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的是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健康快乐的生活;关注的是学科知识与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过程。笔者想通过两个典型的案例来谈一谈心目中理想的课堂。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一、教学案例一
这是一节作文改写课,要求把一首《我给奶奶送阳光》(苏教版第10册)的小诗改写成记叙文。我试图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增加必要的故事情节,挖掘有限的文字材料,使文章更加饱满生动,比如:读了“阳光洒满天地间”,应该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景象。再如小孙女是怎样“包阳光”的,奶奶听小孙女说“我给您送阳光来了”会怎样,特别是小孙女为奶奶捶背等情节,都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看着学生们艰难地交流着,我在一旁不禁替他们着急,不时提示他们,但收效甚微。
突然,一位平时特别爱表演的女同学提出:“老师,我们可以表演吗?”表演作文?我愣了一下,随即一想,这个建议还真不错呢,让学生们借助表演,充实故事情节,丰满人物形象,何乐而不为呢?一听表演,同学们来了兴趣,于是各小组很快进入了合作学习状态,每个同学都投入到了愉快的表演中,他们一边演一边揣摩书本上给予的语言文字,一边演一边修改讨论,好不热闹!
一小组上台表演,下面的同学看得别提多认真了,表演一结束,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开了评价。这个说:“小孙女发现阳光不见了应该很失望才对。”那个说:“金色的阳光洒满天地间,我想景色一定很美。小女孩看到了碧绿的小草,看到了翠绿的山峦,看到了清清的小河,享受着这美好的景象,应该很快乐的。”“还有,当微风吹过小河上泛起层层涟漪,就像亲爱的奶奶脸上的皱纹,小女孩不禁想起奶奶卧病在床,无法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象,于是就想把阳光兜回家,和奶奶一起分享。我觉得这里小女孩可以自言自语。”“奶奶说话时应该既是有气无力的,因为她生病了,但是又是很慈祥的,而且还很欣慰,因为奶奶看到活泼的小孙女,病就没那么痛苦了。”“我建议演奶奶的同学应该摸摸孙女的头,这样更显得奶奶的慈爱”……我惊讶了,学生们说得多精彩,体会得多深刻啊!
二、教学反思
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是神来之笔,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最宝贵的教育
资源。几十个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学习的内在潜力,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当你在课堂上正为某个知识重点、难点焦头烂额时,学生自发的吹来“东风”,教师如果能够巧借“东风”,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堂课正是由于老师没有拒绝学生送来的“及时雨”,才使得课堂上的思维的火花竞相喷射。我们看到,课堂上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需要大家补充增加的地方,学生通过同伴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情不自禁的语言表达,自然而然的体会出来了!真是踏破铁鞋我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呀!
三、教学案例二
公开课上,我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开课伊始,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一边欣赏挂图,一边听课文录音)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文中的小汤姆和他的爸爸,请你再读课题,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产生什么问题。
(生齐读课题后,纷纷举手)
生:为什么要把鱼放掉?
生:鱼是怎么得来的?
生:结果放了没有?……
(老师用赞许的口吻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并在课题后打了三个问号)
师: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样解决?
生:老师,我们认真读读课文,从书中寻找答案。
生:老师,我们可以课后上网查找资料得到答案。
生:老师,读懂了课文,答案一定会出现。……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迅速读起书来,学得积极主动)
四、教学反思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改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这一理念,“为学而教,因学论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要勇于打破预先的教学设计,善于变换多种方法,使讲台和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思想的舞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要想寻求问题的答案,自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教路”顺着“学路”走,没有牵的痕迹,没有教的痕迹,显得自然、熨贴,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师生之情,学生慢慢就学会了学习。精彩的课堂上响彻师生心灵的对话之声。
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的是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健康快乐的生活;关注的是学科知识与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过程。所以,我们何不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一、教学案例一
这是一节作文改写课,要求把一首《我给奶奶送阳光》(苏教版第10册)的小诗改写成记叙文。我试图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增加必要的故事情节,挖掘有限的文字材料,使文章更加饱满生动,比如:读了“阳光洒满天地间”,应该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景象。再如小孙女是怎样“包阳光”的,奶奶听小孙女说“我给您送阳光来了”会怎样,特别是小孙女为奶奶捶背等情节,都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看着学生们艰难地交流着,我在一旁不禁替他们着急,不时提示他们,但收效甚微。
突然,一位平时特别爱表演的女同学提出:“老师,我们可以表演吗?”表演作文?我愣了一下,随即一想,这个建议还真不错呢,让学生们借助表演,充实故事情节,丰满人物形象,何乐而不为呢?一听表演,同学们来了兴趣,于是各小组很快进入了合作学习状态,每个同学都投入到了愉快的表演中,他们一边演一边揣摩书本上给予的语言文字,一边演一边修改讨论,好不热闹!
一小组上台表演,下面的同学看得别提多认真了,表演一结束,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开了评价。这个说:“小孙女发现阳光不见了应该很失望才对。”那个说:“金色的阳光洒满天地间,我想景色一定很美。小女孩看到了碧绿的小草,看到了翠绿的山峦,看到了清清的小河,享受着这美好的景象,应该很快乐的。”“还有,当微风吹过小河上泛起层层涟漪,就像亲爱的奶奶脸上的皱纹,小女孩不禁想起奶奶卧病在床,无法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象,于是就想把阳光兜回家,和奶奶一起分享。我觉得这里小女孩可以自言自语。”“奶奶说话时应该既是有气无力的,因为她生病了,但是又是很慈祥的,而且还很欣慰,因为奶奶看到活泼的小孙女,病就没那么痛苦了。”“我建议演奶奶的同学应该摸摸孙女的头,这样更显得奶奶的慈爱”……我惊讶了,学生们说得多精彩,体会得多深刻啊!
二、教学反思
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是神来之笔,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最宝贵的教育
资源。几十个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学习的内在潜力,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当你在课堂上正为某个知识重点、难点焦头烂额时,学生自发的吹来“东风”,教师如果能够巧借“东风”,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堂课正是由于老师没有拒绝学生送来的“及时雨”,才使得课堂上的思维的火花竞相喷射。我们看到,课堂上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需要大家补充增加的地方,学生通过同伴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情不自禁的语言表达,自然而然的体会出来了!真是踏破铁鞋我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呀!
三、教学案例二
公开课上,我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开课伊始,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一边欣赏挂图,一边听课文录音)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文中的小汤姆和他的爸爸,请你再读课题,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产生什么问题。
(生齐读课题后,纷纷举手)
生:为什么要把鱼放掉?
生:鱼是怎么得来的?
生:结果放了没有?……
(老师用赞许的口吻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并在课题后打了三个问号)
师: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样解决?
生:老师,我们认真读读课文,从书中寻找答案。
生:老师,我们可以课后上网查找资料得到答案。
生:老师,读懂了课文,答案一定会出现。……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迅速读起书来,学得积极主动)
四、教学反思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改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这一理念,“为学而教,因学论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要勇于打破预先的教学设计,善于变换多种方法,使讲台和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思想的舞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要想寻求问题的答案,自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教路”顺着“学路”走,没有牵的痕迹,没有教的痕迹,显得自然、熨贴,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师生之情,学生慢慢就学会了学习。精彩的课堂上响彻师生心灵的对话之声。
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的是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健康快乐的生活;关注的是学科知识与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过程。所以,我们何不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