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连环画报》的渊源

来源 :连环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r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连环画报》结缘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候《连环画报》刊登了拙作《子夜》,把我连环画里的一个重要的作品推送出来了。自此我就陆陆续续在这个对当时连环画界影响巨大的平台发表了多部作品,如《评剧皇后》《黄金案》《我的父亲邓小平》《徐志摩》等。
  其中有一篇描写上海的一位发明家的故事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却不遗余力钻研太阳能取暖器。我拿到文字脚本后反复阅读,对脚本中提及的主要事迹还是搞不明白,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也不理解,于是我就按照脚本里的提示去寻访故事的主人公。
  那是上海市中心的一条小弄堂里的一个非常小的房间。我在弄堂里转来转去好不容易找到他的家门,他热情地招呼了我,狭小逼仄的房间立刻被我的到来塞得满满当当!我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得好奇他是怎么在家里搞的科学实验。于是他领我爬上他家的阳台,我看到不大的地上堆着一大堆铁管和铁片,而那个巨大的太阳能收集器几乎撑满了阳台,其中一大半还遮住了他家羸弱的屋顶。我似懂非懂地看着那个铁皮家伙,胆怯地问他:“这个东西有效果吗?”他透过秀郎架眼镜露出一丝坚毅的眼光,朝我肯定地点点头。
  我又前前后后看遍了他狭小的家,把他的生活情景完全装进我的脑海里。从他家里一回来,我便动手画起这篇稿子。由于我脑海里已经充满了他整个家的细节,画起来一点不费劲!一幅幅构图如泉涌来,左右腾挪,画来一点不吃力。
  通过这篇稿子,我再次体会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既简单又深刻的道理。这样酣畅的创作过程在我的连环画创作生涯中并不多见。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的连环画创作进入了疯狂的泡沫期,连环画创作几乎很少再强调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了。所以在连环画由盛而衰时期我能有这么一次珍贵的创作实践,实属难得,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趣味无穷。
  叶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他的作品三次获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两次获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画作品《水浒一百零八将》由上海地铁公司印制成地铁磁卡发行。西泠印社出版社、百家出版社等相继出版了他的中国画作品《水浒一百零八将》《三国演义人物画传》《红楼梦人物画传》等。他的中国画《竹林七贤图》《郑板桥造像》《十六铺》分别被上海美术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家协会收藏。
其他文献
OBE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已被国内众多院校应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之中.“三全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高职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模式方面研究成果颇丰,而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略显匮乏,且缺少系统性与可操作性.首先从四个角度分析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然
欣闻《连环画报》创刊70周年,心中非常激动!这份伴随我绘画生涯40年的画报,有我永远的感恩、感谢、感激、感动和永远的感怀与感慨!  首先是感恩,感恩《连环画报》引领我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上大学,就应画报的约稿创作了水墨连环画《梦游他乡》(发表在《连环画报》1980年第2期),之后又陆续为画报创作了《深夜梆声》《贝多芬之死》《莫扎特卖艺》《飘逝的花头巾》等等彩色连环画,
期刊
利用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技术,以CNKI数据库2010—2019年收录的852篇中文文献为数据库,呈现工程保险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工程保险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特点,形成国际工程保险、工程保险险种、住宅质量保险、工程担保与保险、保险管理与保险责任这6大研究热点,提出对我国工程保险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建议。
构建完善的校内外调查评价监测体系并运用于实践,能够更好地推动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沈阳工学院以结果为导向,建立了长效质量数据监控体系,对人才培养过程、培养结果进行持续调研和保障,也为日后学院开展教育质量大数据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对高职教育目标、教师授课和学习内容不断提升与完善,剖析了互联网对当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依据“互联网+”时代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了“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创新模式,获取了完善的教学目标策略、新的教学设计概念、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对教学评价创新也进行了研究。
我與何保全先生家中三代皆与艺术不沾边,也许是天意,我俩都是从会拿笔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个偏僻闭塞的小城,可供娱乐的东西很少,看连环画是小孩子最大的乐趣。何先生儿时的休闲时间都是在连环画书摊前度过的,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萌生了长大了要画连环画的志愿,并为此拼命临摹、画速写,一切全靠自学。1969年,他的第一本连环画《柳西战歌》出版,紧接着《猴拳王》《鹰拳》等一系列作品相继出版,
童年的暑假,邻居家读初二的大哥哥遵照他美术老师的布置,每天临摹一幅连环画。那天,他临摹的是华三川的《白毛女》,并让我从书中挑选一幅让他临。那一年,我7岁,脑子里种下了一粒种子 :连环画和华三川。  后来,我又在大哥哥那里看到了许多 20 世纪 50 年代方型开本的《连环画报》,可把我迷坏了!那精彩的绘画、生动的故事,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世界:我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就是从《连环画报》上读到的《虎牢
小时候,我家弄堂口有个小人书摊,只要花几分钱就能借阅小人书。我经常光顾小人书摊,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  20世纪70年代初,我认识了汪观清老师和黄全昌老师。当时我家距离黄全昌老师家比较近,会经常去他家里,目睹黄老师创作连环画的过程,深感幸运。那时候,《连环画报》可以说是连环画爱好者人手一份的专业参考书,订阅一份就像定期和好朋友见面。在上面能见到很多名家的作品,如庞邦本、王可伟、卢延光、俞晓夫等,我
1963 年,我正读初中。一天,一个同学从家中拿来印有王叔晖先生白描连环画作品《西厢记》的散页,在同学中传看。一时间大家惊呆了,我也惊呆了!人物画得是那样秀美端庄,场景画得是那样精致入微,真是巧夺天工!从此我记住了《连环画报》这本刊物,也学画起连环画来。  1975 年,我的一幅年画入选四川省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画选》,省文化厅分期转寄给我一整年的《连环画报》作为鼓励。我很珍惜这些画报,一页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