2.中职本课程采取的措施
针对中职本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使中职本基础课程更能体现本身固有的特色,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应该在各方面积极探索,从制度设立、课程建设到教学方法各个方面都进行诸多思考、改革。
2.1制度建设。明确中职本教学的目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这个大方向下,教学才有正确的出路。有了方向,不能闭门造车,还应参考国内外成熟职业教育的特点,如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等[6],深入研究不同职业教育模式、特点。同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现状,制定出中职本基础课程教学框架,当然这个框架的建立不是简单地拼凑、嫁接,需要有机结合,而且要广泛争取一线教师的力量,毕竟最终执行者是他们。
2.2专业结合。在大框架下对基础课程进行基于专业的全面构建,不但要分出工科、理科,还要具体到工科机械制造、土木工程等具体专业,结合具体专业对基础知识的侧重点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大纲,这就达到了基础、专业两手都要抓的具体行为要求。执行过程中需体现出基础课程教师与具体专业教师的联合,而现在这二者经常疏于交流。只有专业教师具体了解学生掌握的逻辑思考方法,基础课程教师明白具体知识点在专业上的应用,才能真正做好教学工作。在专业结合的基础上,同时加大教材建设,一改过去一本教材全校通用的现状,制定出适合具体专业使用的优秀教材。
2.3教学方法。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学方法的采用,针对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的弊端,主张实行模块化教学,结合实例教学、项目教学[7]等方法,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动手、多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广泛采用网络、计算机等实用工具,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近年来移动通讯业务蓬勃发展,为未来教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微信等工具已在实际教学中日益发挥出强大作用。
3.结语
本文考虑了中职本出现的一些问题,考虑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但随着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问题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需要在后续教学活动中不断解决。
参考文献:
[1]周晓玲.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张国义.安徽省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和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1).
[3]殷堰工.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江苏教育,2010(Z3).
[4]翟俊美.浅谈中职数控专业与数学教学的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5]卢惠源.中职生学习数学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8).
[6]郭阳.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1(16).
[7]陈笑宜.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2011(22).
项目编号:2014-124,项目名称:《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