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出在后面的综合题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审题失误,部分同学由于不会审题,不会用专业的地理术语答题,结果答错,或不切题、不规范甚至漏题。我针对自己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一下几点反思。
1.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利用乡土教材教学
我们地理课本中的有些案例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以及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我用野三关工业园的布局和三峡酒厂的位置来分析有污染企业的布局原理。在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的理解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我用乡土地理作为实例:我们巴东理论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处山区,海拔较高,气候上表现出了温带气候的某些特点,如: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有积雪,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林等。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原理,并能将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学生活动要高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高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有效性,我们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例如:在《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活动设计》教学中,教材中要求对安徽黄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出行的理想线路。由于安徽离我们较远,且我们地处农村,城乡差距导致学生在分析时无所适从,我在课堂活动中,将安徽黄山改成了湖北巴东神龙溪,而且以近期举办的三峡纤夫节为例、分析巴东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同学们参与意识很强,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让学生作主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由过去教师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因为是初中阶段学过的地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读每一个区域,然后给学生一至两节课的时间备课,而且在学生的备课本上要有地图,即图文结合,最后让学生上台讲这一节,而且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定位能力及表述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
新课程的地理教材有很多地图,但对我们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这些图片很抽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去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力图去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中,把地理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制作成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模拟地球的运动状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地球的运动,还有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初中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有:
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使高中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是专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高中地理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我主要设计了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高中案例教学因受教材、教学对象、教学辅助条件等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分科、应试教育的影响,给课堂分析、讨论和实践调查带来了困难;同时案例教学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方面的掌握效果不好。
1.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利用乡土教材教学
我们地理课本中的有些案例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以及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我用野三关工业园的布局和三峡酒厂的位置来分析有污染企业的布局原理。在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的理解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我用乡土地理作为实例:我们巴东理论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处山区,海拔较高,气候上表现出了温带气候的某些特点,如: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有积雪,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林等。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原理,并能将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学生活动要高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高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有效性,我们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例如:在《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活动设计》教学中,教材中要求对安徽黄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出行的理想线路。由于安徽离我们较远,且我们地处农村,城乡差距导致学生在分析时无所适从,我在课堂活动中,将安徽黄山改成了湖北巴东神龙溪,而且以近期举办的三峡纤夫节为例、分析巴东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同学们参与意识很强,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让学生作主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由过去教师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因为是初中阶段学过的地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读每一个区域,然后给学生一至两节课的时间备课,而且在学生的备课本上要有地图,即图文结合,最后让学生上台讲这一节,而且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定位能力及表述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
新课程的地理教材有很多地图,但对我们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这些图片很抽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去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力图去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中,把地理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制作成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模拟地球的运动状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地球的运动,还有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初中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有:
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使高中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是专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高中地理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我主要设计了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高中案例教学因受教材、教学对象、教学辅助条件等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分科、应试教育的影响,给课堂分析、讨论和实践调查带来了困难;同时案例教学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方面的掌握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