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主动与学生接近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不仅要建立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要建立人与人、你与我的平等关系,并且要在行动上与学生接近,与学生打成一片。长期以来,教师轴心地位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转变角色。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觉得转变角色之关键在于教师,势在必行。
1.1 要在观念上敢于跨出一步,与学生交朋友
在中老年教师看来,学生是晚辈,与晚辈平起平坐,有失威信,太伤大雅,丢了身份,恐以后难以管住学生,有的教师甚至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论课内课外,处处维护自己的"威信",单纯理解"严师出高徒"。殊不知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表面上怕你,内心却恨你,久而久之就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堵墙,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
1.2 要摸透学生心理,因势利导
中学生生性好动,"玩"是他们的共同爱好。在这方面,我们老师要学点"心理学",摸透你的学生爱怎样玩,玩些什么,并主动和学生一起玩,告诉他们怎样玩,玩出花样,玩出趣味,玩出效果,真正体现"玩中学"。
我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楷模,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跳绳、踢键子等各项比赛,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专门为学生召开总结大会,让学生自己谈感受。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只有克服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只有努力拼搏,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特别是今年春季开展的"风筝节"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任务下达后,全校师生积极响应,东街买骨架,西街买布料,忙得热火朝天。学生争相比赛,看谁做的风筝飞得快,看谁做的风筝飞得高,看谁做的风筝美。更让人欣慰的是,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增进了友谊,互帮互助的局面得到明显的体现。
1.3 要善于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
你有多大能耐,尽管使出来,在学生面前并不是一种自满的表现,因为在这个时候,博学多才的你才可以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真正树立起你在学生中的崇高威信。只有这样做,你的学生才会对你肃然起敬:"呀!我的老师们真行!"你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合乎学生的口味时,他们就会主动找你教。这样,师生关系何愁不融洽?倘若你无一技之长,属平庸之辈,学生对你自然也就不屑一顾,视而不见。故教师在工作之余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对课程改革,实现师生互动也是极为重要的。
2.德育也需谈"情"说"爱"
这里所说的"情"是指学校德育要"亲情化",要有"人情味";"爱"是指老师教育学生时应有"爱心",以真诚的爱感动学生。
学生也是人,既然是人,便有接受"情感"的需求,便有享受"爱"的权利;既然是人,便有个性差异,便有不同风格。于是,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导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以及人生路上的向导。
当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有了困惑、出现异常时,你会主动"出击",蹲下身子跟学生说话,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用"亲情式"的温暖话语和举止,给他们以心理疏导、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和生活指导。由此,你和学生之间便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
"导师"要给学生"爱心"。罗曼·罗兰曾说:"爱是一切的泉源,没有爱的小生命是枯萎了的小花朵"。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它更多的体现在细节上、落实到行动中。学生迟到了,课后好言相问,细语探因,这就是"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热情鼓励、相助,这就是"爱";学生没交作业,不是罚抄,而是弄清原因,教育他吸取教训,这就是"爱";学生违纪,不是首先向家长"告状",斥责他写检讨,而是宽宏大量地指出他的错误,这就是"爱"......由此,你便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会注意你的一切。如前段时间我过生日,同学们没有忘记日子,给了我一个特大的惊喜,送了一盒漂亮的生日蛋糕给我,只有"导师"才有"资格"与他们分享快乐。
让德育走进心灵,对于老师,这是一件幸事;对于学生,它更是一大福音,如一缕春风,一米阳光。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它热情的拥抱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不仅要建立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要建立人与人、你与我的平等关系,并且要在行动上与学生接近,与学生打成一片。长期以来,教师轴心地位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转变角色。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觉得转变角色之关键在于教师,势在必行。
1.1 要在观念上敢于跨出一步,与学生交朋友
在中老年教师看来,学生是晚辈,与晚辈平起平坐,有失威信,太伤大雅,丢了身份,恐以后难以管住学生,有的教师甚至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论课内课外,处处维护自己的"威信",单纯理解"严师出高徒"。殊不知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表面上怕你,内心却恨你,久而久之就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堵墙,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
1.2 要摸透学生心理,因势利导
中学生生性好动,"玩"是他们的共同爱好。在这方面,我们老师要学点"心理学",摸透你的学生爱怎样玩,玩些什么,并主动和学生一起玩,告诉他们怎样玩,玩出花样,玩出趣味,玩出效果,真正体现"玩中学"。
我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楷模,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跳绳、踢键子等各项比赛,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专门为学生召开总结大会,让学生自己谈感受。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只有克服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只有努力拼搏,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特别是今年春季开展的"风筝节"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任务下达后,全校师生积极响应,东街买骨架,西街买布料,忙得热火朝天。学生争相比赛,看谁做的风筝飞得快,看谁做的风筝飞得高,看谁做的风筝美。更让人欣慰的是,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增进了友谊,互帮互助的局面得到明显的体现。
1.3 要善于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
你有多大能耐,尽管使出来,在学生面前并不是一种自满的表现,因为在这个时候,博学多才的你才可以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真正树立起你在学生中的崇高威信。只有这样做,你的学生才会对你肃然起敬:"呀!我的老师们真行!"你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合乎学生的口味时,他们就会主动找你教。这样,师生关系何愁不融洽?倘若你无一技之长,属平庸之辈,学生对你自然也就不屑一顾,视而不见。故教师在工作之余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对课程改革,实现师生互动也是极为重要的。
2.德育也需谈"情"说"爱"
这里所说的"情"是指学校德育要"亲情化",要有"人情味";"爱"是指老师教育学生时应有"爱心",以真诚的爱感动学生。
学生也是人,既然是人,便有接受"情感"的需求,便有享受"爱"的权利;既然是人,便有个性差异,便有不同风格。于是,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导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以及人生路上的向导。
当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有了困惑、出现异常时,你会主动"出击",蹲下身子跟学生说话,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用"亲情式"的温暖话语和举止,给他们以心理疏导、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和生活指导。由此,你和学生之间便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
"导师"要给学生"爱心"。罗曼·罗兰曾说:"爱是一切的泉源,没有爱的小生命是枯萎了的小花朵"。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它更多的体现在细节上、落实到行动中。学生迟到了,课后好言相问,细语探因,这就是"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热情鼓励、相助,这就是"爱";学生没交作业,不是罚抄,而是弄清原因,教育他吸取教训,这就是"爱";学生违纪,不是首先向家长"告状",斥责他写检讨,而是宽宏大量地指出他的错误,这就是"爱"......由此,你便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会注意你的一切。如前段时间我过生日,同学们没有忘记日子,给了我一个特大的惊喜,送了一盒漂亮的生日蛋糕给我,只有"导师"才有"资格"与他们分享快乐。
让德育走进心灵,对于老师,这是一件幸事;对于学生,它更是一大福音,如一缕春风,一米阳光。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它热情的拥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