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成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如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对于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了初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初中语文学科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将学生的德育教育纳入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德育素质。文章试图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立德树人
一、 引言
当前,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德育教育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果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必要的德育教育,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此,新的课程标准给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这样做的好处随着时代的变化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今天,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型人才,对于提高全社会和全民族的整体道德水准,都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创新,找到新的育人的方法,这将对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语文教师自身提升的多重功效。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修养。一个具有健康思想道德修养的学生一定会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礼貌待人,文明行事,遵纪守法,重视维护良好的个人形象,维持健康的公序良俗,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榜样般的正能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复杂的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有以德为先的较为全面的综合素养。所以,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的话,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而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初中语文课本的内容十分丰富精彩,蕴含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先进文化成果,凝聚着中华文明优秀的传统思想,处处渗透着立德树人的理念和素材。这种人文性和思想性的高度契合,是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内容,把语文知识的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整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此一来,教学内容显得丰富生动起来,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也让学生获得了其中的德育思想。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在这样浓浓的德育教学氛围中,文学素养和思想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师生关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是和谐友好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在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也保证了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再加上教师平等、民主、人性化的引导启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接受德育教育的那扇久闭的门也将顺利打开。学生因为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如此,语文教学和立德树人取得了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一)在平时的学校学习生活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言行举止常常会被学生学习模仿,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就要做好榜样,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动作用。所谓立德树人,就是立己德而树他人。教师只有自己行得端,立得正,才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学科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在和风细雨中得到潜移默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往往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汉语文字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所有智慧和魅力。为了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精彩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敬畏之心。只有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怀揣一颗高尚的红心,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获得朝正方向努力的动力。此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正解。
(二)语文教师要立足新课程标准,吃透语文教材内容,挖掘德育教育的相关素材。课堂教学历来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而教材是德育教育最有力的武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学习课文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还要对课文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情感和思想上充分体验,从而把德育教育无形之中渗透到语文的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经典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以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文本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如“皇帝的新衣明明是个骗局,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戳穿?”“皇帝自己难道不知道吗?”“骗子得以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那个小孩喊出真相后,怎么还是没有人信?”这些问题层层深入,逐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探究,进而思考在一个腐朽黑暗的社会里人性的泯灭、社会的沦丧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用轻松诙谐的寓言方式告诉人们,带着虚伪的面具生活是多么的荒唐可悲,谎言终会露馅,真理一定会大白天下。最后引导学生想想: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怎样做?切身的体验和感悟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白了作品的内涵,同时也懂得了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要敢于斗争,敢于坚持真理,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一个正直、诚实、勇敢的人。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好每一节课的德育教育目标,然后紧紧围绕这个目標,根据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生成以及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始终丝丝相扣、循序渐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时,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过程设计非常关键,那些生动活泼、别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会激发学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德育教育的效果尤为突出。
《背影》是初中教材里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文中父亲的背影形象催人泪下,经久不衰。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步,读文本讨论:文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第二步,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的人?他们为自己做了哪些事?自己是如何做的?第三步,教师反馈:结合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经历,说孝道、谈感恩,告诉学生“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道理。这样一堂热泪浸染的课堂,教师牢牢地锁定了“中华孝道”这一德育教育目标,问题引导层层递进,交流讨论由课本到学生,再到教师,环环紧扣,为学生的德育教育铺设了坚实的情感和思想基础。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教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而真切的课堂模拟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德育教育,提升自己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了孔乙己的一些画面,学生感受到了处在旧时代的孔乙己的穷困潦倒,也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的无奈和可悲。这些情景震撼人心,学生反响巨大,不由产生出一种同情之心。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要关心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要有一颗公益心,只要每个人付出一点爱,社会上就会少一个“孔乙己”。这样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思想情感之中,也能自然而然地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在语文学习中下意识地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
(五)把德育教育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的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例如,在学习了《背影》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请每一位学生在家里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把这件事记下来,并且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在班上交流。不说不经意,一说可就厉害了,很多学生都掉下了泪水。活动深深触及了他们幼小的心灵,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孝道文化已悄然扎进了孩子的内心,德育教育的目的业已达到,值得欣慰。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大有裨益。这是一项功在教师,利在学生的大好事,不仅提高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要紧跟当今教育改革的步伐,以学生为主体,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创新教育思路,开辟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的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谢恒锋.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西江教育论丛,2002(3).
[2]王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J].新校园:理论版,2012(2).
作者简介:
常勋章,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家河学校。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立德树人
一、 引言
当前,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德育教育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果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必要的德育教育,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此,新的课程标准给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这样做的好处随着时代的变化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今天,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型人才,对于提高全社会和全民族的整体道德水准,都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创新,找到新的育人的方法,这将对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语文教师自身提升的多重功效。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修养。一个具有健康思想道德修养的学生一定会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礼貌待人,文明行事,遵纪守法,重视维护良好的个人形象,维持健康的公序良俗,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榜样般的正能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复杂的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有以德为先的较为全面的综合素养。所以,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的话,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而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初中语文课本的内容十分丰富精彩,蕴含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先进文化成果,凝聚着中华文明优秀的传统思想,处处渗透着立德树人的理念和素材。这种人文性和思想性的高度契合,是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内容,把语文知识的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整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此一来,教学内容显得丰富生动起来,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也让学生获得了其中的德育思想。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在这样浓浓的德育教学氛围中,文学素养和思想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师生关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是和谐友好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在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也保证了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再加上教师平等、民主、人性化的引导启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接受德育教育的那扇久闭的门也将顺利打开。学生因为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如此,语文教学和立德树人取得了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一)在平时的学校学习生活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言行举止常常会被学生学习模仿,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就要做好榜样,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动作用。所谓立德树人,就是立己德而树他人。教师只有自己行得端,立得正,才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学科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在和风细雨中得到潜移默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往往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汉语文字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所有智慧和魅力。为了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精彩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敬畏之心。只有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怀揣一颗高尚的红心,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获得朝正方向努力的动力。此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正解。
(二)语文教师要立足新课程标准,吃透语文教材内容,挖掘德育教育的相关素材。课堂教学历来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而教材是德育教育最有力的武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学习课文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还要对课文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情感和思想上充分体验,从而把德育教育无形之中渗透到语文的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经典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以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文本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如“皇帝的新衣明明是个骗局,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戳穿?”“皇帝自己难道不知道吗?”“骗子得以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那个小孩喊出真相后,怎么还是没有人信?”这些问题层层深入,逐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探究,进而思考在一个腐朽黑暗的社会里人性的泯灭、社会的沦丧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用轻松诙谐的寓言方式告诉人们,带着虚伪的面具生活是多么的荒唐可悲,谎言终会露馅,真理一定会大白天下。最后引导学生想想: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怎样做?切身的体验和感悟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白了作品的内涵,同时也懂得了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要敢于斗争,敢于坚持真理,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一个正直、诚实、勇敢的人。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好每一节课的德育教育目标,然后紧紧围绕这个目標,根据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生成以及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始终丝丝相扣、循序渐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时,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过程设计非常关键,那些生动活泼、别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会激发学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德育教育的效果尤为突出。
《背影》是初中教材里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文中父亲的背影形象催人泪下,经久不衰。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步,读文本讨论:文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第二步,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的人?他们为自己做了哪些事?自己是如何做的?第三步,教师反馈:结合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经历,说孝道、谈感恩,告诉学生“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道理。这样一堂热泪浸染的课堂,教师牢牢地锁定了“中华孝道”这一德育教育目标,问题引导层层递进,交流讨论由课本到学生,再到教师,环环紧扣,为学生的德育教育铺设了坚实的情感和思想基础。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教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而真切的课堂模拟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德育教育,提升自己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了孔乙己的一些画面,学生感受到了处在旧时代的孔乙己的穷困潦倒,也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的无奈和可悲。这些情景震撼人心,学生反响巨大,不由产生出一种同情之心。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要关心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要有一颗公益心,只要每个人付出一点爱,社会上就会少一个“孔乙己”。这样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思想情感之中,也能自然而然地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在语文学习中下意识地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
(五)把德育教育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的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例如,在学习了《背影》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请每一位学生在家里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把这件事记下来,并且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在班上交流。不说不经意,一说可就厉害了,很多学生都掉下了泪水。活动深深触及了他们幼小的心灵,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孝道文化已悄然扎进了孩子的内心,德育教育的目的业已达到,值得欣慰。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大有裨益。这是一项功在教师,利在学生的大好事,不仅提高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要紧跟当今教育改革的步伐,以学生为主体,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创新教育思路,开辟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的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谢恒锋.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西江教育论丛,2002(3).
[2]王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J].新校园:理论版,2012(2).
作者简介:
常勋章,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家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