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可信”的人更“可爱”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lyiw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维曾感叹:“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本想通过研究哲学解决“人生之问题”的王国维反倒陷入了“可信”与“可爱”两难取舍的烦闷中。虽是抱怨之词,却也无意中揭示出了学术研究尤其是人物史研究中存在的一对永恒矛盾,即如何处理好“可信”与“可爱”关系的问题。
  从这一角度看张剑的近著《华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烦恼》(以下简称《华裘之蚤》),颇有别开生面之感。《华裘之蚤》以何汝霖、季芝昌、曾国藩、廖寿恒、鹿传霖、绍英等晚清高官的日记史料为基础,以人物史研究为中心,试图通过对丰富且复杂的人事关系的爬梳与分析,建立人物史研究的脉络与框架。如在对何汝霖因母丧回乡守制期间乡居生活的讨论中,张剑就不局限于对日记作者的单一性研究,而是以日记主人为中心圆点辐散开去,试图建构起以政治生态、自然生态为外圈层,以小家庭之外的亲友为次近身圈层,以仆人、塾师为近身圈层的何汝霖乡居生活的人际网络,以期更为立体全面地依据日记史料展开人物史研究。
  借鉴医疗史新视野为日记人物研究开掘新路亦是《华裘之蚤》的一大亮点。张剑选取了季芝昌、曾国藩、廖寿恒、鹿传霖四位晚清高官日记中涉及医疗的文字展开论述,但其目的并不在于以新史料填充和拓展医疗史研究,而是希图借鉴医疗史相关研究方法,将人物史与医疗史相结合,重心依旧落脚于人物史研究上。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的具体生命经历展开论述,尽可能地还原出一个个充满血肉、真实具体而又生动感人的历史人物,是《华裘之蚤》一以贯之的方法论,也是其重要命意所在。换言之,如何使“可信”的人与“可爱”的人统一起来,是《华裘之蚤》面临的重大挑战。
  张剑显然格外强调日记也可为“信史”的一面,看重日记的史料与文献价值。在《华裘之蚤》中,他即曾明确指出受到莱布尼兹在《单子论》中所言“每一单纯实体具有表达事物的联系,因而成为宇宙的一面活生生的永久的镜子”的观念的启发,认为日记作为一种微观史料,本身也具有一种反映整体历史的能力。日记,尤其是那些长时段记录或身份特殊人物的日记,其意义绝非仅仅止于个人生命史,更兼具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诸多价值与内涵,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时代的缩影,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而这对于管窥时代风貌,揭示人物所置身的社会历史情境无疑颇具提示意义。《华裘之蚤》在对何汝霖乡居生活的讨论中,即尤为关注其日记中对何氏自己在江宁守制期间遭逢两次水患的相关记录,在作者看来,由于何汝霖日记中对两次水患期间天象、水况、官府救灾举措和灾情发展过程的记载都极为详尽,颇具现场感,加之何汝霖自道光四年至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一直在都水司任职,具备一定专业水准,因此《何汝霖日记》之于清代气象灾害史无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填补道光二十八、二十九年江南水灾相关研究的史料空白尤有助益。
  与此同时,张剑对日记研究在人物“可信”性方面所存在的局限也有着清醒的反思与认识。在对何汝霖乡居生活尽可能全面地描述后,他依然指出,由于文章主要立足于何汝霖的视角展开叙述,因此自然而然地会受其视角所限。比如在何汝霖笔下形象颇为不堪的塾師夏家铣,在其他史料中却形象颇佳;被何汝霖反复诟病的侄孙承祜,在何汝霖之子何兆瀛笔下却显得老成干练。因此人物史研究必须结合更多的史料,通过对多重史料多向度的综合比较与对照,才有可能更为全面、立体、客观、生动地对研究对象加以把握。从这一颇具方法论意义的补充论断中不难见出张剑对人物史研究必须坚持“可信”原则的自觉意识。
  而注重对日记日常化和私人性的挖掘则成为《华裘之蚤》努力让“可信”的人更“可爱”的秘钥,因为日常生活化指向最基本、最朴素的人生情境,私人性指向最个性化和内视化的人生情境。张剑认为,自清代以降,日记记述的私人化倾向渐趋普遍与明显,日记记述不再迷恋于记载公务、地理考察、读书修身等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内容,而主要转为对个人生命史的关注,于是吃喝玩乐、疾病牢骚、喜怒哀乐成为日记记录的主体部分,日记也由公转私,距离日常生活也更近了。因此对私人日常生活的关注成为作者研究近代日记、展开人物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华裘之蚤》一书中,无论是立足于自然气候、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柴米油盐、生理疾病还是心灵归宿,作者的着眼点都落在日常上。于无数细节缝隙间生动活泼地展现出了充斥在何汝霖、季芝昌、曾国藩、廖寿恒、鹿传霖、绍英等达官显贵者日常生活中的琐细烦恼,也即张剑所譬喻的“华裘之蚤”。正是通过对这些琐碎日常生活的观照,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建立起来,他们不再只是史书中的空洞符号,而化身成为和我们一样有着爱恨嗔痴、恐惧无奈的寻常人。于研究者而言,这无疑有利于拉近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获得与历史人物平视的机会,有利于掘发出传统正史文献中所不具备的诸多丰富的历史细节,加深对历史人物生动性与复杂性的展现,这正是以私人叙述为中心的日记研究所深具的潜能与力量,也是作者认为日记研究的生机与意趣所在。在作者看来:“几乎没有人对日记不感兴趣,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生命,看了别人的日记之后会产生一种代入感。”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意思”,或者说发掘人物的“可爱”成为推动作者长久以来致力于日记研究的重要动力;而对于读者受众而言,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也许,当‘榜样’走下神坛,成为我们身边之人时,人们希圣希贤的勇气反而会大大增加。”《华裘之蚤》既为我们打碎了位高权重者只注目于军国大事的单一刻板印象,也展露出了这些历史人物脆弱无奈的表情与可爱侧面。
  当然,这种“可爱”的获得必须依靠进入具体的历史情境才有可能实现,因为只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才能获得一种真实的在场感,日常的琐细在重返历史现场的激发下才能引发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也就是说,“可信”与“可爱”唯有依凭具体的历史情境的展开才能有所附丽。在对晚清遗臣绍英日记所流露出的乱世心态的剖析中,张剑即通过“情生于境”“情随境迁”的人物研究方法,别有慧心地从《绍英日记》中掘发出了个人与时代之间的诸多隐微关系,通过对焦头烂额的“财神爷”和入不敷出的总管的现实窘境与战战兢兢、凄惶心态的呈现,既反映出民初逊清皇室的尴尬处境,又揭示出清末民初易代之际的特殊时代风气与社会情绪。其研究既是对绍英个人感受的剖析,又是对清末民初复杂历史图景与人物群像的勾勒,凝结着对高才、遗老、“二臣”等一系列人物幽微心理与复杂情绪的考察与管窥,指向的是对心态史与情感史的注目与关怀。而对心态史与情感史的关注不唯是本研究的重中之重,更是张剑长期致力于日记研究的着力所在。因为在其看来,从日记里看主人公的情绪,琢磨与体察人物心态,恰是日记研究的“可爱”之处。
  正如张剑所言,私人日记是最能锻炼历史感、人生感的文献,一页一页、一年一年翻过去,时间的流逝感使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日常变得具体和琐细,时光的流年碎影便汇成了一道长河。尽管个人撰写的日记存在着视角受限、立场局限和日常琐碎等诸多问题,但却感性生动、切身相关、意涵丰富,具有其他史料所不具备的特殊价值,恰好能弥补理性宏大、居高临下的正史叙事所带来的缝隙,“从而使得瘦骨嶙峋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变得情意流转、血肉丰满”。而这正是《华裘之蚤》一书的终极指归,也是张剑多年来倾心致力于日记研究的关怀所在。
  (《华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烦恼》,张剑著,中华书局二0二0年版)
其他文献
踏上这片热土,想来算是机缘巧合;恋上这片热土,却并非偶然。  走下飞机的一刻已经了然什么叫真正的异国风情:开阔的机场跑道外是更为广阔的沙土,黄尘中零星地嵌着黯然的绿色,想是挣扎了很久吧,更远处是白色的建筑群,再远是无云的天空;机场大厅的墙壁是彩绘的瓷砖,中心区是极富阿拉伯风情的叠式喷泉,或明或暗,或低或高,同心圆状向外散开;空气的味道让人极为不适,又甚为自然,那是一种已被工业城市的旅人遗忘的味道…
对于大陆读者而言,小说家刘大任未免有点儿陌生。他出生于一九三九年,是台湾左翼现代主义重要作家之一,一九六0年,当他还是台大哲学系学生时,就在《笔汇》发表《逃亡》,从而进入台湾文学界,并且参与了《剧场》及《文学季刊》的编辑工作。事实上,他和白先勇、陈映真一起都是当年台湾文坛活跃的创作者。一九六六年,他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转攻现代中国政治史,后因参与“保卫钓鱼岛”的政治活动而放弃博士学位。一九七二年
四季的更替总会体现在时令果蔬的变化上,所以每年细雨飘飞的梅雨季结束以后,绿竹笋总会准时出现在菜市场。许多婆婆妈妈们围拢在卖竹笋的摊位,评头论足,像是在赞叹夏季的丰硕成果。  圆滚滚的绿竹笋,蛰伏在丰饶的泥土里,吸饱一季春雨的精华之后,纷纷冒出头来。邻居阿婆说,要吃鲜甜的绿竹笋一定要在五月,上好的绿竹笋一定要弯弯的,而且绝对不要有绿色出现在表皮,这样才能确保甜美的滋味。  若要吃凉笋,还要连壳一起水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
〔关键词〕高中生;亲子沟通;担忧  在面向高中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非常关心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无论学习、穿着、交友、情绪,都聚集着他们爱的目光。然而,从他们的言行中,我还感受到关心的另一面:过度担忧。他们怕孩子做不好这个、处理不好那个,好像少了他们的指导和唠叨,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下面三个案例中的家长,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小敏的妈妈很担忧女儿,经常打电话给班主任询问小敏在
如今的浙江金华东阳市卢宅村,已被修缮至古城模样。一座铭刻“方岳重臣”的石牌坊立于路旁,青石路面的“卢宅老街”向前延伸,两旁都是翘角飞檐的白墙屋舍,一派江南风情。  这些屋舍多是近年来兴建或修葺而成,拱卫着居中的卢宅。  旧时卢宅坐落于东阳县城的东门外,自成体系,闻名一方。早在宋朝,卢氏一族就在此聚居。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卢氏族人卢睿中进士,此后数百年间,卢氏子弟科举及第不绝,有进士8人,涉
什么时候  桑葚能变得很大  或者就让我  变成一只小小的蚂蚁  搬进桑葚小屋  嗅着紫色的芳香  采一根花蕊做笔  写下晶莹的诗句    那时 我要采撷清晨的甜蜜  要用耳朵录下  柞蚕的嗫嚅  和萤火虫的私语    我想  桑葚小屋里  一定有张甜甜的床  也一定会有 月光  就这样 我沉沉地睡去  在紫色的芳香中  去赴 梦的约会    发稿/邹抒阳
网络文学的林子很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段时间,网络文学里好像是春声一片,很是热闹。有的所谓女作家“用下半身写作”,要来“唤醒身体”,真有点儿春色如海的样子。  这让我想起古希腊女诗人萨福。萨福生活在公元前七世纪到前六世纪的勒思波思岛上。她的身边聚集着一群年轻美貌的女弟子,整日弹琴吟诗,游荡在葡萄架下。柏拉图极为叹服萨福的诗才:“人们都说九位缪斯——你再数一数,请看第十位,勒斯波思岛上的萨福。
〔关键词〕自主管理;班主任;中学生  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来说,自主管理的意义在于:自觉主动地克服人性的弱点,从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自主管理的意义在于:使班集体的各项活动进行有序、有效,从而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
在地球上,北纬30°是一条神秘而精彩的纬线。这是人类历史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带,是奇观美景层出不穷的地带,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地带。在中国境内,这条神奇的纬度带是生产优质名茶的黄金地带。  被誉为“中国最好绿茶”的黄金茶,其产地保靖县正好位于黄金北纬30度。保靖县宛如酉水河畔的璀璨明珠——上承张家界,下接凤凰古城,东邻猛洞河、五强溪水库上游,西连出土3.6万枚秦简的里耶,拥有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