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如何“破题立论”的?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有着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维度来分析马克思早期思想产生受到“三大”革命、四种思潮,马克思的家庭和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
  关键词:早期;革命;思潮;家庭;青年黑格尔运动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36-04
  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同于西方学者刻意制造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之间的对立,研究马克思的早期思想是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从当时德国的理论胚胎中“脱颖而出”。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①从马克思的早期思想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在其学说创立过程中,承袭了什么,扬弃了什么。这样做不仅可以很好地把握马克思学说的起源,而且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方法”。文章将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维度来分析马克思早期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以期达到准确完整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目的。
  一
  在宏观维度上,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产生与当时欧洲的“三大”革命密不可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革命”成为历史的主流。革命的意识形态成为主导,而与之相对的宗教却日渐式衰。他们二者都是对人类苦难的有感而发,不同之处是宗教依靠外世的力量,虚幻地追求解脱,而革命则是依靠人的自身力量,在现实中寻找理想的彼岸。“革命”的兴起,意味着人们开始大胆地以理性为指导,把历史发展的决断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英国的工业革命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此机器大生产取带了工场手工业。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生产力得到巨大地发展,人类自信心得到空前增强。马克思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赞美:“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时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②同时,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带来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强调事业和契约,而不再是传统社会之下的身份、血缘,因此人们更加注重后天的努力、能力和业绩。社会则日益开放和分化,逐渐形成了三个等级:(1)直接的等级。他们的劳动成果来源于农作物或是自然界,他们的存在不需要耗费脑力,具有淳朴性、依赖性和重使用价值性等特点。(2)反思的等级。他们将自然的原材料再加工,赋予这些原材料以新的形式,他们的存在充斥着生产。反思的等级强调个体,有很强的自由感和秩序感。(3)普遍的等级。他们在政府部门或社会机构中供职,不直接参加生产,以社会的普遍利益为其本质活动的利益。普遍的等级不能独立地追求自己的目的。整个工业革命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变”,一切都在变,“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③
  (二)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这件事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的许多著作都源于法国大革命,对大革命进行了总结。首先,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人民的革命,它不光有明确的理论目标,而且有理论指导。马克思从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其次,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深入彻底的民族革命,民主和自由成为革命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同时革命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如果革命阶级的利益同整个社会阶级的利益相一致,革命就代表了社会的良心,成为社会的净化剂,因此革命会得到整个社会的响应。然而,随着革命的深入,革命的意识形态逐渐走向了虚幻。(2)革命逐渐走向一种“异化”。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按照理性的原则建立了理性的统治。然而,理性的统治之下出现了雅各宾派非理性的反动统治。显而易见,法国大革命中绝对自由和恐怖相互交织,注重的只是抽象理智和个人自由,在实践中很容易走向反面的个人独裁。
  (三)三大工人革命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发展日益呈现出社会化态势,然而生产资料却掌握在资本家的手中。一方面,资本家为了牟取高额利润,不择手段,实现了“资本积累”;另一方面,企业工人或是被降低工资,或是被裁汰形成了产业后备军,形成了“贫困积累”。“最后,工人阶级中贫困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在这一规律的支配下,资产阶级始终处在有利的地位,而广大的无产阶级劳动者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随着,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资产阶级为了减少损失,向工人转嫁危机,从而使工人遭受到巨大的灾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无产阶级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分散地、单独地进行破坏机器的活动。此时的无产阶级更多的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诉求,有组织地、有规模地进行工人革命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是这个时期欧洲著名的三大工人革命运动。三大工人革命运动表明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同时也暴露了它的缺点——无产阶级缺少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理论。马克思说:“这些原理只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④在上述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应运而生。
  二
  然而,马克思的思想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和其它新的理论一样,都要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列宁说:“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⑤除此之外,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形成还受到复辟时期历史学派的影响。
  (一)德国古典哲学
  人的观念是德国古典哲学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出发点,归根结底地讲它是唯心主义的。在反对宗教羁绊批判神学束缚的运动中,人的观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这些旧哲学家的眼中,人是脱离现实的抽象的人,而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寻找非现实中的“真正的人”。显然,旧哲学中人的观念论存在着理论缺陷。首先,它认为人性是单一化的,将人性归结为某一种本质和属性,这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否认了人的复杂性。真正的人是一种欲望、理性、自然的存在。其次,它把人性看作是不变的、固有的,看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事实上人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再次,它认为人性均衡的分布在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个体分有人的类本质,每一个属性分有它的理念。结果它把每一个实体都看成是孤立的存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讲:“德国哲学是从意识形态开始,因此,就不得不以道德哲学告终,于是各色英雄好汉都在道德哲学中为了真正的道德而各显神通。”⑥然而,不论这些哲学怎样的千差万别,它们都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却在于改变世界。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兴盛的年代,正好是资产阶级处于上升的阶段。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深入细致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具体地讲,古典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有:(1)关于市场理性和道德问题的分析。理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在得到证明时才能进入客观世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存在着合理性,它可以通过交换机制以及“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经济的运行,市场混乱背后存在着理性的秩序。在道德上,市场以私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通过他人来做媒介。肯定自己,必然要否定他人,这是不道德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个人利益满足的同时也同样为社会带来了好处,这也不失为一种道德。(2)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价值的劳动,价值就是劳动的含量。它改变了人们的财富观,破除了财富是物的观念,实现了财富由客体向主体的转移。尽管他们看到了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然后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百般赞美,但是他们却有意忽视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劳动越多,得到的反而越少这样一个事实。这些古典经济学家,只是资本主义的卫道士。马克思仅仅抓住了这一反常性的现象,揭露了资本主义丑陋的社会现实和内在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实现了从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批判转向历史观上的科学批判。
  (三)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作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反思,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否定私有制,平均分配等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他们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第一,在历史科学领域中,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进行了天才般地猜测、设想和论断。他们认为社会的产业结构决定社会的制度,提出未来的社会国家将不复存在,对人的统治将转为对物的管理。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弊端作了深入的揭露和批评。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交换价值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性被扭曲,人与人的关系堕落为人与金钱的关系。第三,他们对社会主义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既得利益蒙蔽了良心和理性,这些人忽视了劳动群众的伟大力量,看不到利益之上的阶级斗争的作用,只是想当然地寄托于社会精英,通过示范、劝说等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派的学说
  历史学派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欧洲近代以来历史的反思,发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1852年,马克思在致好友魏德迈的信中证明道:“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马克思所做的是对阶级斗争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处理,他接着讲:“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⑦然而历史学派值得称赞之处,也成为其日后发展的桎梏。他们将阶级斗争永恒化、绝对化,而且把阶级斗争的原因归结为人强烈的占有欲、支配性、好斗性等等,因而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派的学说是19世纪人类先进思想的结晶,体现了时代精神。然而由于历史局限和阶级立场的局限,这些思想还存在着种种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必然要走到历史反面。但是,作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他们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养料。
  三
  从微观上分析,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其特殊的家庭经历。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的莱茵省,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一方面,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马克思的父亲认为理性没有缺陷,但是会受到——比如说知、行、意,比如说宗教——扭曲和遮蔽。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控制影响着理性,人们的思想不自由,这是由于封建专制利益对理性的遮蔽和扭曲。为了彰显理性之光,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改变,改变人改变人性。所有这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马克思。另一方面,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的宗教理论也影响到了马克思。这种影响表现在一些概念上:(1)末日审判。要求人们注重自己言行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死后要清算。(2)炼狱。这是末日审判前潜意识的情感。(3)救赎。因为原罪故要救赎。(4)殉道。为了某种信仰而牺牲一切。这些概念为我们清晰的勾勒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框架。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人也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就是马克思的岳父。马克思把他称为是父亲般的朋友,这不仅是因为他把燕妮嫁给了马克思,而且他还通晓古希腊——诸如《荷马史诗》等——文学作品,他给马克思讲了很多故事。他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有:(1)古希腊文化中以逻辑为核心的科学精神和以自由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把自己比作普罗米修斯,因为这个形象代表的救世情怀、自由个性以及反叛精神契合了他心中那个救苦救难的道德者形象。(2)马克思的岳父曾经系统的阅读过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因而马克思对社会主义耳濡目染。因此马克思的岳父把女儿嫁给马克思即是一种信任,又是一种支持。
  父亲和岳父就像是两盏灯,他们照亮了马克思前进的道路。受此影响,在大学期间马克思很快就接受了黑格尔的唯心哲学,然而当时的黑格尔派却分裂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前者忠实于黑格尔原著的精神,将其视为绝对真理。后者主张从黑格尔哲学出发,反对宗教束缚,要彻底地批判和改造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自由、救世、反叛的马克思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组织的“博士俱乐部”,成为青年黑格尔派一员。
  四
  从中观上分析,长达10年之久的青年黑格尔运动,无疑为马克思早期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青年黑格尔运动是19世纪30-4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主要有三个人物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1)施特劳斯。“一旦基督教不被认为是奇迹,则僧侣阶级就不会再是他们一直所表现的那种似乎是天赋异才的人”。⑧施特劳斯否定了神的世界,把宗教神圣外衣笼罩下的神秘内容拿到了世俗世界,这不仅摧毁了宗教,也摧毁了黑格尔的宗教哲学。(2)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开始了对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的批判,他说:“哲学是关于真实的、整个的现实界的科学,而现实的总和就是自然界,最普遍意义的自然界……只有回到自然,才是幸福的源泉。”⑨费尔巴哈的哲学开始慢慢地转向了唯物主义,在他的影响下一些青年黑格尔派中的激进分子,比如赫斯、马克思等,他们开始逃离黑格尔唯心哲学,转向了唯物主义。(3)赫斯。赫斯同样对马克思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要追求平等和自由,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把人类从宗教的奴役、道德奴役和社会的奴役下解救出来。然而赫斯的理论却充满了无政府主义的色彩。   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影响,这在他早期的文章《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表现突出,文章基本是站在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立场。然而,青年黑格尔运动从始至终一直停留在意识形态领域,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然而,探索者脚步却从未停止。受聘于《莱茵报》主编期间的马克思遇到了一些物质利益的困扰,其中一件就是关于林木盗窃案的辩论。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国家和法决定着市民社会,然而在现实中确实财产的实际占有者决定着国家和法,即黑格尔观点的倒置。黑格尔的哲学无法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一个现实迫使着马克思不得不重新审视现实,他发现“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着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私人和个别政权代表着的行动,而且就像呼吸一样地不以他们为转移”。⑩这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惊险一跃,从此马克思开始转向了唯物主义。
  注 释:
  ①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人民出版社,2009.691.
  ②③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277,275,285.
  ⑤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418.
  ⑥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60.424.
  ⑦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人民出版社,2009.106.
  ⑧施特劳斯.耶稣传(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81.6.
  ⑨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M].三联书店,1959.68.
  ⑩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60.216.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60.
  〔5〕施特劳斯.耶稣传(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81.
  〔6〕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M].三联书店,1959.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6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其他文献
摘 要:地下空间权因土地之稀缺性而日益受到重视,其功能体现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节地效益、防灾效益。《物权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制度。《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构成了地下空间权具体的法律架构。地下空间权是用益物权,但并不独立,包含在建设用地使用权之中。  关键词:地下空间权;《物权法》;用益物权  中图分类号:D922.181;D9
期刊
摘 要: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实施以来就面临着诸多难以规避的挑战,受到各方力量的影响,而近期新型“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也无疑正面临同样局面。因此,本文从因素分析入手,探讨新型生育政策背景下,城市达标人群的具体意愿及其中各相关因素作用,以期揭示在未来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应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单独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
期刊
摘 要:海德格尔对于艺术的思考是其存在主义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与《论真理的本质》中,从以“存在”为基础的存在主义美学出发,对传统美学进行批判,将“艺术”与“真理”结合起来讨论,表现出独特的入思路径。其独特的入思路径,既对美学有巨大贡献,又有利于人们关照当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的根源。  关键词: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主题是音乐作品中的主要乐思,是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意义较完整的一段旋律,并构成乐曲发展的基础部分。根据音乐作品内容的需要,主题可有一个或者若干个。主题的发展手法也是多样的,如:重复、模进、对比、变奏、再现等。在研究音乐作品时,首先应该把主题的原始陈述及其后面发展的不同手法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我们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任何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要有富有表现力的主题,而且主题必须是内容逻辑的发展。 
期刊
摘 要:作为思想文化的火种,文艺作品把握着时代的脉搏并直接反映着时代心声。丰富人民生活,引领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一脉相承的两个座谈会讲话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根本方向,揭示了文艺创作的内在机制和客观规律,阐明了文艺的本质与生活的关系。其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的文艺继承观和革新观相一致。它体现了政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并重,是抵制西方自由化文艺思潮侵蚀的理论武器。  关键词:文艺;“二为方向”;
期刊
摘 要: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皮凯蒂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与库兹涅茨“倒U型”假设相悖。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是资本收入占了国民收入的大部分。事实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根源不在于数量多寡,而是“参与”分配的先后次序,“参与”分配的先后次序决定了分配收入的数量大小。  关键词:资本/收入比;私有制;数量;次序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
期刊
摘 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从基层群众的视角准确理解“调查研究”的含义和必要性,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讲究方式方法,把调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讲求实效。  关键词:群众路线;基层视角;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72-02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
期刊
摘 要:中国和西方的法律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文化价值取向也是不同的。中国的法律文化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与和谐,这是“无讼”的价值取向;西方法律文化倾向于追求正义与权利,这是“正义”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中西方法律文化;价值取向;无讼;正义  中图分类号:D9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111-03  很长时间以来,中外法学家纷纷在研究一个问题
期刊
摘 要:鉴定制度在我国现代刑事诉讼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证据制度的组成部分。而鉴定人出庭作证又是其中非常关键的质证程序。近几年,有关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法律法规不断在完善,我国在新《刑事诉讼法》中对鉴定人出庭制度作出了规定,同时确定了鉴定人出庭的义务以及法律责任。本文旨在剖析司法实践中鉴定人作证制度所面临的出庭率低的问题,并提出详细建议,以期完善鉴定人出庭保障机制,促进鉴定人的出庭作证制度在司
期刊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越来越被国家、学校及家庭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江苏宿迁民办高校为例,从学校、学生、用人单位角度构建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宿迁民办高校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质量;离职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