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快乐教学法采取的几种具体做法 ,引导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
关键词:趣味因素 课堂导入 直观教具 教学环节 多元评价等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趣味学习情境,营造轻松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设计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流程,引导每一位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我对快乐教学法的理解。具体做法如下:
一、围绕教学大纲,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备课中应在充分驾驭教材内容结构的基础上,着力发现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节点,以此在课堂上设疑激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如在学习正负数时给同学们介绍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问:在整个过程中,店主一共亏了多少钱财?同学们兴趣马上来了,或是思考、或是讨论、或是计算忙得不亦乐乎,但我没有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趁势说道:“学了这一节的内容,我们就很快可以得出答案,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啊!”以此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有趣多变的课堂导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教活动的数学,设计直观、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导入,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运用表象激发思维,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被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由问:“做一锅汤, 要知道汤的味道好不好, 怎么办呢?”来引入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在教学“相似的判定方法”时,问同学“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四周, 镶上等宽的木条, 得一新長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负迁移”所致,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作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 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 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
三、巧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乐趣
科学有效的使用教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角的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红领巾、五角星、桌椅、折扇等事物中,体会角的组成。让学生在具体的实物感受中,感受角的真实存在,从而抽象出“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时,让学生用纸片自制一个圆锥,然后用剪刀沿自制圆锥的一条母线将侧面展开并展平,请同学观察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经过动手实践,同学们一致认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由推导扇形面积公式从而可以得出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如教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让学生观察图片(如建筑物、地板、围墙等)及摆放在讲桌上的词典、乒乓球、象棋、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三棱镜、玻璃棒等,在这些图片和实物中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让学生观察一端放有物体,另一端放有砝码的天平,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设计相互关联平滑衔接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关联性设计十分重要,如果前一个环节激起了学生的兴奋点,应避免下一个环节突然进入平淡乏味的情境,而应巧妙过渡,合理引导,使学生的兴趣持续自然地转入该环节,并形成与新内容的迁移。在圆周角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踢足球射门难易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想一想”“折一折”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画图、度量,发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及同弧所对的圆心角间的关系,提出猜想;为了证明猜想,学生动手折纸,发现折痕与∠BAC具有三种位置关系,体会到解决问题必须分三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学生在各教学环节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更从中体会了研究问题的策略。
五、课堂内外结合,走向自然、社会
在教学课题学习“调查你是怎样处理废电池”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复印足够份数,走上街头实施调查,收回调查问卷后,学生自主整理、描述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并针对怎样处理废电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生受益程度远远大于课堂学习。在教学“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时,让学生想办法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同学们讨论积极,有说“爬上去测量”有的说“把旗杆放倒再测量”有的同学反驳:“这两方法都太麻烦了,而且有危险”经过讨论,大家想出了办法:在同一时间先量出旗杆及影长和一同学的影长,再量出这个同学的身高,利用物高与影长的比是一定值,算出旗杆的高度。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他们迫不及待的来到操场去量,去算,不一会儿就算出了旗杆的高度。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不但更好的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通过动手操作提高了运用能力,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多元评价贯穿课堂始终
所谓评价并不仅仅是对学生课堂作业优劣的单一方式评定,应包括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和获得的收获,做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评价互动性,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如在学习分式乘除法时,有个学生由于提前预习了,题做得非常正确,我这样评价学生:“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师知道你一定回家预习了,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以后要继续坚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又如,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上黑板演示,在订正时,我鼓励学生先自我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使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当某个同学有自己独特的解法时, 我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纷纷举手说:“他说得很清楚,我明白了” 、“他的方法很好,很方便,我也想用这种方法计算”、“我觉得他很聪明,讲得这么清楚明白,我要向他学习。”同学们的评价朴实、真诚,发自内心。我想这样的评价比老师赞扬的话要实用得多,学生也乐于接受。
七、设计有趣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作用是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加深掌握,为下节课内容的教学作延伸引导。其形式可以是教师言简意赅的语言,也可以是请学生说出自己获取了什么。如。“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请用一句话说出这节课你自己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你对这节课哪个内容印象最深”,“你在学习到某个内容时忽然受到什么启发”、“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教学中我尝试灵活运用快乐教学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快乐充满了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趣味因素 课堂导入 直观教具 教学环节 多元评价等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趣味学习情境,营造轻松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设计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流程,引导每一位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我对快乐教学法的理解。具体做法如下:
一、围绕教学大纲,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备课中应在充分驾驭教材内容结构的基础上,着力发现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节点,以此在课堂上设疑激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如在学习正负数时给同学们介绍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问:在整个过程中,店主一共亏了多少钱财?同学们兴趣马上来了,或是思考、或是讨论、或是计算忙得不亦乐乎,但我没有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趁势说道:“学了这一节的内容,我们就很快可以得出答案,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啊!”以此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有趣多变的课堂导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教活动的数学,设计直观、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导入,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运用表象激发思维,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被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由问:“做一锅汤, 要知道汤的味道好不好, 怎么办呢?”来引入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在教学“相似的判定方法”时,问同学“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四周, 镶上等宽的木条, 得一新長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负迁移”所致,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作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 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 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
三、巧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乐趣
科学有效的使用教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角的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红领巾、五角星、桌椅、折扇等事物中,体会角的组成。让学生在具体的实物感受中,感受角的真实存在,从而抽象出“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时,让学生用纸片自制一个圆锥,然后用剪刀沿自制圆锥的一条母线将侧面展开并展平,请同学观察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经过动手实践,同学们一致认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由推导扇形面积公式从而可以得出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如教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让学生观察图片(如建筑物、地板、围墙等)及摆放在讲桌上的词典、乒乓球、象棋、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三棱镜、玻璃棒等,在这些图片和实物中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让学生观察一端放有物体,另一端放有砝码的天平,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设计相互关联平滑衔接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关联性设计十分重要,如果前一个环节激起了学生的兴奋点,应避免下一个环节突然进入平淡乏味的情境,而应巧妙过渡,合理引导,使学生的兴趣持续自然地转入该环节,并形成与新内容的迁移。在圆周角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踢足球射门难易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想一想”“折一折”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画图、度量,发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及同弧所对的圆心角间的关系,提出猜想;为了证明猜想,学生动手折纸,发现折痕与∠BAC具有三种位置关系,体会到解决问题必须分三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学生在各教学环节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更从中体会了研究问题的策略。
五、课堂内外结合,走向自然、社会
在教学课题学习“调查你是怎样处理废电池”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复印足够份数,走上街头实施调查,收回调查问卷后,学生自主整理、描述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并针对怎样处理废电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生受益程度远远大于课堂学习。在教学“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时,让学生想办法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同学们讨论积极,有说“爬上去测量”有的说“把旗杆放倒再测量”有的同学反驳:“这两方法都太麻烦了,而且有危险”经过讨论,大家想出了办法:在同一时间先量出旗杆及影长和一同学的影长,再量出这个同学的身高,利用物高与影长的比是一定值,算出旗杆的高度。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他们迫不及待的来到操场去量,去算,不一会儿就算出了旗杆的高度。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不但更好的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通过动手操作提高了运用能力,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多元评价贯穿课堂始终
所谓评价并不仅仅是对学生课堂作业优劣的单一方式评定,应包括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和获得的收获,做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评价互动性,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如在学习分式乘除法时,有个学生由于提前预习了,题做得非常正确,我这样评价学生:“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师知道你一定回家预习了,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以后要继续坚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又如,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上黑板演示,在订正时,我鼓励学生先自我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使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当某个同学有自己独特的解法时, 我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纷纷举手说:“他说得很清楚,我明白了” 、“他的方法很好,很方便,我也想用这种方法计算”、“我觉得他很聪明,讲得这么清楚明白,我要向他学习。”同学们的评价朴实、真诚,发自内心。我想这样的评价比老师赞扬的话要实用得多,学生也乐于接受。
七、设计有趣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作用是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加深掌握,为下节课内容的教学作延伸引导。其形式可以是教师言简意赅的语言,也可以是请学生说出自己获取了什么。如。“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请用一句话说出这节课你自己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你对这节课哪个内容印象最深”,“你在学习到某个内容时忽然受到什么启发”、“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教学中我尝试灵活运用快乐教学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快乐充满了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