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宅建设与乡村日常生活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i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乡关系的转变带来乡村生活在近现代的改变,乡村的“务工”方式,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民与土地关系调整的外显;不同程度的劳动力流动和产业转型带来乡村日常生活的中心转移,但迄今仍处于较为迅速的变化中;农宅建设在2006年以来的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中经历了不同的模式,本文结合重庆的区县农村特点,就乡村具有一定生活、生产乃至建造自主性的分散式农宅,对其建设中反映的乡村日常生活做观察和比较,以期对变化中的乡村建设需求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村发展;农宅建设;乡村生活
  一、务工”反映乡村生产关系的改变。
  农业生产于农村的比重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改变,从历史上的大规模民工潮到个别的返乡潮,以及当前的乡村产业化,农民与土地的联接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关系调整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变给了农民大大的择业自由。同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于是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出现在农村。
  农民不再只是依托土地而生存,不再“看天吃饭”,农民可以从农村生产生活中分离到其他的工业、建筑等各种行业中获取收入。农民的职业发生转换,但农民的身份却并没有发生改变,他们始终保有土地使用权,这也正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农职业与身份的不同步性,才给了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当城市建设有所需要时,他们便去到城市。如果城市不再给他们提供生存空间,他们又可以回到农村。这也是民工潮与返乡潮存在的原因。但也正是这种发展中的不确定性,给农村的建设带了困扰。
  因此,“务工”的兴起正是这种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政府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刺激农村的发展,提出的“土地流转”政策,将土地“商品化”的举措,一方面试图解决农村大部分农用地荒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农村引入建设资金,促进农村的发展。而无论这项政策是否会对当下正盛行的“民工潮”引起的农村空心化状态进行改善,一旦农村发展起来,将来必然会出现“返乡潮”的现象。农村的生产生活又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劳动力价值在市场中的自主评估,使得“务工”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劳动力流动的普遍性成为当代农村空心化的前因。
  从当前调研的数据反馈出来的农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分为两部分:以外出務工为主要收入和以本村产业带动发展为主要收益的。分类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收入不同而带来的家庭常住人口等居住情况不同。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的农村家庭人口构成主要是青壮年外出,常住人口为老人和小孩。其中以本村产业带动发展为主要收益的,而部分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乡村收入来自于乡村旅游。农村家庭的家庭收入结构发生了改变,带来常住人口、居住需求、农宅生产生活关系的演替。
  二、农宅生产生活关系的演替
  2.1常住人口组成现状
  总体来说,由于大批的务工潮,使得农村空心化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从2006年至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常住人口现状同改革开放至2006年期间的状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农民戏称的作为农村常态的 “369”部队,已经逐渐转变为“69”部队。——38妇女节代指妇女,61儿童节代指老人,99重阳节代指老年人部队。
  根据调研情况,按留守农村具体情况分为三种:青壮年协老人及小孩一同外出的家庭;青壮年协孩子一同外出,农村常住老人;青壮年外出,农村常住老人及小孩。其中主要以常住老人和小孩为主, 具体数据参见重庆市石柱县的12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同时外出务工的农民年龄阶层由以往的青年化、低龄化特征逐渐转化老龄化的特征。因此,直接导致了农村常住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2.2居住现状
  农村当下的居住现状依然是空心化严重,大部分农宅属于空置。大体使用情况是:只有一间到两间卧室处于使用状态,堂屋大部分常年空着或者有少量堆放,厨房基本沿用传统柴灶模式,卫生间大部分已经改善,但较少跟畜圈结合。因为畜圈基本也处于闲置状态。
  2.3农宅生产生活关系的演替
  农宅的空间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应用,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生产的技术得到提高作物产量加大,机械化耕作极大的减少了劳动力需求。相应农宅的空间也随之变化得以适应农民新的生活方式。
  由调研分析得出,在农民新的生活方式下,对于洁污分区有了更多的需求,例如对人畜分离的要求,以及楼上楼下洁污分区明显。另外农民对于公共交往空间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由于劳作效率的提升等各种因素影响,农民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公共交往活动变多,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变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精神需求也在整体有所提升,对于农宅建筑的造型有了一定的审美需求。
  三、农宅有怎样的发展现实
  随着新一轮的乡村旅游热潮兴起,可以预见农村的生产生活关系还将持续发生改变。从根本上看,对乡村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产业的形式。乡村旅游是城市旅游发展带动农村发展的一种模式,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乡村旅游不仅将人带回农村,还带回了资本,带来了农村发展的新方向。
  传统农业模式已发生改变,因生产效率提高以及集中机械化生产造成的农村大部分人空闲,大部分地荒废的现状,因为乡村旅游带来的乡村景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等产业模式而获得改善。而城市饱和,农村向好的发展现状对比下,一部分农村青壮年人口必然要回到乡村。而经历了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的经历,人对居住的需求势必要受到影响:保留传统一些习惯的前提下,也融入了城市居住的一些生活习惯,例如柴灶和燃气灶及电饭锅双重餐厨具配备;堂屋与客厅兼备等。此外,人对居住的品质需求也提高了,主要体现在一些家庭在前院种植花草定时打扫整洁干净,不在院坝等地蓄养家禽。他们甚至于对公共活动与交往有了更多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串门聊天,更希望有一些运动、文化等类型的活动。总之,由于城市的经历,他们对公共配套等资源的要求也相应有所提升。
  四、结语
  随着至上而下的一系列推动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村也许会在将来的发展中持续的出现变化,但总体应该是螺旋上升的模式。农宅的规划建设应该坚持多样统一的原则,由规划主管部门控制主体风貌,杜绝低俗品味,也拒绝千篇一律。统一规划建设农宅与农宅自建弹性结合,以适应变化的需求,给未来的发展预留可变性,也因此才有利于形成自然、有机的乡村空间体系。
  参考文献:
  [1]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 李红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乡村科技.2018(11).
  [3] 邹菁华——基于乡村旅游视角的乡村规划设计探索——以宜昌市兆吉坪村为例[J]. 城市住宅.2019.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这为法治新闻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法治新闻工作提出来明确要求。  关键词:自媒体;法制新闻;传播途径  法治新闻是媒介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方位外在反应,法治新闻的传播彰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媒体在法治报道中传达出的关于立法、司法、守法、以及法律责任等等各
期刊
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网络直播迅速发展,拓宽了媒体传播的途径,“全民直播”时代到来。网络直播很好地承接了不便出门的人们对在线工作、消费娱乐、教育、远程问诊等方面的诉求,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作为主流媒体如何抓住网络直播的机遇,将权威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放大,打好“直播+名主持”的“组合拳”。笔者从网络直播给主流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浅谈主流媒体参与网络直播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早已成为各行各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对国有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突出的价值当属强化成本控制与优化考核评价。但实践过程中却往往出现各种问题,诸如绩考机制片面化、激励引导单一化等。因此,新时期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加快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也需要压缩管理层级,优化考核评价,以及充分运用线上招聘与培训降本增效。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
期刊
摘要:在人们的娱乐项目不断增多的同时,电视节目的收看率也在稳步的增长。然而目前许多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使观众们眼花缭乱。为了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的目光,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讲,是一项相当困难的挑战。主持人可以说是电视节目的灵魂,他在场上可以将节目的各种资源进行协调,更好的展示给电视的观众。因此为了可以发挥主持人的核心作用,就必须对于其进行各方面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创造更是重中之重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下使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以往人们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方式接收新闻,目前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使新闻的实效性、丰富性大幅度提升。同时对于传统媒体行业,其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也日益凸现,对于报纸行业而言,需要突破传统媒体的困境,相关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对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的传播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其中报纸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同时报纸编辑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凸现,如:高同质化、惯性思维等,由于报纸编辑模式的落后和僵化,报纸媒体为了突破困境,在新媒体时代中充分把握机遇,需要对报纸编辑工作进行创新,更好地满足新媒体时代报纸行业的发展要求。本文就目前报纸编辑创新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提高报纸编辑创新意识的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纸办公的广泛普及,单套制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档案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单套制档案管理方式避免了多套制档案管理弊端,降低了档案运行的成本,减少了档案管理的复杂性,提高了数字档案的应用效率。当前还要根据实际档案管理运转的现实情况,分析单套制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着力构建科学化的单套制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关键词:单套制;档案管理;优化措施  单套制档案管理是基于现代电子
期刊
摘要: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实施可以为公民法治精神的创新构建提供更加完整的支持。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公民法治精神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制定了提升符合依法治国精神的公民法治精神构建策略,对提升我国法治社会的总体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国;公民;法治精神  引言  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础。在当前依法治国在全国推广的情况下,公民法治精神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政府部门所开展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已经取到了显著的成效,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这不代表问题不存在,无论是在制度制定方面、治理理念方面以及执行力度方面还有待提升。政府应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改善社会治安现状,提高民主参与力度,实现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展开,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人们的文化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烟台市大剧院作为烟台市文化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过社会化运作,如今成为市民美誉的园地,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更成为了烟台市的文明城市窗口。本文将从网络化治理角度出发,以烟台市大剧院为例,深入剖析政府履行文化管理职能的社会化运作,并以此为借鉴提出建议,以更好的保障人们的文化权益。  关键词:网络化治理;公共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