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给学生提供知识资源和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切合学情满足教学需要,优化教学过程,适应教育领域的改革。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教学实例,基于网络信息环境详细阐述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职语文 《春江花月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42-02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依托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对教学目标、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进行分析、设计的过程。目的在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修养、素质教育为核心,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融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
教学内容分析:《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随着月轮的初升、高悬、月斜到月落,诗情也随之波澜起伏。作者思绪飞动,问寻宇宙哲理;抒发游子思妇之情。全诗情、景、理交织,犹如一次美读之旅。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的环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标准,针对高职生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大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
二、学情分析
优势:有一定的古诗词鉴赏知识,大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比较强、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不足:浅尝辄止,对基础课程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肯深入研究探索,课外古诗词的积累量有待加强。
三、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资源:古代诗词鉴赏书籍、互联网、多媒体课件、慕课、微课视频、Podcast播客等,最大限度营造直观、感性、丰富、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强对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模式的探索实践,利用数字媒体和信息技術手段,进行按需学习、远程学习、合作学习、反复学习。采用课前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在线交流;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以问题情境、任务导入为突破口,做中学,在做中教,师生共同学习,解决难点和疑惑,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课后加深难度,拓展延伸,在线测试,评价效果的教学方式。
在《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中,鼓励学生缘景明情,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把握意象,体会感情,利用网络平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直接对话、交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敢于创新,成为课堂的主人。利用微课,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采取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可以在课下反复观看,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抓住诗歌中的线索,分析意象,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赏析感悟,鉴赏诗歌,体会景、情、理三者的完美融合
五、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趣味游戏如“飞花令”、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具体措施是学生自读诗歌,教师预设项目目标,从情感表达、结构艺术、意境创造、语言艺术方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探索发现;在问中学,思考质疑;在动中学,锻炼能力;在练中学,巩固提高。
学法指导上具体措施:查找有关“月”的诗句,利用教学资源中心选用所需的学习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古今评价,通过网络向教师请求指导或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问题。学生上网查找本文的有关资料,自主合作探究,小组互评。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查缺补漏,梳理思路,归纳提升,实现巩固旧知识、建构新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探究、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导入:古典诗词描写月亮的名句很多,寄托了人们的相思和怀念之情,传递着人们对爱情和幸福的憧憬,它是美丽的象征、是哲理思考的凭借、是相思情感的载体,更是永恒的象征。诗人妙笔生辉,创造出令人向往的审美意境,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张若虚那传神之笔欣赏那轮光照千古、澄澈空灵的江月吧。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与问题,学生课前准备通过网络课程平台,了解预习任务,下载相关资料,观看慕课等相关视频,准备课堂小组讨论,如诗歌写了几种意象?语言表达特色?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情境再现、播放教学视频、微课等作为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按照写景、议理、抒情的逻辑顺序鉴赏,学生容易理解。
2.课堂学习
利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 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播放音乐,学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诗歌。
(2)设置问题,交流感受
师:读后觉得这首诗美吗?美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3)介绍作者和诗篇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构思精巧 ,意境清幽,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的自然景色,借江月慨叹宇宙无穷、人生之短促,情景交融写出游子思妇离愁别恨、相思之情。
(4)整体感知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分别写了春江的幽美景色、人生短暂的感慨之情、思妇游子的相思之苦。 (5)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如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诗歌写了几种意象?体现了月夜的什么特点?
提示: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全诗呈现静谧纯净的优美诗境。
(6)重点理解,知识点拨
诗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强烈的抒情性、突出的形象性、鲜明的音乐性。意象是把客观物象经过加工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托物言志,寄托情思。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组合,形成凄冷、伤感的意境。
(7)答疑解惑
如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提示:月亮是全诗写作的线索,全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起,以月落结。
(8)归纳总结
欣赏诗的景物美,领悟诗的哲理美,体会诗的情感美。这首诗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婉转、馀韵袅袅,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境界开阔、高远。
(9)学生朗诵,回味欣赏
鉴赏品读《春江花月夜》的情感表达、结构艺术、意境创造、语言艺术。
3.课后比较阅读,拓展知识
作业布置:比较本诗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的意境。同学们课外开展《飞花令》游戏,比如带有“春、江、花、月、夜”的诗句;关注一些关于诗词鉴赏的微信公众号,如“每天解读一首唐诗或宋词”;观看传承中国统文化的经典栏目,如董卿主持的栏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录一段古诗赏析微视频。
七、考核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优化教学过程的效果,对学习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和学生反馈进行修正达到预期效果。如从学生活动作业展示、学生赏析作品示例中了解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将诵读与鉴赏相结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思想内涵,避免课堂上过多的理性分析。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学习兴趣,注重课堂内外结合,延续课堂,力争将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和爱好。
八、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设计使诗歌的意境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置身诗境,教师重点点拨,学习过程趋于简洁明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教师要善于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总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学设计者教育理念、个性经验和智慧的综合体现。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致力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采用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提升教育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水璎,黄金花.信息化教学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设计[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2]柏景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1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职语文 《春江花月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42-02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依托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对教学目标、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进行分析、设计的过程。目的在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修养、素质教育为核心,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融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
教学内容分析:《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随着月轮的初升、高悬、月斜到月落,诗情也随之波澜起伏。作者思绪飞动,问寻宇宙哲理;抒发游子思妇之情。全诗情、景、理交织,犹如一次美读之旅。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的环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标准,针对高职生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大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
二、学情分析
优势:有一定的古诗词鉴赏知识,大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比较强、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不足:浅尝辄止,对基础课程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肯深入研究探索,课外古诗词的积累量有待加强。
三、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资源:古代诗词鉴赏书籍、互联网、多媒体课件、慕课、微课视频、Podcast播客等,最大限度营造直观、感性、丰富、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强对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模式的探索实践,利用数字媒体和信息技術手段,进行按需学习、远程学习、合作学习、反复学习。采用课前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在线交流;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以问题情境、任务导入为突破口,做中学,在做中教,师生共同学习,解决难点和疑惑,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课后加深难度,拓展延伸,在线测试,评价效果的教学方式。
在《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中,鼓励学生缘景明情,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把握意象,体会感情,利用网络平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直接对话、交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敢于创新,成为课堂的主人。利用微课,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采取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可以在课下反复观看,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抓住诗歌中的线索,分析意象,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赏析感悟,鉴赏诗歌,体会景、情、理三者的完美融合
五、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趣味游戏如“飞花令”、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具体措施是学生自读诗歌,教师预设项目目标,从情感表达、结构艺术、意境创造、语言艺术方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探索发现;在问中学,思考质疑;在动中学,锻炼能力;在练中学,巩固提高。
学法指导上具体措施:查找有关“月”的诗句,利用教学资源中心选用所需的学习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古今评价,通过网络向教师请求指导或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问题。学生上网查找本文的有关资料,自主合作探究,小组互评。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查缺补漏,梳理思路,归纳提升,实现巩固旧知识、建构新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探究、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导入:古典诗词描写月亮的名句很多,寄托了人们的相思和怀念之情,传递着人们对爱情和幸福的憧憬,它是美丽的象征、是哲理思考的凭借、是相思情感的载体,更是永恒的象征。诗人妙笔生辉,创造出令人向往的审美意境,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张若虚那传神之笔欣赏那轮光照千古、澄澈空灵的江月吧。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与问题,学生课前准备通过网络课程平台,了解预习任务,下载相关资料,观看慕课等相关视频,准备课堂小组讨论,如诗歌写了几种意象?语言表达特色?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情境再现、播放教学视频、微课等作为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按照写景、议理、抒情的逻辑顺序鉴赏,学生容易理解。
2.课堂学习
利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 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播放音乐,学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诗歌。
(2)设置问题,交流感受
师:读后觉得这首诗美吗?美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3)介绍作者和诗篇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构思精巧 ,意境清幽,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的自然景色,借江月慨叹宇宙无穷、人生之短促,情景交融写出游子思妇离愁别恨、相思之情。
(4)整体感知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分别写了春江的幽美景色、人生短暂的感慨之情、思妇游子的相思之苦。 (5)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如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诗歌写了几种意象?体现了月夜的什么特点?
提示: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全诗呈现静谧纯净的优美诗境。
(6)重点理解,知识点拨
诗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强烈的抒情性、突出的形象性、鲜明的音乐性。意象是把客观物象经过加工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托物言志,寄托情思。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组合,形成凄冷、伤感的意境。
(7)答疑解惑
如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提示:月亮是全诗写作的线索,全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起,以月落结。
(8)归纳总结
欣赏诗的景物美,领悟诗的哲理美,体会诗的情感美。这首诗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婉转、馀韵袅袅,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境界开阔、高远。
(9)学生朗诵,回味欣赏
鉴赏品读《春江花月夜》的情感表达、结构艺术、意境创造、语言艺术。
3.课后比较阅读,拓展知识
作业布置:比较本诗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的意境。同学们课外开展《飞花令》游戏,比如带有“春、江、花、月、夜”的诗句;关注一些关于诗词鉴赏的微信公众号,如“每天解读一首唐诗或宋词”;观看传承中国统文化的经典栏目,如董卿主持的栏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录一段古诗赏析微视频。
七、考核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优化教学过程的效果,对学习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和学生反馈进行修正达到预期效果。如从学生活动作业展示、学生赏析作品示例中了解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将诵读与鉴赏相结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思想内涵,避免课堂上过多的理性分析。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学习兴趣,注重课堂内外结合,延续课堂,力争将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和爱好。
八、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设计使诗歌的意境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置身诗境,教师重点点拨,学习过程趋于简洁明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教师要善于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总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学设计者教育理念、个性经验和智慧的综合体现。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致力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采用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提升教育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水璎,黄金花.信息化教学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设计[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2]柏景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