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钓鱼的启示》是一篇事理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根据文本的文体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事件的前因后果,理解人物心理;要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内化文本的思想、语言,并表达自己的感悟;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84-03
【设计理念】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事理文。它通过钓鱼这个生活中的故事,阐释了深刻的哲理: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事理文的教学价值在于它的文道统一。作家往往通过语言文字的熏染,传达较为深刻的人文情怀,如生活感受、做人道理等。教学时,应指向启迪学生的哲思,培养他们从生活小事中感受人生、领悟哲理的能力,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由于人生阅历、文化知识的局限,学生对文本中那些意蕴深刻的细节和启示难以领会。那如何使学生的阅读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简单走向深刻呢?只有不断地对话、言说,与文本对话、与作家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多层次地透析事件,以评论、表演、辩论、写话等多种方式点燃学生言说的欲望,才能使学生抵达言语思想的高处 。
【教学目标】
1.理解“钓鱼”事件的前因后果,领会父亲与儿子面对鲈鱼矛盾复杂的心理;读懂“启示”的深刻内涵,体会道德实践之难。
2.创设对话情境,建立对话机制,围绕作者立场、观点、思想和情感展开揣摩和辨析、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自律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启示”,介绍背景
1.理解“启示”的含义。
2.交流日常生活中获得的一些启示。
3.介绍写作背景。
詹姆斯·勒菲斯特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短篇小说家。詹姆斯十一岁时,与家人一起住在湖心的一个小岛上。他的父亲是一位钓鱼高手,小詹姆斯从不愿放过任何一次跟父亲一起钓鱼的机会。就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令詹姆斯终身难忘的事。(出示课题:钓鱼的启示)
二、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词语。(课件1)
鲈鱼 鱼饵 操纵 鱼鳃 翕动 皎洁
嘴唇 沮丧 抉择 告诫 实践 诱惑
不容争辩 小心翼翼 筋疲力尽 月光如水
(1) 读准字音。
(2) 多种形式理解词义。
(3)形近字辨析。
2.概括主要内容。(回顾学法并运用)
三、初读“启示”,激发探究
1.出示文章的中心句。(课件2)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根据这句话,提出属于你的问题。
3.梳理主要问题。
(1)这里的“道德”指的是什么?“是”与“非”各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在“简单”前面加上“只是个”?
(3)为什么说“实践起来很难”?
4.交流各自的理解,疏通这句话的字面含义。
5.在规定的时间里钓鱼是道德的,正确的;在非规定的时间里钓到鱼是不道德的,错误的。这个道理确实不难理解,但是为什么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实践起来却那么难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月夜,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四、启动对话,深入文本
1.自由探究。
(1)仔细阅读课文1-9自然段,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道德实践之难?
(2)体会交流。
2.引领对话。
钓鱼事件中,涉及两个人物:一个是儿子,一个是父亲。你觉得道德实践最无力的是谁?(儿子)为什么儿子不愿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到湖里,而宁愿做一个不道德的违法的钓鱼者呢?让我们梳理一下这几个关键问题。
(1)儿子的道德实践之难。
问题一:怎样的鲈鱼?
这是一条怎样的鲈鱼呢?自由读1-9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课件3)
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①体会鲈鱼之“大”。
A.“啊”“好大”“!”以及“这么大”“从来没有”等词语写出了鲈鱼非常大,非常漂亮,非常罕见。
B.钓到的鱼到底有多大呢?作家的原文中说明这鱼足有10公斤。(图片展示10公斤的大鲈鱼)
②体会父子欣喜、激动之情。
首先,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你想说些什么呢?(价值不菲、上帝的恩赐)其次,请你带着激动、欣喜之情,读读这两个句子。
问题二:怎样获得?
①那这条鲈鱼又是怎样获得的呢?
A.自由言說。
B.根据内容提纲说话。
出示(课件4)
请填写出相关动词,完整展示钓鱼的整个过程:
我和父亲分别( )鱼饵,然后( )鱼竿,把钓线( )了出去。湖面( )了涟漪。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 )了一下。我小心翼翼地( ),熟练地( )着。我等鱼( )地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 )岸来。我和父亲得意地( )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②品味动词:放→举→ 抛→溅→抖动→一收一放→ 操纵→挣扎→拉。 从这些动词以及整个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漫长的等待,收杆的困难以及鲈鱼的来之不易)
③补充钓鱼生活经验:孩子们,你们钓过鱼吗?你们享受过钓鱼的快乐吗?(出示课件5,图文)
也许是朝霞满天的早上, 也许是雨声绵绵的黄昏;
也许是一家三口, 也许是孤身一人;
什么都阻挡不了钓鱼者心中的向往,
一根杆,一吊钩,一罐饵,
还有静坐天地间的悠然而从容地等待。
最激动的是等待中鱼竿的摆动,
最紧张的是拉鱼出水的时刻,
这个时刻,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快乐。
④内心独白的写话训练。
现在,经历了钓鱼艰辛的十一岁的儿子就捧着这条罕见的20斤重的大鲈鱼。作为一个钓鱼者,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拿起你的笔,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写下来。(世界是最幸福、最快乐的钓鱼者)
⑤感情朗读,体会儿子不舍鲈鱼之情。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现在你能说说儿子为什么不愿意放掉这条大鲈鱼吗?你从什么地方读出了儿子的不愿意?读一读。
(出示課件6)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小结:通过两个问题的解决,我们理解了儿子的道德实践之难:一个十一岁男孩钓上了一条罕见的大鲈鱼,享受到了一个钓鱼者的最高荣誉,享受到了巨大的幸福和喜悦,他又怎么舍得放弃这一切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父亲道德实践之难。
那么遭遇道德实践之难的仅仅是儿子吗?(还有父亲)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课件7)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①“盯”的咀嚼:“什么意思?还有别的词语可用吗?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②“看了好一会儿”的想象扩展:设想一下此刻父亲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课件8)
虽然……但是…… 即使……又……
不管……都…… 无论……都……
如果……就…… 因为……所以……
选择以上关联词说一说。
小结:虽然父亲终于战胜了来自鲈鱼的诱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但是面对大鲈鱼,我们分明看到了父亲内心的犹豫挣扎。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父与子的道德之争。
(出示课件9)
请补充父与子的争论: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父亲( )地说:“ ”
我( )地说:“ ”
……
①写一写:结合课文内容,将父子俩的争论补充完整。
②演一演:根据情境,表演父子的争论。
③说一说:你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
④小结。(出示课件10)
父亲与儿子的争论,是一场关于( )的争论。
(道德和个人利益 金钱与道德 自律)
五、重读“启示”,价值融合
1.过渡:是的,父亲与儿子的争论就是一场关于道德实践和道德抉择的争论。(出示课件11)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理解诱惑人的“鱼”。
(1) 诱惑人的“鱼”为什么加引号?“鱼”指的是什么?
(2) 在生活中,你碰见过诱惑人的“鱼”吗?你是如何进行道德的抉择的?
3.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成年后的儿子又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4. 出示关于道德实践的名言。(课件12)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一个人最大的胜利是战胜自己!
唯有自律,能把自己引导向最光明的王国!
六、感受月光,总结全文
1.课文中有许多关于月光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从这些环境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3)
(1)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2.总结全文。
月光如水,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月光如水,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月光如水,我们收获的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84-03
【设计理念】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事理文。它通过钓鱼这个生活中的故事,阐释了深刻的哲理: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事理文的教学价值在于它的文道统一。作家往往通过语言文字的熏染,传达较为深刻的人文情怀,如生活感受、做人道理等。教学时,应指向启迪学生的哲思,培养他们从生活小事中感受人生、领悟哲理的能力,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由于人生阅历、文化知识的局限,学生对文本中那些意蕴深刻的细节和启示难以领会。那如何使学生的阅读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简单走向深刻呢?只有不断地对话、言说,与文本对话、与作家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多层次地透析事件,以评论、表演、辩论、写话等多种方式点燃学生言说的欲望,才能使学生抵达言语思想的高处 。
【教学目标】
1.理解“钓鱼”事件的前因后果,领会父亲与儿子面对鲈鱼矛盾复杂的心理;读懂“启示”的深刻内涵,体会道德实践之难。
2.创设对话情境,建立对话机制,围绕作者立场、观点、思想和情感展开揣摩和辨析、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自律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启示”,介绍背景
1.理解“启示”的含义。
2.交流日常生活中获得的一些启示。
3.介绍写作背景。
詹姆斯·勒菲斯特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短篇小说家。詹姆斯十一岁时,与家人一起住在湖心的一个小岛上。他的父亲是一位钓鱼高手,小詹姆斯从不愿放过任何一次跟父亲一起钓鱼的机会。就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令詹姆斯终身难忘的事。(出示课题:钓鱼的启示)
二、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词语。(课件1)
鲈鱼 鱼饵 操纵 鱼鳃 翕动 皎洁
嘴唇 沮丧 抉择 告诫 实践 诱惑
不容争辩 小心翼翼 筋疲力尽 月光如水
(1) 读准字音。
(2) 多种形式理解词义。
(3)形近字辨析。
2.概括主要内容。(回顾学法并运用)
三、初读“启示”,激发探究
1.出示文章的中心句。(课件2)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根据这句话,提出属于你的问题。
3.梳理主要问题。
(1)这里的“道德”指的是什么?“是”与“非”各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在“简单”前面加上“只是个”?
(3)为什么说“实践起来很难”?
4.交流各自的理解,疏通这句话的字面含义。
5.在规定的时间里钓鱼是道德的,正确的;在非规定的时间里钓到鱼是不道德的,错误的。这个道理确实不难理解,但是为什么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实践起来却那么难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月夜,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四、启动对话,深入文本
1.自由探究。
(1)仔细阅读课文1-9自然段,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道德实践之难?
(2)体会交流。
2.引领对话。
钓鱼事件中,涉及两个人物:一个是儿子,一个是父亲。你觉得道德实践最无力的是谁?(儿子)为什么儿子不愿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到湖里,而宁愿做一个不道德的违法的钓鱼者呢?让我们梳理一下这几个关键问题。
(1)儿子的道德实践之难。
问题一:怎样的鲈鱼?
这是一条怎样的鲈鱼呢?自由读1-9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课件3)
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①体会鲈鱼之“大”。
A.“啊”“好大”“!”以及“这么大”“从来没有”等词语写出了鲈鱼非常大,非常漂亮,非常罕见。
B.钓到的鱼到底有多大呢?作家的原文中说明这鱼足有10公斤。(图片展示10公斤的大鲈鱼)
②体会父子欣喜、激动之情。
首先,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你想说些什么呢?(价值不菲、上帝的恩赐)其次,请你带着激动、欣喜之情,读读这两个句子。
问题二:怎样获得?
①那这条鲈鱼又是怎样获得的呢?
A.自由言說。
B.根据内容提纲说话。
出示(课件4)
请填写出相关动词,完整展示钓鱼的整个过程:
我和父亲分别( )鱼饵,然后( )鱼竿,把钓线( )了出去。湖面( )了涟漪。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 )了一下。我小心翼翼地( ),熟练地( )着。我等鱼( )地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 )岸来。我和父亲得意地( )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②品味动词:放→举→ 抛→溅→抖动→一收一放→ 操纵→挣扎→拉。 从这些动词以及整个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漫长的等待,收杆的困难以及鲈鱼的来之不易)
③补充钓鱼生活经验:孩子们,你们钓过鱼吗?你们享受过钓鱼的快乐吗?(出示课件5,图文)
也许是朝霞满天的早上, 也许是雨声绵绵的黄昏;
也许是一家三口, 也许是孤身一人;
什么都阻挡不了钓鱼者心中的向往,
一根杆,一吊钩,一罐饵,
还有静坐天地间的悠然而从容地等待。
最激动的是等待中鱼竿的摆动,
最紧张的是拉鱼出水的时刻,
这个时刻,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快乐。
④内心独白的写话训练。
现在,经历了钓鱼艰辛的十一岁的儿子就捧着这条罕见的20斤重的大鲈鱼。作为一个钓鱼者,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拿起你的笔,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写下来。(世界是最幸福、最快乐的钓鱼者)
⑤感情朗读,体会儿子不舍鲈鱼之情。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现在你能说说儿子为什么不愿意放掉这条大鲈鱼吗?你从什么地方读出了儿子的不愿意?读一读。
(出示課件6)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小结:通过两个问题的解决,我们理解了儿子的道德实践之难:一个十一岁男孩钓上了一条罕见的大鲈鱼,享受到了一个钓鱼者的最高荣誉,享受到了巨大的幸福和喜悦,他又怎么舍得放弃这一切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父亲道德实践之难。
那么遭遇道德实践之难的仅仅是儿子吗?(还有父亲)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课件7)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①“盯”的咀嚼:“什么意思?还有别的词语可用吗?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②“看了好一会儿”的想象扩展:设想一下此刻父亲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课件8)
虽然……但是…… 即使……又……
不管……都…… 无论……都……
如果……就…… 因为……所以……
选择以上关联词说一说。
小结:虽然父亲终于战胜了来自鲈鱼的诱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但是面对大鲈鱼,我们分明看到了父亲内心的犹豫挣扎。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父与子的道德之争。
(出示课件9)
请补充父与子的争论: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父亲( )地说:“ ”
我( )地说:“ ”
……
①写一写:结合课文内容,将父子俩的争论补充完整。
②演一演:根据情境,表演父子的争论。
③说一说:你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
④小结。(出示课件10)
父亲与儿子的争论,是一场关于( )的争论。
(道德和个人利益 金钱与道德 自律)
五、重读“启示”,价值融合
1.过渡:是的,父亲与儿子的争论就是一场关于道德实践和道德抉择的争论。(出示课件11)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理解诱惑人的“鱼”。
(1) 诱惑人的“鱼”为什么加引号?“鱼”指的是什么?
(2) 在生活中,你碰见过诱惑人的“鱼”吗?你是如何进行道德的抉择的?
3.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成年后的儿子又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4. 出示关于道德实践的名言。(课件12)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一个人最大的胜利是战胜自己!
唯有自律,能把自己引导向最光明的王国!
六、感受月光,总结全文
1.课文中有许多关于月光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从这些环境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3)
(1)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2.总结全文。
月光如水,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月光如水,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月光如水,我们收获的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