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的反思与探索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外阅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因此,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上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保持个性独立与思想的成熟,培养他们不依附、不盲从、不迷信的精神和敢于思考、怀疑、批判的个性思维。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把努力构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文本阅读与自主实践的互动,巧妙处理好这三对互动关系作为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传统参与方式是单一传授阅读方法,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能简单地传授,而是在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的暗示、提醒、引导。我在语文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提笔写不出东西,开口又感到无语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面过窄,除书本以外,他们很少或几乎不读课外书。因此,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来引导呢?
  1.兴趣诱导选读法。兴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中学生课外阅读显著特点是容易受兴趣影响,个体差异大,有的喜欢流行和名人轶事,不管歌星影星凡出名的就行;有的喜欢读大案要案、红墙秘闻;有的喜欢读风流韵事、奇闻异趣。这些阅读行为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随意性。所以读过了也会很快变成过眼云烟,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多大的益处,更谈不上终生受益了。要知道只凭个人兴趣而不考虑知识需要的阅读,极有可能导致知识结构发展的不平衡,使学生不喜欢思考,缺乏独立判断的勇气和智慧。
  2.整体阅读不求甚解法。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写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于应该泛读的一些书就应采取“不求甚解速读法”,做到广泛博览,开阔视野,为专攻某项知识学问打下雄厚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要求中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特别是阅读“整本的书”的方法。整体阅读法为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指明了方向,最终使中学生在“整本的书”的涵咏中切实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3.层进比较细读法。对中学生而言,层次阅读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它把阅读分成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等四个层次。同学间或者师生间有目的有计划地相互推荐相关书目,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比观察,综合分析的手段,达到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层进比较细读法可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纠正前人的错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读写结合赏析法。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怎样动笔墨呢?对于高中生而言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做读书笔记,二是写出鉴赏性文段。所谓笔记摘要交流法就是在充分自主的阅读基础上,认真做读书笔记或摘录内容提要,或摘抄优美语句,或摘抄原文题目及文章出处,或撰写心得体会,然后互相交流,向大家推荐自己阅读过的最佳段落或文章。 一篇精辟的文章或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包含着诸多艺术美。因此,我们要从文艺作品中去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和欣赏美,在美的氛围中阅读,不知不觉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美的吸收力、诱导力和感染鼓舞力,满足人们的多种心理需求。
  要言之,中学生课外阅读始终是语文学习的命脉。语文课外阅读如果能够始终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始终给学生以自由探索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热爱语文,使之自己去感受学习语文的苦与乐,教师只起指引、参与、欣赏、交流的作用,只把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人格与品德的养成,作为自己严格落实的工作,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这些事情做好,那么,还有什么样的语文技能和解题能力不会具备呢?
  
  二、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互动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许多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高度概括。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是一个有机整体,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得益彰才能促进语文效益的整体提高。为了使教育做到“三个面向”,为了适应当前真正“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在加强课内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开拓“第二课堂”,以大力发展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课外阅读则是第二课堂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使语文的教学课内外比翼齐飞而发挥作用。
  实践证明,没有相当数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这也是由“大语文”所决定的。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简单化地开列书目让学生去读,而是应和课内教学结合起来,由教师抓住时机介绍一些东西,引发学生去选择相关的作品来读。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每册都有配套的读本。上课文前后可引导学生去看读本中相关的课文,激发学生自觉阅读实践的兴趣。如上《鸿门宴》可引导学生去读《史记》原著,读读本中的《垓下之围》等,讲普希金的诗,可引导学生去读普希金的诗文集。
  当然,课内必须有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这样才可以指导、促进课外阅读活动。课内也要给学生设计出足够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上要保证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不要“满堂灌”,最好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归学生利用,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使他们能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真正体现出是学生学语文。这期间,有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的是学生自己主动选择独立进行的,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就是为了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化知识为能力,举一反三,以期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要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素养是靠自己“读”出来的,语文教师的全部努力,必须有益于学生的“读”。没有“读”,便没有“悟”;没有“悟”,便没有语文素质。当然引导学生读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教师深透的点睛般的介绍,能引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扩大了课内语文学习的成果,也保证了课内语文教学的胜利,真可谓是“比翼双飞”。
  
  三、文本阅读与自主实践的互动
  
  在课外阅读中,除了利用一定课时进行常规的文本阅读外,还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课外阅读的自主实践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1.讨论会、辩论会活动。“两会”增强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如学习了《记念刘和珍君》后,让学生结合读本和其他名著中的一些鲁迅的文章,设立“鲁迅杂文特点研究”“从鲁迅杂文看中国国民弱点”等研究专题讨论,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萌生的疑惑通过讨论的方式,或传达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和认识,或解答了阅读中不解的细节,或澄清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这里面有智慧的碰撞,有语言的交锋,有价值观的冲突,有生活积累的反映。开展主题辩论因为阅读感受、见解的不同,开展主题辩论时,碰撞是必然的,而且碰撞更能激发探究的欲望和思想火花的进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理解恰好表现了思维的活跃、思想的独立,正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
  2.开诗文朗诵会。如学了中外的现当代诗歌单元后,可让学生阅读大量诗歌,然后每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比赛。这样可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深入感受诗的意境,可以使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陶冶学生性情,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锻炼学生胆量。高一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我在上完了苏教版教材“向青春举杯”这个专题的“吟诵青春”板块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非常积极去阅读语文读本“青春颂”及“韵”部分中的诗歌,有些学生还会去找课外诗歌集来吟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进行戏剧的改编与表演。如学《雷雨》、《茶馆》的节选后,可让学生课外阅读全文,然后让部分学生来表演,这样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4.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报告会。如利用寒暑假较长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一些长篇名著,写几篇文章,回校后举行读书报告,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
  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法,同时又要创新,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凡为学生设计的课内外实践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目的。要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进度,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实践活动。只要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感兴趣,又能独立学习,才会主动投入到语文实践之中,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摩天轮与太阳轨迹试题为案例,采用Google Earth软件作为主要的探究性学习工具,并辅以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分组,依次开展“研究材料和题干”“检索地物信息”“模拟太阳轨迹”和“数学验证”等探究任务,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并对案例试题的错误进行纠正。  关键词:Google Earth;真实地理问题;太阳轨迹;地理空间思维  一、试题研讨激发探究灵感  近期在地理群中有教师提供了
摘 要: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其在开展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以“书香大陈”研学地为例,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融合历史、人文、体验等多科目,通过充分挖掘研学资源的多重价值设计研学活动,依据学生兴趣设计研学方案,采用跨学科问题探究方式开展研学活动等途径,实现研学旅行中的跨学科融合教育。  关键词:学科融合;研学旅行;地理实践力  一、研学旅行课程与高中各学科间的关系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
今年来,笔者在乡下一所中学支教,发现摆在农村学校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农村学校学生生源差,素质不高。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转化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观念的不同,很多教师对后进生还是本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治标不治本。根据几年来探索出的后进生的思维特征和成因,我认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依据后进生形成的各种原因.对症下药。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老师随时随地有可能对学生的言行做出评价。老师给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很大。如果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将给学生莫大的鼓舞,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动力,学生将会沿着评价的方向不懈努力,尽量使自己的表现与得到的评价“名副其实”。甚至在一生中,每当回忆起当初老师对自己的肯定,都有禁不住的兴奋和得意之情,都会产生鼓舞的力量。如果评价是消极的、负面的、否定的,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形。因为
所谓师生互动关系,即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英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尽力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便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潜能和提高其英语语言学习的素质。然而在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可以说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灵变的师生互动可以帮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相反,僵硬的师生互动会使得课堂气氛缺乏生机、死气沉沉,十分不利于我们取得良好的
常人眼里,政治课是枯燥而且空洞的一门学科。尤其是该科作为会考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后,在许多中学,成了可有可无的“副食品”。可想而知政治课现在的处境。从事该科教学的教师更是不被学校、社会所重视。通过十多年的政治课教学,笔者逐渐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了密不可分的朋友。    首先,政治课教学富有时代性    由于政治学科的特点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具有时代性,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十
摘 要:“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是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中四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其中单元教学被视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时,不应只是简单重组教材内容,应真正从学生出发,围绕学科大概念确定教学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并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体驗学习、学会学习。  关键字:单元设计;主题;目标设定;教学过程  单元教学是比利时教育家德克乐利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教师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我运用比较法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能明辨是非,澄清不正确认识,从而激励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努力成为“四有”的革命接班人。    一、比较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尊心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巴比伦、印度都曾被外族所灭,文明中断。唯独中国
当年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金陵,同在秦淮河畔都写下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两篇文章也自然地成为比较阅读的经典文篇。现在我们将朱自清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也来一个比较,梳理一下这两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点,加深阅读理解。  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作为通过对季节描写来传递情感的作品,它们类似的结构及抒发出的迥异的情感值得我们玩味揣
摘 要:文章以“热力环流”为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并评价其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利用微信辅助教学过程中,若做到师生交互式学习的主动性、与家长互动沟通的有效性、教学指导反馈的及时性以及地理信息资源库构建的完备性,则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中地理教学;热力环流  一、前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已是每个学校的首要任务,“互联网 高中课