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n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口译是高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须专业课,然而由于课程设置和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的原因,这门课的教学收效胜微。本文将分析目前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口译 教学建议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新生事物,它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教学资源,从创办之初的补充地位到现在蓬勃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口译就属于英语专业技能。大纲同时要求学生在这门课上要达到对原文理解准确,输出译文时,忠实原文,表达流畅,能担任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甚至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然而,由于学生与师资以及课程本身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口译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对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國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听、说、读、写、译语言五大能力中,“译”对学习者提出了最高要求,“译”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其他四项能力的综合提升上,所以口译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口译,这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的必修课通常设置在三年级、四年级,周课时量为两课时即90分钟。口译这门课,老师的主观性比较大,同时鉴于口译须得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教学材料的使用相当灵活,不同学期,不同老师,甚至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使用的材料都会有所不同。就师资而言,独立学院的英语口译教师通常为英语专业或者MTI(英语口译)的研究生,有过相关从业经验的老师所占比例非常少,同时由于专业特点,老师尤其是新教师在翻译理论和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就学生而言,在三本并入二本招生以前,独立学院的高分录取分数平均低于二本20-30分,因此,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自控力较弱,甚至对于某些课程有抵触情绪。
  二、教学中的问题
  课程,师资,学生诸方面的原因,导致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教学上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一方面,一周两课时90分钟的时长难以满足学生在口译上取得质的提高的要求。口译的实战性非常强,能力的提高需要译者进行大量的练习,课堂上的90分钟远远不够。根据笔者所在的教研组的整体要求,一般每一个话题口译用时三次课。第一次课是话题的引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对该话题有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要建立话题相关的词汇库,第一次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第二、三次课分别进行英译汉,汉译英的训练,通常听完原文后,由学生自己先翻译一次,然后教师随机请同学给出译文,之后由教师或者学生进行点评或自评,最后教师给出建议和参考译文。不难发现,这样的课程安排,即便是一个话题耗时三次课(每学期总课时仅为16-18次),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甚少,完全达不到平均每天2-3小时的练习量;另一方面,教师的精力有限,难以做到对每位同学课后练习的监督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笔者所在教研组常任口译教学任务的老师3-4名,教学班级12-18个,由于要达到一定的周课时量,每位教师都会跨课,这样,教师几乎不可能在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和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要评阅60-90名同学的自主练习并给出意见。
  第二,在师资方面。上文提到,独立学院口译教师主要由取得英语专业或者MTI (英语口译)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构成。大多数老师一毕业便任教,缺少实战经验,导致教学中的诸多不足,这是其一;其二,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法的老师不在少数,教学活动设计单一,对学生的反应不能快速做出专业判断,及时调整,学生极易失去对课程的兴趣,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另外,在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教师的主观性非常强,材料的话题是否紧联当下,与时俱进,材料的难度(话题本身,文体风格,讲话人口音,讲话速度,语篇长度等)是否适合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这些都由教师判断,选择,实施,这对教师个人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由于教师个体性的差异
  (能力,教龄,教育背景,从业经历等)的不同,甚至出现了同样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口译一学期后不在同一水平的情况。
  第三,学生方面,上文提到,独立学院学生入口成绩较其他本科院校学生低,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自控力较弱,情绪管理能力不强,这些特点让原本让学生吃力的口译课成了他们心目中难以翻越的高山。首先,“译”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虽经过两年专业学习,但能达到口译要求的仍是少数,这导致在口译课本身所剩不多的练习时间里,学生还时长开不了口,这样的情况多了,久而久之使得情绪管理能力本就较弱的学生的自信心遭到打击,对本门课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放弃;其次,就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部分学生虽然能勉强开口,给出译文,但是译文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语法和词汇两个方面。就语法而言,比较突出的是时态的把握不到位。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一般长度的句子中,时态的监控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由于不少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时,不灵活,不全面,很多时候从字面上去理解,“现在进行时”就是该动作是当下正在进行的,“过去进行时”就是描述一个过去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这样的理解非常局限,对译文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翻译“戴维森教授,打扰您一下,我希望能和您谈论一下我经济学课上的作业”这个句子时,不少同学不加思考,直接给出译文“Excuse me, Prof. Davidson. But I hope to talk to you about my class project for economics.”不难看出,就语法和意义的完整性来说,这个句子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参考原文,这句话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请求,原文中用到了“您”这样在中文中表示礼貌谦逊的词,那么在翻译时,除了要传达出字面含义,还应该将语气翻译出来。我们知道在英文口语表达中,过去进行时可以表示委婉的请求或提建议,所以,对于语法扎实,对时态把握准确的译员而言,不难给出“Excuse me, Prof. Davidson. But I was hoping to talk to you about my class project for economics.”这样的译文。就词汇而言,学生的选词相当局限,尤其是在母语人士最爱在口语中用到的短语动词方面,十分薄弱。比如,在翻译对话口译“他在健身房锻炼呢。”这个句子时,全班32名同学中,能想到用“work out”来表达“锻炼”的学生仅为5名,其他大多数同学一听到“锻炼”,下意识就用“do exercise”来翻译,然而在日常对话这种非正式场合中,母语人士用得比较多的就是短语动词,在非正式场合用较为正式的表达,像是用小碗装大鱼,显得十分不协调。再比如,在翻译对话口译中“我的办公室和其他同事的不在同一栋楼,所以我不大见得到他们”这个句子时,仅17位同学的译文尚能接受,而在翻译“我不大见得到他们”这个意思时,几乎无一例外,全部选择用 “so I cannot see them often”来表达。这也暴露出了学生在词汇方面的另一个短板——用词单一。如果熟练掌握了英文中短语动词的表达的话,知道“be cut off”就有 “be unable to see many other people”的意思,便不难给出“My office is in a different building from my colleagues so I am quite cut off.” 这个译文。另外,在句式的选择方面,学生常常选用初级的句型,同样单一,局限。比如,在翻译句子“我刚离开,麻烦事就开始了”时,半数以上的同学都不约而同选择了“as soon as”这个句型来表达“一……就……”的意思,甚少有同学选择“hardly... before”,“no sooner... than”这些句型,至于用副词“directly”、“instantly”、“immediately”的同学更是几乎没有。这样,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缺乏多元性,导致在进行大量口译练习时非常被动,译文质量欠佳。最后,上文也提到,要在口译上取得质的进步,光是课堂上的90分钟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自主练习。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整体上讲自制能力比较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的学生不占多数,而主动进行自主练习的同学则更少。   三、教学建议
  第一,针对课堂练习时间不够的问题,教师可以多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课后练习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感觉“乏味”,“意义不大”“对于能力的提高不起多大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愿意完成作业,即便是愿意做的学生也多数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做的,效果甚微。建议系部或者学校开展校企合作,部分较为简单初级的翻译任务可以布置给学生。笔者所在系部就开展了这样的合作,学生组成翻译小组完成各自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定位是译员,相应地,对待任务的心态变得更为认真,同时工作完成后,会综合完成数量,质量,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评估计入平时成绩,甚至直接予以表彰。这样极大鼓舞了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自愿对翻译付出时间和精力;针对教师精力不足难以及时给予反馈这一问题,建议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同样,在笔者所在系部,口译教师会在初期带领学生对译文进行评估,在课堂上,教师点评前也会让学生自评。这虽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多次如此操作后,笔者发现,学生在态度上有了积极的转变,在能力上,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第二,教师方面,在自我充电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建议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集体备课并且进行更加频繁的同行听课。除了统一教学材料,教学进度之外,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可以深入地探讨各项问题,甚至可以具体到一个话题如何引入,一个问题如何提出,以何种形式分为几个步骤给出参考译文,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甚至如何应对某些典型的学生。群策群力,虽是一人站讲台,但背后是集体的智慧。通过同行听课,教师相互学习,在取长补短的同时还时常会有新的火花,不仅缩小了班与班的差距,还可以整体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能力。
  第三,学生方面。无论是开不了口还是开了口却质量不佳,究其原因都是基础不够扎实。然而在高年级打基础为时已晚,所以,建议高年级老师多与低年级老师交流,在低年级时就打好基础。笔者所在系部从15年开始,大一大二年级组做了统一规定,要求学生在基础课上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文章背诵。由于口译,尤其是汉译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储备,译文的输出不在于当下造一个语法正确意思相同的句子,而在于“匹配”,即译者在自己大脑储备中去筛选出一个和原文“匹配”的句子出来,所以,背诵无疑对学生的译文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cCarthy,M.
其他文献
提出一类具有范数有界时变参数不确定性复杂系统的模糊模型表示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模糊不确定系统闭环稳定的充分条件.通过求解等价的线性矩阵不等式给出一种稳定化模糊
采用模糊控制器与神经网络预估器组合控制系统控制带有大滞后环节的非线性对象.该方法综合了智能控制与预测控制的优点,为带有大滞后环节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思路.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增量式模糊PI控制器.它根据系统动态响应各阶段对控制量u(k)的不同要求,运用模糊推理,实进在线调整PI参数;并将量化因子分段整定,使系统获得更好的动态特
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现代冷藏集装箱控制系统中,对“过热度”和“制冷容量”实现了模糊参数自适应PID控制,使系统的工作状态更加合理、稳定、节能,获得了较理想的控制效果.
针对机动目标跟踪问题,基于转换时间条件交互多模型(STC-IMM)结构,提出一种转换概率自适应的STC-AIMM算法.该算法根据滤波器收敛时间预设了模型转换时间条件,保证了滤波器对
期刊
这样的摊派好文枫摊派,似乎是一个令人生厌的字眼。前些年,摊派之风铺天盖地,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中央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象扫黄打非一样,掀起一场横扫摊派的运动。据说,近年来农
利用计算机,应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技术,创造一个恒湿的环境,用于对毛发湿度计的检定和其他湿度仪器的标定。
该文综述了模糊控制在复杂的电厂热工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着重围绕着锅炉燃烧系统和汽水系统对模糊控制应用的必要性及应用方式和前景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了模糊控制应用
该文在分析Fuzzy-PID复合控制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改进型自适应Fuzzy-PID复合控制结构,该结构不但能使系统消除静态误差,且能使系统满足上升时间短、鲁棒性强等多项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