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一都山歌传承与创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都山歌是闽南文艺中的奇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流传最早最广的歌种,它很好的保留了很多古语、谚语,是很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形式丰富,曲调简单,易于流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多以男女对答交替进行为主。但是现代传媒影像的发达进步,年轻人都被更具流行的音乐所吸引,原汁原味的山歌倍受冷落和遺忘。一都山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媒传播并和生态旅游业充分结合起来,以及曲风和表演形式不断的创新,才能被新时代年轻人喜爱和传唱,重新焕发出时代的艺术气息。
  【关键词】:一都山歌;特色;保护;创新
  一都镇地处泉州永春县最西部,一都之名,始于元代,因南宋理学家朱熹和陈光在此吟诗唱和而闻名,现仍保存有“月蓬第一峰”、“寒竹风松”等墨迹。一都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始建于宋、兴于明的岱山岩,以及莲花山森林公园、竹海風景和三岭美丽乡村等,更是盛产山歌的乡镇。这里约2万人生活在200万平方公里的群山里,人们一直保留着唱山歌的习惯。一都山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尚存的歌谱,最古老的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我小时候住在大山里,山野田间时常回荡着歌声和笑声,我的妈妈也是知名的山歌好手,偶尔也会在别人的起哄下来几嗓子,解解闷。一都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我想我会走上音乐道路,和最早的音乐启蒙——委婉高亢的山歌是分不开的。
  说来有缘,2014年5月份一都镇镇政府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办“一都山歌小镇”旅游业,因我在文化馆从事音乐又是从小唱山歌的一都人,所以受镇政府邀请回家排练山歌节目。使我对山歌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我也从此深深爱上了唱山歌,我们一都山歌具有曲调固定简单,语言通俗简练和即兴的特点,堪称闽南文艺中的奇葩,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为老一辈群众所喜闻乐唱的一种短小的歌唱形式。一都山歌形式丰富,种类多样,从形态上看,可以分为 “山歌号子”、“加头接尾山歌”、“接尾山歌”、“问答式山歌”、“七绝山歌”等;从表演形式看更多的是男女对唱,一答一和,交替进行;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爱情山歌、劳动山歌、革命山歌、感叹身世山歌、戏谑娱乐山歌等。但不管是什么内容、什么形态,大多是农家男女在田间劳作、上山砍柴和挑担赶脚即兴吟唱出来的,是一都劳动人民从肺腑流出来的心声,其中《手巾歌》、《艰苦歌》、《陈三歌》和《石榴歌》等100多首早期山歌还保存得不错。《妇女翻身歌》、《采茶歌》等都是解放后的作品。这些古老的歌谱被歌手们奉为“珍宝”。这些山歌,有的吟诵动人的故事,有的讲述朴素的人生道理,比如:“树要大丛(棵)才有荫,水要大港(量)才会清,火要大把才会光……”。还有一些是对生活现象的细致观察,比如:“后头(屋后)一丛(棵)桂花树,糖蜂飞来费(荡)千秋;娘子生来白甲(和)幼(嫰),亲(好)像竹纸(膜)包红绸……”。山里人唱山歌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唱得文绉绉,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他们善于运用引用、比喻、想象和夸张等手法,很富有挑逗性。歌者绝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来源。他们见啥唱啥,信口拈来,开口成歌,甚至有点“黄”,妙不可言。
  以前人们文艺生活匮乏,山歌是他们主要生活娱乐,每个村落都出了几个山歌能手,今年88岁的李宿可谓山歌传奇。出生于一都镇光山村的她,14岁那年就开始唱山歌,70多年来几乎不间断。还没出嫁前,李婆婆就用毛笔抄录了好多本歌词,年老后则请人用钢笔抄写,她的歌词、歌谱、磁带可以装一个大布袋。几十年来,一到晚上,她时常独自一人坐在小楼上唱唱山歌解解闷。她回忆说“那会儿才50多岁,一次到田间割草,遇到两位从永春锦斗镇来的扛木头的中年男子,他们看到我就笑嘻嘻地唱道:“新做的菜篮六角星,割草的娘子真好生(年轻),兔子有喂多少只,一斤要卖多少钱?”,如今已经眼花耳背的李宿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我立即就对唱起来:新做的菜篮六角星,割草的娘子不好生,兔子有喂几十只,一只送你不免(要)钱”。那两个男子知道遇到老歌手了,后来对不上歌,就只好灰溜溜赶路了。说起李婆婆,村民们对这位老歌手崇拜得很:“李婶是个歌迷,她的记忆力超好,现场应变能力很强。不过,她的歌词有些太露骨了,听了会脸红。”几个邻居噗嗤地笑起来说。
  我老家黄田村陈山小组也有个山歌能手李老师,他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记得有一年暑假,那是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一场对歌,我也有幸见证了。“几十年前了,那会儿我们还是年轻小伙子呢!跟人对歌,输了。”50多岁的李老师时常谈起往事还忍不住哈哈大笑:“那天,我们两三个年轻人正在田里割稻谷,看到几个赶集的大田县年轻姑娘经过,我们一下来劲了,想逗她们玩一下,于是就挑起了对歌比赛。没有想到那些姑娘个个都是山歌高手,结果唱到太阳下山还兴致勃勃,于是双方约定第二天再战”。满心不服气的李老师当晚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找来歌谱抄写,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五六位小伙子信心满满地再次来到约定地点,当然后面还跟了一堆看热闹的我们。老李说:“猜想着对方不敢应战,没想到,才等了几分钟时间,她们就来了”。比赛进行到中午胜负未分,于是,两边的年轻人就地凑成一伙吃带来的干粮,真的应了那句——要吃红柑(柑橘)挖来栽,要唱山歌最(任)你来,今日设(对)你哪袂倒(不会输),明日兜豆(带饭)阁(又)再来。他们吃完了接着比,最后小伙子们输的心服口服,却开心的不得了。歌手们也许并不太在意输赢,而是在歌唱时体会那种直抒胸臆的快乐吧!
  我们山里人唱情歌,感情真挚热烈,抒发男女间的爱慕和相思,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有“印象刘三姐”之称。 例如,一对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就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一条路仔白闪闪,对面娘子叫什名,什名什姓给阮说,不通(用)给(让)阮问别人”。女方含羞对答:“今日出门好头彩,跄(遇)着郎君这路来,并无和你相呼约,都是天地骁(会)催(安)排”。婉转地道出了自己心中喜悦,但不敢贸然表示情意:“葛藤(一种植物)出世尾笑笑,鲤鱼下水尾那(在)摇,良君生来阁这笑,路途太远不得着。”男方立即喜悦对答:“总要(如果)两人有相想,不管一人带(住)一乡,陈三生在泉州府,哪会潮州找五娘”。姑娘为了更确定男方心意,再次试探对方:“新开水圳(沟)水祙(没)清,新交朋友不知情,若有钱银不敢用,惊了郎君起侥心。”男方一听姑娘心中有疑虑,赶紧答到:“大雨哪来归归穗(条条状),鸭母讨食嘴开开,卡早(以前)阁(和)你不相识,这久(时)相识拆不开”。姑娘心中暗喜,便敞开了心扉答道:“上条路子下条弯,若有消息报人传,和哥相好若有梦,要叫父母来交关(洽谈)”。双方表明心迹后,各自欢欢喜喜、依依不舍地回去了。一都姑娘们大胆追求爱情,大多个性直爽,从不扭扭捏捏,喜欢上了对方,就对爱情至死不渝。   当然也有唱情歌对唱纯粹戏谑娱乐,他们之间不一定有爱情的。更多是赤裸裸热辣辣的调侃。你听山上有采茶姑娘在唱山歌:“四句歌仔人说好,四句歌仔谁人无,人来客去不敢念,上山爬岭念贴投(玩耍)”,男方停下手中农活唱到“溪水清清竹排贴,娘子今日不挽(采)茶。装甲(打扮)水水来贴投(玩耍),来对山歌免坏世(害羞)”。看女方不予理睬,男方继续唱道:“对面松柏双脚嘟(开叉),从我设(对)歌不八(没有)输;这摆(次)哪会设(对)输你,甘愿给你做丈夫。”女方实在在忍不住回应到:“一条大路平坡坡(平坦),人有水某(漂亮老婆)你呢无,你哪骨力(勤劳)勤苦赚,要得水某没惊无”。山野田间时常会有人即兴对歌,但是往往对唱不了几个来回,就有一方忙于农活,没有搭理,也就没有了下文,各自又归于平静,或者有的先忙完回家去了。这也许就是田间小憩放松心情,减少疲劳的调剂品吧!
  还有一些男山歌手会在酒到八分时,唱一些曾经被认为是“糟粕”和“黄色”的山歌。我第一次去排练,席间就听到一都三岭村长唱山歌:“新作田岸条条光,新捉猪仔不吃糠,新娶娘子不脱裤,等娘脱裤天大光(亮)”。引得男同胞开怀大笑,女同胞掩脸笑骂,仙友一位老歌手更兴致了:“娘子胸前平平大,不知要摸哪一抹(边)”。其他人也会应和“不惊(怕)您厝有恶狗,不惊(怕)您翁(老公)有拳头,您翁会追我会跑,跑会过手(成功)是阮侥(厉害)“诸如这样的的“黄色“山歌”却是最多人私底下传唱,也是给人印象深刻最容易记住的山歌。这种”糟粕的山歌虽然登不了大雅之堂,却是实实在在长久存在,经久不衰的民间娱乐山歌,这也许和东北二人传的相似之处吧。
  电影“刘三姐”里的一场戏,刘三姐和乡亲们的一唱一和的对歌,震撼亿万观众的心:什么水面翻筋斗咧——嘿料料罗!
  什么水面起高楼耶——嘿料料罗!
  其实,像这样的山歌在一都并不少见:
  问:什么没骨半天飞?什么没骨滚土沫?
  什么没骨爬山岭?什么没骨蛀柴皮?(蛀:“就”)
  答: 田倪没骨半天飞,蜈蜞没骨滚土沫;
  蛟稳没骨爬山岭,白蚁没骨蛀柴皮。
  问:什么出世直溜溜?什么出世弯甲虬?
  什么出世“三股打”?什么出世费千秋?
  答:称杆出世直溜溜,称钩出世弯甲虬,
  称索出世“三股打”,称锤出世费千秋
  在和老歌手的接触中,不少歌手不无遗憾地对我说:“几十年没有公开场合大声唱过了,都忘记了。”没有办法考证当时为什么禁止唱山歌,但是我相信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可是,爱唱歌的人们还是要唱,一个人小声唱,几个人聚在一起偷偷唱,有这么一首山歌,唱的就是禁令:
  这久公社有规定,
  大小四句要叫停。
  给恁大小说不信,
  干部若知会批评。
  另外还有一首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放算来三十外,
  什人叫恁念山歌。
  恁若念歌要设(调侃)我,
  捉恁劳教去担沙。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都山歌流传几百年,保留了很多的古语、俗語和谚语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这样一种独具特色的却又将渐渐消逝的文化,我们正在申请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山歌才能走的更好更远,所以从2014年以来,我们致力于尝试山歌的再度创新。
  (一)原生态腔调融入现代元素
  为了让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深入了解和喜爱很重要,但是,山歌讲究“原汁原味”,原来的曲调却又简单拖沓低沉悲伤,不少是对当时苦难生活的哭诉,包括爱情婚姻的不幸与悲惨。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感增强,艺术欣赏的要求也更高了,原来的曲调年轻人很抗拒地称之為“死人调”,更别说引起共鸣和歌唱了。比如,我们把山歌编排成一个爱情剧,中间加入对白和舞蹈表演,曲调融入现代流行乐元素,在原有基础上,编排的更加轻快活泼,韵律感十足,音调也适当提高上扬,歌词以幽默诙谐为主,演唱形式采用了独唱、合唱、对唱,尽量勾勒出新时代气息,表演的场地也多变,可以在茶园田间、小溪竹排,甚至搬上舞台,走进校园,走出家门去交流,只有这样年轻人才会被吸引,才会爱听爱唱,再现一都人人说山歌,唱山歌的热闹景象。
  (二)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传播
  小时候会唱几句山歌都是从奶奶和邻居大婶口头传授学的,还要关门小声唱,因为山里人腼腆,山歌只有到了深山野外,才敢放开喉咙抒发感情,偶尔恰巧山里有人,就会热闹地对上歌了。随着熟唱山歌的人老去,年轻人多数不会唱山歌,要拯救山歌,只有培训一批年轻歌手,搬上舞台表演并录制成影碟CD或者视频,方便大家传唱。因此,我们经过三周的紧张编辑和排练,2014年5月永春一都镇政府组织拍摄的《茶园山歌》终于出版,同年出版了《一都山歌集锦》,并在当地电视台连续播出,视频也在网络上流传,掀起一股一都山歌热潮,很多一都游子,跟着微信流传开的视频唱山歌,似乎回到了梦里的乡愁故里。一都山歌的出版受到了来自各界的如潮好评。
  (三)组建山歌队登上时代大舞台
  2014年8月我负责组建和培训了一支山歌队,这支新形式新唱法的创意山歌队,长期在三岭美丽乡村演出。山歌队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汇演,引导群众唱山歌,扩大了一都山歌的影响力。2015年11月山歌队参加了中国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泉州),引起很大反响。2015年3月参加了厦门同安区莲花镇小坪莲花煲歌节,山歌主要是独唱和对唱,互相问答的对唱的在福建许多地区称“褒歌”。莲花褒歌起源于16世纪中叶(明代嘉靖年)的小坪地区及毗邻的安溪各村,并通过祖辈的演唱流传下来。山歌节汇集了闽南各地的山歌高手,他们都是一对一的对唱,而我们的新型山歌,是四男四女,有合唱和对唱,中间加入有趣逗笑对白和舞蹈,更主要的是我们把歌词串成一出爱情小戏,清新又新颖,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表演引起了媒体的纷纷采访报道,德化县山歌手老苏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说他们回去也要创新,要融入现代元素。我们还多次举办山歌歌友会,每当歌会举行,场地都被围得水泄不通,笑声、喝彩声不断。得到观众喜爱,山歌手们积极性更高了,经常和老歌手学歌和编写新歌词,大大推动了山歌的繁荣发展。
  (四)山歌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2014年永春县一都镇三岭村被县里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该村突出“山水”特色,建设了人工湖,修建景观坝,沿湖建设栈道、观景亭以及观光码头,整个乡村环境焕然一新。看竹排上的山歌手唱出有韵味的乡愁“溪水清清竹排贴,娘子京日不挽茶……”在三岭村的湖面上,竹筏荡起微澜,两队男女正深情对唱着山歌。听着自然纯朴的山歌,让人仿佛看到了闽南版的《印象·刘三姐》。因为有传统山歌的融入,文化色彩更浓烈了,永春县一都三岭村挤进了泉州市2014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九名,受到了领导的表彰。同年永春县一都镇把美岭、三岭、苏合三个村进行捆绑打造山歌小镇。三岭村虽然地处偏僻,但通过挖掘当地的传统特色文化——山歌民谣,为这个宁静的山村播下了旅游的因子,让发展乡村游成为可能。2016年5月一都《山歌旅游节》隆重开幕,弘扬独具特色的山歌文化与美食,向游客充分展示了一都人的山歌情节和智慧,大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这里每个周末都能接待4000多位游客,自今年1月份以来,已经接待游客5万多人,带动旅游收入100多万元。
  一都山歌是闽南文艺的瑰宝,它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我们要靠老一辈歌手的口口传唱,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传媒扩大歌唱人群,以及把山歌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其次把山歌纳入当地音乐课堂当中,培养新生代山歌接班人,使一都山歌成为闽南一朵永放光彩的艺术奇葩。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大学以科研为主的导向评价教师业绩,大学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导致不少大学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了科研工作上,疏忽了教书育人的主要职责,对学生放任自流,这一状况是造成大学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教师被赋予的主要教育使命,以扭转大学教育的失衡局面。本论文从多个层面论述了大学教师的使命:转化知识为力量的中介、社会良知、独立人格、仁爱之心、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提
期刊
【摘要】:作为先秦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先后吸收了儒,法,墨等几大家的思想学说,形成了最有后世启发意义的——“荀礼”。“荀礼”从“性恶”论展开“分”“别”论辩,并试图运用“礼法并用,王霸并举”的举措对社会各阶层给予有针对性的秩序构建,最终达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国家管理層、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局面。荀子的“礼”不仅对整个中国封建制度都有着典范意义,并对当代社会也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对“艳遇中国”这一主题,江绍雄在中国传统元素现代化的过程中,大胆的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并在图形上努力彰显现代设计的视觉。这种互补性的融合,创造出一种世界级而无限的语言,沟通了中西文化。  【关键词】:创意;传统文化;设计理念;“艳遇中国”  “艳遇中国”这一知名品牌是中国著名创意设计师江绍雄创立的。他以东西文化交流与融合为设计宗旨,在理解和把握其传统文化元素内涵的基础上,以其独
期刊
4月16日 慕善村·土掌房  慕善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哨冲镇,村民多被称为“花腰彝”。慕善村从外围看来建寨地址依然沿袭少数民族建寨选址的惯性,选在向阳背阴、开阔凉爽的缓坡半山腰,建筑多为彝族典型的民居样式——土掌房。土掌房在建筑特点上类似北方的四合院,一般为三间两耳或五间两耳,正房分为上下两层,以土、石、木为材料,屋顶与北方的坡型屋顶存在较大差距,为土质平顶。《新唐书》中有提到,南诏时期的彝
期刊
【摘要】:培养中医药外向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探讨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中医药;跨文化交际能力  近年来,中医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神奇的魅力正走向世界,世界各地纷纷掀起学习中医的热潮。为了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中医及其文化,适应中医学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我们迫切需要一批既有扎实的中医专业知识,又有深厚的外语
期刊
【摘要】:奥运广告有着其独特不衰的魅力,2016巴西奥运会的会徽、口号、吉祥物以及开幕式都展现了奥运的广告艺术之美。奥运营销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各大品牌争相加入“TOP计划”,赞助奥运是大咖品牌有力的奥运营销武器;广告主都在寻找广告创意与奥运的契合点;奥运期间,广告适时出击,量身打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广告主懂得“傍大款”。 奥运与广告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利共赢,共同创造了2016的辉
期刊
【摘要】:明清文人篆刻艺术高峰的形成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以宋元印章为基础的,通过文献考据、艺术风格比较等方法,剖析出宋代印章的风格乃是由于当时印章制度、篆书水平、入印文字等条件的制约结果。  【关键词】:印章制度;入印文字;代表风格;历史影响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宋朝吸取前朝教训,重用文官来治理国家,客观上促进了文人学者对古文字的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宋代的印章制度
期刊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具有独特的“威塞克斯”色彩的艺术性极强的乡土小说,而且哈代原著语言丰富多彩,一般叙述和描写用的是通用语,但乡村人物对话使用的多是威塞克斯方言,这给译者在翻译该小说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通过自身翻译人物方言困难之体会,结合不同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翻译中的难点,存在的问题,进而学习、对比张谷若先生和孙法理先生的译本,感受不同翻译技巧的运用之妙。  【关键词】:《德
期刊
【摘要】:水稻具有富集土壤重金属的作用,但是单一地通过水稻富集重金属后的稻谷具有重金属超标的风险,收集后的秸秆处理不当易造成重金属的二次污染。本文采用既有观赏能力又具有超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景观稻作为实验的植物材料,再施用了特别调制的土壤调理剂,以皮影戏之乡,靖港古镇为实验地点,实验证明了运用景观稻协同土壤调理剂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能保证生产出的稻谷可食用,且具有多种效益。  【关键词】:景观稻;重金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办公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中研究人的行为语言,使其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符合人的行为特征,已成为设计师考虑的重要方面。本文对人的行为语言在办公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的行为语言,从而促进办公空间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行为语言;办公空间;人性化  1.引言  室内空间环境一直是人们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物质环境,往往与人的行為、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