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本来主要靠学生自身。但是,学生本身的人生阅历有限,心理发育很不成熟,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主动性。因此,本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以下三方面教育对策。
一、加强和改善教师的教育艺术
成长中的中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我们有的教师对待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以为靠训斥、批评、惩罚、讽刺、歧视等做法就能解决问题。很多老师并不懂得“心病还须心药医”的道理。如果我们教师给学生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帮助,则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或烦恼便可迎刃而解,至少问题不会被激化或加剧。要知道,任何教育都不是无效的:要么有益,要么有害。比如,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某些做法表示不满,如果老师采取训斥、讽刺的方法粗暴对待学生,这只会加剧学生对你的不满,同时也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果教师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沟通,甚至感谢学生的合理意见,那么,事情的效果就可能是双倍的好,结局就是皆大欢喜。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育艺术的提高,则解决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有效。有时候,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的无能或无效,正是暴露出教师自身的心理缺陷和教育艺术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由于处理不当而让学生心理问题雪上加霜。
二、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生心理活力
如果说社会环境一时难以改善,那么,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则是相对容易改善的,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这是更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学校的教育教学无论是内容、形式、方法、考试以及评价制度都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改变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度与做法。尤其要在课程设置和实施、教育评价观念方面要有大的突破。其次,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创设健康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家庭环境,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解决学习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冲淡早恋心理,转移情绪,消除郁闷,增强心理活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在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等方面的常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最佳的途径与方法。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同时,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活动中去。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增强,是搞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一、加强和改善教师的教育艺术
成长中的中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我们有的教师对待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以为靠训斥、批评、惩罚、讽刺、歧视等做法就能解决问题。很多老师并不懂得“心病还须心药医”的道理。如果我们教师给学生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帮助,则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或烦恼便可迎刃而解,至少问题不会被激化或加剧。要知道,任何教育都不是无效的:要么有益,要么有害。比如,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某些做法表示不满,如果老师采取训斥、讽刺的方法粗暴对待学生,这只会加剧学生对你的不满,同时也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果教师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沟通,甚至感谢学生的合理意见,那么,事情的效果就可能是双倍的好,结局就是皆大欢喜。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育艺术的提高,则解决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有效。有时候,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的无能或无效,正是暴露出教师自身的心理缺陷和教育艺术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由于处理不当而让学生心理问题雪上加霜。
二、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生心理活力
如果说社会环境一时难以改善,那么,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则是相对容易改善的,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这是更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学校的教育教学无论是内容、形式、方法、考试以及评价制度都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改变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度与做法。尤其要在课程设置和实施、教育评价观念方面要有大的突破。其次,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创设健康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家庭环境,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解决学习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冲淡早恋心理,转移情绪,消除郁闷,增强心理活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在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等方面的常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最佳的途径与方法。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同时,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活动中去。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增强,是搞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