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种一株动人的芬芳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i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抒情诗,往往是诗歌门类里最动人的篇章,它的诞生,是诗人将最真切深邃的情感载种入泥,以艺术语言落红浇灌,生发培育出的一株株含笑带泪的心花。抒情诗那以情动人的芬芳,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最引读者流连叹息。
  抒情诗,就是在抒发着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情感共鸣。人的感情是何等细腻,而我们权且粗略地将之分为亲情、友情、爱情三大类。
  亲情诗
  亲情,是每个人最先感受到的温情,是一生奋斗的起点回忆,是游子漂泊的背后依靠。所以亲情诗,往往表达着对父母的感恩,对手足的依恋,对故土的思念。
  诗里最著名的感念父母,要论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比喻父母为春日阳光、儿女如弱草生长,是春晖的无私温情,养育了草木的茁壮成型。这样的比喻非常准确形象,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但凡宏伟的意象,虽博大,却常常缺乏着一针见血的细腻触动。而针尖虽小,那刺人的力度却往往最精准深入。所以,孟郊这首亲情诗最动人的地方,不是收尾处把父母恩情定性为春晖温暖的概念总结,而是在开篇对于慈母行为的细节特写。
  对特写的处理,是小中见大,是细中藏深,是点中带面。孩子身上的衣衫,在那细密的针脚里藏着母亲浓浓的爱。当每个人摩挲着旧衣、回忆起童年时,静夜里曾在灯晕下低头缝制的温柔倩影,就晕染出了一道母爱的剪影。孟郊记忆里的“慈母手中线”,缝合出了“天下父母心”的同样牵挂。
  家中的亲情,除了长辈的父母双亲,还有同辈的兄弟姐妹,唇齿相依、手足情深。其中最动人的诗,要数苏轼在受“乌台诗案”风波而下狱待死时,以为自己行将永别于人世,便写给与他一同做官、为他奔走营救的弟弟苏辙的一首诗,其中这样说道: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受冤入狱的苏轼,站在生命尽头回望,认为这一身尸骨大可抛却、随处可埋,不必劳神于身后哀荣。然而至死割舍不下的是将在未来独自迎风接雨的兄弟苏辙,唯一留恋不舍的是这一辈子兄弟情分的相处未尽,生命最后的愿望是企盼生生世世手足相连、两心相惜。
  在中国文化里,对父母亲情,体现为孝道的恩重如山,对兄弟亲情,体现为悌道的兄友弟恭。“出则为孝出则悌”,孝悌两全,这几乎就是亲情的圆满。
  而与苏轼、苏辙两兄弟亲情相反的,就要说帝王家手足相残、兄弟阋墙的你死我活,也有诗为证: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晋·曹植《七步诗》
  苏轼与苏辙此生缘分不足,还求世世相连,而曹植与曹丕此生未尽,就已是彼此相杀。亲情不亲,诗也叹息。
  友情诗
  亲情,是家门之内的原生感情,友情,是家门之外的情感培育。所以与亲情诗的温情相比,友情诗更体现出朋友之间的辽阔情谊、知己之间的价值认同,那是一种因为志同道合所以彼此懂得、因为知音难逢所以惺惺相惜的交游之情。
  因为友情关乎内心的相交,所以就表现为相聚时的无比契合,与相别时的无限寂寞。诗里的友情,能在亲密处胜过血缘,又在惜别时重于手足。
  汉诗《箜篌谣》这样说:“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不需骨肉亲情的捆绑,友情可贵在于心灵相知的投契;
  这句诗也演化为陶渊明诗里说的:“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超越家族的先天限制,后天结交的金兰长青。
  若知己相别,如花落无着,友情之深在送别时刻更为显形:
  送别诗,有王维端着酒杯依依惜别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雨清晨洗刷不尽内心的惆怅;还有王勃劝慰双方说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风烟迷离的是山河的距离,城阙阻隔不断两心的贴近;亦有李白在离岸舟上感叹的“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歌声踏水而来,友情河深海深;更有高适鼓足豪情、鼓舞彼此说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北风其凉,前路迷离。黄云白日,赤胆雄心。
  对友情的抒发,是为在社会群体中幸运获得的心性相知、脾性相投的义气而抒发,更是为人生路上观念投契的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志气而抒发。如鲍溶诗说“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家庭出走,人生寻路,社会经过,山河走过,友情在心间,珍存在诗里。
  爱情诗
  中国最古老的一首情诗,可追溯到大禹时代、他的妻子涂山氏女娇所唱的:“候人兮猗!”最初的情诗,只有四个字短短一句,而表达的意思却是相思长长,是在等候她的爱人。
  大约是爱情里的情致深远总是最能由思念体现,大约是情诗的最早开启就是由这一句候人的歌咏完成,所以后世的爱情诗,有那么多、那么美的句子都是在表达相思。
  没有相思的痛楚,就没有相守的愿望;没有用情的深刻,就没有相思的感触。相思,是属于爱情的永恒基调。
  《越人歌》里唱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心里装得满满的都是他,然而他却从不曾知晓,心意沉沉,缘分浅浅。也许是擦肩而过的相错,也许是爱不能言的为难,也许是情深缘浅的无奈;
  再如《诗经·蒹葭》叹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相思不得的距离,如横跨不过的江水;悠长无望的追寻,是漫长无尽的道路;白露凝成的秋霜,似心头结满的冰霜;深爱在水的一方,是投沉了谁的一生。
  念念不忘,是“人生自是有情痴”那独自投入的心事独白,是“多情却被无情恼”那爱无回应的心绪寂寞。
  “情到深处无怨尤”,在抒情诗里,有欢情、有怨情、有深情、有伤情……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抒于真情、醉于浓情、感于恩情。
其他文献
中国人为世界最聪明之一民族,似不必多方引证。能发明麻将牌戏及九龙圈者,大概可称为聪明的民族。中国留学生每在欧美大学考试,名列前茅,是一明证。  唯中国人之聪明有西方所绝不可及而最足称异者,即以聪明抹杀聪明之聪明。聪明糊涂合一之论,极聪明之论也。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
期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少儿读经典没有一条是注定正确的路,只有遵循国学文化智慧之源流,尊重人性、天性和童心,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为此本刊将就少儿读经典的真实情况做长期的追踪。下面是“醒狮国学养正班”的两个普通孩子,笔者通过采访老师、家长了解了他们学习《弟子规》三周后的真实反映。  “妈妈,你叫我,我应该立刻答应,要不然你会着急。”  钟源,6
期刊
西方人是日神精神,中国人是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代表理性、沉稳、坚韧、静态,酒神精神代表感性、迷醉、喜悦、浪漫。在酒神精神的主宰下,中国人都像喝了酒一样精神亢奋、情绪激动、眉开眼笑,又怎么创作出悲剧呢?  “东坡: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崖州”  舞台上没有悲剧,我们似乎也没有了悲剧心理。  苏东坡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崖州,这些地方经济凋敝、荒凉僻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老少边穷之地,东坡喝冷
期刊
经常有人问我:“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也是人文无用之大用。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
期刊
两千多年前,平民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取士,然后成为士大夫。一百多年前,科举制度废除了,作为社会阶层的士大夫不再存在。但是,士大夫精神还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而存在。当代中国精英,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缺失,我们就特别需要从古代的士大夫精神汲取营养。如果中国当代精英能够汲取古代士大夫精神的合理营养的话,就能够建立有文化精神的现代精英阶层。  这种士大夫精神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  我们讲
期刊
背景资料:太阳雨曾经发生了一起产品质量违纪事件,一位员工将因自己失误而做错的箱体废料,在车间领导的默许下,伙同三位同事自行处理扔掉,这与企业提倡的核心价值观“诚信、超越、持续成长”的思想背道而驰,可谓情节极为严重!针对此事,一厂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进行了剖析反思。  笔者参加了此会,深为感慨:  “正气是企业发展之魂”“正气是立企之本”  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正气”之风的推行,这让笔者又想到了企业仍然
期刊
君子教育和东西方文化对话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今天讲君子教育要放在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平台上?  南怀瑾老师指导我们在1998年开始做一个公益项目,“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在中小学推广读经活动。徐永光是指导委员会的主任,我是全国组织委员会的主任,季羡林、张岱年、王元化、汤一介、杨振宁是五大顾问。开展这个活动时,我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结果有上级机构要发文推广,但认为活动很好,
期刊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并无优劣之分是一种互补  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看做是时代的差别,想当然的工业文明创造的文明优于农业文明,更重要的是类型的差异,不是优劣差异,而是一种互补,文化观念的互补。所以,凡事都要用分析的方法,定量定性的方法,这是不对的。  中国智慧集中的整体关联的特征上,不应该把人和其他的物对立起来,而是要把它放在天地之间去,所以中国的文化整体关联的智慧,是一种动态的智慧,不是分割的,绝对
期刊
史飞翔,陕西社科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太一书院创始人、执行院长。《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文化学者,著有《民国大先生》《历史的面孔》《终南隐士》《终南守望》等。  隐士,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回归  青雨:您如何看待“隐士”?  史飞翔:隐士就精神层面而言,它是一种先天的精神的基因。我常常这样想,也许在人类站起身子直立行走的最初那一瞬间起,隐士的基因就已经诞生了。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人还是猴子
期刊
草木无言,静静生长。人在其畔,依赖其恒久沉默的启示,深入草木内部与它相濡以沫,直至长住其间而浑然未知,这是我的心愿。  我相信植物之身皆附灵性。每一次进山,或去一次田野森林,我都是一身草叶之汁湿淋淋地回来,那种与花草交融的神秘与惬意,无人能解。越过硕大的花朵和修长的花径,埋首于草根地气,深得植物的呼吸,这种生活我已秘而不宣二十年。  《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