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178-01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本文从确定切合实际的课题,营造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氛围,师生“共建平台”的建立,控制好“精度”等方面来阐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这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起了示范和向导作用。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态度,从而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那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使历史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取得最佳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切合实际的课题,营造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研究性学习课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确定课题,即确定研究什么,课题选择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题目的选定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题,课题必须要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先对学生做一两次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讲座,让学生先有个心理准备。然后指导学生确定课题,鼓励学生质疑,注意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指导学生提出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能够独立、自由地发表个人见解,能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历史网站等地方去查找资料,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例如在讲述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首先指导学生设置这样的一个开放性的课题《众说纷纭秦始皇》,然后指导学生分组搜集古今中外有关于秦始皇评价的资料。主要分成三个小组: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日本、欧美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这样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对研究课题作初步分析,让搜集活动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程度避免搜索的盲目性。接着每个研究学习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落实每小组成员的任务,各小组成员搜集资料,然后每小组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别归纳分析我国古代时期、近现代以来、欧美等西方世界对秦始皇这一人物评价有何特点。由各小组分别撰写一份研究学习报告。最后把三组的观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为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对同一人物的分析评价会不同,并试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这时候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思考,这样通过组织讨论,给学生真正探究的时间空间,变“众说纷纭”为“集思广益”,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拓宽知识面、学会分析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师生“共建平台”的建立是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保证
2.1 制定好研究性学习方案。
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制定好研究性学习方案,把研究性学习确实落到实处。一方面,课堂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历史基础知识,为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有载体,平时的课堂教学就是很好的机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还要能够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开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还要克服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缺乏时间和难于兼顾安全的困难。
2.2 提高对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提高对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同时提高其它学科教师、学生和全社会对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丰富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能使学生保持持续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和史学品质,增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习惯,又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开放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有效地把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得到深化与活化,而且可以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历史研究方法与历史思维能力。
3 控制好“精度”是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所谓“控制精度”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的高低,即学生在研究内容的层次上、研究的方法上、期待值上要求达到的程度。
如何控制好开展研究性学习 “精度”呢?这是高中历史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者在开展研究性活动前认真备课的重点因素之一。因此在控制研究性学习“精度”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要明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础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和作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构层次和认知水平等因素,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 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人才,因此要重视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本文从确定切合实际的课题,营造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氛围,师生“共建平台”的建立,控制好“精度”等方面来阐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这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起了示范和向导作用。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态度,从而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那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使历史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取得最佳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切合实际的课题,营造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研究性学习课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确定课题,即确定研究什么,课题选择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题目的选定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题,课题必须要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先对学生做一两次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讲座,让学生先有个心理准备。然后指导学生确定课题,鼓励学生质疑,注意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指导学生提出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能够独立、自由地发表个人见解,能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历史网站等地方去查找资料,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例如在讲述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首先指导学生设置这样的一个开放性的课题《众说纷纭秦始皇》,然后指导学生分组搜集古今中外有关于秦始皇评价的资料。主要分成三个小组: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日本、欧美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这样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对研究课题作初步分析,让搜集活动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程度避免搜索的盲目性。接着每个研究学习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落实每小组成员的任务,各小组成员搜集资料,然后每小组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别归纳分析我国古代时期、近现代以来、欧美等西方世界对秦始皇这一人物评价有何特点。由各小组分别撰写一份研究学习报告。最后把三组的观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为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对同一人物的分析评价会不同,并试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这时候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思考,这样通过组织讨论,给学生真正探究的时间空间,变“众说纷纭”为“集思广益”,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拓宽知识面、学会分析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师生“共建平台”的建立是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保证
2.1 制定好研究性学习方案。
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制定好研究性学习方案,把研究性学习确实落到实处。一方面,课堂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历史基础知识,为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有载体,平时的课堂教学就是很好的机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还要能够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开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还要克服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缺乏时间和难于兼顾安全的困难。
2.2 提高对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提高对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同时提高其它学科教师、学生和全社会对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丰富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能使学生保持持续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和史学品质,增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习惯,又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开放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有效地把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得到深化与活化,而且可以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历史研究方法与历史思维能力。
3 控制好“精度”是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所谓“控制精度”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的高低,即学生在研究内容的层次上、研究的方法上、期待值上要求达到的程度。
如何控制好开展研究性学习 “精度”呢?这是高中历史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者在开展研究性活动前认真备课的重点因素之一。因此在控制研究性学习“精度”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要明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础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和作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构层次和认知水平等因素,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 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人才,因此要重视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