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则是其中的重要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初中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及生活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语文教材本身有着大量感情丰富、发人深省的课文,在教学实践上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但在某些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中,这些课文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是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这种情况,难以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不利于初中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更加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身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在以教材为教学实践核心的基础上,应发掘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摒弃以往的机械训练式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比更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初中生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好奇心旺盛。针对这种特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的角度进行课堂导入,即在讲解课文之前,首先通过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与课文类似的场景之中。如此,在讲解课文前,就可以先营造出充满趣味、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打开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随后再进行课文讲解,学生就会在感受情境氛围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课文场景之中,加大对阅读课文的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课文作者之间产生共鸣。
比如《社戏》一课,其中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与朋友一起玩耍的场景,包括挖蚯蚓、钓虾等等。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其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难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相比,其中描述的很多场景及其中所蕴含的趣味,不太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时,教师可从自己的经验或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入手,绘声绘色地讲述与课文内容类似的童年经历,真实地表达这些经历当时带给教师或当事人的切身感受,并允许学生对其中不太容易理解的部分进行提问。这些内容,由于时代的变化,对初中生来说会比较“新鲜”,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后,再进行课文的阅读与讲解,学生就会在心里有所准备的基础上,感受到相关内容所蕴含的趣味和作者希望表达的感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当下的初中生学习能力强,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也容易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土气”“无聊”的印象,难以引起足够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新技术要勇于接触和尝试。比如各类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学习内容,对于课本知识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通过这些技术向学生展示知识,改变了以往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边听的枯燥模式,学生可以自己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仍以《社戏》一课为例,除了以上提到的由教师讲授类似经历的方式,还可以多方搜集相关视频或图片素材,展现课文中所提到过的各类场景,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这些素材,有些可能与学生以往的经历大相径庭,是他们尚未见过的景象,非常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将课文上简单的文字变成画面,直接进入学生的脑海中。同时,这些素材本身也有着一定的情绪表达,尤其是视频素材,可以做到声情并茂,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观看类似素材后,教师还能让学生加以想象,如果身在其中會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并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既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已经发现,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在根本上并不取决于教师能够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能够学进去多少知识。换句话说,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比如质疑、思考、讨论、辩论等方式,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真正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从在经历过类似教学实践后,可以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社戏》中,作者提到看戏让自己昏昏欲睡,但又说戏是好戏。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说?是不是作者内心里觉得这个戏其实并不好?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者辩论,教师从中进行启发与引导。在这种互相交流、争论的氛围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思考,更仔细地阅读课文,努力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情绪。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有没有哪些在更小的时候觉得特别有趣,直到现在还回味无穷的经历?如果有的话,如果现在再经历同样的场景,感受会与当时有什么不同?这种感受与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哪些异同?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既紧密围绕了课文主题,同时又结合了学生的真实经历,非常容易引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共情”,对于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是非常有益的。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不管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初中语文教师都可以围绕教材,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教师可以安排预习,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相关信息的搜集,为课中讲解打好基础;课中,也可以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并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进行思考,自己尝试从教师的讲解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习情况,适当的设置悬念,或安排简单的短文写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在讲解《社戏》前,教师可以首先留下预习作业,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安排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内,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课文场景中类似的素材,再结合以上提到过的多媒体方式,将学生找到的素材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在讲解课文前,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如文中主要提到了哪几件事,每件事如何用一句话进行简单的概括。课堂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让学生通过回忆自身的经历,模仿课文撰写类似的小短文;或给出学生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去感受该文章与课文的异同。这些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通过多种途径的亲身参与,真正成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分子,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接受方,而应是其中的核心与积极参与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初中语文教师本身应该先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强自身学习,深入掌握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扭转传统的学习模式,让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
参考文献
[1]白晓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学周刊,2018(30).
[2]王颖.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践[J].华夏教师,2018(27).
[3]赵春梅.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身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在以教材为教学实践核心的基础上,应发掘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摒弃以往的机械训练式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灵活导入情境,营造趣味课堂
相比更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初中生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好奇心旺盛。针对这种特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的角度进行课堂导入,即在讲解课文之前,首先通过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与课文类似的场景之中。如此,在讲解课文前,就可以先营造出充满趣味、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打开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随后再进行课文讲解,学生就会在感受情境氛围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课文场景之中,加大对阅读课文的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课文作者之间产生共鸣。
比如《社戏》一课,其中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与朋友一起玩耍的场景,包括挖蚯蚓、钓虾等等。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其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难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相比,其中描述的很多场景及其中所蕴含的趣味,不太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时,教师可从自己的经验或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入手,绘声绘色地讲述与课文内容类似的童年经历,真实地表达这些经历当时带给教师或当事人的切身感受,并允许学生对其中不太容易理解的部分进行提问。这些内容,由于时代的变化,对初中生来说会比较“新鲜”,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后,再进行课文的阅读与讲解,学生就会在心里有所准备的基础上,感受到相关内容所蕴含的趣味和作者希望表达的感情。
二、重视教学技术,丰富学习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当下的初中生学习能力强,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也容易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土气”“无聊”的印象,难以引起足够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新技术要勇于接触和尝试。比如各类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学习内容,对于课本知识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通过这些技术向学生展示知识,改变了以往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边听的枯燥模式,学生可以自己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仍以《社戏》一课为例,除了以上提到的由教师讲授类似经历的方式,还可以多方搜集相关视频或图片素材,展现课文中所提到过的各类场景,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这些素材,有些可能与学生以往的经历大相径庭,是他们尚未见过的景象,非常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将课文上简单的文字变成画面,直接进入学生的脑海中。同时,这些素材本身也有着一定的情绪表达,尤其是视频素材,可以做到声情并茂,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观看类似素材后,教师还能让学生加以想象,如果身在其中會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并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既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三、开展自主探究,改变学习方式
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已经发现,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在根本上并不取决于教师能够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能够学进去多少知识。换句话说,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比如质疑、思考、讨论、辩论等方式,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真正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从在经历过类似教学实践后,可以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社戏》中,作者提到看戏让自己昏昏欲睡,但又说戏是好戏。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说?是不是作者内心里觉得这个戏其实并不好?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者辩论,教师从中进行启发与引导。在这种互相交流、争论的氛围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思考,更仔细地阅读课文,努力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情绪。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有没有哪些在更小的时候觉得特别有趣,直到现在还回味无穷的经历?如果有的话,如果现在再经历同样的场景,感受会与当时有什么不同?这种感受与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哪些异同?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既紧密围绕了课文主题,同时又结合了学生的真实经历,非常容易引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共情”,对于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是非常有益的。
四、吸引学生注意,提高教学效率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不管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初中语文教师都可以围绕教材,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教师可以安排预习,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相关信息的搜集,为课中讲解打好基础;课中,也可以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并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进行思考,自己尝试从教师的讲解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习情况,适当的设置悬念,或安排简单的短文写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在讲解《社戏》前,教师可以首先留下预习作业,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安排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内,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课文场景中类似的素材,再结合以上提到过的多媒体方式,将学生找到的素材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在讲解课文前,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如文中主要提到了哪几件事,每件事如何用一句话进行简单的概括。课堂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让学生通过回忆自身的经历,模仿课文撰写类似的小短文;或给出学生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去感受该文章与课文的异同。这些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通过多种途径的亲身参与,真正成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分子,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接受方,而应是其中的核心与积极参与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初中语文教师本身应该先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强自身学习,深入掌握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扭转传统的学习模式,让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
参考文献
[1]白晓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学周刊,2018(30).
[2]王颖.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践[J].华夏教师,2018(27).
[3]赵春梅.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