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范仲淹的忧患意识与渊源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最为著名的就是“忧患思想”,文章主要分析范仲淹的忧患意识与产生渊源。
  关键词:范仲淹;忧患意识;渊源
  一、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人,989年8月29日出生于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在世64年,是北宋时期的大思想家、著名的文学家以及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身世悲惨的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和其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非常疾苦。贫困无依的谢氏(范仲淹的母亲)最后改嫁到了淄州长山,嫁给了朱文翰,因此范仲淹也跟着改了姓氏,取名叫朱说。长大之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和母亲辞别要去应天府求学,最终拜戚同文为师,范仲淹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学成归来后接回了老母亲,改回了原来的名字,还去军队充了军。后来在兴化县当过县令、在秘阁当过校理、在陈州还当过通判以及在苏州当过知州等职位,辗转反侧过后,身患疾病的范仲淹在去往颍州上任知州的路上于徐州与世长辞,后人称他为范文正公。
  范仲淹的政绩非常的卓著,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更是极为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忧患思想和仁人志士的高尚节操正是范仲淹一直所倡导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积极地影响。
  二、范仲淹的代表作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我们且看这两首诗,皆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两首诗大有相似之处,借景抒情,对家乡的思念,对难以返乡的惆怅,对保卫祖国的大义凌然,都体现了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和写作风格。
  三、范仲淹的忧患意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友人滕子京之邀请所写,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并非为个人,为私欲,而是为了天下,为了黎民,无论他在朝为官的直率谏言,还是在地方为民生修建水渠,除蝗灾,都可以看出他为国为民的殚精竭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完全表现了范仲淹作为当时朝廷的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官员的内心写照,这并不单单是一位仁人志士的节操,而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大气凌然,范仲淹所处的朝代并非是一个盛世,细微关乎生死存亡,无人忧,必会造成天下患,都图享乐,何人为天下何人宝家国?范仲淹以個人忧而去患,是怎样的操守?从范仲淹修建水渠治水来说,就不难了解到他可以看的更长远,景祐元年久雨,洪涝不断,范仲淹赶赴到任治水,后世还多番效仿,造福子孙,而他却用了几乎是几十个日夜的不眠不休,担心受怕,也许他的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也许这是一种本能,虽然多次被贬,但他依旧不改本心,为民忧,为天下而后乐。
  四、什么造就了范仲淹的忧患意识
  在前文已经提到,范仲淹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其母改嫁朱文瀚,乃是侧室,范仲淹随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都说穷人家的孩子立事早,范仲淹在很小的时候就体察了世态炎凉、人间百态;虽然说范仲淹幼年的遭遇是悲惨的,但这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更未能让他沉沦,相反他的性格变得坚韧不拔,形成了一种生死为民的远大抱负。范仲淹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其初期的忧患意识。
  长大后的范仲淹离家去应天府拜师学习,在名师戚同文的培养下,范仲淹饱读诗书,通习伦理,以孔孟之道为行为准则。因为范仲淹出身贫寒,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所以在心理上总是有着很深远的优思;他一心向颜回学习,像颜回那样不因为自己的贫困而感到忧愁,反而为了能够刻苦学习而感到快乐。欧阳修曾经这样赞誉范仲淹,说范仲淹无论是富贵也好贫贱也罢、受到毁谤、或是他人赞美以及遇上欢乐和悲哀之事,在范仲淹的感情世界里都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绝对是世间少有的大度气节。范仲淹胸怀天下,在长期的名师指点和圣人只学的熏陶下,范仲淹的有乐观就此形成了。
  北宋时期战乱不断,刀兵四起,政权统治昏庸腐败,外寇频频入侵,百姓民不聊生,为了平息战乱,大宋与大辽签订了和平协议,就是澶渊之盟,每年宋朝向辽进贡大量的金银珠宝才换来了一段时期的和平。然而好景不长西夏李元昊称帝,开始攻打宋朝郡县,可以说宋朝的战事是一波未平一浪又起,然而派兵去对抗西夏,可惜将无强将,兵无精兵,长年的争战使得国库空虚,人民也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范仲淹在面对北宋的种种状况已是忧心忡忡,他立志要么当丞相要么当名医,为相则为江山社稷,为医则为黎民百姓。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形成了范仲淹的忧患意识。
  五、范仲淹的诗与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感慨悲凉,句句垂泪,对出征边塞人的怜悯,和对国家的担忧,“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就是如此。“关津若要知名姓,定是孤儿寡妇船。”看到现在的家国,没有丈夫的妻子,没有父亲的孩子,自己又势单力薄,不由地疼心疾首。“ 乡人不知此,萧鼓谢年丰。”村民并不知道别人所做的贡献,都一味的感谢年成,表现自己愿意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范仲淹有诗300余首,篇篇怀天下!
  参考文献
  [1] 张大联.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观[J].文学教育(下),2015(03).
  [2] 黄思怡,蒋显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先”“后”的翻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12).
  作者简介:苏寅方,株洲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可以说是风靡世界的魔幻小说,超过3亿本的发行量,62种的翻译版本让哈利波特这个名字刻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甚至于可以说是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文章主要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价值观。  关键词: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价值观  当《哈利波特》拍成电影,读者能够看到其在整个世界电影史中所创下的奇迹。主人公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从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个青年,也正像我们看到的
期刊
摘 要:受传统文化因素影响,中法戏剧是两套不同的体系,也是两种不同的类型。辩证地来看,既有“差异性”,也有“同质性”。在细致探究之下,不难发现两者会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文章主要分析中法戏剧在人物刻画上的不同。  关键词:唐璜》;《鲁斋郎》;差异性;同质性  一、从剧中人物设置的角度审视差异性  莫里哀在创作《唐璜》时并没有遵循当时已盛行的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规则,其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之下(至少为
期刊
摘 要:《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文章主要分析《孙子兵法》中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孙子兵法》;核心思想;分析  春秋战国期间,诸侯间战乱不断,列国之间纷纷追求富国强兵之道,也高度重视军事上的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国泰民安,免百姓受战乱之苦。诸侯为了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不仅治军严谨,而且还引起
期刊
摘 要:《在酒楼上》是鲁迅先生的一篇重要作品,被誉为“最富鲁迅气氛”,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写照,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文章主要从从《在酒楼上》中分析鲁迅精神的复杂性。  关键词:《在酒楼上》;鲁迅精神;复杂性  在阅读鲁迅小说时能够给人一种读不透的感觉,必须经过仔细琢磨和分析后才能够对小说有一个较深层次理解。在《在酒楼上》这篇文章中同样如此,要想准确无误把握鲁迅创作时的动机和
期刊
摘 要:梁晓声是现当代著名的作家,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文章主要分析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学术品格。  关键词: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学术品格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在现代凭借知青文学而闻名于我国文学领域,是当代著名作家,我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影视作品等领域。其作品经历了讴歌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到平民视域的转变,可以说充分展现了当时一批知识青年在逆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心灵的澄净与高尚的情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采矿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迅速,在采矿过程中,地质勘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地质勘探是对矿山周围的地质了解进行了解的一个基础。文章对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促进煤田开采工作顺利推进。  关键词:煤田开采;地质勘探;问题;对策  地质勘探是煤田开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地质勘探中,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减小以后各种工作的误差。当前关于煤田地质
期刊
摘 要:压力容器机械强度是当前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特别考虑的地方,通常在强度设计之前都应该设置一个应力干涉模型,能够更加清楚的找到其中的关键所在,之后在把获得的经验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之中。在设计和决定可靠性设计方案的时候必须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压力容器的工作环境和试验数据等关键性特征,另外也要考虑到压力容器机械强度设计规定,来进行规范和科学的设计。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重点研究了压力容器机械轻度可靠性设计中
期刊
摘 要:《西游记》的沙僧形象虽然木讷,但是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起到陪衬的角色,而且能很好的体现出折中的倾向。沙僧的形象反映出所有人物世俗化的形象演变,世情内容将其主题和风格变得多样化特色。文章就从《西游记》的详细内容分析沙僧的形象演变。  关键词:《西游记》;沙僧;形象;演变  《西游记》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部名著,也为人所喜爱。小说主要讲述唐僧西天取经为主线,以4个主要人物活动为中心,从而展开探
期刊
摘 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论》提出的诗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以及对词的音律、形式上的总结等,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就是对李清照《词论》里的相关论点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李清照;词论;文学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诗词创作的大家,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女性文学家。她创作的作品题材以及内涵丰富,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她的《词论》是一篇关于词的专论文章。提出了诗和词分
期刊
摘 要:“望夫云”是流传在大理白族民间的神话,虽然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以悲剧为主调,以妻子和丈夫分离为结局,妻子最终忧郁地化作了云彩守望沉入海底的丈夫。大理白族作家张焰锋的《醒着的望夫云》的主人公是夫离子散的白族女人,她身上的精神和“望夫云”神话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以“望夫云”神话为原型的,用荣格和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可以看出白族人民所具有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望夫云;白族;神话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