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初学生学习差异并不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之间的差异就逐渐扩大了,差异扩大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去补救,这是我们物理老师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想就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困生的成因 有效对策
长期以来,学困生的存在牵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是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心愿。就初中物理学习而言,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明显,学生感觉物理并不难学。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一部分学生感觉力不从心,差距遂渐拉大,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时,教师如不及时采取对策,那这部分学生对物理就开始畏学 ,甚至厌学。最严重的后果是,任课教师放弃了对他们的努力,学困生也就自暴自弃。但是,这种结果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也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对此,近几年来,笔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深入的思考,并就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作了重点探究,现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认识学生学习物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效施教的基础。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本身的、有学生自己的、也有老师方面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
物理知识由诸多概念和规律(定律)组成。很多概念、规律既具体又抽象,严密性、逻辑性、实践性强。同时与数学、语文知识的联系也很密切。如数学中的比例式 ,可以说a与b成正比,与c成反比,但在物理中匀速直线运动、密度和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等都不能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同样,语文知识在物理学中也有丰富的内涵。物理中的概念,定律、原理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甚至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50℃和升高到50℃,前者指温度变化,后者指末温,含义截然不同。又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部分”和“切割”这些关键词(条件),结论便不成立。另外一些课程设计者片面地删减一些教学内容或将这些内容放到阅读教材。这种对教材的简单化处理,割裂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难以理解,从而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沼,这势必给物理学习带来相应的困难。
(二)学习方法不恰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倍的努力,但学习成绩却怎么也提高不上去。什么原因让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呢?笔者跟踪和调查了几位这样的学生,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和学习打“时间战”,他们对知识点只是机械记忆,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发散思维,不能积极寻找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到的知识就不成体系。平时不注意对错题收集整理,碰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一错再错,学习成绩上不去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身的自信心、进取性不强
有些学生,刚上课时尚能集中思想听课,但当老师转身板书就开始做小动作,不能及时把知识要点记下来。有的则呆呆坐着,老师提问时一脸惘然,不知道老师前面讲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一堂课下来学到的知识点点滴滴,不成体系。当然回家作业完成不理想,甚至还要抄袭。也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花了相当的功夫,但学习成绩相对差些,就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慢慢的学习缺乏自信,从而学习缺失了目标,丧失了动力,学习效果当然不理想。
(四)教师方面的因素
某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对学生不能恰当评价也是导致物理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成因。主要表现在:
在备课时,没能认真研究、领会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涵,也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和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没有把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采用“唯教材”、“唯教参”、“ 唯教案”的“三唯教学”,把教材中的内容当做金科玉律,按预设教案按部就班,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施,不重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的分析,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随机应变,不能很好体现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使本来生动活泼的物理变得“生吞活剥”。课堂教学气氛呆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沼,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不能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价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味追求题海战,把学生变成解题的机器,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任凭学生“囫囵吞枣”不作解释、不讲依据,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疲于应付作业,在题海中挣扎。根本没有时间反思,对知识进行消化,更不要说掌握解题规律与技巧。有的老师一味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缺乏关注,教学进度上一味赶快,教学内容偏难,考查评估试卷难度大,常使不少学生考得灰溜溜的,学习缺乏成就感。紧张、焦虑,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慢慢的对学习失去兴趣,也就失去了动力。
二、教师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1.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劳动过程,其过程一般包括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紧密相联。而学生最忽视预习这一环节,很多学生不会预习,对课本知识走马观花,抓不住重点、要点。因此,老师有必要布置一些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预习中去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2.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梳理——归纳”
在学完一段知识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自觉回顾反思,自己找一些试题测试,查漏补缺,做好错题笔记,并对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以便于巩固、综合和应用。
(二)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中考指挥棒下,成绩成了评价学生、教师的唯一标准,结果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往往会迷失方向。这时教师要改变旧的评价方式,多方面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角色置换,以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师生沟通情感,激发兴趣,培养上课时的注意力
教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不能一味的批评、责怪,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此我经常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探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上,尽量和学生一起多做一些实验,臂如用纸杯烧开水,同学们看到水开了而纸杯没着火。出人意料的结果使学生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另外,根据初中学生渴望理解、争强好胜、有强烈表现愿望的特点,把物理概念、定律或习题编成抢答题、必答题、选答题,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实现:兴趣──成功──兴趣的良性循环。
(四)抓住课堂导入环节
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因为新颖别致的导课,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应花些心思设置符合当堂课内容的教学情境,它可以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五)优化课堂语言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美丽、动听、恰当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单调枯燥乏味的语言容易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精炼、生动,讲求激情,逻辑性和文采。
(六)设计组织多种课外活动
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正价值,从而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所见到的现象。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注意到了学困生的成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把教学工作中的事情做细、做扎实,我们就可以有效的转化学困生。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其实就不简单了。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困生的成因 有效对策
长期以来,学困生的存在牵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是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心愿。就初中物理学习而言,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明显,学生感觉物理并不难学。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一部分学生感觉力不从心,差距遂渐拉大,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时,教师如不及时采取对策,那这部分学生对物理就开始畏学 ,甚至厌学。最严重的后果是,任课教师放弃了对他们的努力,学困生也就自暴自弃。但是,这种结果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也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对此,近几年来,笔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深入的思考,并就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作了重点探究,现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认识学生学习物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效施教的基础。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本身的、有学生自己的、也有老师方面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
物理知识由诸多概念和规律(定律)组成。很多概念、规律既具体又抽象,严密性、逻辑性、实践性强。同时与数学、语文知识的联系也很密切。如数学中的比例式 ,可以说a与b成正比,与c成反比,但在物理中匀速直线运动、密度和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等都不能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同样,语文知识在物理学中也有丰富的内涵。物理中的概念,定律、原理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甚至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50℃和升高到50℃,前者指温度变化,后者指末温,含义截然不同。又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部分”和“切割”这些关键词(条件),结论便不成立。另外一些课程设计者片面地删减一些教学内容或将这些内容放到阅读教材。这种对教材的简单化处理,割裂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难以理解,从而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沼,这势必给物理学习带来相应的困难。
(二)学习方法不恰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倍的努力,但学习成绩却怎么也提高不上去。什么原因让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呢?笔者跟踪和调查了几位这样的学生,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和学习打“时间战”,他们对知识点只是机械记忆,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发散思维,不能积极寻找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到的知识就不成体系。平时不注意对错题收集整理,碰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一错再错,学习成绩上不去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身的自信心、进取性不强
有些学生,刚上课时尚能集中思想听课,但当老师转身板书就开始做小动作,不能及时把知识要点记下来。有的则呆呆坐着,老师提问时一脸惘然,不知道老师前面讲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一堂课下来学到的知识点点滴滴,不成体系。当然回家作业完成不理想,甚至还要抄袭。也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花了相当的功夫,但学习成绩相对差些,就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慢慢的学习缺乏自信,从而学习缺失了目标,丧失了动力,学习效果当然不理想。
(四)教师方面的因素
某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对学生不能恰当评价也是导致物理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成因。主要表现在:
在备课时,没能认真研究、领会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涵,也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和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没有把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采用“唯教材”、“唯教参”、“ 唯教案”的“三唯教学”,把教材中的内容当做金科玉律,按预设教案按部就班,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施,不重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的分析,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随机应变,不能很好体现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使本来生动活泼的物理变得“生吞活剥”。课堂教学气氛呆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沼,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不能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价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味追求题海战,把学生变成解题的机器,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任凭学生“囫囵吞枣”不作解释、不讲依据,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疲于应付作业,在题海中挣扎。根本没有时间反思,对知识进行消化,更不要说掌握解题规律与技巧。有的老师一味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缺乏关注,教学进度上一味赶快,教学内容偏难,考查评估试卷难度大,常使不少学生考得灰溜溜的,学习缺乏成就感。紧张、焦虑,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慢慢的对学习失去兴趣,也就失去了动力。
二、教师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1.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劳动过程,其过程一般包括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紧密相联。而学生最忽视预习这一环节,很多学生不会预习,对课本知识走马观花,抓不住重点、要点。因此,老师有必要布置一些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预习中去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2.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梳理——归纳”
在学完一段知识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自觉回顾反思,自己找一些试题测试,查漏补缺,做好错题笔记,并对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以便于巩固、综合和应用。
(二)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中考指挥棒下,成绩成了评价学生、教师的唯一标准,结果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往往会迷失方向。这时教师要改变旧的评价方式,多方面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角色置换,以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师生沟通情感,激发兴趣,培养上课时的注意力
教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不能一味的批评、责怪,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此我经常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探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上,尽量和学生一起多做一些实验,臂如用纸杯烧开水,同学们看到水开了而纸杯没着火。出人意料的结果使学生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另外,根据初中学生渴望理解、争强好胜、有强烈表现愿望的特点,把物理概念、定律或习题编成抢答题、必答题、选答题,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实现:兴趣──成功──兴趣的良性循环。
(四)抓住课堂导入环节
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因为新颖别致的导课,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应花些心思设置符合当堂课内容的教学情境,它可以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五)优化课堂语言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美丽、动听、恰当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单调枯燥乏味的语言容易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精炼、生动,讲求激情,逻辑性和文采。
(六)设计组织多种课外活动
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正价值,从而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所见到的现象。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注意到了学困生的成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把教学工作中的事情做细、做扎实,我们就可以有效的转化学困生。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其实就不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